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析了枣树体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枣树体内具有发育阶段性和器官特异性。叶片中同工酶的年变比较大,枣头停止生长后的一段时间酶谱比较清晰稳定。其酶谱变化与叶龄、生长状况有关,与树龄无关  相似文献   

2.
雌雄芦笋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芦笋雌雄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芦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在雌雄株叶片中存在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为0.78的一条酶带;酯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为0.93的一条酶带。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析了枣树体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枣树体内具有发育阶段性和器官特异性,叶片中同工酶的年变比较大,枣头停止生长后一段时间酶谱比较清晰稳定,其酶谱变化与叶龄,生长状况有关,与树龄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1种能够检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电泳方法。[方法]利用SDS-PAGE分离蛋白质样品分辨率较高的优点,借助SDS-PAGE分离蛋白质样品,电泳完毕后,胶板用Triton X-100处理,使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复性,以醋酸联苯胺染色。[结果]利用新建立的方法发现,5种菖蒲属植物含有6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而利用传统的PAGE分析方法则只显示5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与PAGE同工酶检测方法比较,新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更好,酶带边界更清晰,是1种分辨率更高的检测方法。[结论]利用新建立的方法得到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图谱可以为菖蒲的科学分类和鉴定提供新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离体小麦叶片在暗处叶绿素迅速分解,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精胺处理可以延缓叶绿素降解并且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衰老叶片除保持原有的3条同工酶活性外,还出现1条新的同工酶,该酶活性随时间延长而上升。精胺处理则一直无此酶的出现。另外,随精胺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两条同工酶活性不断降低,另一条基本保持不变。根据过氧化物酶在植物体中的作用,推测精胺保绿作用的机理与精胺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或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黑蛋巢菌属种级分类中的意义.结果表明:组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相似系数集中在0.20~0.40;种间相似系数多在0.30~0.57;同一个种不同菌株之间相似系数为0.89~1.00,且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不受地理种源的影响.鸟巢菌科黑蛋巢茵属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具有种的稳定性,而在组间、组内种间差异较明显,对该属真菌的分类和疑难标本鉴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油菜、大白菜、番茄茎叶中的脂酶、过氧化物同工酶和蛋白酶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电聚焦(IEF)电泳法,分别对3种蔬菜不同苗龄幼苗中酶的提取物电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同工酶等电聚焦电泳是鉴定大白菜、油菜、番茄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理想方法。大白菜和番茄适宜凝胶支持物的pH范围为3.0~9.5,油菜为6.0~9.0。大白菜5~6 d、油菜3~4 d、番茄6~7 d的幼苗过氧化物同工酶的酶谱清晰度高,品种间的多态性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是鉴定种子真实性和纯度的适宜苗龄。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葫芦巴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葫芦巴POD同工酶存在差异较小,但随着生长的进程,各器官的POD酶同工酶变化显著,以根的酶带数目及酶活性较稳定,而茎叶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同一寄主尖孢镰刀菌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黄瓜不同部位分离的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是相同的,均为 3条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带,迁移率分别为 0.04、0.20和 0.33;而酯酶 (EST)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的差异。西瓜尖孢镰刀菌都具有 4条POD同工酶酶带,电泳迁移率分别为 0.048、0.190、0.286和0.381,而EST同工酶条带很少,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玉米毛82-2交系的16个姊妹系或姊妹种分别运用垂直板聚丙烯酸胶凝胶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功酶,运用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姊妹系间、姊妹种间、姊妹系与其对应姊妹种间,酯酶同工酸酶谱差异甚微,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话有明显差异.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酸酶谱,用等电聚焦电泳所得酶带比用垂直板聚丙烯酸肢凝胶电泳所得酶带丰富,故显示出的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探讨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在产量杂种优势预测中的作用,在利用玉米F1代杂种优势群的基础上,选用安徽科技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6个高产组合,分析了玉米F1代杂交种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杂合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产量杂种优势与亲本数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产量性状与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杂合性具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杂合性越高产量杂种优势越强;利用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杂合性可以作为预测产量杂种优势表现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9年生檫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基本酶谱有A_1,A_2,B,C_1,C_2,C_36条酶带;以树冠中部的幼叶分析最好;在树冠阳面与阴面采样,酶谱无差别;在4月10日至5月15日期间采样酶谱分离无影响;不同种源、不同家系的酶谱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山西农大棉花远缘杂交育种组创育的异源四倍体亚比棉(A2A2G1G1)和栽培四倍体海岛棉(AADD)2为亲本杂交,组成三交种异源四倍体(AAGD)为材料,对其亲本及杂种F1的三种器官(叶片、叶柄、花器)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亲本有各自的特定酶带。(2)杂种F1的酶谱是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即杂种酶带均来自双亲(包括父母共有的,母本或父本特有的),酶带的一部分。(3)同种棉属在不同的器官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叶柄酶谱最为丰富,清晰;叶片次之,花器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钙浓度对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幼苗的叶片形态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酶活性的影响,了解白枪杆幼苗在不同钙浓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以进一步探究白枪杆对不同钙浓度的环境适应性。  方法  以1年生白枪杆实生苗为材料,研究0 (对照)、25、50、75 mmol·L?1钙浓度处理对白枪杆幼苗的叶片形态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不同钙浓度处理对白枪杆幼苗的叶片形态结构、叶绿素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有不同的影响。不同钙浓度处理间,白枪杆幼苗的叶片形态结构除比叶长和比叶面积随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外,其余相关指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叶片数、叶生物量、比叶长、比叶面积、叶绿素质量分数、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钙浓度≥50 mmol·L?1时,对白枪杆幼苗无抑制作用,说明白枪杆幼苗对中、低钙浓度具喜适性;钙浓度为75 mmol·L?1时,对白枪杆幼苗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说明钙浓度过高会抑制白枪杆幼苗的生长。当钙浓度为50 mmol·L?1时,白枪杆幼苗叶片形态指标及叶片相关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白枪杆幼苗生长发育最好。  结论  白枪杆幼苗适宜生长的钙浓度为50 mmol·L?1,钙浓度过高会抑制白枪杆幼苗的生长、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片酶活性。图1表2参28  相似文献   

