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耐盐性的谷子品种,本试验选用了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27个常用谷子品种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通过调查不同盐梯度下种子的发芽率,测得发芽相对盐害率;依据《谷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测得苗期盐害指数。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芽期在0 mmol/L和150 mmol/L盐胁迫下,差异很小,在200 mmol/L盐胁迫下,差异明显;在200 mmol/L NaCI溶液的环境下,‘张杂谷3号’达到3级耐盐标准,‘张杂谷DH3’达到5级耐盐标准。苗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张杂谷3号’达到3级耐盐标准、‘张杂谷DH3’达到7级耐盐标准。苗期出苗和生长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在盐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提高,出苗率逐渐下降;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谷苗生长高度逐渐下降。个别不耐盐的谷子父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杂交种,耐盐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经以上结果分析,土壤盐度大于千分之三,不适宜谷子的正常生长,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的轻度盐碱地,是将来选育耐盐谷子品种的重点利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谷子杂交种和常规品种进行耐盐性筛选与研究,选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27个常用谷子品种进行了芽期耐盐性筛选试验,对筛选出的芽期耐盐性品种进行了苗期耐盐性鉴定试验,对部分品种进行了盐胁迫条件下出苗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芽期在0 mmol L-1和150 mmol L-1盐胁迫下,相差很小,在200 mmol L-1盐胁迫下,差距明显。在200 mmol L-1NaCI溶液的环境下,张杂谷3号达到3级耐盐标准、张杂谷DH3达到5级耐盐标准。不同谷子品种在盐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提高,出苗率逐渐下降;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谷苗生长高度逐渐下降。个别不耐盐的谷子父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杂交种,耐盐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经结果分析,土壤盐度大于千分之三,不适宜谷子的正常生长,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的轻度盐碱地,是将来选育耐盐谷子品种的重点利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水稻耐盐基因遗传及耐盐育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是一种对盐浓度中度敏感的作物,耐盐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等影响,目前定位的耐盐QTL主要为苗期耐盐相关的,其中以第1、2、6和7染色体上居多.耐盐品种的选育方法主要为系统选育法,将杂交选育和胁迫组织培养、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耐盐性强且品质优良的品种.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开展的关于水稻耐盐基因遗传及耐盐育种研究动态,并对今后耐盐育种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转录因子在植物应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AI蛋白是植物转录因子家族的重要一员,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响应机制领域,而该蛋白响应耐盐机制研究报道较少。实验室前期已经获得甜菜 M14品系盐胁迫转录组中上调表达基因BvM14-GAI的cDNA全长,本研究试图阐明该基因参与盐胁迫的功能。通过构建该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野生型和GAI基因突变株,检测150 mmol/L NaCl胁迫下异源表达和异源互补拟南芥植株的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0 mmol/L NaCl处理时,以拟南芥野生型和GAI基因突变株为对照,异源表达和异源互补植株的根长、鲜重和干重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BvM14-GAI基因为生长负调控因子;1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后的根长、鲜重、干重及K+/Na+差异不显著,但甜菜碱、SOD和POD酶活性的含量显著增加,表明转录因子BvM14-GAI通过增强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系统提高异源表达和异源互补拟南芥植株的耐盐功能。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植物GAI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功能,而且对阐明甜菜M14品系耐盐分子机制和培育耐盐作物品系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燕麦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燕麦3个品种(系)幼胚、幼穗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分化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基因型和培养基起重要作用,对幼胚作用极显著,对幼穗作用显著;外植体不同也影响愈伤组织形成,随培养基成分改变而变化,且幼穗较幼胚更易培养;2,4-D浓度影响愈伤组织生长和胚性愈伤组织形成,3 mg/L 2,4-D有利于愈伤生长,促进胚性愈伤形成;草莜一号幼穗愈伤组织有很强的继代能力,继代培养330 d仍具有46.58%的分化率,该材料在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研究中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辐射诱变甘薯悬浮细胞筛选耐盐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影响粮食作物生产。甘薯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粮饲作物,选育耐盐甘薯品种对改良土壤盐碱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60COγ辐射甘薯悬浮细胞,筛选甘薯耐盐新材料,加快甘薯耐盐育种进程。本研究以甘薯品种西成007为实验材料,剥离茎尖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将胚性愈伤组织进行液体振荡培养得到悬浮细胞培养系,利用60COγ射线80 Gy、1.09 Gy/min辐照处理悬浮细胞,经过Na Cl抗性筛选培养,悬浮细胞分化得到175株再生植株,通过对再生植株的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测定,得到了二者较对照都有显著提高的3株耐盐突变株。其中1株叶色变浅,叶形由心形变为长条形。突变株和对照株的Na Cl水培实验表明,突变株较对照生根能力更强,生长更加旺盛。本研究得到的耐盐突变株系将为甘薯耐盐新材料的选育提供新的种质,同时为盐碱地的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用9个组合的玉米幼胚为外植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继代5次后,用200 mmol/L NaCl和5.5 mmol/LHyp(羟基脯氨酸)连续筛选3次,获得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试验结果表明:用Hyp筛选得到的愈伤组织,其分化频率高于用NaCl筛选的,Hyp的选择频率是NaCl的2倍;2种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都高于对照,3种愈伤组织细胞的渗透势排序为:用Hyp筛选到的变异体<用NaCl筛选到的变异体<对照。  相似文献   

