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乾 《油气储运》2008,(4):16-17
饲料产生哈喇味的原因饲料在加工、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容易腐败变质,产生不愉快的气味,俗称“哈喇味”(饲料厂最常见的是油脂氧化酸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饲料中常常存在变价金属或由光氧化所形成的自由基和酶等物质,  相似文献   

2.
司廖 《农村新技术》2009,(12):47-47
饲料在加工、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容易腐败变质,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俗称哈喇味(饲料厂最常见的油脂氧化酸败)。一旦饲料产生异味,势必影响饲料的销售。哈喇味也会降低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造成动物代谢紊乱,生长发育迟缓,降低动物免疫功能,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饲料在加工、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容易腐败变质,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俗称哈喇味(饲料厂最常见的油脂氧化酸败).一旦饲料产生异味,势必影响饲料的销售.哈喇味也会降低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造成动物代谢紊乱,生长发育迟缓,降低动物免疫功能,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4.
油脂在加工、贮藏条件不当或时间太久,就会引起酸败。感观鉴别会有刺激性气味和异昧,检测得知,这种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过氧化值增高,其它指标沉淀物、透明度、色泽气味都与原来不同。油脂的这种劣变现象称为酸败。引起油脂酸败的因素很多,例如加工时的原料及贮藏当中徽生物、光、热、水、金属、空气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4.天然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是能阻止或延缓食品成分因氧化而导致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防止油脂及含油脂食品的氧化酸败,防止由氧化所引起的褪色、褐变、维生素破坏、营养价值降低及有害物质产生,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延长食品贮存期。  相似文献   

6.
吃油有讲究     
哈了的油不能吃食用油放置时间长了会产生一种难闻的和刺激喉咙的哈味,这是油脂酸败的现象。发生酸败的油脂,其中的营养成分被氧化分解,营养价值明显降低,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毒的化学物质。这些毒物轻者可致头昏、头  相似文献   

7.
油脂氧化酸败对鱼虾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长征 《饲料博览》1999,11(8):38-39
1 油脂的氧化酸败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称为油脂氧化酸败。这一过程在光、热和适当催化剂(如铜、铁、离子)存在时更易发生。判定油脂氧化酸败的指标有过氧化物价(POV)、硫代巴比土酸价(TBA)以及酸价(AV)和碘值,另外还有羰基值、醛价等指标。2 氧化酸败脂肪对水生动物的危害及引起的症状小野等(1960)用氧化鱼油饲料喂7周当年鳟,结果鱼群大量死亡,并有高度贫血、肝脏脂肪变性等症状。桥本(1966)用过氧化值为120~150的秋刀鱼油饲养鲤(添加量10%),2个月后开始发生…  相似文献   

8.
鱼粉带有鱼腥味,容易被奶汁“吸收”,影响食用价值。蚕蛹粉含脂率高,有异味,不宜保存,容易酸败,常喂对肉和奶的品质均有不良影响。鸡粪是一种再生性蛋白质饲料,其硫化氢容易使牛奶羊奶产生鸡粪味。含有多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其氧化产物有令人不愉快的异味,这种气味还容易转移  相似文献   

9.
兰香 《农家科技》2006,(6):53-54
正常人的头上.每平方厘米分布着144~192个皮脂腺.比脸部皮肤高得多.它们分泌的皮脂.可滋润头发.保持发丝的光泽和柔软,但是同时.皮脂也成为细菌生长的培养基.皮脂氧化会发出酸败味、油脂臭。  相似文献   

10.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油脂被广泛利用,但其在贮藏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氧化变质而又容易被饲料生产者所忽视,特别是当油脂添加剂添加到配合饲料中表面积增大,为油脂提供了更大的氧化空间。此外饲料中的铜、锌、铁、锰等元素也会加速氧化酸败,给配合饲料的品质、营养价值及生产安全带来的危害性远非其他成分所能及。饲料中脂肪酸败及变质可能给养殖户和生产厂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对饲料脂肪酸败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做一综述。1饲料脂肪酸败的原因引起饲料脂肪酸败的原因很多,如原料的来源、生产加工、加工工艺、贮藏条件等不同…  相似文献   

11.
鱼粉带有鱼腥味,容易被奶汁“吸收”,影响其食用价值。蚕蛹粉含脂率高,有异味,不宜保存,容易酸败,常喂对肉和奶的品质均有不良影响。鸡粪是一种再生性蛋白质饲料,其硫化氢容易使牛奶、羊奶产生鸡粪味。含有多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其氧化产物有令人不愉快的异味,这种气味还容易  相似文献   

