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一种高效解磷复合菌剂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平板透明圈和液体培养测定有效磷含量的方法初步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解磷真菌WL06,将该菌株与一株促生解淀粉芽孢杆菌WL21按照不同质量比进行复配,根据解磷复合菌剂对盆栽油菜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油菜长势的影响来筛选复合菌剂配方。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解磷菌WL06与促生菌WL21质量比为1∶2时解磷促生效果最好,与单一解磷菌相比,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66.50%,油菜鲜重提高30.76%。表明,解磷复合菌剂比单一解磷菌能够更好地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从而促进作物对磷元素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高效解磷细菌菌株CT45-1的鉴定及其对烟草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以Ca_3(PO_4)_2为唯一磷源的NBRIP液体培养基,对一株来源于潍坊烟区根际土壤的高效解磷细菌菌株CT45-1的解磷能力进行定量测定分析,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盆栽试验,了解菌株CT45-1对烟株的促生作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接种菌株CT45-1的液体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并趋于稳定,振荡培养48 h后,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最高,为246.99 mg/L;培养过程中pH值先降低后升高,然后趋于稳定,48 h时pH值最小(3.17)。经recA序列分析,将CT45-1鉴定为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浓度的CT45-1菌液处理烟株后,其株高、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全磷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0.28%、22.40%。  相似文献   

3.
自六堡茶根际分离得到1株高效溶磷菌菌株Lb-1,通过菌落形态及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菌株的分类地位,并对其溶磷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土壤中的溶磷效果及对茶树的促生能力,以期为提高茶园土壤磷利用及开发微生物菌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菌株Lb-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溶磷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胰蛋白胨,最佳初始pH值为6.0,最佳接种量为1%,最佳微量元素为Fe,最佳发酵温度为30℃,优化培养条件下溶磷量可达857.91 mg/L,且可显著提高菌株的柠檬酸、琥珀酸、丙二酸分泌量。盆栽试验表明,接菌处理下六堡茶鲜重、干重、株高、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及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59.09%、69.77%、38.75%、37.94%、44.82%、52.94%及108.35%,铝结合磷、闭蓄态磷含量显著降低,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综上,溶磷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Lb-1可有效活化根际难溶磷、提高六堡茶树对磷的吸收及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或可作为开发磷高效菌肥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4.
Bacillus pumilus菌剂与化肥配施对油麦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illus pumilus菌株隶属芽孢杆菌属,其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和营养吸收。为探讨该菌株对植物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应用价值,将该菌株与化肥进行不同配施处理,进行油麦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B.pumilus菌剂与化肥配施对油麦菜有促生作用且提高,其品质,氮磷肥与菌剂配施使油麦菜株高、鲜重和干物质量比对照分别高26.54%、353.95%和303.83%,根长、根鲜重、根干物质量分别高210.18%、163.89%和328.30%;化肥与菌剂配施对油麦菜的促生效果较单施菌剂亦有显著增加,菌剂与化肥配施处理后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比对照分别高100.00%和283.50%,同时对油麦菜中的钾、镁、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另外,B.pumilus菌株具有解有机磷及无机磷的能力,这可能是其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机制。可见,B.pumilus菌剂与化肥配施后的促生效果较好,可促进油麦菜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溶磷真菌PFK-1的解磷能力及其对油菜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体、液体培养法测定溶磷真菌PFK-1的解磷能力;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对油菜的促生作用及对土壤磷素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液体培养基,接种参试菌株PFK-1,在28℃、120 r/min条件下培养144 h溶磷量高达768.1 mg/L;液体培养基中pH值随溶磷量的增加而下降,在144 h时液体培养基pH值降至1.87,以后仍继续保持在低pH值水平;盆栽试验表明,与单施硝基肥的处理相比,1%、2%微生物与硝基肥复配的处理,油菜鲜重和干重增长率分别为7.19%、22.15%和33.11%、40.88%;土壤有效磷分别增加了30.27%、52.36%。  相似文献   

6.