8.
苦马豆抗盐愈伤组织突变系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子叶外植体在MS培养基添加1.79 mg/L 2,4-D和1.15mg/L Kt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添加不同浓度NaCl(100,200,280 mmol/L)下,经过不同时间(0,3,6,9天)胁迫处理,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及丙二醛与脯氨酸含量,通过分析比较,筛选获得突变系的适宜盐浓度为200mmol/L NaCl。验证性试验表明, 200mmol/L NaCl胁迫下比100 mmol/L胁迫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的数量多,而280 mmol/L胁迫下无抗性愈伤组织产生。本实验结果为获得抗盐再生植株及研究苦马豆的抗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作物对盐胁迫的反应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高度协调的生理生化过程.抗盐性是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且与植物的形态适应和生化适应有关[1.2],因而通过常规途径获得抗盐植物非常困难,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为抗盐突变体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手段[3].目前采用的选择压力多数是用0.2%~1.5%的NaCl.该实验是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接种番茄的愈伤组织后,分析它们的生理生化特性,为选育优良的耐盐番茄新品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组织培养下盐胁迫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紫花苜蓿品种Victoria种子为材料,研究组织培养下盐胁迫紫花首蓿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及胚根胚芽的生长。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升高,紫花首蓿种子发芽的时间推后。低盐浓度在短时间内对紫花苜蓿的种子萌发和生长有促进效应。紫花苜蓿耐盐半致死浓度为133.1mmol/L,耐盐极限浓度为224.0mmol/L。盐胁迫对胚根抑制作用大于胚芽。  相似文献   

11.
耐盐品种选育是改善次生盐渍化导致的菜心减产的措施之一,因此,对菜心耐盐品种进行筛选并明确其耐性机理。在对照及盐处理条件下,通过测定9个菜心品种的生长指标,初步比较品种间的耐盐性差异,并筛选出耐盐品种及敏盐品种。同时,比较在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品种及敏盐品种的光合特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组织化学染色、SOD、POD、CAT、APX活性、根系活力、地上部及地下部硝酸盐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初步阐明菜心的耐盐机理。对供试9个品种菜心的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耐盐品种连州F1及盐敏感品种金秋红二号红;与对照(15 mmol/LCa(NO3)2)处理相比,在80 mmol/L Ca(NO3)2胁迫下连州F1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品种金秋红二号红;连州F1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O2、H2O2的含量在Ca(NO<...  相似文献   

12.
钙对盐胁迫下油用向日葵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CaCl2调控对盐胁迫条件下油葵幼苗耐盐性的影响,旨在提高油葵的抗盐性,扩大油葵的种植面积,为综合利用沿海滩涂提供理论依据.以杂交油葵G101(Helianthus annuus L.)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法培养油葵幼苗至四叶两心期,用不同浓度CaCl2(4,9,19,29 mmol/L)对NaCl(150 mmol/L)的盐胁迫进行调控,对照为1/5 Hoagland营养液和含150 mmol/L NaCl的1/5 Hoagland营养液.研究了钙对盐胁迫下幼苗油葵生长速率、净光合速率、SOD、CAT、POD活性和MDA含量影响.结果显示:150 mmol/L NaCl的盐胁迫下油葵幼苗生长速率明显降低.在5~30 mmol/L钙处理后,能促进盐胁迫下植物的生长,提高油葵幼苗生长速率,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也显著增加,尤其20 mmol/L钙处理后净光合速率高于CK.盐胁迫下10 mmol/L钙离子可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植株体内丙二醛(MDA)的含量.综合CaCl2调控对NaCl胁迫下的幼苗各项生理指标的情况,初步认为150 mmol/L NaCI胁迫下,10 mmol/L CaCl2可以有效调控油葵幼苗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3.
异源细胞质小麦D2-鉴26的耐盐特征及其遗传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核亲本品种鉴26和耐盐品种科遗26为对照,设计3种NaCl浓度(85.56 mmol/L, 171.04 mmol/L, 256.67 mmol/L)处理及无盐对照,研究了异源细胞质小麦D2-鉴26苗期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D2型细胞质对核基因型鉴26存在明显的耐盐性遗传效应,效应值的大小因性状而异,核基因型鉴26与科遗26之间也存在差异;盐胁迫  相似文献   

