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 要:科技创新与进步是改善并调整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此文对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存在问题以及相关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低碳型新农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环  仪坤秀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59-363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意志和中国的现实选择。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根本问题。本文阐述了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3.
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忽视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的问题。而如果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彻底向现代化转变,则所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都将成为空谈,甚至会造成像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观念混乱、经济发展偏颇的现代性危机。文章运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从理论、历史、现状3个层面进行分析,认为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思想观念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中国在近代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正是由于在不同的阶段都程度不同地忽视了思想观念的转变,才造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危机;同时从农民现状来看,思想观念更是滞后于现代化的进程。因此,从伦理的规范、道德的重建、传统的继承等方面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就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成为关乎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与城市安全相比较而言,农村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清查新农村建设中的安全隐患,关注农民弱势群体的人身伤害及相关职业病,切实加强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治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安全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的深远背景分析,解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制度性根源,进而提出了解决新农村发展建设中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农民培训问题,通过对农民科技培训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和中国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科学技术、供需关系、制度因素、资金投入是影响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这几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剖析中国农村科技培训的供需关系、农村教育投入、现行制度因素,结合当前中国农民科技培训的现实状况,揭示了影响农民培训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以此来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和农民培训问题提供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下的食品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建设进入的一个崭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农村是食品安全的重点,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又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本文对目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各省市对农村食品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众化视野中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梳理了大众化过程中地方大学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机遇与挑战以及新农村建设对地方大学的需求,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快速提升根本要素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即人力资本的投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则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基本手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正是促进这一转化的重要途径,地方大学作为大众化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必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本服务、科学研究与开发服务以及文化服务等产品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寻找机遇,突破困境,促进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效果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为了解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建设效果,填补有关研究空白,本文以北京为例做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中政府在参与建设和政策引导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社会力量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内容及合作方式还相对简单,建设项目偏重直接的经济投资,对医疗卫生、精神文化和社会公益等项目投入不足,一些建设还存在形象工程、破坏环境等问题。鉴于此,本文认为,在引导社会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政策鼓励、舆论引导和组织保障等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为新农村建设培育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范金宝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65-465
重视和发展农业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当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探寻适合农业快速发展的方式,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种发展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提高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并依靠科技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为加快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为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还应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加大财政资金转移支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突破口,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燃烧理论”这一理论工具并借鉴中国华西村和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经验得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从农民主体入手,充分利用中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改变农民精神贫困、依赖懒惰的思想状态,激发、点燃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和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核心内容,涉及到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治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相比,农村环境问题仍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污染、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农村乡风文明落后等。本文在综述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重点对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总结浙江省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旨在为各地提供美丽乡村建设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我们要从各个方面着手,采取积极措施,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李文政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353-356
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当前,中国农村贫困治理存在着相对贫困问题突出,贫困人口返贫率高,实际贫困人口数量较大等问题。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改革户籍制度,打破二元社会结构,建设传递机制,完善农业金融立法,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资金支持力度,把土地处置权上升为土地资本功能,发挥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优势,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Basic conditions and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f Ganlu Town, Zizhong County, Neijiang City were analyzed, SWOT adopted to analyze internal strengths, weakness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its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n this basis, positive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the local area,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other regions.  相似文献   

15.
By reviewing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Xihu Lijia Village, Qianfang Town, Jinxian County, 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d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happy and harmonious countryside, provided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instru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ttle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conomy", "ecological culture", in order to instruct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相似文献   

16.
发展林业是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区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在山区,应当高度关注山区。从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需求满足看,林业必将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因此,在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选择以林为主,综合开发,山区林业应当走以生态建设为主,发展林业产业,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路径,在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高度关注和切实解决发展林业与山区新农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7.
Settlement Strategy and Present Main Problem of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化进程中及农业推广体系改革过程中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指出解决当前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和难点问题,是长期的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八条对策:一是正确认识高度重视;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赋予农民同等国民待遇;四是延长农业产业链;五是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六是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其他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七是严格保护耕地,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计;八是完善理顺农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8.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ccelerat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Nanchang City proposed the "five-in-one"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village planning, including villag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ecological optimization,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civilized local customs. Taking the planning of Nanzhou Villag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d specific construction contents of "five-in-one"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villag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other regions.  相似文献   

19.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ccelerat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Nanchang City proposed the "five-in-one"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village planning, including villag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ecological optimization,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civilized local customs. Taking the planning of Nanzhou Villag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d specific construction contents of "five-in-one"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villag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other regions.  相似文献   

20.
农民文化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农民的文化权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不到应有的文化权益,这将非常不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当前农民文化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农村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文化的被动受众,未能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传统文化的裂隙和现代文化的陷阱制约着农村文化自身的发展等。切实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充分肯定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功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下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避免现代文化的陷阱,建设符合新农村发展、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农村文化,农民的文化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