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麻业》1986,(3):15-17
联合国粮农组织商品问题委员会政府间黄麻红麻小组于1985年12月初在总部罗马召开了第21届政府间黄麻、红麻会议,分析了世界黄麻、红麻和类似纤维市场的近来发展情况和进行了黄麻、红麻产销的短期展望。现结合我国黄麻、红麻产销情况谈谈以下一些意见,供研究参考。国外黄麻红麻生产,从1981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年产量减少到310万吨,1984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黄麻、红麻纤维及其制品的生产情况孟加拉、中国、印度、泰国和尼泊尔是世界上五个主产黄麻、红麻的国家。1979~1984年,世界黄麻、红麻产量徘徊在310~350万吨,1985~1986年度世界黄麻、红麻大丰收,总产量达642.8万吨,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表1)。其中印度产220.7万吨,占34.3%,孟加拉产154.8万  相似文献   

3.
世界黄麻红麻及类似纤维生产期望1990/1991年度在80年代后期低水平基础上迅速增长,主要因为播种时黄麻与之相竞争的作物相比价格较合适,播种和收获时有利的气候以及合理的价格提供种子有助于面积和单产增加。1990/1991年度全世界总产预测提高到约360万吨,超过前三年低水平的300万吨。1990/1991年度产量大幅  相似文献   

4.
《中国麻作》1986,(3):15-17
联合国粮农组织商品问题委员会政府间黄麻红麻小组于1985年12月初在总部罗马召开了第21届政府间黄麻、红麻会议,分析了世界黄麻、红麻和类似纤维市场的近来发展情况和进行了黄麻、红麻产销的短期展望。现结合我国黄麻、红麻产销情况谈谈以下一些意见,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第三篇黄麻、红麻黄麻和红麻均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红麻(H ibiscusCannabinusL.)属锦葵科(M alvaceae)木槿属(H ibiscus)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又名洋麻,槿麻。具有适应性广、抗环境胁迫能力强、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病虫害较少、易栽培、纤维和生物产量高等特点。1908年引入中国,上世纪80年代已基本取代黄麻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麻类作物,种植面积曾达100万公顷[1]。黄麻属椴树科(Tiliaceae)黄麻属(Corchorus)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又名络麻,绿麻。在黄麻属的几十个种中,具栽培价值的是长果种黄麻(CorchorusO litoriusL.)和圆果种黄…  相似文献   

6.
黄麻和红麻分别为黄麻属和木槿属中的栽培种,广泛种植于东亚及欧美地区。传统的主要用途为利用其韧皮纤维制作麻袋、打包麻布及绳索等。随着化学纤维包装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黄麻、红麻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据国际黄麻组织1992年年初报道,全世界黄麻、红麻纤维出口仅37.72万吨,比1991年同期(50.64万吨)  相似文献   

7.
孟加拉、中国、印度、泰国和尼泊尔是世界上五个主产黄麻、红麻的国家。1979~1984年,世界黄麻、红麻产量徘徊在310~350万吨,1985~1986年度世界黄麻、红麻大丰收,总产量达642.8万吨,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表1)。其中印度产220.7万吨,占34.3%,  相似文献   

8.
黄麻和红麻均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属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又名洋麻,槿麻。具有适应性广、抗环境胁迫能力强、耐早、耐贫瘠、耐盐碱、病虫害较少、易栽培、纤维和生物产量高等特点。1908年引入中国,上世纪80年代已基本取代黄麻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麻类作物,种植面积曾达100万公顷。黄麻属椴树科(Tiliaceae)黄麻属(Corchorus)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又名络麻,绿麻。在黄麻属的几十个种中,具栽培价值的是长果种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 L.)和圆果种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  相似文献   

9.
黄麻、红麻为韧皮纤维作物,纤维产量仅次于棉花,是我国第二大轻纺天然纤维原料,主要种植于长江淮河流域,包括河南、安徽、四川、湖南等省,种植面积一般在300~400万亩(20一30万公项),总产40~60万吨,按目前均价计算。经济效益在12~18{乙元之间。黄麻、红麻纤维主要用于制作麻袋(年产2亿~3亿条),地毯等。近年,我国开展的红麻造纸技术已日臻成熟,为缓和我国造纸木浆供应紧张状况,开辟新的草本木浆来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黄红麻生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印度、孟加拉国家。建国以来,在政府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比较王育民(黑龙江省农业经济技术信息中心)目前我国是大豆和豆粕净出口国和豆油净进口国。近年来我国大豆年出口量为100万吨左右,豆饼、豆粕年出口量为70万吨左右,豆油年进口量为60万吨左右,虽然这些产品的贸易量分别仅占世界贸易...  相似文献   

