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江刺鲃驯化养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 (Barbodes(Spinjbarbus)Caldwelli (Nichols),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 亚科,四须 属、倒刺 亚属,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在江西省信江水系种群尤为丰富,是信江重要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刺 肉质较嫩、营养丰富,食性较广,市场前景广阔,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开发前景较好的养殖良种。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信江河过度捕捞等不良渔业行为导致刺 资源量急剧下降,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和开发信江刺 ,从1999年开始,我们从信江河段捕捞不同规格的刺…  相似文献   

2.
杨光  邵跃 《齐鲁渔业》2011,(4):28-30
欧洲丁桂鱼原产于欧洲,分类上属鲤科、雅罗鱼亚科、丁桂属。欧洲丁桂鱼具有适温范围广、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富含EPA和DHA)、肌间刺少,是一种名贵的淡水养殖品种。欧洲丁桂鱼色彩艳丽(有绿、黄、蓝、白等多种表现色),极具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3.
拟刺鳊鮈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刺鳊鮈生物学的初步研究杨明生(湖北省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农学系432100)拟刺鳊(Paracanthabramaguichenoti),属鲤科、亚科、拟刺鳊属,地方名金鳍鲤、红鸡公。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支流及附属湖泊。拟刺鳊在亚科中属较大型鱼类,大...  相似文献   

4.
大刺鳅     
《海洋与渔业》2011,(4):31-31
大刺鳅(Mastacembelue armatus)隶属于鲈形目,剌鳅科,刺鳅属,俗称辣锥、猪姆锯、石锥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珠江等水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滥捕和江河环境污染,大刺鳅的江河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广东、福建、贵州等省已将其列入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水生动物名录。各地相关单位正在研究其生物习性和人工繁殖,大刺鳅有望发展成高档水产品的新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5.
刺鲃[Barbodes(Spinbarbus)caldwelli(Nichol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鱼类。因食性杂、宜驯养、体厚肉肥、味鲜嫩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赣州市水产研究所自2001年引进刺鲃至今,规模化养殖已近1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出版专著一篇。  相似文献   

6.
梅志安 《中国水产》2011,(10):37-38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亦称沟鲶,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美国,属于淡水温水性鱼类。具有适应广、耐低氧、易饲养、食性杂、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肉质鲜嫩、起捕率高、营养丰富、无肌间刺、便于加工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沙蚕(Nereid)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的一种海产无脊椎动物,又称海虫、海蛆、沙虫、方格星虫。现已查明中国近海就有80余种,其中作为优势采捕与增养殖对象的多为围沙蚕(Perinereis kinberg)、刺沙蚕(Neanthes kinberg)等属的大型种类。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4日,笔者从衡水湖的渔获物中收集到鲈形目(Perciformes)刺鳅科(Mastacembelidae)刺鳅(Mastacembelusaculeatus)2尾,把它们放在缸内饲养时发现其焦燥不安,上下游动,不断撞击缸壁,还在底砂或金鱼藻上磨擦。给予其刺激反应较迟钝。仔细观察,发现其皮肤上有许多0.1m左右的小白点。主要集中在鼻、额、鳃盖膜、各鳍、尾柄等处。5d后,表皮糜烂、脱落,鳍膜断裂、眼球发白。病鱼逐渐消瘦,体色发黑,游动缓慢,体表粘液增多,  相似文献   

9.
何辉成 《水产科学》1995,14(1):32-32,17
乌塘鳢的养殖技术何辉成(福建省宁德地区水产局)乌塘鳢俗称鲟虎、土鱼、鱼等。是种广盐性营洞穴生活的河口鱼类。该鱼无肌间刺,营养丰富,肉嫩鲜美,并具有使伤口愈合药效的质优价高的鱼类。同时具有皮肤呼吸的功能,是种易保活的出口创汇的鱼类品种。随着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试验测定了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似刺鳊鮈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在试验温度(15~30℃)条件下,似刺鳊鮈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160T+0.0002W-0.1600,复相关系数为0.9460;似刺鳊鮈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7∶00,低谷在21∶00;似刺鳊鮈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关系为:A=0.3463W0.2835,r=0.9050。研究结果可为似刺鳊鮈养殖生产中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养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zaco Richardson)是我国主要淡水水域中分布比较广、具有比较高经济价值的小型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广东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2.
徐大建 《内陆水产》1996,(10):17-18
淡水白鲳的养殖徐大建(长沙市畜牧水产局410006)淡水白鲳,原产地南美洲亚马逊河。1985年从台湾省引入广东省,经过几年的试养,发现淡水白鲳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肉厚刺少、耐低氧、易捕捞、在养殖期内基本不生病等优点,其经济值较高,深受养殖单位和消费者...  相似文献   

