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经3年6季水稻种植,由作物收获带走的氮、磷、钾养分越多。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条件下,肥力养分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种植体系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有一定关系。【结论】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土壤耕地地力定位监测较好地反映了三亚市目前的土壤养分状况,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6个田土壤耕地地力定位样监测点近五年来的监测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略有减少,pH值有增有减,土壤整体偏酸性。通过对本市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研究土壤养分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变化,为制定科学施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太山 《吉林农业》2011,(5):164-165
通过耕地地力监测和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调查,根据定位监测点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及测土配方施肥测试土样的平均值与第二次土壤测试结果对比的变化情况,总结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针对土壤养分变化状况提出合理的改良、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兴区256个瓜田采样点的调查和评价,将瓜田耕地地力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的5个肥力等级,结合肥力等级地块的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数据出具不同肥力等级下西瓜施肥推荐方案,为大兴区瓜田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主要耕地土壤肥力监测情况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主要耕地土壤定位监测结果,分析了常规栽培下耕层土壤主要肥力因素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年度间耕层土壤养分随种植作物、施肥数量、施肥品种以及气候等因素不同呈动态变化,我省耕地土壤多处于中等肥力水平,基本保持平稳的态势。同时,对加强耕地土壤监测和耕地质量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叶汪萍  周建武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519-2520
2019年通过对3个耕地土壤长期地力定位监测点的试验、监测,系统分析永嘉县的耕地土壤地力状况。结果显示,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的稳定;空白区的土壤肥力有所下降;测土配方+有机肥处理土壤地力能维持常规施肥的水平,产量最高;小麦的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低于水稻。  相似文献   

7.
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及含量是耕地地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基于此,分析灌溉施肥条件下耕地地力采样与计算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土壤养分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随着种植制度、耕作制度、施肥结构调整,土壤养分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通过合理采集土壤样本,研究土壤耕层养分参数并合理评估,同时分析在耕作方式转变施肥技术提高以及耕地地力监测等措施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促进了耕地保护与地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一、收集土壤养分数据,获取施肥参数 已完成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的县(区、市)要进一步系统汇总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及中、微量元素含量等土壤理化性状数据,确定土壤供肥能力基础参数。未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的县(区、市)要对已有的土壤养分调查、肥力监测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数据不全的,要进行土壤采样和养分测试.补充相关数据。同时,收集整理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的肥料田间试验资料,组织有关专家对施肥参数进行审核和修正。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及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利用模式: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中的土壤养分测试数据和肥料田间试验数据建立粮食、蔬菜和大宗特色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提出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大权重评价因子及主要改良方向;利用测土施肥配方技术指标体系中的产量回归方程估算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利用地力评价系统提供的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数据和空间数据,扩大了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智能化程度;利用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提供的施肥数学模型,地力评价系统可对规划的农作物进行目标产量的估算,提高了地力评价系统评价内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掌握一个地区的耕地地力和土壤养分状况对保障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可持续发展、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广德县的实际耕地情况,从耕地资源利用现状、耕地施肥分区、施肥现状、施肥存在的问题及耕地土壤养分属性等方面对广德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培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口市琼山区土壤速效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分析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土壤养分现状,对该区8个乡镇的2644个土样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口市琼山区土壤肥力水平较高,但各养分含量不均匀,特别是磷素含量严重缺乏;氮和钾素供应水平适中,而且各个地区含量不平衡,相差较大。此次土壤养分调查结果揭示了海口市琼山区不同地区的土壤养分状况,为今后耕地地力综合评价和科学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琳 《现代农业科技》2014,(6):243-243,248
通过对利辛县耕地质量、地力水平、耕地性质和耕地主要属性的分析研究,针对不同土壤属性,提出合理利用途径。根据不同地力水平,采取不同施肥配方,以奠定小麦肥力基础,达到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7年齐河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小麦、玉米平均单产,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得出了耕地地力变化情况以及当前耕地地力现状,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原因和当前耕地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培肥地力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杨柳点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和相关小麦施肥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力贡献与小麦施肥产量、地力贡献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高产田块地力贡献在小麦施肥产量中占主要地位。砂姜黑土地力贡献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速效钾含量尚不是限制因子。长期连续施肥条件下.不同的土壤养分指标受有机无机配比的影响不同。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偏低的土壤,要通过增施有机肥加以培肥,磷素或钾素养分偏低的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化肥来培肥。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掌握当前隆阳区耕地土壤的地力养分状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对隆阳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为土壤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三门峡市合并区耕地土壤进行采样测试分析,调查当地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偏低,各养分在各试点的含量分布不均,个别地块养分比例失衡。根据土壤养分现状提出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以为提高土壤地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不同地力条件下的施肥规律,对黑龙江农垦八五八农场利用空间插值法计算地块的土壤养分值,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全场耕地划分为4个不同养分分区(肥力分区)。在4个肥力分区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414试验点,建立了钾肥的肥料效应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施肥量,为农场钾肥施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阜阳市国家级耕地地力监测点8年来的作物产量、肥料施用情况和土壤主要养分属性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无肥区和农户常规施肥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下降趋势;无肥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和粮食产量下降较常规施肥区更为明显;农户在施肥中存在盲目性,施肥结构不合理,耕地地力退化,作物对肥料的依赖性增大。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必须提高农户的用地养地意识,注重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做到有机肥、化肥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对水稻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琼  周颖杰  马建芳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525-2529
通过5 a的耕地地力监测试验,总结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田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的掠夺式生产严重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施肥对土壤单养分含量较低的土壤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含量中高的土壤则需要注意平时培肥管理,利用测土配方施化肥+有机肥混合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