11.
红麻具有纤维产量高,耐旱,耐盐碱,易栽培等特性,自然纤维经变性处理可与其他纤维混纺成高中档麻纺织品。全杆可抄制高级纸浆和制造多种环保型装饰材料和食用包装产品,红麻纤维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已受到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因此,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红麻生产,满足人类对自然纤维的需求和减少造纸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红麻是本世纪初引进中国栽培,至80年代已成为我国栽培面积量最大,单产最高的麻类作物,1985年历史最高栽培面积达100万hm2。此后由于化学纤维大量应用的冲击,红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常年种植面积在30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淮海流域,广西、广东、福建是全国三大红麻留种基地。  相似文献   

12.
一、红茶产销情况的回顾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给茶叶生产带来了生机,1987年茶叶产量首次突破50万吨大关,1988年达54.5万吨,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长了1.3倍,从1978年到1988年的10年中增产数量超过了1978年以前30年的增产总数,茶叶产销出现了可喜的发展势头。茶叶是世界上最普及的大众化饮料,全世界每年约消费220万吨,其中红茶要占80%左右。在世界茶叶贸易中90%以上是红碎茶。我国在60年代以前生产的红茶主要是工夫红茶,如祁红、滇红、宜红、川红  相似文献   

13.
黄麻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适应性强,既能主种,又能和其它作物套种,产量高,目前我省年产量已达二十万吨以上(包括红麻)。长期以来,黄麻只能用来编织麻袋、绳索,如何扩大黄麻的使用范围和提高黄麻的利用价值,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黄麻纤维主要优点是吸湿散湿快,吸湿率高达25%,但作为纺织纤维,它的支数低(300~450支);纤维长度短,只有2毫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福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福建茶叶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竞争力.2004年,全省茶园面积14.5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产量16.44万吨,已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出口量约2.8万吨,创汇1亿美元,居全国第二;现有绿、乌、红、白、花茶5个大类,茶类齐全,基本上已形成了闽南、闽北的乌龙茶区,闽东绿茶区,闽西北的多类茶区.尤其是乌龙茶近年来的对日出口量每年达2万吨左右,约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量的80-85%,占日本茶叶消费总量的14%左右和乌龙茶进口量的90%左右,地位十分特殊.花茶和绿茶主要销往北欧和美洲.  相似文献   

15.
麻类作物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其用途之广,在天然纤维中仅亚于棉花。目前,浙江省种植的黄麻、红麻面积占麻类作物总面积的95%以上,其产量为麻类纤维总产量的99%。耕作制度的改革,黄麻、红麻品种的更迭,管理水平的提高,病虫发生  相似文献   

16.
麻类作物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其用途之广,在天然纤维中仅亚于棉花。目前,浙江省种植的黄麻、红麻面积占麻类作物总面积的95%以上,其产量为麻类纤维总产量的99%、耕作制度的改革,黄麻、红麻品种的更迭,管理水平的提高,病虫发生的种类和为害程度也随着变化。据估计,常年因病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约为5-10%,大发生年份损失在20%以上,而且纤维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7.
功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至19世纪80年代,我国生产的工夫红茶在国际市场上曾占统治地位,但随后红茶生产与贸易规模开始萎缩,至1949年全国茶叶总产量仅为4.1万吨,1950年红茶出口量仅为0.26万吨。近年来随着国内茶叶消费市场日趋多元化,红茶得到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的消费者的垂青,"红茶热"悄然兴起。国内红茶消费与供给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根据农业部数据,2009年全国红茶产量为7.19万吨,2010年红茶产量为9.00万吨,增幅高达20%。  相似文献   

18.
广东是我国黄麻、红麻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每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最高年份达96万亩。但由于多年来种子管理制度不全,部分麻区种子严重混杂退化,麻田早蕾早花率高;加之麻田多年连作,偏施氮肥,少施或不施钾肥,种植规格不合理,种得迟收得早等原因的影响,多年来亩产徘徊在250公斤左右。为了挖掘我省黄麻红麻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麻业》2003,25(2):100-100
我国黄麻纺织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高峰,国400多家黄麻纺织厂几乎全部盈利,其主要产品——麻袋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2亿,实际产量也在8亿条左右。粮食市场放开后,国家不再要求粮食储运过程中必须使用麻袋作为包装物,低成本的编织袋的大量使用导致麻袋需求量骤减,黄麻业自此走入低谷。全国黄麻种植面积从产业高峰时期的1500多万亩减少到近几年的300万~500万亩,袋产量也由8亿条减至5000多万条,0%以上的麻纺企业倒闭。虽然黄麻产业在短短十几年里大幅缩水,但从上半年召开的中国麻纺行业年会上传出信息:黄麻作为一种天然纤维材料仍面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黄麻红麻是一种喜温喜水需水的经济作物。浙江麻区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两岸。在杭州湾北岸,黄麻、红麻生长期的5—9月,正经历浙江梅汛期、干旱期和台风影响等季节。生产实践表明,黄麻红麻生长季节的天气与产量有密切关系。而天气有较大的年际变化和阶段性变化;黄麻红麻产量也随之出现一定的波动。我们从分析黄麻红麻的天气产量与同期天气的关系模式入手,探讨运用天气因子预报产量年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