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百草枯水剂是桑园等经济林园常用的除草剂。采用浸叶法测定百草枯水剂及其替代产品百草枯膏剂、可溶性粒剂、可溶性胶剂、颗粒剂与草铵膦铵盐水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草甘膦·草铵膦水剂、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粒剂、草甘膦水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风险性评价,为桑园除草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百草枯水剂及上述9种替代产品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均为低毒,对家蚕2龄幼虫的96 h LC50分别为2 575.163、408.247、539.030、276.802、1 917.195、306.395、882.738、1 119.454、1 135.177和2 596.773 mg/L。鉴于灭生性除草剂的田间施用浓度较高,仅百草枯颗粒剂对家蚕的安全性为中等风险,草甘膦水剂对家蚕的安全性为中高风险,而百草枯可溶性胶剂、草铵膦铵盐水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粒剂对家蚕的安全性均为高风险。依据试验结果认为,生产上选用百草枯水剂替代产品作为桑园除草剂时应极为慎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14类共25种常用除草剂为研究对象,对家蚕品种白玉×秋丰的中毒情况:急性毒性测定、残毒期测定、中毒症状观察等中毒情况进行了毒性等级区分和风险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25种供试除草剂中,异丙隆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最强,3龄起蚕的LC50为88.98 mg/L,百草枯的LC50为106.49 mg/L,均属于中毒等级;其余23种除草剂的LC50值均200 mg/L,为低毒等级。可见,绝大多数除草剂对家蚕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桑树不同季节施用杀虫剂虫螨腈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螨腈因其对家蚕的低毒性而成为桑树害虫防治药剂之一。为了确保桑园施用虫螨腈对家蚕的安全性,分别于春、夏、秋季对桑树喷施虫螨腈后,调查药剂对家蚕的残毒性及家蚕的中毒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桑树喷施虫螨腈对家蚕的残毒性差异较大。夏季以24%虫螨腈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喷施桑树后3 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基本安全,1000、2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5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已无致死性;春季3种浓度药液喷施后7 d采叶饲养仍造成3龄期家蚕100%死亡。夏蚕期3龄期家蚕饲喂1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1h的桑叶后即出现中毒死亡,而中秋蚕期、春蚕期的3龄期家蚕食下相同毒叶分别在1、3d后才出现中毒死亡现象。此外,调查虫螨腈对不同龄期家蚕的残毒性,表明对5龄期家蚕的残毒性明显低于3、4龄期的家蚕,因此建议在家蚕4龄期之前尽量不用虫螨腈防治桑园害虫。  相似文献   

4.
以草铵膦、百草枯和草甘膦3种灭生性除草剂进行桑园杂草防除试验,以及对家蚕的毒性试验,评价新一代除草剂草铵膦的药效和安全性。200 g/L草铵膦AS 150倍、100倍和75倍稀释药液对桑园杂草的田间防除效果与30%草甘膦AS150倍稀释药液相近(P0.05),均优于200 g/L百草枯AS 100倍稀释药液(P0.01),除草的速效性明显优于30%草甘膦AS150倍稀释药液,持效期在30 d以上,比200 g/L百草枯AS 100倍稀释药液明显延长。200 g/L草铵膦AS对家蚕3龄起蚕的24 h急性经口毒性(LC50)为421.366 2 mg/L,其毒性高于30%草甘膦AS(LC506 000 mg/L),低于200 g/L百草枯AS(LC50=194.828 2 mg/L)。用200 g/L草铵膦AS 150倍、100倍和75倍稀释药液直接喷洒桑叶后3 d左右采叶养蚕,家蚕仍表现出明显的药害症状;喷药后4~5 d桑树叶片枯黄,在桑叶上的残毒期5 d。建议在桑园使用200 g/L草铵膦AS 150倍稀释药液,应定向对杂草茎叶部位均匀喷雾,避免喷洒到桑树枝干和叶片,喷药后5 d内勿采叶养蚕。  相似文献   

5.
57%克螨特乳油对家蚕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螨特具有低毒、无抗药性、残效期长而残毒期短的特点。经不同间隔期和不同浓度连续添食等家蚕毒性饲养试验,推算 57%乳油1250~2500倍之间稀释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4天。  相似文献   

6.
通过家蚕残毒饲养试验结果表明:24%吡蚜酮.乐果合剂对家蚕毒性较低,在桑叶上分解较完全,没有中毒症状的蚕继续添食试验桑叶,未出现微量积累性中毒现象,对家蚕无迟发性效应或迟发性效应较弱,宜于在桑园中推广使用。对家蚕安全间隔期是:750倍稀释液为8天,1500~3000倍稀释液为5天。  相似文献   

