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奶牛高、中、低产奶量的泌乳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索低产奶牛产奶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低产奶牛泌乳高峰持续期一般较短。在生产上,可将奶牛泌乳高峰月提前.以延长奶牛泌乳高峰期的持续时间,提高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2.
对农六师一三团五连奶牛场160头荷斯坦奶牛产犊季节、胎次、产犊间隔、初配年龄等繁殖指标及产奶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奶牛3胎产奶量最高,5胎最低,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变化规律不符;奶牛初配年龄在16月龄时,头胎产奶量最高,建议青年母牛在16月龄配种;秋季产犊奶牛产奶量最高,冬季次之,夏季和春季最低,可通过调整产犊季节来提高产奶量;产犊间隔与荷斯坦奶牛繁殖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加强繁殖管理,尽可能缩短世代间隔,增加终生产犊数及产奶量。  相似文献   

3.
张磊 《科学种养》2009,(1):44-44
一、奶牛补饲油脂的好处 油肪能供给动物体能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转运。日粮中缺乏油肪时,可导致奶牛生长停滞,繁殖率和抗病力下降,产奶量和乳脂率降低。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初期机体处于能量代谓十负平衡时,在日粮中添加油脂,可使能量代谢达到正平衡,泌乳高峰提前到达,可提高产奶量和减少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又是枯草季节,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体重都会有所下降。奶牛如何越冬,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现将冬季奶牛的饲养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选用24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全混和日粮饲喂,自由采食,分别饲喂含0,100,150,200mg/kg的二氢呲啶日粮20d,研究二氢吡啶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体温、呼吸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二氢吡啶日粮可以使奶牛产奶量提高17.5%~28.3%,延缓奶牛产奶后期产奶量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含二氢吡啶日粮对奶牛的体温、呼吸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二氢吡啶日粮有降低奶牛呼吸频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奶牛流产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产犊率下降,奶牛的产犊间隔和空怀时间延长,严重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近年来,牛群的流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本文简要介绍奶牛流产原因、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以便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加强夏季奶牛的10项饲养管理措施,以达到防暑降温和防止奶牛中暑等疾病发生的目的,可以有效增强奶牛的体质,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根据奶牛品种 当前全世界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牛(黑白花牛)、娟珊牛、更赛牛、爱尔夏牛及瑞士褐牛。我国饲养奶牛品种中95%以上是中国荷斯坦牛(中国黑白花牛),此外还有新疆褐牛、三河牛及草原红牛等。荷斯坦牛属大体型奶牛,产奶量最高。所以为了获得奶牛高产,首先应选择荷斯坦牛。在饲养条件较差的地区,也可选择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菌、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对泌乳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48头体重、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均相似的泌乳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酵母组、乳酸组和纳豆芽孢杆菌组,分别添加不同的益生菌。预试期2周,正式期7周。结果表明: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P<0.05),其中乳酸菌提高的幅度最大,明显改善乳品质;酵母菌对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显著降低了牛奶电导率(P<0.05),有降低体细胞数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奶牛泌乳中期的饲料配方,试验选用16头泌乳中期奶牛,参考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膘情、体型等因素,采用随机区组对比设计,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组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饲喂奶牛场使用的精料补充料,试验1组、试验2组合试验3组分别饲喂专门设计的奶牛饲料精料补充料A、B和C.结果表明:试验前(产后71天)组间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第110天、第140天对照组奶牛产奶量低于试验前,这是由于奶牛泌乳中期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奶牛处于平稳期,产奶量自然会略有下降;产后第110天试验2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产后第140天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试验2组,即B饲料配方效果最为显著,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各组奶牛乳成分含量在试验前(产后第71天)差异均不显著(P>0.05);产后第110天和产后第140天试验组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产后第110天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产后第140天试验2组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1组合试验3组(P<0.05).乳糖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2组和试验1组日粮OM、EE、CP、NFE、NDF和ADF表观消化率较高,显著高于试验3组和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试验2组.即B饲料配方可以显著提高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乳干物质含量及日粮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11.
在奶牛生产中,由于饲料毒性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死亡的事例经常发生。为了减少因饲料中毒导致的经济损失,现把常见中毒性疾病的防治归纳如下,以供奶牛养殖户参考。一、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  相似文献   

