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农业文明的美学价值,特殊地被尊重。被重新参拜,或许是21世纪的事。这是因为农业文明的经济形态有其低级。落后的一面,它所能创造出的“文化值”(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轻微薄。在一段时间之内,它的一种优质品格——所牵动出的“文化负值”也最低最少,不会被人们给予特殊注意。直到商品文明创造和积累的“文化值”他括“正值”和“负值”)都呈现出巨量特点的时候,人类既沿着“正值”的阶梯攀上物质生活的峰峦,又面对‘飞位’的深壑感到空前恐惧的时候,才会缅怀农业文明的重要哲学品格和美学品格——“和谐”。于是,中国的农…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突破及工业化进展所形成的当代高新技术群,对农业领域的全面渗透、扩散和应用,必然引起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作者在分析了农业新技术革命有关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在新技术革命中果品产业实现技术突破、管理突破、经营突破等的可能性。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我国果品产业发展提出了初步见解: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创造果树超级品种;利用果树生长因子调控理论和现代工业技术,实现果树栽培技术的高度量化集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市场机制,建立人员、技术、资金等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系统。把果品产业推向现代化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湖南杉木分布及利用和栽培史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不是杉木的最早起源地,而是在第四纪冰期后的残遗中心区之一。湖南人民利用杉木有8000多年历史。先秦时期,湖南境内的古越人与荆蛮人先后创造了萌条杉木与插条杉木无性繁育技术。他们的后裔-侗、瑶、苗等少数民族与南下汉族一起,通过艰苦卓绝的栽杉实践,又创造出具有湖南特色的以炼山整地、混农农业,以耕代抚、稀植皆伐的栽培方法,湖南杉木现代分布格局有着悠久的植物地理和人文地理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4.
一个综合开发的典型——潜山县长春实业公司发展纪实文/陈振林图/李王祥人们普遍感觉到,现在搞企业难,搞农业开发型企业更难。然而,一家只有16名职工的乡办林场,经过不断摸索和艰苦努力,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建成全县最大的高产优质柑桔园、高标准栗茶兼作...  相似文献   

5.
管道定时装置本装置不须用电是采用机械原理自动关闭气、水道的新型管道定时器,可广泛推广应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和水产养殖业的供气、供水管道的定时作业,给人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更多的工作时间,家庭使用可装在水管、煤气暂道和液化气炉具上,给人更多的浪漫休闲...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正穿越高度工业化或现代化的文明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这一阶段,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现代工业文明也包含着种种危机,其中,生态危机就是工业文明总体危机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7.
用生态经济型植物控制豚草的"绿色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豚草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业生产、人体健康和生物环境的恶性杂草,是一种典型的“绿色污染”。根据群落演替规律,采用具有生态和经济功能的树种创造不利豚草生长的环境,人为创建多物种和谐共存的植物群落,能降低豚草的种群优势,使单一种群优势转变为良性演替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基于物联科技的智能农业能加快我国迈向现代化农业的进程。利用智能农业系统对植物光合作用、气象信息、温湿信息与状态信息进行采集,并分析所采集的数据,用温控系统、灌溉系统、智能窗、植物生长灯以及换气窗对植物的生长进行干预,可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详细介绍了ZigBee技术和基于物联科技的智能农业系统平台的功能模块,展望了物联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间、混、套作是我国农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中的创造,是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我国农业生产上这些优良的传统经验,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第十一条就明确指出了它的增产作用。近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以间、混、套、复种为中心的新的栽培方法遍及全省各地,其中间作和串带混种发展最迅遮,不仅类型多,内容丰富,而且在间、混种技术上如作物组合、种植方式、管理技术等,也都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经验。不仅能达  相似文献   

10.
以福鼎市秦屿镇冷城村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为例,探讨了依托著名旅游景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利用生态旅游带动农业发展;在生态造园的理念下,打造农业生产与农业旅游的精品项目;通过在农业生产环境内创造园林空间,发挥农业生产的环保作用,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1.
时光是一把永不褪色的雕刻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天,中国通过30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30年的时间,中国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走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历程,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经济能够以每年10%的速度连续增长30年,可以说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2.
花卉苗木产业是长沙县农业3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全县一项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更是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为此,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把花卉苗木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一是不断完善发展花卉苗木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级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将工作措施落实,为农民创造一个有利于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要鼓励干部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独办或出资入股与农民“捆绑式经营”,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营体制。要通过龙头企业和花卉苗木销售公司的建设,形成“公司+…  相似文献   

13.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第三次革命,这既为林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林业产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全省广大林业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发展林业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扎实苦干,全力促进林业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在全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自60年代开始,国家有关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就先后派出大批科技人员参加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的建设。经二十多年的努力,创造了综合治理旱、涝、沙、碱的成功经验,建立了12个不同类型的综合治理试验区和6个不同类型的万亩综合防护林试验区,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全面开发治理黄淮海平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究开发、规模生产、应用示范和高效营销于一体,以花卉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浙江种业史上第一家规范化的股份制公司,并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承担着浙江省级五大种子种苗工程之一的花卉、林木种苗工程具体实施任务。公司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着眼于提高花卉、林木种苗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发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势,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为指导,建立了良好的经营机制,并确立了科技引导产业、服务创造市场的企业理念,生产出了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  相似文献   

16.
郭丽 《山西林业》2005,(1):11-11,15
退耕还林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加快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大大改善这一地区的生存环境,拓展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可以为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的生产建设和投资环境,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推动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的配置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还是防治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扭转长江、黄河流域水患灾害的治本之策。从长远看,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后,  相似文献   

17.
程怡 《国际木业》2012,(4):44-44
美国:美国木材理事会(AwC)抱怨说,大多数木材产品将不会被包括在新的联邦政府采购指令中。AWC总裁Robert Glowinski提到,为了响应奥巴马总统关于联邦政府增加生物基产品采购的指示,“我们赞赏奥巴马总统的战略规划,通过倡议农产品的利用来保护农业和增加就业。利用生物产品可以在美国创造数千个高薪工作,刺激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发展农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还必须从发展经济和改善主产环境的大局出发,实行农村的综合治理和农业的综合开发,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在大农业中的屏障作用。 发展林业对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有着重要作用。在新疆,特别是南疆如果没有森林和林业,就没有绿洲,也  相似文献   

19.
韩国竹醋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竹藤通讯》2009,7(6):34-34
开展竹醋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对减少化学农药制剂和替代化学防腐保鲜制剂、减少环境二次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及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把竹醋液作为一种有机、绿色的原料广泛用于农业、环保、食品、医药等领域。韩国是研究、应用竹醋液的后起之秀.目前在饮料、食品、医药、日化等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特别是在抗衰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沼气的推广和发展,充分合理地把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起来,提高新的技术水平,发挥沼气在农业生态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中的作用,使沼气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沼气发展才会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