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介绍了广东等南方培育的甜玉米品种在西北繁制种的技术要点,为建立多点、多气候类型的良繁基地,克服目前在广东等南方繁制种存在的雨水多、成本高、质量差等缺点.为提高种子生产质量、保证良种供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极早熟玉米制种习惯上在有效积温2600℃以上的地区进行.充足的温光条件易取得好的制种产量.但外出远距离制种存在运输费用高、管理服务衔接不上,加上极早熟玉米亲本适应性差、温光敏感引起发育不良等缺点,导致制种成本提高、质量不合格、农户经营效益低。  相似文献   

3.
杨志  高志和 《杂粮作物》2000,20(4):52-53
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到种子生产上 ,是北方两杂制种技术的一项新课题。它的作用已在实践中被充分肯定和认可 ,具有提高土温、保墒提墒、增加有效积温 (生育期内增加30 0℃以上 )、增加光照强度、防治杂草危害等作用 ,同时可促进农田土壤熟化 ,抗旱保肥。地膜覆盖生产的种子脱水快、成熟早、芽率高 ,既增加了种子的成熟度、饱满度 ,又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势 ,也使百粒重增加 5 g以上 ,平均增产 75 0kg/hm2 以上。现将呼和浩特郊区覆膜制种技术要领总结如下 :1 播前准备1.1 选地整地 选中等以上肥力土壤、保水保肥、靠近水源和有灌溉条件…  相似文献   

4.
行两优1号是衡阳市农科所以衡农S-1为母本,明恢63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1992年11月在全国农作物新品种扩繁会议上被定为全国重点扩繁品种。因此大量生产衡两优1号种子,是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我所受育种单位委托,连续3年承担该组合的制种任务和制种技术研究,1990年制种20亩,平均亩产66kg,最高丘块亩产131kg;1991年制种200亩,平均129kg,最高丘块亩产219kg;1992年制种200亩,因受洪涝和火南风危害,亩产110kg,但最高丘块亩产仍达239.8kg。现将制种技术总结如下。l掌握温光特性,确定安全授粉期 行两优1号为两用不育系。温度…  相似文献   

5.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由于繁种生产程序较多,种植农户往往会放松后期的田间管理,这样既影响了制种的产量又影响了种子的质量。给制种单位和农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杂交玉米制种田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湖南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峰 《杂交水稻》1998,13(3):1-5
总结了湖南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从“县繁、社队制种”到“地提、县繁、县社制种”再到“省提、地繁、县制”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对每个发展阶段的起止时间、特点以及对湖南稻谷生产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省提、省繁、规模制种”种子生产体系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繁优546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籼型三系不育系繁源A与自育的恢复系福恢5468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12年通过广东省梅州市审定。根据对该品种亲本繁源A和福恢5468的种性特征,产业化特性观察研究,结合2010—2012年在福建省将乐县制种技术探讨和实践,初步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玉米制种基地的西移,新疆玉米制种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种基地。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光照充沛,雨量稀少,人工灌溉,田块集中,病虫害轻,有着玉米大田生产与制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兵团农四师集高密度种植、化学控制、地膜覆盖、精量点播等关键技术为一体,探索形成了玉米密植高产制种技术体系,2007年在伊犁兵团62团制种0.99hm^2,取得平均667m^2单产767.45kg、最高单产862.75kg的全国玉米制种高产纪录。现将其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选择好的生产基地在整个棉花杂交制种过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关系到棉花制种的成败。要选择热爱制种事业.有较高威信和领导能力.讲究诚信的基地负责人;选择熟练制种流程。种田水平高,能遵守制种技术规程的制种户:选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相对集中的地块;选择抗病抗虫、高产优质、适应性广、配和力高的品种或组合。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新的制种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人工去雄杂交制种在棉花生产上仍占主导地位。随着杂交棉生产的日益扩大.人工杂交制种的规模和难度均在增加,探索高质量、低成本的人工制种技术是杂交棉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根据几年来在生产基地一线从事棉花制种的经历.摸索出一套提高杂交棉制种产量和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原单22制种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新品种原单22是以吉853为母本、丹9046为父本的单交种.为了提高制种产量,保证种子质量,吉原农业发展公司在生产上应用地膜覆盖机械平播技术,实行反交制种获得了成效,解决了在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下原单22制种难的问题,为原单22的繁育制种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刘兴焱 《玉米科学》1996,4(4):063-064
针对高寒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为提高早熟玉来杂交种制种产量,提出了以品种选择和整地为基础,适时早播,合理运筹播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收获和安全贮存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操作规程、先进的制种技术使得我省杂交水稻生产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但是.随着近几年杂交稻种子数量供大于求.制种比较效益的逐年减少.制种基地面积迅速下降.传统水稻制种优势受到新的挑战.我省制种基地发展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南方玉米制种或繁育自交系能弥补北方玉米带制种缺口,但由于全国各地繁种单位及繁种面积逐年增多,海南土地利用日益紧张,隔离400m以上已难实现。因此,玉米制种的质量检查是确定种子的质量和等级标准,可以促使各项繁育制种技术规范的落实,促进玉米种子质量标准化。检查应从以下儿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分析当前黄淮海玉米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产、耐密、多抗、质优、广适的育种目标。采用优良的育种材料和适当的育种方法,选育出了玉米新品种洛单248。经过对该品种亲本繁育及杂交制种多年多点试验研究,总结经验,制定了洛单248详尽的制种技术规程.对保证种子质量和提高制种产量的主要技术环节作了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三系”杂交棉制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总结实践了3年来试验、示范、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出“三系”杂交棉制种的操作规程及F1代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利用“三系”杂交制种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出“三系”杂交棉制种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棉花“三系”杂交法生产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昌市于1995年引进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当年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同类地区其他作物。随着农民群众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技术及种业市场的不断成熟.2006年玉米制种面积达1万hm2,占片肃省玉米制种面积的7.5%,产量达5.5万t.占全省杂交玉米种子产量的10.5%,实现产值1.3亿元,玉米制种已成为促进本市农业结构调整和部分乡镇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8.
金优706是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早熟、优质、高产杂交早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亲本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在江西宜黄和高安春、秋两季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赣香优85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主选育的早熟优质恢复系东南恢858和外引的不育系赣香A配组育成的中早熟三系杂交稻新品种,表现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丰产、稳产性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17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主要介绍了赣香优858的选育经过、亲本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2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协优52(协青早A/OM052)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能力强、适应性较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根据协优52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协优52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