烟草根际解磷解钾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植烟区土壤及烟草磷、钾缺乏问题,从长势较好的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解磷解钾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长势较好的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解磷解钾菌株YC4,其对无机磷、难溶性钾的溶解量分别达到286.33、17.90 mg/L。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的盆栽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比未接种该菌株处理(对照)提高了6.81%、4.72%;接种菌株处理烟草根总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和根尖总数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5.33%、55.96%、78.00%、28.30%,鲜质量约为对照的2倍,株高增幅达21.03%,干质量、SPAD值及植株的磷、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91.55%、14.03%、18.29%、29.57%。综上,该菌株可提高植烟区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促进烟草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植物根际促生菌对金线莲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金线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3株植物根际促生菌(蜡样芽孢杆菌H-15、阿耶波多氏芽孢杆菌H-6、伯克氏菌P4),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结果]根际促生菌H-15、H-6、P4处理下金线莲的存活率分别比CK增加了40%、22%、39%;发病率分别比CK降低了22%、33%、11%;鲜重增加率分别是CK的2.57、1.60、1.74倍;与此同时,3株根际促生菌处理下金线莲中多糖含量显著高于CK,P4处理下的总黄酮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CK,而3株根际促生菌处理下金线莲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CK,分别比CK下降了29%、11%、23%。[结论]植物根际促生菌能显著促进金线莲生长,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4种不同施磷水平下施用解磷菌剂对生菜(Lactucas sativa L. var. ramosa Hort.)促生效应及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缺磷情况下,施用解磷菌剂能提高生菜叶和根的鲜重和干重,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增加植株磷素吸收量,提高生菜的品质和产量,并能减少土壤中全磷含量的积累,促进土壤有效磷的释放和土壤库中有效磷的积累。在土壤磷素丰富的情况下,施用解磷菌剂对生菜的生长和土壤磷素营养促进作用较弱。土壤添加磷肥量为0.375 g/kg,解磷菌剂对生菜的促生效应和土壤磷素释放效果最佳。解磷菌剂的应用不仅能减少农田土壤磷素的流失,减轻农田土壤磷面源污染的风险,还能为蔬菜生产保质保量,达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从黄河三角洲盐碱化草坪根际土壤中筛选了一株解磷真菌WF1612。菌株WF161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当p H值为7时溶液有效磷浓度为88.58 mg/L。当Na Cl浓度为3%~7%时,溶液中有效磷浓度在62.26~81.39 mg/L之间。当溶液中Na Cl浓度为10%时,溶液有效磷仅为24.29 mg/L。接种解磷真菌WF1612处理的玉米,其株高和植株干重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该解磷菌作为解磷生物肥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PGPR复合菌系对花生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复合菌肥制备提供指导,促进植物根际促生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将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根据固氮、解磷及解钾的功能互补配制成4种复合菌系(P_9+GD_3、P_9+GD_(12)、P_(10)+GD_3和P_(10)+GD_(12)),对盆栽花生幼苗进行灌根试验,30 d后测定花生幼苗的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土壤功能菌群数及酶活性。【结果】4种复合菌系的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花生的株高和鲜重,有效提高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增加根际土壤氮循环功能菌群、溶磷菌及解钾菌的数量,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尤以P_(10)+GD_(12)菌株组合最显著,其对照(未进行PGPR复合菌系处理)的花生株高和鲜重分别高37.60%和63.90%,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高64.36%和1.38倍,根际土壤的氨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及解钾菌分别增加36.98、8.25和13.23倍,根际土壤脲酶增加2.48倍。【结论】利用根际促生菌的功能构建多功能复合菌系可有效促进花生幼苗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根际土壤环境,为下一步复合菌剂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效溶磷菌的筛选及其促生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大田玉米根际土壤初筛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复筛出具最优溶磷能力的玉米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改良的PVK培养基定性筛选溶磷菌株,通过NBRIP液体摇瓶试验定量研究其溶磷能力,再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来确定溶磷菌的促生和增产效果。