12.
“草上膘,料出奶”很好地概括了奶牛饲养中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作用,“草上膘”是指粗饲料决定奶牛的膘情,“料出奶”表明精饲料影响产奶量。因此,奶牛日粮搭配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3.
奶牛泌乳期营养需求明显增加,而且对饲料的质量和组成要求也比较严格。日粮组成中粗饲料应有两种以上,青绿多汁饲料应有2~3种,精饲料应有3~4种。随着产奶量的增加,精料的比例也相应增加。精料量增多往往会造成奶牛粗饲料采食量不足,导致牛消化机能尤其是瘤胃功能出现障碍。  相似文献   

14.
高温季节饲养管理工作稍不到位,奶牛极易产生热应激,严重影响产奶量和繁殖率,使抵抗力下降,发病率明显增加,大大降低饲养收益。养殖者必须加以重视,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让奶牛顺利度夏。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是由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多种原微生物引起的奶牛乳房发炎,牛奶中体细胞增多等为特征的综合性疾病,严重阻碍着奶牛业的发展。发生乳房炎后即可导致产奶量下降,奶品质降低,严重者乳区化脓、坏死、萎缩,永久失去泌乳功能,给奶牛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患病奶牛使用抗菌素,则因食品安全所带来的后果又严重影响公共卫生。为摸清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寻找最佳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对某规模化奶牛场进口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引进乳房炎疫苗开展了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16.
乳房炎是乳腺腺泡或间质炎症的总称,是奶牛最易发生的严重病患之一,不仅影响产奶量,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汁质量,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奶牛养殖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7.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胎衣不下是常见的产科疾病,它直接影响奶牛的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胎衣不下易引起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复旧不全及诱发乳房炎,从而使奶牛不孕或者向后推移发情周期降低繁殖能力,产奶量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全身败血症死亡,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找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奶牛福利待遇也被各大规模奶牛场提上正常议事日程。奶牛场通过改善奶牛的居住环境与舒适度、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来提高奶牛福利待遇,可以明显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利用年限,让奶牛更健康,寿命更长。我国北方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比较适宜奶牛养殖,但也存在夏季伏天气候炎热、冬季三九天气候严寒的恶劣天气,很容易造成奶牛热应激和冷应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阳离子盐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离子平衡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泌乳期、产奶量和胎次都无显著差异的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各组每头分别饲喂阳离子盐0 g/d(对照组)、20 g/ d(试验Ⅰ组)、30 g/ d(试验Ⅱ组)和40 g/ d(试验Ⅲ组),试验期共55天。(结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产奶量普遍提高,但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变化不明显,同时提高了牛乳中K+、Na+、Ca2+、Mg2+,而阴离子Cl-和SO42-离子基本无变化(P>0.05);血清中K+、Mg2+、Na+、Cl-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但显著增加了SO42-离子含量(P<0.05)。(结论)可见,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阳离子盐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维持离子平衡,有利于保证奶牛健康。  相似文献   

20.
大豆黄酮对奶牛相关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4头泌乳约7个月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方法,对照期饲喂常规日粮,试验期日粮中添加10 mg/kg的大豆黄酮,研究大豆黄酮对泌乳后期奶牛泌乳量、乳成分及乳中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大豆黄酮能缓解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下降的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奶量;乳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乳脂率变化不大。激素分析结果表明,乳中T4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GH,PRL,E2和TSH的含量有升高的趋势,而T3则有下降的趋势。提示大豆黄酮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性激素水平而间接地影响奶牛泌乳量和乳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