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不同生根剂对油茶芽苗移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中,于芽苗移栽到容器之前,分别用3种生根剂911生根剂、GGR6号生根粉、ABT3号生根粉处理芽苗根部,其他育苗条件相同,探讨不同生根剂对油茶芽苗移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根剂对芽苗的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不论是苗木移栽成活率、苗高、地径粗度,还是生根数、须根长度,都比不用生根剂的对照要好得多。移栽成活率分别比对照高8、12、9个百分点,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0.34、2.07、1.73 cm,平均地径粗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0.1%、46.9%、34.9%,须根数分别比对照多了2、5、3条;须根长度分别比对照长1.1、2.8、2.2 cm。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高成活率及较高生长质量的花叶良姜组培苗育苗方法。[方法]研究基质、水肥、温度等育苗条件对花叶良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移栽基质对花叶良姜组培苗移栽成活及生长的影响不一致,成活率高低排序为轻基质>红壤>细河沙,其中轻基质移栽成活率为100%;不同间隔时间施肥对苗木叶片、苗高、分蘖数的影响差异显著;以每隔7 d喷施0.1%丰叶宝+0.1%KH_2PO_4效果最好;复合肥和叶面肥不同处理中,YF_2(仅施用复合肥水肥)效果好于YF_1(叶面肥与复合肥水肥交替使用),高生长均匀、苗壮、根系发达;在11—12月移栽,移栽成活率较好,可达95%;施水量10 mL/株时移栽成活率最高达100%。[结论]最佳的移栽基质为轻基质(按体积比例为椰糠50%+泥炭土25%+碳化谷壳25%);7 d/次喷施0.1%丰叶宝+0.1%KH_2PO_4混合叶面肥可以较好促进幼苗生长;单独淋施0.1%复合肥15 d/次可较好地促进苗木生长;较适宜的移栽月份为11—12月;较适宜的施水量为10 mL/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基质、外源激素和扦插时间对油茶扦插育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油茶扦插繁殖成活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砂、田园土和砂与田园土混合基质为试验基质,萘乙酸、吲哚乙酸和生根粉为试验激素,于2011年9月20日、10月30日、11月28日和2012年1月16日分4次扦插,观察记录油茶扦插苗的顶芽数、侧芽数、侧根数、侧根长和成活率,分析扦插育苗效果.[结果]河砂扦插效果最好,油茶扦插苗的顶芽数、侧芽数、侧根数、侧根长和成活率均高于河砂+田园土和田园土;不同激素、不同浓度处理结果不同,NAA 30.0 mg/L、IAA 200.0 mg/L和ABT 50.0 mg/L处理的顶芽数最多,平均为0.55个,NAA 30.0 mg/L处理的侧芽数最多,平均为0.93个,ABT 100.0 mg/L处理的侧根数最多,平均2.77条,侧根长最长,平均达0.63 cm,IAA 200.0 mg/L处理的成活率76.15%,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扦插时间以2012年1月16日扦插的效果最好,2011年9月20日扦插效果次之,2011年11月28日扦插效果最差.[结论]油茶插条分别经NAA 30.0 mg/L、IAA 200.0 mg/L和ABT 50.0 mg/L处理后,以河沙为基质在温室中春插和秋插均能获得质量良好的扦插苗.  相似文献   

4.
钭培明  卢良珍  樊青爱  龙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55-13856
[目的]研究油茶黑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提高造林效果。[方法]研究黑膜覆盖和不覆膜2种处理对油茶苗木成活率、地径、苗高、分枝数、新梢长度的影响,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油茶种植户的收入和成本。[结果]黑膜覆盖与对照相比,苗木成活率提高了5.94个百分点,苗木平均高增幅为13.06%,苗木地径增幅为17.31%,平均分枝数增幅为13.55%,新梢平均长度增幅为17.06%。[结论]黑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油茶苗生长量和存活率,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与未覆膜相比,黑膜覆盖在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及新梢长度等方面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四倍体刺槐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忠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15-2316
[目的]明确四倍体刺槐的最佳嫁接时间。[方法]用刺槐当年生根插苗为砧木,用四倍体刺槐当年生夏初嫩枝为接穗,在5月10日~8月10日进行嫁接试验。[结果]嫁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有明显影响。6月20日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3.6%,7月10日嫁接成活率为85.2%,7月30日以后嫁接成活率明显降低。嫁接时间对苗木的当年生长量影响很大。随着嫁接时间的推移,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5月10日嫁接的苗木当年平均苗高2.90 m,平均地径2.12 cm,超过国标Ⅰ级苗标准。6月1日嫁接的苗木当年生长量有所下降,仍达国标Ⅱ级苗标准。[结论]5月底至6月中旬是四倍体刺槐嫩枝嫁接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6.
