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目前产区主要经营方式有桐茶(油茶)间作、桐杉间作、桐农长期混种、油桐纯林和零星种植等。在上述桐林(农)混交经营中生产周期短,产量低而不稳的弊病较明显。而经营油桐要求每年垦复,势必导致水土流失严  相似文献   

2.
油桐经营类型是一定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和经营习惯的产物,它不仅反应油桐林分一定的结构类型,也反应一定的生产力和经营成本,在油桐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进行油桐经营类型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类型的特点,形成因素、经营效益,生产中的利弊、使用条件等。 我省油桐经营类型有桐农间作;纯林;杉桐,茶桐混交;零星种植四种,此次着重调查  相似文献   

3.
我省是全国油桐的中心产区,各地均有栽培油桐的习惯,总面积为500万亩。其中75%栽培于田边地角或桐农混种,还有数目较多的零星栽植。我省常年产桐籽6,000万斤,而来自纯林经营的产量不足10%。油桐良种及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是油桐丰产、稳产的两大措施,而桐农混种和零星栽培的  相似文献   

4.
浙江发展泡桐的问题和种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发展泡桐存在成片纯林效益不高、丛枝病发生及种苗不良等问题,并探讨了单双行密植和桐茶、桐竹、桐杉、桐农等混交间作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
桐农间作 值得推广唐光旭,黄世贤,李燕山(江西省林科院,南昌,330000)(江西安福县谷源山林场)近几年安福县彭坊乡油桐获得了大幅增产,同时油桐的栽培也有了新的突破。一、是以桐为主的桐农间作,即在点播油桐的同时全面垦复,种上经营粗放的花生、生姜、生...  相似文献   

6.
对鲁西南农桐间作主要模式桐—粮、桐—粮—棉、桐—粮—菜、桐—粮—棉—菜、桐—果—粮—菜、桐—果—粮—菜—药间作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优化结构模式为:南北行,株行距5m×40m或5m×50m,桐—粮—菜—药、桐—粮—棉—菜—药间作。并就进一步完善优化结构模式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两种不同立地条件的茶园开展间种油桐试验,比较不同间种密度对茶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索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桐—茶叶复合经营模式的优化途径,提升茶叶生产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无论在低山区还是在丘岗区,桐茶间作的经济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油桐在茶园适宜的间作密度为210~280株/hm2,经济效益可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8.
据贵州省林业厅1981年的统计,全油桐衰老林(26年生以上)42万亩,占全省油桐总面积10%左右,产量亦占10%左右。如何作好老林更新,乃是我省油桐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之一。据有关资料报导,目前油桐更新有预植更新(在黔东北、黔北桐农长期间作区多采用)、截枝更新(在湖南湘西采用)等方式,至于伐桩更新虽有报导,  相似文献   

9.
一、桐粮间作的意义黄河下游由于冲积、沉积、广布着沙质土壤的豫东和鲁西南地区,是泡桐的主要产区,这里的贫下中农以桐树与农作物间种,已有较久的历史,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培育桐树的丰富经验。桐粮间作,由于农地耕翻施肥,有利于泡桐旺盛生长,缩短成材年限,在较短的10年左右即成大材。不仅从桐粮间作的农地上获得大量木材、烧柴、桐叶饲料、肥料。特别是桐树形成的疏林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能够起到护农保产,以林促农,以林促牧的  相似文献   

10.
桐粮间作是一种新型的人工立体农业生产结构,是农田林网的另一种好形式,也是宜桐区农民致富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人们对桐粮间作的认识,有些不一致。一种认为桐树胁地,叶罩苗不旺,根吸地不肥,影响粮食产量,反对桐粮间作;另一种则认为桐粮间作构成的农田林网,胁地一条线,增产一大片,它能调节田间小气候,降低风速,减轻自然灾害,增加空气湿度等,为大面积粮食增产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单位面积上又增加一项木材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枣粮间作区和纯农作业区水土径流含沙量测定和收益情况调查,表明:枣粮间作区含沙量低于农作物区15.16%,土埂径冲刷损害轻微;枣粮间作区经济效益是纯农物区的4.7倍。  相似文献   

