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后备母猪是猪场的生产机器,其品质优劣是影响猪场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猪场母猪群的生产性能,需要保持30%左右的母猪更新率。目前,后备母猪的补充和饲养管理对养猪生产影响很大,做得好的猪场其后备母猪利用率高达95%以上,做得差的猪场后备母猪利用率仅7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这种差距明显增加了猪场生产成本。所以,做好后备猪的选择与培育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南方规模化猪场的养殖效益,以华南地区某规模化猪场2013—2016年累计48个月死亡母猪的记录数据进行了模化猪场母猪死亡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猪场生产母猪年死亡率为2.68%~4.02%,死亡母猪的主要症状为应激、胃肠道疾病和发烧三种类型,占比分别为30.24%,24.39%和20.00%;低胎次母猪死亡率较高,其中2胎母猪死亡率最高,为24.39%;母猪死亡具有季节性,4—9月份处于较高水平,4月份最高,为0.41%;母猪在妊娠105~117 d死亡比例最高,占妊娠期死亡母猪的29.4%。说明规模化猪场应加强母猪死亡数据监控,尤其针对华南地区夏季高湿、高热的气候环境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针对母猪繁殖周期中的关键时期加强护理以减少母猪死亡。  相似文献   

3.
周彦飞 《猪业科学》2008,25(7):33-35
众所周知,猪场获利的关键在于母猪的生产性能,其高与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备母猪的培育.后备母猪约占猪场母猪群的25%~30%,是种猪群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目前母猪和仔猪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情况,本试验对来自于15个猪场的85份母猪血清和29个猪场的55份仔猪可疑病料(脾脏、淋巴结、肾脏等),分别采用间接ELISA和PCR法进行PCV2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在15个猪场中,1个猪场母猪抗体呈阴性,其他14个猪场母猪抗体均呈阳性,猪场PCV2阳性检出场为93.3%(14/15),85份母猪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75.3%(64/85)。29个猪场的仔猪,PCV2核酸检测阳性猪场为19个,猪场阳性率为65.5%(19/29),55份仔猪可疑病料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61.8%(34/55)。可见,母猪和仔猪感染PCV2相当普遍。对母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及其仔猪群病毒核酸阳性率进行比较发现,母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越高其仔猪群病毒核酸阳性率却越低。  相似文献   

5.
<正>合理及时的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效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效益。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后备母猪的更新换代与饲养管理尤为重要。1后备母猪的淘汰与更新标准商品猪场母猪年淘汰更新率33%~40%,新建猪场1~2年更新率为15%~20%,繁殖猪场年淘汰率40%,原种猪场更新率75%。后备母猪使用前淘汰率应为10%,后备公猪的引入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猪场母猪顽固性不发情、反情、屡配不孕现象极为普遍,有的猪场达到7%~10%,个别达到13%~15%。太浪费饲料资源和生产成本,也成为当前困饶猪场老板最大难题。笔者进一步分析母猪顽固性不发情原因并提出防制措施。1猪场母猪顽固性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因素1.1母猪本身存在免疫抑制病如隐性感染繁殖障碍性疾病,圆环病毒、蓝耳病毒、猪瘟、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等,母猪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猪场普遍出现母猪繁殖障碍,通过对缩宫素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目前猪场普遍使用缩宫素用于助产,其中53%的猪场将缩宫素使用当作是母猪产仔管理过程中必做的助产方案,47%的猪场用于母猪有难产迹象时使用缩宫素,没有使用过缩宫素的猪场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没有。  相似文献   

8.
猪场正常的母猪年淘汰率为30%。母猪的淘汰有母猪自身的因素,更多的是猪场在生产管理上的缺陷和不足,导致母猪中途被淘汰。母猪的淘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猪场对母猪管理是否重视,对生产操作细节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9.
刘自逵 《北方牧业》2010,(10):17-18
<正>目前,国内猪场普遍出现母猪繁殖障碍,通过对缩宫素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目前猪场普遍使用缩宫素用于助产,其中53%的猪场将缩宫素使用当作是母猪产仔管理过程中必做的助产方案,47%的猪场用于母猪有难产迹象时使用缩宫素,没有使用过缩宫素的猪场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没  相似文献   

