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前期幼虫钻蛀叶片,啃食叶肉,形成花叶,影响光合作用,穗期危害,常使穗部发育不全,茎秆折断,造成玉米减产。一、发生及危害规律玉米螟在我省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茎秆内越冬,其次在果穗内和玉米茬内越冬。玉米螟化蛹始期在4月下旬一5月中旬,盛期在5月下旬,成虫羽化始期在5月下旬,盛期在6月上旬,第1代卵开始出现在6月上旬,盛期在6月中下旬,第1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前期幼虫钻蛀叶片,啃食叶肉,形成花叶,影响光合作用,穗期危害,常使穗部发育不全,茎秆折断,造成玉米减产。发生及危害规律玉米螟在我省1年发生2代,以幼虫  相似文献   

3.
正1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的作物是玉米。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  相似文献   

4.
正一、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的作物是玉米。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  相似文献   

5.
一、玉米螟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的作物是玉米、高粱、粟等. 1、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等作物的主要蛀食性害虫。玉米螟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被害植株茎秆组织遭到破坏后,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造成穗部发育不全,籽粒灌浆不满或植株茎秆折断,造成减产。每年因玉米螟危害可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年减产20%-30%。因此防治好玉米螟对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一、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主要以幼虫蛀食玉米茎秆、果穗和籽粒。茎秆被蛀食后,遇风易折断,减产严重。一、危害症状玉米心叶被害后,在叶片上横向出现许多排成一行的小孔洞,雄蕊被蛀断后枯死,影响授粉,雌蕊被害后引起穗早枯、  相似文献   

8.
郭辉清 《农村科技》2010,(11):22-22
<正>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前期幼虫钻蛀叶片,啃食叶肉,形成花叶,影响光合作用;穗期危害,常使穗部发育不全,茎秆折断,造成玉米减产。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是昌图地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可以导致减产幅度为10%~30%,对玉米生产存在很大的威胁,有必要进行防治。一、发生规律及特点在昌图地区发生的玉米螟为亚洲玉米螟。玉米螟1年发生多代,在玉米各生育时期都可以为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秆,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害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是锦州市松山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玉米螟是危害当地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玉米螟以幼虫为害为主,幼虫在玉米心叶期取食叶肉,咬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状;之后蛀食茎秆,造成茎秆折断,对产量影响更大;直接蛀食雌穗嫩粒,导致玉米籽粒霉变,降低品质。据调查,不采取控制措施,一般发生年春玉米可减产20%,大发生年可超过40%。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中,摸清了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和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螟在龙山玉米上1年发生3代,主要为害心叶、叶腋、茎秆、雌雄穗,受害严重时引起植株倒折,果穗腐烂,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作物品质。结合龙山玉米螟的发生情况,阐述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从而为控制该虫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1、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此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具有巨大危害潜力的世界性害虫,分布广泛,全国各地玉米产区均有发生。除为害高粱、棉花、谷子、水稻等。在玉米上,初龄幼虫蛀蚀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等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疏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在我省,玉米螟发生范围比较广,面积也很大,危害日趋严重。据估计,玉米螟的危害常常能造成玉米减产10%  相似文献   

14.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蛀茎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新疆除伊犁地区为欧洲玉米螟外,其它地区发生的均为亚洲玉米螟。一、危害症状玉米螟是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危害性大,主要危害玉米,特别是对 SC704玉米的危害更加严重,其次也危害高粱、谷子、大麻、小麦、豇豆、啤酒花。玉米螟以幼虫潜入玉米心叶危害,被害叶片长出后,显示出"排孔";玉米茎秆被钻蛀成孔道,后期易造成折茎;果柄和果穗的浆粒被蛀食,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是驻马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由于玉米螟对一些药剂具有了一定抗性,为了选择出有效农药,推广生物防治,驻马店市农业市场信息工作站对玉米螟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一套防治措施。一、危害特点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它可以为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折断率增加,使子粒产量下降。一、发生规律及特点玉米螟一年一般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或高粱、向日葵的秸秆中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经过10天左右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一、玉米螟危害特点7~8月是二、三代玉米螟的危害盛期,主要危害夏玉米和晚播春玉米。幼虫取食玉米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农业防治在玉米收获时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越冬基数。在越冬代化蛹前,把主要越冬寄主作物的秸秆处理完毕,可消灭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玉米螟虫又称玉米钻心虫,玉米的主要害虫,玉米螟虫的主要危害时其幼虫蛀入玉米主茎或果穗内,能使玉米茎折断,造成玉米营养供应不足,授粉不良,致使玉米减产降质,玉米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的一种变态型昆虫,分为欧洲玉米螟和亚洲玉米螟两种。除了我国的西藏和青海以外,世界上只要有玉米种植的地方,就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出现在哪里,哪里的玉米生产就会减产,轻者5%-10%,严重的能达到20%-30%。如果没有玉米,它还会危害高粱、小麦、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主要危害玉米、高梁、水稻、辣椒等作物,玉米以孕穗期受害最重。 玉米心叶被害后,呈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进而出现孔洞或排孔,受害严重时雄穗不能正常抽出。玉米孕穗期.玉米螟集中在上部危害茎内未抽出的雄穗。玉米抽穗后,大部分玉米螟又蛀入雄穗柄及雌穗以上的茎秆,使其折断。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等作物的主要蛀食性害虫。玉米螟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被害植株茎秆组织遭到破坏后,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造成穗部发育不全,籽粒灌浆不满或植株茎秆折断,造成减产。每年因玉米螟危害可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年减产20%~30%。因此防治好玉米螟对西丰县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一、形态特征成虫。黄褐色中、小型蛾子。雌蛾体长13~15毫米翅展28~34毫米。触角丝状,头、胸浅黄色,翅淡黄色或淡褐色,前后翅外横线暗褐色呈锯齿状,前翅内横线呈波纹状,暗褐色,雄蛾颜色较深,波纹似雌蛾,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