7.
《江苏蚕业》2016,(4):27-29
近年水稻病虫危害相对偏重,农业上为及时防治水稻病虫的危害,推荐了多种农药进行有效的防治,其中一些农药对家蚕饲养影响较大,毒性较重,为减轻这些农药对家蚕饲养的影响,我们对部分水稻常用农药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农药产品介绍、论文论著和专家分析,并进行了疏理统计。  相似文献   

8.
通过家蚕残毒饲养试验结果表明:24%吡蚜酮·乐果合剂对家蚕毒性较低,在桑叶上分解较完全,没有中毒症状的蚕继续添食试验桑叶,未出现微量积累性中毒现象,对家蚕无迟发性效应或迟发性效应较弱,宜于在桑园中推广使用。对家蚕安全间隔期是:750倍稀释液为8天,1500~3000倍稀释液为5天。  相似文献   

9.
730g/L炔螨特乳油对家蚕的残毒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专用杀螨剂730g/L炔螨特乳油对家蚕的毒性较低,3000倍喷药后对3龄蚕的安全间隔期为3d,适用于秋蚕饲养前后的防治。但对蚕有慢性积累毒性和拒食反应,生产上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饲料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的关系及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与蚕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关系,研究比较了用桑叶、柘叶饲养的家蚕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性以及与抗性相关的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BmNPV对柘叶饲养家蚕的感染中量(ID50)和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1.319×105PID/头和1.632×105PID/头,与对桑叶饲养家蚕的ID50和LD50相比,仅为1/2和1/4左右,即柘叶饲养家蚕对BmNPV的抵抗力明显降低;不论用柘叶饲养还是用桑叶饲养的家蚕感染BmNPV后,蚕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均大幅度上升,碱性磷酸酯酶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显著下降,且柘叶饲养家蚕感染BmNPV后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桑叶饲养家蚕感染BmNPV后的酶活性更低。  相似文献   

11.
2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2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氯氰菊酯.毒死蜱和吡虫啉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002 0、0.089 1、0.214 5和0.272 9 mg/L,属剧毒级农药;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丁硫克百威、敌百虫、除虫菊素.苦皮藤素、丙溴磷、苏云金杆菌.毒死蜱和烟碱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692 1、0.769 6、0.850 2、0.744 9、2.513 4、1.732 7和7.260 4 mg/L,属高毒级农药;其余药剂均属中、低毒级农药。以上剧毒级或高毒级的农药应当禁止在蚕区使用。吡蚜酮对家蚕的毒性低,但在蚕区是否能使用低毒级农药,还须考虑药剂的残毒期、慢性毒性和传染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村养蚕房屋紧、投入成本高、效益低的实际情况,在春蚕期进行了5龄立体条桑一日两回育研究,结果表明立体条桑育具有节省养蚕用房、生产用具简单、用桑量少、蚕茧产质量高于对照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桑蚕性别控制品种的转育改良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雌雄蚕的性状差异,指出了控制蚕性比的重要意义和专养雄蚕的优越性。通过杂交(回交)和标记性状选择等技术,已把引进种的性别控制基因,包括平衡致互帮限制卵色基因转育到我国的实用蚕品种中,育成了性连锁平衡致死新品种和限性卵色新品种。筛选出地优良的雄蚕杂交组合,在农村专养雄蚕获得了成功:雄蚕率达到99%,鲜茧出丝率显著提高。最后,作者指出了推广雄蚕品种、专养雄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  相似文献   

14.
家蚕种茧育稚蚕人工饲料育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日系种茧育稚蚕人工饲料育繁育的一代杂交种进行比较试验。探讨人工饲料在种茧育上的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季节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对家蚕的残毒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不同季节测定了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对家蚕的残毒期,表明春蚕期和晚秋蚕期比中秋蚕期残毒期明显延长。使用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桑园害虫时应注意分析各种因素,正确掌握安全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三期蚕全年条桑育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阳  郑毅 《蚕桑通报》1997,28(2):11-15
针对安吉肥以往一年四期片叶育,劳动强度大,耗费多,效益低的问题,提出了一年三期蚕,全年条桑育的新思路,并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马村规模化养蚕发展为例,分析了省力化养蚕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饲育环境等方面对养蚕规模化的影响,指出了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通过完善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促进养蚕的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对夏秋蚕布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布局调整意见,夏蚕适当增加,取消早秋蚕,调整“二秋”发种日期和饲养比例。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春,我所对参加北方蚕区联合鉴定的8对桑蚕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调查项目、内容、时间和方法,按《北方蚕区桑蚕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进行。通过蚕期饲养、茧期调查、丝质鉴定等了解其主要成绩和饲育特点,并进行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