15.
薏苡、川谷及其F_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比较分析了薏苡、川谷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薏苡、川谷及其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出明显的种类型和组织器官特异性。在F1植株中未出现“杂种酶” ,且双亲的一些酶带在F1中受抑制未表现出来。利用过氧化物酶可进行薏苡属亲缘关系 ,系统演化、遗传特性差异和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君子兰不同器官为试材,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系统垂直板电泳方法,探讨了酯酶同工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君子兰分类和育种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君子兰植株成熟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清晰稳定,较适宜应用于君子兰。对君子兰不同杂交组合F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的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油匠×圆头组合F1中,70%倾向于父本,30%发生变异;圆头×油匠组合F1中,有50%倾向于母本,10%倾向于父本;花脸×圆头组合F1中,有70%倾向于母本,20%倾向于父本,10%发生变异。据此可为君子兰的分类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酶参与有机碳和养分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对土壤有机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湖滨湿地土壤酶 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鄱阳湖滩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1 年的2、5、9 和11 月分别采集0 ~ 10 cm 的土 壤样本,对土壤性质和与有机碳转换相关的3 种水解酶和2 种氧化还原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土壤性质参 数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土壤pH 值、有机碳和氮含量的差异不显著,但土壤酶活性变化有显 著差异。纤维二糖酶和茁鄄糖苷酶活性在9 月份达到最大值;而酚氧化酶活性在2 月份最高,9 月最低;过氧化物酶 活性则在11 月最高;己丁质酶活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 性呈极显著相关;地表温度与纤维二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碳 和全氮含量与茁鄄糖苷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湖滨湿地土壤 水分的变化显著影响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变异,而土壤有机碳和氮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优良的纤维素分解茵,采用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对从河北省昌黎果树产区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试验园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筛选,并通过进一步的选择培养和筛选试验对筛选菌株的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试验土壤样品中共筛选到分解纤维素的菌株30株,其中5株菌株(F33、F38、1746、F15和F3)的透明圈直径较大,分解能力较强。尤其以菌株F33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该菌株耐碱性好,在温度为20~37℃、pH值为7.0~9.0时均能正常生长,根据菌落形态与显微特征初步推断属于链霉菌属(Streotomvces)。  相似文献   

19.
对杂交水稻赣化7号和其亲本之一广抗粳2号的根系耗氧特征进行了研究,稻株种植在通气的营养液中,4种耗氧途径的活力被量化分析。过氧化物酶耗氧占了较大的比例,龙胆酸可抑制稻根中的过氧化物酶活力。杂交水稻的过氧化物酶和抗氰酸呼吸途径耗氧率比其亲本高50%以上,杂交水稻和其亲本根系过氧化物酶的耗氧分别占总量的26.5%和22.6%,细胞色素氧化酶途径分别占35.5%和40.5%,抗氰酸呼吸途径分别占27.8  相似文献   

20.
棉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的基因型差异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以纤维比强度差异较大的不同基因型棉花为材料,研究它们纤维发育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为探索改善棉纤维比强度的生理调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棉纤维比强度分属高(科棉1号)、中(美棉33B)、低(德夏棉1号和苏棉15号)3种类型,4个不同基因型的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棉纤维次生壁加厚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结果】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次生壁加厚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蔗糖合成酶、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基因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酶活性的大小和峰值出现的时间。科棉1号属高强纤维基因型,棉纤维中与纤维发育相关的酶活性在整个次生壁加厚期高于中、低强纤维基因型,前者酶活的动态变化与纤维素累积快速增长期的协调性好,纤维素累积平缓,纤维比强度增强的幅度大;反之,如低强纤维品种德夏棉1号和苏棉15号,其纤维发育相关酶在次生壁加厚期活性低,纤维素累积快速增长期短,纤维比强度增强的幅度小;美棉33B棉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特征介于上述两种基因型之间。【结论】不同基因型棉花纤维中与纤维发育相关的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可能是导致纤维素累积特性及纤维比强度形成基因型间差异的主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