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竹覆盖增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质优,是宁波市竹区重点推广的四季竹种。雷竹覆盖增温是竹林生产中一项新技术,是人们运用地面覆盖增温材料。提高地面积温,使其提早生长,达到早出笋的目的。它突破了雷竹原来春季产笋的生长规律变为四季产笋,使竹园产量成倍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成为竹区致富的重要生产内容。为竹区群众所乐于采用。  相似文献   

2.
对引种优良笋用竹出退笋及其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笋用竹的最适生境,通过采用不同生境的梯度试验,不同海拔不同竹种笋期(包括)形态特征,出退笋,竹笋-幼竹生长,笋体重量)连续定株观测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桐梓县引种的优良笋用竹各竹种的出退笋,竹笋-幼竹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及初产估算,结果表明,3个引种点,4个主要竹种的笋期逐年趋向于与原产地相一致,反映出各竹种已逐渐适应而顺利生长,同一竹种不同海拔的笋期 海拔升高而推迟,退笋主要出现在发笋盛期与末期,由于平均每穴发笋的增长率以及每支鲜笋重量大小不同,因此不同竹种,不同海拔之间的产量有差异,经测算,各竹种郁痫 后的平均产量可达200kg.667m^-1,其中早竹可达300kg667m^-2。  相似文献   

3.
绿竹笋用林扒晒与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扒晒和施肥因素影响下的绿竹出笋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扒晒能使竹丛提前9 d出笋,并提前半个月左右进入出笋高峰期,同时它对笋目萌发数量的增加也具一定作用,单纯扒晒处理笋目萌发数量比对照增加将近1倍;扒晒和施肥对提早出笋、延长笋期及出笋高峰期,提高笋产量具有协同促进作用,扒晒施肥样地笋期最长,笋产量达98.76 kg/100m2;单因素作用条件下,施肥比扒晒对笋产量的影响要大,是提高笋产量的必要措施,同时施肥能够维持或增加新竹胸径,对新竹成竹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程志雄 《农家顾问》2004,(12):32-33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与刚竹属的毛竹(南竹)同属。具有出笋早、味鲜美、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一般667平方米年产竹笋1000多千克,深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乡土笋用竹种在杭州市余杭区的种植表现,2016—2017年引种花秆早竹、白哺鸡竹、石竹(又称灰竹)、黄甜竹、细叶早竹、黄槽刚竹、红哺鸡竹与高节竹8个乡土笋用竹种进行品比试验,调查出笋时间、出笋数量、成竹数量、新竹与母竹胸径等数据。结果表明,黄槽刚竹出笋时间较晚,可作早竹出笋的后续补充;白哺鸡竹与黄甜竹竹笋鲜食品质较佳,可作为优良笋用竹种进一步试种、推广;各乡土笋用竹种均可在2~3 a完成郁闭成林,投入生产使用早。  相似文献   

6.
雷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的优良食用竹种,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味道美、效益好等优点。雷竹早的在12月下旬就能出笋,而其他品种一般均在二、三月份才能出笋。雷竹出笋期长达85~95天,从1月上旬起直到4月中、下旬结束,没有任何竹种能与之相比。雷竹笋产量高,经营水平较  相似文献   

7.
白哺鸡笋用竹林覆盖前用水浇透,用稻草覆盖。覆盖物下层为发热层,厚度25 ̄30cm,用水浇透;上层为保温层,20 ̄25cm,不浇水,覆盖总厚度50cm左右,保温层上再覆一层薄膜。结果表明,覆盖处理的白哺鸡竹林比地照提早74d出笋,产量增长29.6%,纯收入增长率为2347.9%,投入产出为1:10.95。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理生态变化机制,为现代竹林定向培育和衰退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设计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覆盖0年(对照)、1年、3年、6年、9年、12年雷竹林出笋规律及其与温度的相关性。【结果】各竹林以覆盖1年竹林出笋最早,笋期最长,笋产量最高,达16 633.93kg/hm2;覆盖3年、6年、9年、12年竹林笋产量分别为:15 422.97、12 004.90、11 652.36和10 288.25kg/hm2;对照竹林出笋最晚,笋期最短,笋产量仅8 173.60kg/hm2;各竹林出笋与气温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对照竹林与气温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值)达0.866;除覆盖1年、12年竹林,各竹林出笋与地温正相关水平不显著,但r值均在0.650以上。【结论】覆盖能提前笋芽萌发,延长笋期,提高笋产量,但随覆盖年限加长,笋产量持续下降,这与地下茎笋芽萌发能力降低有很大关系。此时,需要创新培育技术,重点开展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促进实现竹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9.
雷竹覆盖促成早出笋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竹因早期打雷即出笋而得名,具有品质优良、发笋早、产量高等特点.通过覆盖促成栽培提早发笋,使春笋冬出,填补了冬季春笋空白,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成刚 《现代种业》2007,(3):59-59
早园竹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笋用竹,笋色如茭白,脆如莴笋,质嫩叶鲜,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进行林地覆盖后的早园竹能提早半个月出笋上市,亩产鲜笋400-450公斤。  相似文献   

