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内外对于媒介消费信息传播的研究,多以消费文化理论为逻辑起点,“场域分析”的新进路提供了一种连结宏观层面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观层面上的媒介组织消费信息生产分析、以及微观层面上的解释社群和文本分析的关联性动态思考空间,这是对消费文化路径下相对单一、静态和平面化的研究面向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领域中,报纸等新闻媒体由于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特征,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某种权威的象征。文章选取了《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主流报纸,对其中时尚消费新闻中的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与女性有关的时尚消费报道的现状,了解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与女性有关的时尚消费新闻报道与传统性别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大众传媒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海莲的小说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但其笔下人物毕竟生活在男权社会中,摆脱不了菲勒斯文化的影响,作品又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男权思想。文中以《空心梦》为例,从女性经济自立、女性走向社会、女性观念转变、男性理解女性等方面分析了海莲小说中体现的女性意识;从女性依附男性、女性诱惑男性、男子中心思想、推崇男权观念等方面阐述了海莲小说中体现的男权思想;指出了女性解放应注重自身精神的解放,女性解放应走向双性和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现代作家有关“南洋”女性人物的作品,认为中国现代作家笔下涉及“南洋”故事的女性描写,多呈现出“男权主义”的叙境。其中包括“景色女”的被凝视、“商人妇”的被“闺范”以及“英雄妻”附属性的被欲望化叙事,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欲像图式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社会生产理念的转型,消费主义文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实。它依托强大的媒体资源.通过媒体广告有意且无孔不入的侵袭。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整个社会“欲购情结”泛滥.作为大众文化主要传播渠道的电视媒介,积极迎合并适应消费主义文化。一个电视屏幕仿佛就是一场消费的盛宴.人们在这样的狂欢中沉迷而不能自拔。与消费主义文化传播有关的媒介主要有广告、公共关系、会展、超级市场等,本文主要选取电视广告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阿瑟·密勒对《推销员之死》中女主人公琳达这个角色的文化身份的处理入手,分别对男权语境中的女性叙述,强权语境下的弱势者叙述和生存困境中的底层生存叙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琳达在《推销员之死》中的生存困境,以及其命运悲剧的社会内涵。进而,充分理解剧作家对琳达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的类似“不作为”的处理正是琳达这一人物叙事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男权主义是十八世纪中后期主要社会特征,是否拥有“女性气质”是当时衡量一个中产阶级女性是“天使”还是“恶妇”的重要标志。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笔下的索菲娅,是这一时期“女性气质”、“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她“天使”般的女性形象为当时社会的男士们所倾倒。  相似文献   

8.
“莫言现象”包含有丰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意蕴。运用符号化消费理论分析了符号化的消费社会、符号世界里的消费者、莫言作品的符号资本以及人们对社会符号的认同,进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莫言现象”的经济符号消费、文化符号消费和社会符号消费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指出了“莫言现象”所蕴含的符号力量带给我们的启示:打出经济中的“符号”牌;挖掘文化符号,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传颂正面社会符号,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阿兰是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中旧式中国农村妇女的文学形象,是男权重压下的默默反抗者。文中从两个方面以《大地》里的事实分析证明阿兰的主体性和反抗性。她在男权制度的重压下顽强地生存着,并且还竭力打破男权统治,向男权制度发动了默默地但有效地反击,为自己争取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和权利,证明了女性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不亚于男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文化传播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特征,即传播内容的现实化、碎片化,传播方式的立体化、个性化,传播路径的网状化、裂变化,传播时效的高效化、国际化等,这些新特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大众媒介建构的诸多媒介形象中,女性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媒介表征之一,其存在复杂而微妙,影响了大众对现代女性的认知。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分析新媒体媒介文化传播中影响女性形象塑造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魔力娃娃     
“巫毒娃娃”原是非洲南部巫毒教施法时的一种媒介,最初由兽骨、稻草或麻线编制面成,被视为邪恶诅咒的代表。由于古老神秘的异域文化的吸引,加上其所标榜在诅咒,守护、爱恋、治愈等方面的神奇魔力,有一定的心理寄托和暗示作用,被国内厂商引入后,受到不少中小学生和白领女性追捧。  相似文献   