针对葛根生产中苗木混乱、成活率低的问题,进行不同品种、不同育苗方法及其对苗木移栽成活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QS08-1、赣葛1号葛头育苗发芽率均在90%以上,不同品种同一部位发芽率无差异,而老枝发芽率达88%以上,比中老枝高50%以上,比嫩枝高70%以上;赤霉素、吲哚乙酸、萘乙酸处理相同部位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葛头苗移栽成活率达97.33%;老枝扦插苗成活率达77%,比压条苗高46.44%,中老枝成活率41.67%,比压条苗高11.11%,嫩枝苗成活率为2.78%,比压条苗低27.78%。不同品种压条出苗率均在98%以上,而移栽成活率只有30.56%。表明葛头苗和老枝扦插苗出苗率高,移栽成活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台湾栾树科学育苗,培育园林绿化树种,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育苗密度下该苗木生长情况,研究育苗密度对该树种苗木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冠幅4个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育苗密度对台湾栾树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冠幅等4个指标的生长情况均有一定影响;在5个不同育苗密度处理中,处理3(9 cm×9 cm)、处理4(12 cm×12 cm)和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成活率最佳;处理3(9 cm×9 cm)、处理4(12 cm×12 cm)和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苗高生长最佳;处理4(12 cm×12 cm)、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地径生长最佳;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冠幅生长最佳。综合分析可知,在不同育苗密度处理中,处理5(15 cm×15 cm)育苗密度的台湾栾树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地径和冠幅等4个指标的生长情况总体较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8.
柠条容器育苗在青海造林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12-5213
[目的]为了提高造林质量、确保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方法]以柠条种子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容器育苗对人工造林的影响。[结果]留袋处理的苗木成活率比破袋、去袋、裸根处理分别提高5.8%、11.5%、48.2%,苗高分别提高0.4%、1.2%、2.0%,根面积指数分别提高69.9%、109.8%、126.9%,高径比分别降低0.7、2.4、11.1。容器育苗120 d的苗木栽植成活率分别比容器育苗360和480 d提高11.4%和18.9%,苗高分别增加0.4和0.2 cm,根面积指数分别提高17.2%和25.8%,高径比分别降低0.8和22.7。丛植处理的苗木成活率分别比单植、双植、窄缝处理提高10.5%、6.3%、21.7%,苗高分别增加0.7、0.5、0.9 cm,根面积指数分别提高18.1%、3.7%、20.45%,高径比分别降低5.8、0.4、1.2。[结论]容器育苗的成活率和苗木质量比直播造林、裸根苗造林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2001年于沧州市农科院试验地进行大叶白蜡育苗试验。2003年春季移栽沧州科技示范园区进行抚育造林,移植成活率达90%,现胸径已达8cm,苗木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油茶容器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方法]在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中,将黄心土、松林表土、食用菌残料、泥炭、粪土按不同体积比混合制成5种基质配方,以园土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研究各基质对一年生油茶容器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基质配方。[结果]不同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的苗木移栽存活率、苗高、地径粗度,高径比、侧根长度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黄心土40%+松林表土15%+食用菌残料20%+泥炭20%+粪土5%为配方的基质培育的油茶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及其余基质配方,因此可将其作为油茶容器育苗的基质用于推广。[结论]该试验筛选出了油茶容器育苗的最优基质配方,为油茶的容器苗培育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常绿水生鸢尾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常绿水生鸢尾组培苗为试材,通过移栽试验研究了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基质草炭+砻糠灰+珍珠岩(体积比为7∶1)中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其余2种基质的移栽成活率都低于60%。移栽后,生根培养基1/2MS+IBA0.5mg/L+NAA0.5mg/L+活性炭(处理A3)中组培苗的平均根数、叶数与主根长均显著优于1/2MS培养基,1/2MS培养基中根茎部无黑色污染状(处理A2)的组培苗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处理A2和A3中大、中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4月13日与9月9日移栽的组培苗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1%和82%;6月2日移栽的组培苗的成苗时间最短,为36d;11月3日移栽的组培苗成活率低,成苗时间长达120d。[结论]该试验为常绿水生鸢尾的栽培和繁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半夏组培苗炼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会军  陈美霞  巨荣峰  房师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18-1919,2018
[目的]掌握半夏组培苗的炼苗技术,提高成活率。[方法]将半夏组培苗移栽到不同基质中,设置不同光照、温度、湿度、施肥水平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半夏组培苗的炼苗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蛭石+珍珠岩的栽培基质既保水又透气,最有利于半夏生根,成活率达98%。半夏怕强光照射,加遮阴网光照处理的成活率达92%,小苗生长正常,长出新叶、新根。16~25℃的温度最有利于半夏成活和生长。5 d浇一次水湿度处理的半夏成活率达98%,小苗生长良好。半夏是喜肥植物,移栽7 d后施肥的成活率为96%。半夏组培苗的成活主要取决于新生小块茎。[结论]选蛭石+珍珠岩为栽培基质,配合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适时追肥,半夏组培苗的成活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草石蚕的科学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5月20日和10月15日取草石蚕绿苗期的幼嫩枝条进行扦插育苗,观察幼苗生根和生长情况并计算成活率及繁殖系数,寻找其扦插繁殖的最佳环境条件。[结果]在春季,草石蚕的扦插苗在20d后即可生根,生根率达95%,生根后成活率为100%,而繁殖系数达到23.75。而秋季扦插苗的生根率只有10%左右,繁殖系数为2.5。春季扦插苗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生长良好,能正常越冬,次年正常萌发。[结论]草石蚕的扦插繁殖以春季(5月20日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4.