11.
雷竹是我国优良笋用竹种之一。它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年年出笋、适应性强等特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采取一般经营,造林4 ̄5年后,竹笋可达1500公斤/公顷;集约经营,产量可达3750公斤/公顷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笋园地的选择与整地(1)选地。雷竹建园应选择交通便利,坡度小于5°的低丘、平原、冲积溪河沿岸、滩涂地和房前屋后空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2)整地。笋园整地一般采取全垦整地。造林前,清除园内杂草、灌木树桩、石块等物,垦深30厘米左右,按预定栽植数挖穴。挖穴…  相似文献   

12.
雷竹是优良笋用竹种之一。它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年年出笋、效益高、适应性强等特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采取一般经营,造林4~5年后,竹笋产量可达1500千克/  相似文献   

13.
马蹄笋促成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分前后提早晒目并给予充足的晒目时间以及在笋芽萌发时(2月份)对林地进行覆盖虽然都能提早马蹄笋的出笋时间并延长笋期,但提早晒目能提高产量而林地覆盖产量却有所下降;此外,提早晒目技术投入少、操作简单,比林地覆盖技术更为实用。施肥虽然不能有效提早马蹄笋的出笋时间,但能显著增加马蹄笋的产量,因此在绿竹生长过程中要施加足量的肥料,特别要保证氮肥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雷竹是一种优良笋用竹种,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年年出笋、效益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近年来,华阳镇从当地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出发,依托江苏省农科院、镇江农科所,在杜家山、后莘等村发展雷竹达66.7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雷竹早出高产的综合技术措施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雷竹的栽培     
雷竹,又叫雷公竹,其培育周期短、出笋早、见效快、产量高、笋味好,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适合在山区、丘陵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雷竹在政和县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又称早竹、早园竹,由于早春打雷即开始出笋,故称为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其笋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在政和县低海拔地区种植,表现出笋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现将雷竹在我县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延迟黄甜竹的出笋时间,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在不同海拔高度竹林开展不挖笋、挖50%的笋、全部挖取3种挖笋措施对黄甜竹出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850 m的竹林黄甜竹自4月30日开始出笋,比海拔高140 m的竹林延迟29 d出笋;该海拔高度下,采取竹笋全部挖取处理时,出笋期长达70 d,比不挖笋处理延长了20 d,出笋量多达56 115株/hm~2,竹笋产量高达17 399.25 kg/hm~2。  相似文献   

18.
高产笋用林产量高,吸收土壤养分多;收获竹笋、竹材时又带走大量的营养物质;残留的竹蔸和根系腐烂分解慢,所含的养分大多为暂时不可利用状态。因此,必须通过施肥补充营养物质,才能保证高产笋用林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施肥是竹笋增产的关键,也是延长和提早出笋的重要措施。高产笋用林科学施肥需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广德县的食用竹笋是该县的传统特产,有天目山余脉和黄山余脉两大竹笋产区,主要笋用竹包括水竹、红壳竹、早竹、刚竹、毛竹和雷竹等竹种。全县现有竹林6.0万hm2,其中,多数笋用林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竹林衰败,产量低的问题日趋明显。笔者就笋用林低产复壮技术作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0.
绿竹,别称毛绿竹,为著名丛生笋用竹种之一.其笋细嫩清脆,味甘美,因笋体呈马蹄形,故又称马蹄笋.绿竹主要分布在温暖地带,产笋期长,每年6~10月为出笋期,而这一时期正好是象山县鲜笋供应的淡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