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旱稻也称抗旱节水稻。与水田生长的水稻不同,旱稻一生无需水层,通常是在旱地直播后靠雨养,或在此基础上适量补充灌溉。虽然旱稻生长对光、温要求与水稻相似,但旱稻不同于小麦、玉米等旱作物,其特殊关键时期必须有灌溉条件,否则会对产量造成极大影响。旱稻一生需水量较普通水稻少,一般为水稻的1/2~2/3,甚至更少。新美洲星液体肥料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并进口主原料,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2.
生育中后期干旱胁迫对栽培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栽培稻品种(包括旱稻和水稻)在正常灌溉条件和干旱条件下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并分别对供试品种的产量和稻米品质构成因素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中后期持续干旱导致水稻品种严重减产,每穗颖花数减少是干旱导致栽培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旱稻比水稻时干旱有更强的适应性.其在干旱胁迫下的结实率较高.灌浆结实期的适度干旱具有提高整精米率和减小垩白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和旱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生龙  贾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10-17412,17418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和旱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方法]以宁粳16号和旱稻297为试验材料,进行淹水、干湿交替和旱作灌溉处理,观察水稻和旱稻的生长动态变化,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其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经济系数等的影响。[结果]与淹水灌溉相比,旱作灌溉使水稻和旱稻分蘖期后移,生育期推迟,生长发育缓慢,株高降低,产量降低,穗长变短,穗数不足,穗粒数下降,千粒重降低,结实率下降,经济系数提高;旱稻与水稻相比,旱作灌溉处理对旱稻的影响较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旱稻(旱香1号)和水稻(粮香3号)的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为新疆旱稻种植的适宜灌溉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覆膜滴灌栽培模式,以旱稻和水稻为研究对象,水稻为对照,设置5个灌水量,分别为 375 mm(W1)、525 mm(W2)、675 mm(W3)、900 mm(W4)、1 125 mm(W5),研究滴灌覆膜下不同灌溉量对旱稻和水稻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不同灌水处理下,旱稻和水稻随灌水量减少生育期延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WUE等呈下降趋势。675 mm(W3)处理下旱稻产量及WUE显著提高,分别为4 506 kg/hm2、0.67;1 125 mm(W5)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为7 485 kg/hm2,WUE为0.67。当灌水量大于675 mm后增加灌溉量旱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且旱稻在 675 mm(W3)灌溉量时比水稻产量高60.45%、水分利用效率高61.19%。旱稻各灌溉下产量平均值比水稻高11.24%、水分利用效率高10%、节水22.2%。【结论】 新疆干旱区种植旱稻受水分限制小,在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的同时,新疆旱稻种植的最优灌水量为675 mm。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的发挥杂交水稻的在豫南稻区的高产潜力,开展了信阳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信阳杂交水稻在施氮量为210 kg/hm~2、栽插密度为21万穴/hm~2条件下产量在各处理中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旱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稻是从水稻品种通过人工选育而产生的变异型,通常直播于旱地,靠雨养或干旱发生到一定程度适量补充灌溉的旱作稻。1我国发展旱稻生产的意义旱稻即陆稻,在我国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由于过去的陆稻产量低、米质差,只有在边远山区、丘陵地带作为小杂粮有少量种植。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能的淡水资源匮乏日趋突出,严重制约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7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马里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里共和国位于西非,2009年马里水稻种植面积62万hm2,产量160万t,每667m2平均产量171kg,其中灌溉稻区平均产量267kg,产量普遍偏低。为了帮助马里解决水稻单产低、稻谷总产不稳的问题,以提高马里粮食安全系数,中国高级农业专家组在马里尼日尔河灌溉稻区开展中国杂交水稻集成技术应用试验,探索杂交水稻在年光照时数4500h、年平均气温27℃的撒哈拉大沙漠南缘灌溉区的种植适应性、产量潜力以及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8.
旱稻抗旱力强,适于旱地直播旱管栽培。与水稻相比,种植旱稻具有节约灌溉用水、无水层管理等优点,在推广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注意品种选择:一般旱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不如传统的水稻,应坚持1年试  相似文献   

9.
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稻区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在信阳稻区对水稻害虫进行诱杀试验。结果表明,杀虫灯能够诱杀24种主要水稻害虫。其中,对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明显,分别为80.40%、79.30%、93.93%。灯控不施药区比非灯控施药区增产142.00 kg/hm2,并节约防治费用401.2元/hm2。频振式杀虫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且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明显,可用于信阳稻区水稻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旱稻栽培面积扩张很快,说明种植旱稻的好处很多。尤其旱稻能提升中低产地区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质量,可以说旱稻是缺水稻区和低洼易涝地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最佳作物。但是,为什么过去旱稻一直没有发展呢?一是草害问题难解决,无法种植旱稻,因草害严重减产或绝收;二是人们对旱稻需水问题存在误区,认为旱稻就像旱作物一样种植,往往遇到干旱不灌溉浇水,造成减产或绝收。  相似文献   

11.
旱作条件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旱作条件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灌浆期根系的垂直分布不同,水稻的根系一般分布在0~40cm土层,陆稻根系一般分布在0~60cm土层,最深可达80cm,且水稻总根系分布较浅(0~30cm间占总量的87.02%~96.67%),陆稻总根系分布较深(0~30cm间只占总量的61.42%~81.70%)。因此,陆稻具有深扎根性。(2)除比根长参数外,不论是同一垂直位置,还是整个根系,陆稻的各根参数值远远大于水稻,甚至达3.21倍。(3)旱作条件下,陆稻的比根长小于水稻,即陆稻的根直径略大于水稻,这可能是生态适应性的缘故。(4)陆稻的耐旱性强于水稻。  相似文献   

