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南山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探析——以彭阳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宁南山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并以彭阳县为例阐述了宁南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提出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宁南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实际出发,结合海原县的实践经验和宁南山区的资源优势,提出建设草业村是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宁南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并对草业村的概念、特点、建设措施和建议给予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试论宁南山区草业村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宁南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实际出发,结合海原县的实践经验和宁南山区的资源优势,提出建设草业村是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宁南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并对草业村的概念、特点、建设措施和建议给予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宁南山区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在阐述宁南山区苜蓿人工草地退化现状、退化后苜蓿地上生物量及土壤水分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苜蓿人工草地退化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宁南山区盐池县旱作区农业资源的基本条件和特点,提出干旱山区农业资源利用的基本目标,技术区相继实施要点,为干旱山区农业生产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宁夏南部山区农业发展多年来受到内外部等制约因素影响,发展较为缓慢,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宁南山区农业发展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决策者在此区域实施农业发展战略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羊草新品种中科2号在宁南山区的生态适应性,引进中科院培育的中科2号羊草品种与当地传统适生牧草中苜1号紫花苜蓿进行同行混播,开展羊草单种、苜蓿单种和羊草与苜蓿混播种植模式试验,并调查羊草及苜蓿的生长状况、土壤养分变化、土壤水分变化,分析羊草混播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单播羊草生物量最高,其次为羊草与苜蓿混播的生物量,苜蓿单作的生物量最低;单播羊草土壤水分含量最高,羊草和苜蓿混播的土壤含水量处于单播羊草和单播苜蓿之间;在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以单播羊草最高,其次是羊草与紫花苜蓿混播,单播紫花苜蓿苜蓿最低。中科2号羊草品种适合宁南山区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环境,可在当地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科技项目效果如何,不仅影响项目本身,而且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文章通过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现状分析,提出了宁南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的扶持环节和扶持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现代旱地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宁南旱地农区退耕还林还草及生态环境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干旱加剧的趋势,使宁南半干旱——半干旱偏旱区苜蓿种植目前出现严重障碍。海原县气象资料表明,90年代年平均降雨量较60年代减少50mm以上,90年代年平均气温较60年代升高0.89℃。宁南山区旱情仍在加剧,特别是春旱、春夏早。……  相似文献   

10.
宁南旱作农区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区苜蓿人工草地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如何在干旱条件下提高苜蓿产草量,成为该区生态经济农业研究的战略课题.根据不同的施肥模式试验,研究探讨了该地区苜蓿高产施肥技术措施,针对宁南地区的农业生态条件,提出适宜该区苜蓿高产施肥技术措施与施肥方案,常年降水不足400mm的宁南旱作农业区,在一定的施肥水平下仍然可以实现高效草地生态经济农业.生态经济农业(Ecological economy Agriculture):简言之就是"产业化的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农业,是基于生态农业基础之上的新经济时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其完善了生态农业理论界面的不足,将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有机结合,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宁南山区坡台地苜蓿机械化收割技术是一项经过多年试验推广的饲草收割新技术。该技术能节约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解决适时收割的实际困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显著。现将该技术规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宁南旱区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消耗及粮草轮作水分恢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苜蓿生长年限延长,在1 ̄6年内苜蓿草地土壤湿度下降迅速,产草量逐年上升,7年后土壤湿度下降趋于平缓,但苜蓿产草量下降迅速,表明苜蓿生长强烈耗水引起深层土壤干燥化,导致苜蓿生长逐渐衰败,苜蓿平均降水生产效率逐年下降;(2)苜蓿草地土壤垂直剖面可分为降水入渗恢复层(0 ̄200cm)、根系发达枯竭层(200 ̄500cm)和根系衰老缓耗层(500cm以下)三个层次。随苜蓿生长年限延长,苜蓿剖面的主要土壤干层逐渐上移,并且干层厚度呈现减小趋势;(3)耕翻的苜蓿茬后轮作粮食作物的年份越长,土壤水分恢复越好,实行草粮轮作的苜蓿最迟不超过生长的第10年。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宁南旱区3、4、6、7、10、12年生紫花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分别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年限与土壤水分、根系深度和土壤干层厚度之间关系作出拟合曲线方程,以揭示土壤水分、根系和土壤干层随苜蓿生长年限变化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剖面含水率分布与土壤深度之间均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且随...  相似文献   

14.
以宁南退耕区采取的5种主要退耕模式——纯山杏林、山杏+柠条林、山杏+山桃+柠条林、沙棘林和苜蓿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以撂荒地为对照,探讨不同退耕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cm土层内5种退耕模式和撂荒对照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基本上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的趋势,其中浅层(0~20 cm)是土壤有机碳固存的聚集层,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层的土壤有机碳累积;100 cm土层累积的总碳量表现为山杏+柠条林山杏林沙棘林山杏+山桃+柠条林撂荒地苜蓿人工草地。从有机碳蓄积来看,在宁南山区采用单一的乔灌混交、乔木林或灌木林的退耕模式较采用人工草地或自然恢复的模式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  相似文献   

15.
起垄覆膜集水技术对苜蓿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旱地牧草种植结构,针对紫花苜蓿生产中存在的管理粗放,土壤水分周期性严重亏缺而导致鲜草生产力低下等问题,通过布设多种集水带型比,系统测定了不同田间起垄覆膜集水技术在不同降水条件下对苜蓿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水种植能有效的调控农田水分分配机制,增加苜蓿生长期的水分供应量,使草田垄沟产流效率达到60%~84%,田间蓄墒率提高13.0%~18.9%,水分供应满足率提高11.30%~21.60%,同时该技术降低了苜蓿受干旱胁迫时的土壤水分亏缺度,采用集水种植土壤水分亏缺系数为0.1656~0.2892,而露地种植(CK)土壤水分亏缺系数为0.5364,有效的改善了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山区农业机械化与平原地区相比难度较大,但是,山区农业也有山区农业的特点,如何找准农机农艺的结合点,是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关键问题,根据对贵州遵义农机化的体会谈一些感悟和想法。  相似文献   

17.
小型农业机械在山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提高山区农业产能,充分发掘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小型农业机械在山区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为提高其在山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宁南山区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山区是全国生态问题最突出、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危及到人民的生存环境,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对宁南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宁南山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宁南山区水土流失的防治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宁南山区的区域背景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以及对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价,探讨了宁南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模式,在此基础上就实现宁南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是补齐发展短板,助推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