小油桐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供优质的小油桐种苗。[方法]用高锰酸钾处理种子,对种子直播和芽苗移栽2种育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处理为最佳,其发芽时间提早24~36h,发芽率提高14.7个百分点,成苗率提高11.2个百分点;苗期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增加18.1%和50.0%。种子直播和芽苗移栽试验表明,半年生苗芽苗移栽比直播苗高15.0%,地径大41.2%,分枝明显增多,平均侧根数比种子直播苗多64.2%,定植后成活率比直播苗提高10.0个百分点,当年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增加20.0%和23.6%。[结论]用高锰酸钾浸种可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和成苗率;在种子出苗后,芽苗移栽的苗木明显优于种子直播培育的苗木。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为铁皮石斛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铁皮石斛组培幼苗为试材,接种于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培养60 d后分别取出全部小苗称重;组培苗移栽后统计成活率。[结果]4种不同基本培养基中,以N6对铁皮石斛幼苗的增殖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619.0%,MS最差;以椰子汁为附加物时,对铁皮石斛苗的增殖促进作用最大,香蕉泥和马铃薯泥的增殖效果相近;日光灯照下的铁皮石斛苗较高,自然光照下培养的铁皮石斛苗粗壮,叶色浓绿,增殖率高。当苗高为(6.0±1.0)cm时,经1周炼苗后,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至石灰石碎石滤水层5 cm+锯末8 cm+活苔藓2 cm的基质,成活率在95%以上,植株生长良好。[结论]得到了优质、高效、低成本、规模化培育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秆乌哺鸡竹移植苗不同出笋期的出笋退笋规律。[方法]以黄秆乌哺鸡竹成竹为试验材料,通过追踪调查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退笋过程分析其出笋各期的出笋退笋规律。[结果]出笋时间始于5月8日,结束于6月12日,以10%的出笋率为标准,将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期划分为3个阶段。5月8~22日为出笋初期,持续时间为14 d,出笋率占14.3%;5月23日~6月3日为出笋盛期,持续时间12 d,出笋率占73.5%;从6月4~12日为出笋末期,持续时间9 d,出笋率占12.2%。出笋盛期的退笋数量最多,占退笋总数的66.93%。退笋率于6月9日达到最高值(80.0%)。黄秆乌哺鸡竹退笋高度与出笋天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黄秆乌哺鸡竹的合理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施肥对移植苗移植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得出最适合苗木移植后生长的矿物肥料组合,提高移植苗的成活率以及促进移植后期苗木个体的良好生长和发育.[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花楸、紫叶稠李、卫矛、红宝石海棠4个品种的移植苗成活率、叶绿素含量、生长指标等特性的影响.[结论]用有机矿质元素喷洒移植苗叶面可以提高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生长,同时移植过程中用生根剂喷洒树木根系,对成活率有促进影响,保持了树木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金线莲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及影响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主要因子。[方法]以金线莲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T、DZ和S-3307,对原球茎的诱导、继代增殖、苗的分化、生根等进行研究。[结果]原球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 0.4 mg/L+NAA 0.2 mg/L,诱导率达93.3%;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S-33071.0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达9.4;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S-33071.5 mg/L+TDZ 0.4 mg/L+NAA 1.5 mg/L+琼脂0.7%,分化率达91.7%;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活性炭0.05%+琼脂0.7%,生根系数达4.4;组培苗移栽30 d后,存活率均达93%左右。[结论]S-3307是金线莲原球茎增殖的主要因子,TDZ是原球茎分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金强  郭玲  张艳  庞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04-5405
[目的]完善新疆早实核桃方块芽接技术。[方法]于2005~2007年每年的5~7月进行新疆早实核桃露地方块芽接技术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时间、砧木地径、嫁接高度对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5月10日到6月30日的平均嫁接成活率变化不大,都达80.0%以上,其中6月20日的平均嫁接成活率达93.9%,7月10日则降至59.1%。用地径≤2.0 cm的砧木嫁接时,随着砧木地径的增大,平均嫁接成活率略降低;用地径≥2.1 cm的砧木嫁接时,平均嫁接成活率由74.9%降到66.0%。随着嫁接高度的增加,平均嫁接成活率逐渐降低。[结论]5月中旬到7月中旬嫁接是有效提高早实核桃嫁接成活率的主要手段,且嫁接高度不高于5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