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山东省农业生产风险因素分析与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风险是指由于多种灾害因子造成的农作物区域产量低于预期正常产量所产生的随机不确定性。根据山东省统计资料,在山东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各类风险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了全省粮食生产情况、各种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以及农田成灾率与粮食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对粮食总产量影响最大.且发生频率最高。山东省粮食单产是影响粮食总量变化的首要因素,粮食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与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在小麦、玉米两大作物中,玉米产量的波动影响着粮食作物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农田成灾率对粮食总产量具有明显影响,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自然灾害是山东省目前主要的粮食风险影响因素,对山东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未来几年,山东粮食总产量应该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2.
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和农用地膜的使用量是影响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1 正确认识植物保护工作的地位1.1 植物保护工作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需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包括耕地保护、技术水平、政策保障、科技服务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植物保护工作既担负着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服务,又担负着病虫害的减灾职能,直接影响到红河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否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气候影响,在红河州粮食生产中以小麦锈病、稻瘟病、稻飞虱、草地贪夜蛾等为主的流行性、迁飞性病虫发生面积高于10年前,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深入研究了2000-2009年河南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并利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与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特别是与水灾之间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涵 《农学学报》2011,1(10):55-58
立足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首先从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际形势需要3个方面阐述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意义,其次用具体数据分析当前中国粮食生产能力面临的挑战,即资源约束日益突出,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病虫害频发,比较效益偏低,扶持政策不健全等,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主产区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粮食防灾抗灾能力、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涵 《农学学报》2011,1(12):55-58
立足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首先从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际形势需要3个方面阐述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意义,其次用具体数据分析当前中国粮食生产能力面临的挑战,即资源约束日益突出,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病虫害频发,比较效益偏低,扶持政策不健全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主产区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粮食防灾抗灾能力、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7.
一、山西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农业生产条件差,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全省450万hm2耕地中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占70%,旱地中中低产田面积又占70%,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分布在生态条件脆弱的山区,粮食生产水平低,而且受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起伏很大。近几年,由于基建规模扩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北省168个行政村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调研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化肥等物质投入的增加,而劳动投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为负值.提示应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加快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指出了粮食供求既受商品价值规律的支配,又受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的影响,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存地的问题,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指出了粮食供求既受商品价值规律的支配,又受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的影响,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存地的问题,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叶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339-1341
从系统学视角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4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科技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人文生产力因子是主要因素;制度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确保县域粮食生产安全,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本文分析了影响甘谷县粮食生产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粮食在鲁甸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频发、技术集成度不高等多重因素制约,一直以来,粮食单产低位徘徊,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缓慢。近年来,在国家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鲁甸县委政府把稳定粮食面积、强化科技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  相似文献   

14.
梅州市是广东的"农业大市",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只能保证基本自供自足,随着耕地资源紧缺、气候因素不稳定性、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等影响,粮食生产压力不断增大.梅州市各级农业部门通过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超级稻生产,示范推广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增加粮食总产,不断提升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5.
“九五”以来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揭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其内涵包括:耕地保护能力、政策支撑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和抗灾能力。进而对"九五"以来,吉林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回顾,主要从粮食综合产出水平、耕地保障水平、科技服务水平和灾害防范能力4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1年汛期我国气象灾害的特点研究,提出了农村水利面对自然灾害的对策,以确保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向前发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户增收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2000-2012年福建省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总结福建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应用计量经济方法,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对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福建粮食生产特点总结如下:耕地数量减少,人地关系恶化;生产规模偏小、从业人员老化;综合产能下降、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等。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与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农村劳动力、成灾面积与粮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劳动力方面存在隐蔽性失业;(2)目前福建省粮食生产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最后,从提高粮食生产经营者素质、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业技术应用创新等3个方面,提出了增强福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土地资源受限、耕地面积逐年逼近18亿亩红线的背景下,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受耕地逐年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生产者积极性下降等因素制约;前者可通过划定基本农田、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措施加以改善,而后者属于意识形态问题,难以通过简单有效的措施在短时间内加以改善,唯有通过多种措施促进规模化经营,达到节本增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而保障粮食安全。文章拟以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为例,通过调查与研究,分析粮食规模化经营现状,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潜力及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状况对全国粮食安全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分析了湖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及潜力,并就如何提升湖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表明:通过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打造粮食核心产区以及重点提升六个能力能有效的提升湖北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湖北省的粮食在10年内增产500万t.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20,(1):91-93
为提高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基于粮油专家团队对临安区粮食生产进行的相关调研,分析了该区粮食生产现状和特点、粮食生产能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提高粮食安全意识、合理利用耕地和基本农田、改善农田基础条件、加强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