14.
盐害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限制植物的生长并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含有诸多优异的基因。为评价野生大豆的耐盐性,试验采用漂浮育苗方法,以NaCl致死浓度为评价指标,对244 份野生大豆苗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质致死浓度最低为200 mmol/L,最高为300 mmol/L,并从中筛选出致死浓度为290 mmol/L 耐盐种质14 份,占供试材料的6%,致死浓度为300 mmol/L 的耐盐种质2 份,占供试材料的1%;致死浓度为200 mmol/L 的盐敏感种质15 份,占供试材料的6%;致死浓度为270 mmol/L的材料最多,共计36 份,占供试材料的15%,其次是致死浓度为220 mmol/L 的材料32 份,致死浓度为280 mmol/L 的材料29 份。综上表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差异较大,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有望筛选出优异的耐盐种质,用于耐盐QTL的定位和耐盐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细胞膜Na~+/H~+逆转运蛋白SOS1在植物耐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盐生植物海马齿中的细胞膜Na~+/H~+逆转运蛋白基因SpSOS1构建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4上,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SpSOS1基因转入到拟南芥中,在含有50μg/mL潮霉素B的MS培养基上筛选转基因后代,结合目标基因和标记基因的PCR验证,获得了超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利用T_3代转基因幼苗进行耐盐性分析。研究表明,转SpSOS1基因的拟南芥在50 mmol/L NaCl的培养基中发芽率在80%以上,明显高于野生型拟南芥的45%。转SpSOS1基因拟南芥幼苗的耐盐性明显提高,在100 mmol/L NaCl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具有较高的生物量、根长和侧根数,而野生型拟南芥在50 mmol/L NaCl的胁迫下明显萎蔫、失绿、甚至死亡。说明过表达SpSOS1基因显著提高了拟南芥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培养基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在调控椰枣玻璃化愈伤组织中的作用,以茎尖生长点为外植体诱导产生的玻璃化愈伤组织为供试材料,探索椰枣玻璃化愈伤组织最佳调控方法。试验发现6-BA、2,4-D对椰枣玻璃化愈伤组织有明显的调控效果,经过调控,原玻璃化的胚性愈伤组织恢复生长,并保持增殖能力,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趋于正常愈伤组织。结果表明:1/2MS+1.0 mg/L6-BA+0.5 mg/L 2,4-D+50 g/L蔗糖为调控玻璃化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恢复率可达93.33%。  相似文献   

17.
水稻愈伤分化和再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维持着超过半数人口的生存.转基因技术是水稻产量提高和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工具.然而,籼稻中大多数品种由于愈伤诱导困难以及分化率低,限制了转基因技术在籼稻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基因型、外植体来源、培养基和外源激素对籼稻愈伤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以及调控愈伤分化和再生的基因,为今后籼稻品种的进一步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东农303和Favorita两个基因型茎段为材料,研究了在组织培养条件下NaCl胁迫对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茎段芽与根的形成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农303和Favorit两个基因型对NaCl的基础抗性存在差别,依基因型不同NaCl筛选浓度分别为75mmol/L和100mmol/L.本研究明确了马铃薯两个基因型茎段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对NaCl的基础抗性,为进一步筛选马铃薯耐盐植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植物盐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土壤盐渍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限制植物栽培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植物的盐胁迫调控机制,选育抗盐植物,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增产,有助于盐碱地的治理、改良。本综述概述了中国土壤盐渍化的概况,在盐渍化土壤中,植物受到的危害有渗透胁迫、离子毒害、膜透性改变及生理代谢紊乱等。为适应环境,植物启动一系列的调控机制来减缓盐害。从生理的角度,通过渗透调节、抗氧化酶的响应以及施加外源物质等方式可以缓解盐胁迫;从分子的角度,抗盐相关基因应激启动,调控相关蛋白的合成以及盐胁迫下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来控制植株体内的离子浓度以达到平衡。同时,梳理了近年来与抗盐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最后就植物的盐胁迫响应机制研究和耐盐植物的选育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水稻(Oryza sa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水稻抽穗期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对水稻播种季节、产量和适宜种植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水稻抽穗期的调控涉及了一系列的基因,而且这些基因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调控关系。盐、干旱和温度等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水稻抽穗期,解析非生物胁迫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有助于抗逆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梳理了水稻抽穗期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非生物胁迫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以期为水稻耐逆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