12.
旱稻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旱地条件下旱稻品种干物质生产和分配以及籽粒灌浆过程的特点,1986年和1987年在北京农业大学种植5个旱稻品种。用Hunt的生长分析法研究其干物质生产,结果表明旱稻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和分配与水稻品种不相同。因不同生育阶段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对旱稻品种总干重的影响不同。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符合度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种植方式对陆稻和水稻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揭示种植方式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以中旱3号(陆稻)和武香粳99-8(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旱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水种(对照)相比,陆稻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水稻覆膜旱种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陆稻旱种(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后强、弱势粒的相对起始灌浆势(R0/W)、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均大于对照,活跃灌浆时间(D)小于对照,粒重均高于对照,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水稻旱种后强、弱势粒的R0/W、Tmax和粒重与陆稻旱种的结果相反。水稻覆膜旱种的垩白粒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垩白粒率显著下降。水稻和陆稻旱种的垩白度均显著减小。稻米的垩白粒率与籽粒的Gmax和G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结论】水稻和陆稻旱种可以增大籽粒的灌浆速率,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旱作条件下旱稻、水稻品种叶片光合特性及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旱稻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个旱稻品种(“旱9710”、“秦爱”)和2个水稻品种(“吉农8号”、“长白1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旱作试验,于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及RuBP羧化酶活性。【结果】旱作条件下,在整个生育期,旱稻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水稻品种(P<0.05),旱稻品种叶片蒸腾速率显著低于水稻品种(P<0.05),水分利用效率极显著高于水稻品种(P<0.01);旱稻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RuBP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与水稻品种相比,旱稻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高,RuBP羧化酶活性强,蒸腾作用弱,水分利用效率高,从而有利于提高旱稻的抗旱性,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裸地和覆膜处理与不同播期组合对旱稻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裸地和覆膜2个处理,每处理3个播期,即4月15日(早播)、5月1日(适播)、5月15日(晚播),旱稻品种选用旱香1号、旱香2号,分析旱稻的干物质重、养分吸收及产量。【结果】 覆膜处理旱稻干物质重、养分吸收及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处理,分别高出14.7%~19.5%、8.8%~54.2%和18.4%~24.0%。不覆膜条件下,晚播干物质重、养分吸收及产量均显著高于早播,分别高出17.5%~22.1%、23.3%~55.0%和71.7%~85.1%。覆膜条件下,适播处理干物质重、养分吸收及产量最高,较早播和晚播分别增加9.0%~18.0%、7.5%~30.3%和3.6%~24.8%。【结论】 旱稻在覆膜和适播条件下,有利于旱稻生长和养分吸收,并提高产量,为最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旱稻是水稻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一种生态类型,主要分布在夏季雨水稳定但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山坡地。目前,全世界旱稻种植面积约 1 900 万 hm2,约占水稻栽培总面积的 12.7%。旱稻在我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国内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其中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建立较长时期的水层,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农业的 16%。而旱稻种植在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光温条件和降雨量总体相对平衡,广东各生态区以双季水稻种植为主,旱稻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水资源短缺,以及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不断发生,广东乃至华南稻作区对旱稻品种的需求逐年增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旱稻抗旱机制、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进展,对广东旱稻研究和种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广东旱稻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广东旱稻品种的分子育种、低碳栽培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不同氮素形态下水稻与早稻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状况,采用营养液培养,通过供应不同形态氮素及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对水稻、旱稻生长状况及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条件下,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叶片和地上部干重与正常水分条件下的相应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而其余两种氮形态营养水稻与早稻的叶片和地上部干重明显低于正常水分条件下的相应处理;(2)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 在受到水分胁迫后,其吸水量的降低幅度明显小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3)水分胁迫条件下,硝态氮营养水稻和旱稻伤流液pH值低于正常水分条件下的相应处理,铵态氮和铵硝混合营养水稻和旱稻的伤流液pH值则均较正常水分条件下的相应处理有所升高。因此,可通过供应不同形态氮素调节水稻(或旱稻)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砂培试验,研究了铵态氮和硝态氮,以及不同铁供应水平对旱稻和水稻生长与铁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铁显著促进了水稻和旱稻的生长,提高了铁吸收量;与铵态氮相比,不供铁时硝态氮加重了缺铁旱稻和水稻的铁缺乏状况。就氮素形态的影响而言,铵态氮明显促进了旱稻和水稻的生长,表现在株高、地上部干重的显著增加,植株铁营养状况的显著改善,叶片SPAD值和植株铁含量、铁吸收量的显著增加,尤其是不供铁条件下,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铵态氮还促进了植物体内铁的转移。硝态氮的作用则与此相反,特别是在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硝态氮的供应降低了叶片SPAD值和植株铁含量,加重了铁缺乏症状。以上结果表明,铵态氮有利于旱稻摄取更多的铁营养,并改善生长状况;土壤中氮素以硝态氮为主可能是水作转为旱作后旱稻缺铁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山栏稻苗期的株高、叶面积等农艺性状以及叶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等生理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估山栏稻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山栏稻降低了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并增加了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同时,山栏稻叶绿素含量、MD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选山栏稻品种的隶属函数值为0.521和0.673。综合实验数据和田间观察,初步判断山栏稻苗期具有较强的抗旱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