12.
媒介与社会性格形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性关系,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在其著作《孤独的人群》中探讨了历史文化变迁中社会性格所存在的深刻复杂性,其中就已经涉及到了媒介变迁与社会性格转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尝试在理斯曼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新近发展出的媒介研究理论,将媒介技术特性与社会性格转化之间的关系加以主题化,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术问题,并试图对理斯曼提出的所谓“传统导向性格”、“他人导向性格”与“内在导向性格”等社会性格的媒介形塑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3.
重构女性主体性是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一个主要理论观点 ,它批判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本质特征的设定与歪曲 ,主张由女性自己来言说和重新界定被父权制文化贬低和歪曲的女性特征 ,进而重构女性主体性来获得女性的彻底解放。在对该理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重构主体性的方法以及该理论观点存在的不足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中 ,以期能够对后现代女权主义这一理论观点有一个深入和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产谍战剧在消费文化的助力下,以新颖的叙事角度和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构建,消解了观众对传统谍战剧的刻板印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日益被市场和受众认可。然而,当“谍战”被视为一种消费符号时,同质题材作品泛滥,剧情内容失当等泛娱乐化弊病频繁出现,伴随着受众趋同的审美心理、弱化的审美个性,消费文化开始消解电视文艺的审美创生,使得谍战剧偏离了其作为另类红色叙事方式的文化价值。本文从消费文化视域出发,分析当下国产谍战剧中的消费现象,就如何引导电视剧产业的健康发展,创作出既具历史意蕴、又彰显时代特色的主旋律谍战作品,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背景下,梳理出艺术乡建合理的路径,并以于都寒信村的艺术乡建实践为案例,探索以艺术与文化为媒介的“艺术合作型”乡建路径。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大本大源”是湖湘文化的传统,“原道”是湖湘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原道、卫道乃至殉道成为湖湘文化规约下湖南士人人生基本的行为主导方式。毛泽东、蔡和森等灿若星河的一大批“五四”时期湖南有志青年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与他们在湖南的文化氛围里形成的“原道”精神密切相关。在“五四”时期短短的6年时间里,湖南社会经历了反袁、驱汤、驱傅、驱张,湖南自治运动,以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反日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等,这些运动形成了湖南人一个探讨“大本大源”的“原道”过程,形成了一个历史的链条。而“五四”时期的湖南报刊,则成为这一历史转换、文化转型的不可或缺的“媒介”,成为这一代人才渡河之舟桥,冶炼之熔炉,砺剑之硎石。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的发明、运用,必然引起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音像媒介的冲击下,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文学势必走向没落。因为它的载体不再处于中心地位,新的媒介的出现,也改变了人类的消费心理,其它的文化产品逐渐取代了文学产品,文学也由中心走向边缘。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一直得不到承认。本文从译者作为读者和媒介者两方面阐述在翻译过程中,译作不是对原作进行“模仿”,译者也不仅仅进行语言的转换,而且是原作和译作的媒介,是不同文化的传递者。  相似文献   

19.
加速社会背景下,如何留存、呵护与活化乡愁已然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一方面,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城乡间的纽带,可以将乡村记忆与旅游产业融合,使其产业化、精细化升级,架构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实现乡愁的活化与再发展;另一方面,乡村记忆也会依托文化旅游产业复归,成为缓解当下都市情感焦虑症候的良方,实现城与乡的交流与互见。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市东固乡的“晒冬节”为例,着眼乡村记忆的文化重塑、文产结合、媒介传播三个层面,分析如何使乡村记忆的“人、文、居”与文化旅游产业共同创造生产价值,重塑“新乡愁”。  相似文献   

20.
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让酒企活得异常滋润,高端酒盛行的背后则是建立在“三公消费”基础上的畸形消费。然而,在经济增速放缓、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禁酒令等因素影响下,高端白酒遭到当头棒喝,价格大幅下滑,产品出现滞销。刚刚起步的白酒证券化也面临夭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