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方式。福建省晋江市作为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代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有自身特点。本文在对晋江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寻了晋江市自身用工方面特点、缺工原因、未来用工走势及应因对策等。晋江市用工特点为用工量大、结构性缺工严重等,缺工原因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再转移可能性小、产业不断扩大升级以及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带来选择性就业等,而未来用工走势近期来看还将是用工短缺扩大化以及长远来看技术进步后用工短缺现象的进一步缓和,政府将在涉及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劳务协作等方面采取措施,企业也将就提高就业人员的待遇并使其对将要或已经就业岗位有较好的预期外,积极推进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2.
保定市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对于农村男性劳动力,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率低且非农就业形态较差。本文以保定市农村已婚女性为研究对象,科学选择调研样本,应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为促进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4.
2004年4月7日,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下称“阳光工程”)正式启动。“阳光工程”将分3个阶段实施:2004年~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题,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指出了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快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健康向上的职业观和人才观,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中等、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农林高校的作用,才能为农业培养大批技术管理带头人才,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城市)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一个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的省份,是一个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省份,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省份,是一个农业生产水平低、科技含量低、比较效益低的省份,是受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多种制约的省份。结合云南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利用云南资源优势,发展云南特色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分析研究了加快云南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以及发展云南特色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论文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地区为例,在2006年6—8月的2个月时间内对该区中梁山西部9个镇150余农户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跟踪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及其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驱动机理,并揭示了目前新农村建设试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普遍存在的自发性强、稳定性弱、保障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契机下加强政策管理和教育资金投入、完善保障制度等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尚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205-209
为了研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问题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推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1年8月陕西省武功县8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Probit为代表的选择模型,研究教育程度、性别、年龄、受培训状况、婚姻状态、村干部作用以及人均土地面积对非农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受培训状况和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因素不显著,而性别、年龄、接受教育年限和村干部作用因素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展高效、低耗、环保的乡镇企业,培育农村劳动力就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浅谈职业农民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养职业农民。文章简述了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需要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分析了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WTO绿箱政策允许、阳光工程全面转型以及从事务农收入逐步提高,使职业农民培养成为可能,强调指出在职业农民培养中只有找准培养对象、培养方式科学、培养内容有针对性、培养形式灵活多样、采用先进的培养手段,并且要切实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培养数量和质量、培养与使用的关系,同时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加快培养数以千万计的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本身素质、技能与就业能力提高的需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产率、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基本基础建设、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转移者个人与社会对农民入住城市成本的支付能力等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新疆必须坚持农村劳动力内部转移与外部转移相结合,以内部转移为主的方针。在组织、引导农业劳动力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的外部性转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地二、三产业、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的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转移农业劳动力方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文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502-502
当前西部农村反贫困、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对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的缺陷和大学生回流西部农村的困难,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应成为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farmers, new farmers refer to the high-quality farmers who are educated and skilled, and have the capability of operating. Cultivation of new farmers is a key factor of developing rural human resources, and also the lasting power for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Guangdong Province has witnessed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local farmers have been faced with the competition with foreign quality talents and the pressure of survival.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upply-demand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farm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explored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model of new farmers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 which is signifi cant for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level of Guangdong, and promoting the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天津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分析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天津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大,但整体素质较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造成天津农民素质素质较低和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历史、体制、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快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翟小云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449-449
从中国农村劳动力和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分析开始,论述了现阶段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四个特点,同时对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三点分析,最后对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和途径这一问题从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李文政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484-488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着教育成本过高、办学规模扩展迟缓、办学方向与时代要求相背离、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等问题。为此,必须积极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职业教育的服务制度、创新职业教育的投融资制度、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高芸  李贺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151-157
本文运用Tobit模型和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上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也产生负向影响。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作用下,即便在惠农、强农的政策体系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农村经济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建议政府切实贯彻“一号文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将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入到既能促进农民外出打工又能增加劳动力在本地转移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  相似文献   

17.
(1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 450002;2贵州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贵阳 550001)  相似文献   

18.
张晓妮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432-432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受教育程度低,就业能力差等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我国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促进西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利用台湾官方的统计资料,选取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年龄三个指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农业人力资本的变化及其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指出大陆应该重视农村职业教育,正视农村社会保障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乡镇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内部转移  相似文献   

20.
北京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进一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则是要在非农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通过对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研究,结合北京都市农业发展实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北京都市农业六大优势产业: 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技产品及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