12.
关于油脂过氧化值检测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脂在储藏过程中受到光、热、空气中的氧以及油脂中水分和酶的作用产生酸败,其中间产物是过氧化物,过氧化值是表征酸败的重要指标.对现行标准规定的碘量法检测过程中有关注意事项和结果表示的量纲,提出建立试剂控制和统一量纲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饲料品质变化最明显的感观表现是霉变和氧化酸败(俗称哈变)。1999年上半年,江西某饲料厂持续出现大面积的饲料产品短期内发生氧化酸败,其显著特点是:酸败产品批次明显、品种清晰。通过对该饲料厂1999年上半年的客户投诉和退料进行统计分析,退回的氧化酸败浓缩料占退料的90%以上,其次是乳猪料,猪配合料较少,禽配合料最少。该饲料厂大规模的氧化哈变自1998年年底开始,1999年4~5月出现一个高峰,1999年8月又出现一个高峰。饲料产品的氧化酸败成为该厂的一大顽疾,亟待解决。对整个生产过程检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的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胡萝卜素及类胡萝卜素等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破坏,使饲料营养价值下降,适口性变差,甚至导致饲料酸败变质,所形成的过氧化物对动物有毒害作用。抗氧化剂的使用可延缓或防止饲料中物质的这种自动氧化作用。添加抗氧化剂可防止饲用油脂、鱼粉、动物屠宰副产品等饲料原料脂肪的氧化酸败。在叶粉、青草粉中添加抗氧化剂,可防止其中维生素A原和色素的氧化破坏,保存其着色效果和利用率。在预混料中添加抗氧化剂时,可防止其中维生素活性下降。饲料抗氧化剂有:乙氧基喹啉、叔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  相似文献   

15.
饲料的氧化变质,发热变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饲料氧化变质、变味、发热情况有急剧增加的趋势,南方温暖地区常年可见,尤其是使用高铜的乳猪料,很易变质发出哈喇味,饲料营养价值降低,适口性极差,乳猪采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导致饲料氧化变质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作深入的探讨。1氧化变质的原因 饲料产生哈喇味即意味着饲料已氧化变质,其原因较为复杂,但本质上是由于含有不饱和键的物质 (如脂肪、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它脂溶性物质 )的氧化酸败,其中最主要的是脂肪和脂肪酸的氧化酸败。另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微量元素、抗氧化剂水平、脂肪与含脂肪高的原…  相似文献   

16.
富含油脂食品的抗氧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富含油脂食品的氧化及抗氧化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油脂氧化的主要机理是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多种因素引起食品中油脂的氧化,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及相关控制措施可以延缓油脂的氧化。  相似文献   

17.
正1.哈喇味。含油脂较多的食物放时间久了,如油类、糕点、鱼肉类的干腌制品、核桃、花生、瓜子等,会产生一股又苦又麻、刺鼻难闻的味道,俗称"哈喇味"。这是因为油脂很容易发生酸败,产生哈喇味。2.腐臭味。鱼肉、猪肉、鸡蛋、豆腐、豆腐干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腐败变质会产生腐臭味。3.酸味。粮食、糖类及其制品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变质时会产生有各自特征的酸味或馊味。  相似文献   

18.
油脂是仅次于蛋白质的第二大类营养物质,是动物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和组成成分。文章就养殖鱼类的油脂需求以及适宜油脂源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针对当前易出现的脂肪肝、油脂氧化酸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养殖鱼类饲料油脂源的研究和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人工氧化条件下,测定猪油、豆油、大豆粉、菜籽油、菜籽粉、江苏棉籽油、新疆棉籽油、罗非鱼油的酸价、碘值、过氧化值、丙二醛、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罗非鱼油所测定的氧化指标变化较其它油脂明显,其氧化稳定性最差;②猪油、罗非鱼油、棉籽油、菜籽油、豆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POV)变化明显,应该成为油脂氧化程度评价的通用性指标;③大豆粉和菜籽粉的氧化指标变化最小,且其氧化稳定性明显好于相应的油脂;④0~70h内,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在氧化过程中,不同种类油脂的氧化指标敏感度有差别,评价油脂氧化程度时应根据油脂种类选择氧化指标进行评价;在油脂氧化初期阶段,用脂肪酸的组成变化来表征油脂在氧化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乙酸乙酯和超临界CO2提取柄海鞘Styela clava和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中的油脂,得到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的海鞘油脂。对它们的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后发现:用超临界CO2提取的海鞘油脂纯度高,其中EPA和DHA含量均高于用溶剂法提取的油脂,而且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40℃氧化诱导期可达13.9h(柄海鞘)和15.5h(玻璃海鞘)。以海鞘油脂为底物,用OSI仪测定了几种丹参提取物对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丹参乙酸乙酯提取物(DS-2)对海鞘油脂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加入质量分数为0.04%的DS-2,可使海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提高8~10倍,而且这些抗氧化成分对用溶剂法提取的油脂的抗氧化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