12.
由于贵州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耕作习惯,桐农混种和零星种植是贵州油桐生产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东部海拔500~1000米、西部海拔600~1300米的地区是我省油桐栽培的主要地区。选择具有地方性的良种和合理的栽培密度是丰产稳产的可靠途径;幼林的水肥管理及土壤管理是桐林管理的关键措施;积极防治病虫害,于“霜降节”后采收桐果,是增产增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湘西州森林生态研究实验站国家油桐种质收集保存库面积52.6公顷,收集油桐种源213个品系.选出67株8个优良树种,主要是五爪桐、大米桐、小米桐、葡萄桐、对年桐、叶里藏、柴桐.2011年选优f2代油桐优树8个品种造林面积1067公顷,林分长势良好,林相整齐,油桐林木分支点高度基本一致,并对选优油桐品种种植f2单株林木逐年进行生长量、花期、果实的观测和调查,建立档案数据库.同时开展杂交育种试验,五爪桐+小米桐、小米桐+葡萄桐、五爪桐+葡萄桐、大米桐+五爪桐杂交育种,经图谱检测油桐种子基因发生变异.2013年开始用杂交育种油桐种子造林.  相似文献   

14.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一九六三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十余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一九六三年相比新栽桐树十万多株,株数增加了122%,桐籽产量增长了239.12%。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今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桐粮双丰收,共收粮食37万斤,桐籽22万斤,平均亩产粮食640斤,桐籽321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到506OO元,占至大队的总收入48.5%多,每户平均收入398.42元,他们夺得油桐稳  相似文献   

15.
陕南是中国油桐第四大产区,栽培面积一直居全国前列。针对该区因经营管理技术而造成的桐子和桐油产量较低且难以提高问题,从选种造林、树体培养与管理、桐农间作、林地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采收等方面,提出陕南油桐丰产经营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油桐纯林内间种农作物,是桐农的传统,但是如何合理间种,种类配置是否得当,则很少考虑,只凭着一个产区的生产习惯而长期间种着某种作物,致使农作物产量下降,油桐生长发育缓慢,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我们于1983—1984年在本所试验林场进行了连续二年的多种作物间种试验。试验地位于长沙市郊,土质为较粘重的红壤,肥力较差。1982年春直播造林,面积59亩。1983—1984年,在离树蔸0.8米  相似文献   

17.
1986年4~8月,在油桐重点产区湖南、湖北5县12个地段65个测点,对油桐纯林内的太阳辐射分布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油桐林内太阳辐射的垂直分布与树冠形状有关,塔形树冠内的太阳辐射分布均匀,到达量多;水平分布与树冠的方位和枝条的部位有关,南向方位或下坡方向所在方位的到达量多,枝条外端的到达量多;油桐叶片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与品种有关,葡葡桐大于小米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林间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农林业(Agroforestry)是中国实现农业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林间作是中国最重要的混农林业形式,而且规模和模式都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1]。其主要模式有农桐间作、果(枣)粮间作、杨粮间作、杉粮间作、条粮间作等[2]。现从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生物量和物质循环以及生理学响应和相互作用等方面,对中国农林间作的研究作一回顾。1 小气候效益由于中国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和农业的特殊地位,农区林农间作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农田的生态条件,以提高和巩固农作物产量。因此,许多人非常注重小气…  相似文献   

19.
油桐炭疽病在广西、福建千年桐纯林中危害严重,病叶、病莱早落,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经研究油桐炭疽病是由围小丛壳菌[Gtomerella cingutata(Stonem)Spaulding at Schrenk)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空气湿度大和千年桐纯林是本病流行的主要条件。试验表明,抗菌剂(401)2000—3000倍液和70%托布津600—800倍液对其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1982—1988年,在山阳县对498亩现有桐林实施综合抚育管理措施,做法是: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修筑石坎条田,改善林地条件;引用油桐良种,提高遗传品质;砍劣留优,改良桐林结构;垦复抚育结合桐农间作,充分发挥桐林的生产力。经综合抚育管理后,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