10.
<正>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较难,生产上由于后备母猪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不明确、不具体且无针对性,常常导致后备母猪投产利用率低、淘汰率高,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目前,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没有得到养猪人的应有重视。笔者在此就后备母猪培育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1后备母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的规模猪场中,有的猪场后备母猪投产利用率低于50%,有的猪场后备母猪投产利用率高达90%以上。后备母猪投产利用率高的猪场无疑在饲养管理上是非常科学的。而后备母猪投产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猪场母猪衣原体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2005六年来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分2个阶段分别对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母猪进行衣原体感染调查,调查的猪场均出现阳性,猪场阳性率达100%,1999-2001年检测8个规模化猪场母猪血清129份,阳性率为48.1%。2003-2005三年来合计检测52个规模化猪场593份血清,总阳性率为34·4%。从长达6年的检测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母猪衣原体感染比较严重,已经成为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应予重视。对有繁殖障碍病史而血清阳性的母猪全场,采取四环素连续拌料2周可以很好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2.
<正>养猪生产中,为了持续地改善和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必须不断更新母猪,及时挑选优质良种后备母猪进行补充,后备母猪的质量和繁殖能力直接影响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然而,在许多猪场中,后备母猪不发情率已经达到了20%~50%,个别猪场甚至超过了50%。因此,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使  相似文献   

13.
母猪产后缺乳常和母猪乳房炎、子宫炎同时发生,因此又称无乳综合征。规模猪场哺乳仔猪死亡之中的50%是与母猪无乳综合征有关。此病多发生在夏初,尤其是5~6月份,临床上多见。初产母猪的发病率高于经产母猪。管理状态的好坏,发病率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猪场发病率高达50%,有的猪场却甚少。  相似文献   

14.
古其燕 《猪业科学》2016,(11):135-135
正母猪子宫炎症是猪场常见的疾病,主要集中在配种舍的断奶母猪和部分后备猪。有的猪场母猪发病率为5%~25%,发病淘汰率高达80%~90%,由此造成的损失日益成为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1发病原因1)分娩环节:母猪在高温高湿环境或单元栏内过闷,母猪分娩时努责减弱,造成少量胎衣、恶露不能完全排出  相似文献   

15.
后备母猪约占猪场母猪群的25%~30%,是种母猪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猪场,后备母猪培育和饲养管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阐述后备母猪的培育与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猪场母猪死亡严重影响生产效益的诸多考核指标,给养殖生产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调查影响母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可以为规模化猪场降低母猪的死亡比例提供参考。本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市3家规模化猪场(猪场母猪头数2300~2700头)的母猪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1)该市3家规模化猪场2012年母猪死亡比例(3%~4.5%)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2%);(2)各场母猪死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应激/突然死亡(35%)和胀气/胃肠道疾病(22%)两方面;(3)母猪死亡主要集中在初产母猪(0~2胎)(42%),特别是1胎母猪,季节对母猪死亡影响不大。对65头死亡母猪进行病理解剖,发现死亡母猪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胃出血/胃溃疡(43%)、肠壁病变(30%)、肝脏病变(30%)以及肺部病变(48%)。因此,通过调查结果和解剖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引起母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胃肠道疾病和肺炎,由此我们进一步对胃肠道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降低该市母猪死亡比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猪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母猪产科疾病暴露出来,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水平。首先是经产母猪难产、产后感染、子宫炎、发情迟缓、流产等产科疾病,严重困扰着猪只的正常繁育。而且有的猪场,经产母猪(3胎内)淘汰率超过18%;其次,场内自留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体成熟后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最终有20%~30%的种猪被淘汰。这些经产母猪和乏情的后备母猪给猪场造成了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母猪种源急剧减少,很多猪场将三元母猪作为种用,生猪产能得到恢复,但三元母猪留作种用的生产效率与二元母猪相比低20%左右。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猪场加强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升生产效率成为猪场的主要目标。二元回交母猪数量正在逐步上升,二元母猪取代生产性能差的三元母猪也将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主要综述了二元回交母猪的特点和营养、管理方案,以期为猪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7年9月,湖南省郴州市某猪场的怀孕母猪突然发生流产、死亡。为确诊病因,对该猪场病死猪脏器进行了细菌分离和PCR检测,结合临床症状最终确诊病原为猪丹毒丝菌。为了解整个猪场猪群的感染情况,随机抽取流产母猪和同栏舍健康母猪进行猪丹毒丝菌IgG抗体ELISA检测,发现流产母猪阳性率为90%,远高于同栏舍健康母猪(10%)。本次疫情共导致该猪场104头母猪死亡和94头母猪流产。本案例表明,猪丹毒不仅可以引起母猪死亡,也可引起母猪流产,应引起养殖场高度重视,建议把猪丹毒列入免疫计划。  相似文献   

20.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汪宏云 《养猪》2000,(2):8-9
母猪的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合格断奶仔猪数 ,它是衡量一个猪场综合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综合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 维持母猪群体的合理结构通常较为理想的母猪群体结构为一、二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 3 0 %~ 3 5%,3~ 7胎母猪占 60 %,7胎以上的母猪占 5%~ 1 0 %,生产管理水平较好的猪场可以适当多留些高产高胎母猪。猪场的均衡生产 ,应有计划地选留优良的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的选留与配种应符合以下要求 :肢蹄健壮 ,母本繁殖性能良好 ,产仔数 1 0头以上 ,初生重大于 1 2kg ,小母猪乳头、阴户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