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薯1号马铃薯生育期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俊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19-18120,18154
[目的]探讨辽西建平地区马铃薯生育期适宜土壤水分指标,为马铃薯生产科学用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拟自然降水方法,控制土壤含水率在60%~75%、65%~80%、70%~85%,试验小区随机排列,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对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水分、生长状况及产量品质进行对比观测。[结果]马铃薯不同生育期需水量明显不同;苗期约占全生育期的10%~15%;薯块形成期约占23%~28%;薯块增长期约占45%~50%,是全生育期需水量最多的阶段;薯块淀粉积累期则不需要过多的水分,该期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10%为最佳。[结论]辽西地区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适宜土壤水分指标为,苗期65%,块茎形成期75%,块茎增长期80%,淀粉积累期65%,在各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约为379.7 mm时,马铃薯才能达到品质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在调亏灌溉条件下,研究巴西陆稻IAPAR9水分利用率,供水量与产量和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特征,从而确定巴西陆稻IAPAR9整个生育期的最佳灌溉方案。试验在各生育期设置3个不同的灌溉水平共19个处理。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孕穗—齐穗阶段需水量、模比系数、需水量强度最大,分蘖—孕穗次之;各阶段的模比系数为:播种—出苗9.56%、出苗—分蘖14.30%、分蘖—孕穗20.02%、孕穗—齐穗39.65%、齐穗—成熟16.47%。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气候条件对马铃薯生产安全影响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气候条件对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安全的影响,认为河西地区的降水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各生育阶段均为正效应,其他地区的降水条件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为块茎增长期,其中块茎快速增长期为正效应,增长后期呈现负效应;马铃薯出苗至分枝前后,各地的热量条件对产量的影响均不敏感,但块茎增长期的高温则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分平衡法测定谷子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及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从而探讨产量与需水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谷子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率不同;同一生育阶段的土壤水分含量不同,对谷子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也不同。苗期耗水少,拔节开始需水增加,孕穗期需水出现高峰,开花至灌浆期需水仍较多,灌浆后渐减。求出谷子各生育阶段需要的适宜土壤含水量;计算出形成0.5kg子实的每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是使谷子大幅度增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探讨芝麻不同生育阶段需水特性与干旱灌溉水分生产效率,为芝麻高产栽培的合理灌溉和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8年在安徽、新疆等不同地域,选用6个芝麻主栽品种,开展芝麻不同生育阶段需水特性和灌溉水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盆栽芝麻的全生育期蒸腾需水量平均为283.59mm,品种间差异大,形成100kg芝麻籽粒蒸腾需水量为263.56mm(175.7t/666.7m2),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成熟期的蒸腾需水量分别为18.76mm、21.91mm、21.03mm、149.28mm、71.21mm和34.79mm,蒸腾模系数为5.89%、7.21%、6.85%、47.07%、23.93%和9.05%;盛花期最大,出苗期最小。池栽芝麻全生育期需水量531.36mm,其中株间蒸发量、蒸腾量分别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46.1%和53.9%;株间蒸发量最大的时期为苗期;蒸腾量最大的时期为花期。芝麻苗期、花期和成熟期需水模系数平均为18.65%、66.79%和14.56%。合肥基地出苗期、临泉基地花期遇旱喷灌,水分生产效率高达0.61kg/m3和0.65kg/m3;新疆精河基地按需滴灌处理比传统滴灌方式的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3.28%,节水19.61%,这对水资源匮乏的新疆干旱区来说意义重大。芝麻需水量与栽培条件、品种、气温(r=0.99)等密切相关。在芝麻不同生育阶段遇旱灌溉是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滕州市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中原二季作马铃薯种植基地。根据马铃薯生长需水规律合理灌溉,对指导马铃薯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通过实测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限量补灌,使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30%、40%、50%、60%、70%、80%,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滕州马铃薯膜下滴灌不同生育时期适宜的目标相对含水量,为滕州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播种至苗期50%、团棵期60%、开花期以后70%,马铃薯的出苗率、生物产量、块茎产量及产值最佳,此处理下全生育期2年平均灌水量比传统漫灌节水31.5%。  相似文献   

7.
基于CROPWAT模型水稻需水量及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地区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影响及水稻不同灌溉制度,基于黑龙江省庆安县1966~2015年气象、土壤数据和水稻作物参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水稻生育期内需水量变化规律,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有效降雨和灌溉需水量,对不同典型年份水稻需水量和有效降雨作耦合度分析,制定水稻灌溉制度。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水稻需水量在气象因素共同作用下以13.68 mm·10年-1速率下降,变化范围为410.8~574.6 mm;该地区特枯水年、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水稻需水量分别为521.0、484.9、451.8、410.8 mm;水稻在拔节和抽穗期需水量较大,两个时期需水量在不同水文年下差异明显;不同水文年下6、7、8月主要需水时期,需水量与有效降雨耦合度均小于1;同一水文年下灌溉定额均为淹水灌溉>"浅、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控制灌溉,淹水灌溉灌溉次数最多,干湿交替灌溉模式灌溉次数最少;不同水文年下与淹水灌溉灌溉定额相比水稻"浅、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控制灌溉节水效果明显,分别可节水6.3%~13.4%、29.1%~39.4%、30.6%~42.6%。有效降雨量难以满足水稻需水要求,在水稻生育期内应根据不同典型年选择合适灌溉制度灌溉,并在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两个高耗水时期加强灌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龙茶节水灌溉的需水规律及其水分利用效率。[方法]以2年生铁观音茶树为试验材料,研究微喷灌节水灌溉方式下乌龙茶的需水规律、灌溉水量、有效降雨量以及节水灌溉定额。[结果]5月、7~10月是乌龙茶的需水量高峰期,占全年需水量的59.15%。1983~2009年乌龙茶节水灌溉定额为551.4 mm,降雨有效利用率33%;其中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有效利用率分别为17%、50%和77%。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乌龙茶需水量下降,降雨有效利用量增加,而降雨有效利用率下降。[结论]乌龙茶的最佳灌溉量是40~50 cm土层的土壤湿度达到75%时的田间持水量。乌龙茶生长需水关键期7~10月,适宜的灌水定额21.0 mm,灌水次数10~15次,灌水周期8~12 d。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为"2013年烤烟灌溉用水量试验研究"课题,来自贵州省水利厅,课题试验研究时间自2013年4月开始,到2013年12月结束,总工期9个月。试验目的是得出2013年水文频率年下烤烟的灌溉定额、灌水定额和灌水次数,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和需水特点,不同生育期的凋萎系数,提出烤烟需水关键期和非关键期的灌溉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泽普县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6.7千米2左右。根据核桃间作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需水情况,采用常规灌溉、滴灌方式对马铃薯进行灌水试验,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株高、块茎等的影响,尝试缓解泽普县农林间作模式下不同作物灌溉用水矛盾。一、试验时间试验于2013年11月~2014年6月,在泽普县波斯喀木乡13村核桃间作马铃薯田进行,核桃行距12米,种植年限1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