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2007年9月11日由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教授参与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主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并被评为特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李向楠  吴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24-5425
氮肥大量用于农业生产中,不仅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而且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根据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了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转化途径、施氮对土壤氮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同化及分配机理、施氮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比,新疆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有下降趋势,碱解氮含量普遍有所提高,但至少有50%的农田土壤碱解氮含量属于低水平,因此氮营养仍是制约新疆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需继续合理施用好氮素化肥。  相似文献   

4.
从氮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污染现状着手,叙述了氮素对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状况,分析了氮素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氮肥施用过量而导致的氮素损失和迁移,并从政策管理和技术推广两方面提出控制治理氮素污染的对策,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陕西关中杨陵、乾县枣子沟和澄城县杨家陇3个试验点多年收集了降水(即湿沉降),并对其中的矿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沉降年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6.28~26.62kg/hm2,平均(16.3±8.1)kg/hm2,其中以铵态氮为主,占66.3%~88.5%平均(80.2±8.5)%;硝态氮占11.5%~33.7%,平均(19.8±8.5)%。湿沉降输入的氮素,不仅在收集地点间有明显的分异性,而且在年际和年内也有很大的变异性,氮肥用量和降水的不一致是直接产生这些变异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主要的非点状污染源。施入农田的大部分氮肥经各种途径损失于环境之中,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人为和自然条件下,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氮素之间、氮素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转化作用对农田氮素的损失与利用和水环境的氮污染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StudyontheNitrateAccumudationintheRootingSoilProfileofHigh-yieldFarmEcosystemZhangXinming;WuWenliang(AgroecologyInstitute,CAU)山东省桓台县地处黄河下游鲁北平原的南缘,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历年平均气温12.4℃,年均降水量603.9mm。无霜期平均198d.试验地土壤为中壤质潮褐土。其耕层土壤有机质148g·kg-1、全氮0.94g·kg-1、有效磷为19.7mg·kg-1、有效钾为134.5mg·kg-1、PH8.06。据全县氮肥平均水平设置了施氮处理:0(N。)、300(N1)、600kg·hm-2·a-1(N2);鸡粪(含水分47%):0(M0)…  相似文献   

8.
农田土壤氮素循环及其对土壤氮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10-3312
分析了土壤氮素循环及其对土壤氮流失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氮肥管理、重视平衡施肥、提高作物氮素吸收能力、优化耕作制度及灌溉方式等降低我国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应用^15N对棉田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去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N的吸收利用和去向,证明在等N,P,K条件下,沼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N向生殖器官转移,其增产效果比单施休肥显;绿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化肥产量基本持平。各处理棉株对土壤N的依赖性都低于肥料N,约占37.44%-43.66%,但单施化肥高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棉株营养器官累积土壤N的比例各处理都大于生殖器官,而累积的肥料N正好相反,说明棉株生育前期对土壤N的依赖性较高,而后期对肥料N的依赖性较高,为棉花生产重施花铃肥提供了依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N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单施化肥2.5-3倍,而损失育后为前的1.4-1.6倍,其生态效益差异十分显。  相似文献   

10.
陈国茜  沈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04-15906
综述了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及影响因素,以及衣田生态系统的氯素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与新品种选育进入了分子水平;茶园管理正步入精准化与机械化;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从“治”转向“控制”,从单一化学防治发展到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随着食品科学的引入,茶叶的深加工也逢勃兴起。然而,茶业科技要获得持续、跨越式发展,则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深入开展茶树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2)运用生物多样性机制控制茶园病虫害;(3)深入地应用食品科学新技术,研发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茶制品;(4)进一步开展茶与健康研究,提高茶叶附加值。  相似文献   

12.
渔业水体中土腥异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渔业水体中土腥异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MIB)和土臭味素(Geosmin)的产源、发生特点、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检测以及预测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国内外渔业水体中土腥异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MIB)和土臭味素(Geosmin)的产源、发生特点、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检测以及预测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盐湖生物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作者认为:对盐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盐湖学必将有所发展,盐湖也能为水产养殖和相关产业提供必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盐湖生物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作者认为:对盐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盐湖学必将有所发展,盐湖也能为水产养殖和相关产业提供必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核桃蛋白质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核桃蛋白加工的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核桃蛋白加工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食品安全正在由长期食物供给短缺转向结构性食物相对过剩阶段 ,由主要解决食物总量供需安全问题向主要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转变。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利用信息化手段快速高效管理食品安全信息已成为必然趋势。作者在介绍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上海市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现状和成效,并对今后做好上海市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单胞藻各种浓缩方法——自然沉降法、化学浓缩方法和离心浓缩方法的研究概况,详细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超滤技术作为浓缩、分离过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以及超滤作为膜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单胞藻浓缩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单胞藻各种浓缩方法——自然沉降法、化学浓缩方法和离心浓缩方法的研究概况,详细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超滤技术作为浓缩、分离过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以及超滤作为膜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单胞藻浓缩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