[结果]从玉米大田根际土壤中筛选出8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细菌,其中菌株NJAU-B8在PVK培养基上溶磷圈直径与菌体直径的比值较高,在NBRIP液体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最高达到487.67mg·L-1。2季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AU-B8对苗期玉米生长促进作用优于其他菌株,其中第1季株高、茎粗、SPAD值、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较不接菌处理(CK)分别增加40.37%、18.74%、1.32%、46.67%和4.08%,而第2季则分别增加22.18%、2.02%、1.20%、16.26%和35.53%。另外除菌株B1,其他接菌处理株高均优于CK。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第1季玉米产量复合微生物肥料(BIO)与有机-无机复混肥(AO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BIO处理依然高于AOF和化肥(CF)处理;第2季白菜产量达到显著性差异;第3季BIO处理土豆产量分别比AOF和CF处理增产11.29%和26.41%。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NJAU-B8归类于伯克霍尔德属(Burkholderia sp.)。[结论]分离获得高效溶磷菌株NJAU-B8,其菌剂能够有效促进苗期玉米生长和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生物炭和解磷菌剂对马铃薯生长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两者配施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冬马铃薯为试验材料,以(麦麸+锯末)+磷尾矿为对照(CK),分别添加生物炭(WB)、解磷菌剂(WP)、生物炭+解磷菌剂(WBP)进行田间试验;并对WP和WBP处理的土壤样品及解磷菌剂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相较于CK处理,WP、WB和WBP处理可增加或显著增加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P0.05),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收获期,WB、WP和WBP处理均能促进植株对磷的吸收利用,三者对磷素的累积量分别比CK增加53.58%、45.91%和90.65%。生物炭和解磷菌剂的添加提高了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且WBP处理的土壤速效磷的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WB和WP处理(P0.05),增幅分别为11.14%~33.22%和12.11%~30.96%。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筛选出的3株解磷菌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将接种解磷菌剂的WP和WBP处理施入土壤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为优势菌群,厚壁菌门细菌不再是优势菌群;相较于WP处理,WBP处理增加了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促进其生长繁殖,降低了拟杆菌门相对丰度。【结论】生物炭和解磷菌剂配施对磷的吸收利用、维持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均匀度的效果优于单施生物炭或解磷菌剂。  相似文献   

13.
从桑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具有促生能力的细菌G2,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测序比对,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并研究了不同pH、培养时间等对G2菌株的促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7时,培养48 h G2菌溶磷能力达到最高,为17.96 mg/L;而IAA的分泌速度在48 h之前较快。盆栽试验表明,接种稀释100倍的G2菌液后,桑树苗的株高、鲜重、地上部干重及根系干重分别较对照提高31.8%、38.5%、34.6及31.2%。综合分析表明,G2菌株具有较强的促生能力,为桑树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从巨柏根际土壤中分离多功能溶磷促生菌株,为高原环境下多功能溶磷菌的收集和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采集巨柏根际土壤样本,采用梯度稀释法筛选溶磷菌,并结合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能力,选出溶磷能力较好的菌株,并对IAA、固氮、解钾等多种促生特性进行测定,最终筛得具有多功能的溶磷菌,通过盆栽实验对溶磷菌的促生效果进行验证,并结合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W13具有产IAA、铁载体、固氮、解钾等多种促生特性,为非脫羧勒克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经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W13对油菜和青稞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与对照组相比W13有效提高了油菜植株的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并分别增长了119%、55.30%、157%和50%。青稞株高效果显著增长了44.80%。多功能溶磷细菌W13对油菜和青稞都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因此该菌具有作为生物肥料的潜力,用于植物生产。  相似文献   

15.