13.
倒刺鲃具有食性广、生长快、病害少、肉味鲜美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新兴养殖品种。近年来,笔者对刺鲃[Barbodes (Spinibarbu)caldwelli)和倒刺鲃[Barbodes (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donticulatus](以下统称倒刺鲃)的亲鱼培育进行探讨,初步摸索到一些经验,现谈点粗浅体会,供参考。 一、亲鱼培育的意义 亲鱼培育是人工繁殖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亲鱼培育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性腺的成熟度、催产率、鱼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亲鱼性腺发…  相似文献   

14.
花(鱼骨)隶属鲤科、(鱼句)亚科、(鱼骨)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中,是天然水体中一种常见的中小型野生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鲜美、少刺、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亲睐,开发花(鱼骨)资源是太湖流域中小型湖泊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蚤的培养与利用俗称“红虫”、“鱼虫”,系一种浮游动物。分布我国的属大约有十余种,目前可培养用作动物饲料的有美女、隆线、长刺和裸腹等。一、培养方法(一)室内培养采用大容器(绿色或蓝色盆较宜)注入养鱼水或坑池水(无工业污染水)10厘米,接种5~109活,...  相似文献   

16.
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俗称生鱼、黑鱼,乌棒、斑鱼、蛇头鱼、孝鱼、墨头鱼等。乌鳢属硬骨鱼纲、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乌鳢(两湖生鱼)、斑鳢(两广生鱼)及其杂交种。乌鳢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腻,肉味鲜美,刺少肉多,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7.
鳡鱼人工养殖技术初探(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鳡鱼(Elopichthys bamusa)(图见彩中插2)俗称黄钻,黄颊鱼,竿鱼,大口鳡等。分类上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是江河、湖泊中的大型经济鱼类。在我国南北各大水系皆有分布。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白细嫩刺少等优点。目前3~4千克以上的大鳡鱼,在各地的冬季市场上,每千克售价高达40-60元,远高于普通鱼类。故经济价值高,开发养殖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郑伟 《齐鲁渔业》2009,(12):34-36
海水观赏鱼是指具有观赏价值,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热带珊瑚礁鱼类。从分类角度看,多为鲈形目、鱿形目、鳓形目中小型种类(软骨鱼类及体型较大的硬骨鱼类适合海洋馆展示)。其中蝴蝶鱼科中蝴蝶鱼亚科和刺盖鱼亚科有40余种(如蝴蝶鱼类和神仙鱼类);雀鲷科中双锯鱼属和雀鲷属40余种(小丑类、雀鱼类);另外刺尾鱼科有近20种,隆头鱼科有50余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南沿海青蟹属(Scylla)的种类组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林琪  李少菁  黎中宝 《水产学报》2007,31(2):211-219
为调查青蟹属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种类组成及明确优势种的种类,采集了13个地区共413只青蟹。通过形态比较,确认有4个种,它们是: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紫螯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榄绿青蟹(Scylla olivacea)。这4个种类可以从头胸甲额缘4齿的长度(FMSH/DFMS)、形状,螯足腕节内刺的有无、螯足及步足斑纹来区分。其中拟穴青蟹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他3个种仅在海南和北部湾被发现。在拟穴青蟹中有9.7%的成熟个体和33.3%未成熟个体具有螯足内刺,因此不能仅凭借这个特征来鉴别拟穴青蟹。本文对青蟹属4个种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分种检索表。图2表4参26  相似文献   

20.
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属鲶形目、鲿科、鳠属,俗称江鼠、石扁头、石胡子等,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是一种生长较快、个体较大的经济鱼类。因其无肌间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部分大,在贵州省清水江等流域是当地群众十分喜爱的土著鱼类。现在由于过度捕捞,江河污染,修建水库(该鱼不能在静水中自然繁殖)等原因,自然资源急剧下降,市场价格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