石灰性土壤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解磷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几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出磷细菌,共获得3株不同的菌株。将分离出的磷细菌和标准磷细菌分别接入三角瓶中于摇床上培养,通过测定培养液中速效磷含量、pH值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磷细菌的解磷效果。通过油菜盆栽试验,测定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来分析磷细菌在土壤中的解磷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磷细菌后,培养液和土壤的速效磷含量都呈增加趋势,且达极显著水平。第3株磷细菌解磷能力最好。生物量C也有所增加,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番茄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筛选优良的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用于生物防治对解决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试验以番茄根际土壤为材料,以四株番茄根腐病致病菌立枯丝核菌、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链格孢菌为对峙菌,筛选得到NSB-26和RSB-6两株具有优良拮抗性能的细菌。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 SrDNA序列分析,发现NSB-26为贝莱斯芽孢杆菌、RSB-6为暹罗芽孢杆菌。通过盆栽试验对菌株NSB-26和RSB-6的生防效果进行了验证,实验设置了三个处理:病原菌处理(T1),拮抗菌+病原菌处理(T2)和等量清水处理(CK)。[结果]结果表明:与T1和CK处理相比,T2处理番茄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株高、根长、鲜重、干重均明显提高,株高的增加幅度最高分别达10.06 %和3.95 %;根长的增加幅度最高分别达67.09 %和26.48 %;处理15天时,植株鲜重最高增加幅度分别达133.21 %和93.20 %;植株干重最高增加幅度分别达126.42 %和81.82 %。此外,叶绿素a、b含量也显著上升。[结论]说明拮抗菌处理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提高番茄幼苗的抗性,这为番茄根际拮抗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防链霉菌HN14菌株在SNB培养液中发酵培养的产物,以黄瓜为供试作物,通过种子萌发、盆栽试验对该菌的促生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N14发酵液能够明显增加黄瓜幼苗鲜重与植株干重,该处理液对黄瓜的胚芽、胚轴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黄瓜植株的根系活力、株高、根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渭北旱塬葡萄根际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其对葡萄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渭北旱塬50年生葡萄园解磷细菌进行了筛选,并对两个菌株的促生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NBRIP平板,从葡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9株解磷细菌.通过NBRIP液体摇瓶试验,培养7 d后得到两株解磷效果突出的菌株:JYR-12菌株培养液中有效磷含量高达673.99 mg/L,约有13.17%的磷酸钙被溶解出来;JYR-7菌株培养液中有效磷浓度为671.64 mg/L.在盆栽条件下,研究解磷细菌JYR-12和JYR-7对酿酒葡萄赤霞珠扦插苗生长及光合能力的影响.盆栽试验表明,接种解磷细菌处理的赤霞珠扦插苗株高、茎粗、地下干质量和地上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葡萄扦插苗的光合指标及接种解磷细菌的均显著高于对照.可见,与对照相比,接种解磷细菌可以显著促进赤霞珠扦插苗生长,其中以菌株JYR-12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用自行分离出的5株解磷细菌制成液体菌剂,进行小油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解磷细菌可使小油菜明显增产,其中溶磷菌12-7和解磷菌y9-4增产幅度较大,其次为溶磷菌5-2。作物收获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较大,使用溶磷菌12-7和解磷菌y9-4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较少,比对照变化值少23.4%和34.8%。解磷细菌对土壤pH和全磷含量影响不明显。试验表明,溶磷菌12-7、5-2和解磷菌y9-4是青海省石灰性土壤中使用效果较好的菌种。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和新疆两地采集的巨菌草为材料,从中筛选分离得到内生菌株103株,采用解磷、固氮和产IAA等筛选标准,对初筛菌株进行促生能力的测定,其中4株菌株同时具有多种促生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r DNA序列分析,对这4株促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J–4和SX–12均归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SX–30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XJ–12归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采用单菌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小麦盆栽试验,测定促生菌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多菌混合接种对小麦的促生效应优于单独接种处理的,经SX–30、SX–12和XJ–4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29.94%;经SX–12和XJ–4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幼苗鲜重增加了18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