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以韶关市曲江区国有小坑林场国家油茶良种基地为基础,系统研 究了全域范围内不同地点、海拔、坡位和土层的自然含水量、容重、pH 值、土壤有机质、大中微量元素 含量等。结果显示韶关市小坑镇油茶林土整体土壤 pH 值在 4.5~6.5 之间,属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平均 含量为 12.68 g?kg-1,属于低水平。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低,全磷含量整体缺乏,有效磷含量极度缺乏, 速效钾含量偏低。该试验区域的交换钙和交换镁都处于极度缺乏的水平,有效硼的含量匮乏,有效铜和 有效锰含量中等,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效铁的含量最高。需要补充适量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及钙、 镁等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硼。  相似文献   

2.
李娅楠  种培芳 《经济林研究》2024,(1):99-106+149
【目的】探究酒泉早酥红梨园土壤养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宜生产优质早酥红梨的土壤养分优化方案,为实现早酥红梨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酒泉市肃州区和敦煌市早酥红梨的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影响早酥红梨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通过建立果实品质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线性规划方程,求解获得早酥红梨果品最优时的土壤养分优化方案。【结果】酒泉早酥红梨园土壤特征为偏碱性,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偏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偏高,土壤肥力系数为1.18,土壤肥力等级为三级,属于一般;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早酥红梨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为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建立线性规划方程组求解得出早酥红梨品质达到最优时的土壤优化方案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44 g/kg、碱解氮43.96~44.46 mg/kg、有效磷30.86~55.99 mg/kg、速效钾105.67 mg/kg、交换性钙11.68~13.29 g/kg、交换性镁0.77~1.38 g/kg。【结论】在管理酒泉早酥红梨园时,根据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广东东莞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直接影响着葡萄的生长和果实品质。为了弄清广东省东莞地区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为该地区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8月果实采收后,选取该地区的7个具有代表性的阳光玫瑰葡萄园,采集土壤(0~20 cm)样品,测定分析了各个土壤样品的pH值和有机质、氮、磷、钾、钙、镁、锌、锰、硼、铜等养分元素的含量。【结果】东莞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园的土壤pH值为3.42~6.72,有机质含量为8.4~35.7 g/kg;全氮含量为0.33~2.82 g/kg,碱解氮含量为66.25~461.76 mg/kg;全磷含量为0.57~1.81 g/kg,有效磷含量为34.74~282.51 mg/kg;全钾含量为8.55~25.39 g/kg,速效钾含量为115.0~497.5 mg/kg;交换性钙含量为56~589.2 mg/kg;交换性镁含量为6.48~108.24 mg/kg;铁、锌、锰、铜、硼的含量分别为40.1~257.3、1.27~15.43、7.77~62.73、1.11~8.81、0.19~1.63 mg/kg。【结论】东莞地区葡萄园的土壤pH值偏低,有机质含量少,多数葡萄园的土壤氮素含量偏低,但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均较高;钙和镁元素含量处于中等或偏低水平;部分葡萄园的土壤中缺乏硼元素;而磷、钾、铁、锌、铜、锰元素含量均处于高水平。在东莞地区葡萄园的生产管理中,应根据土壤养分元素的丰缺情况合理施肥,注意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适量施用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以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核桃种植区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永平县7个乡镇19个村庄76株漾濞泡核桃优株15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土壤pH值处于核桃正常生长范围的有42.1%的样本,有57.9%土壤样本的pH值处于偏酸性范围;有85.4%土壤样本的有机质含量处于适宜及以上范围;土壤全氮、全磷含量丰富,有13.2%的样本处于缺乏全钾的状态;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样本比例分别为96.1%、98.7%、100.0%,有效磷含量属于中等偏上变异,有1.3%的样本处于极缺乏有效磷状态;土壤中量元素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均较为丰富,分别有96.0%、85.5%的样本表现为中等及以上水平;微量元素中,100.0%样本的有效铁含量处于较丰富及以上水平,100%样本的有效锰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有96.0%、92.1%样本的有效锌、有效铜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但有效铜、有效锌含量的变异系数高达97.28%、80.85%,属于强变异,分布极不均匀,3.9%样本的有效铜含量处于缺乏水平,7.9%样本的有效锌含量处于极缺乏水平,土壤有效...  相似文献   

5.
选取云南河口橡胶园、油梨园和香蕉园的3种热带作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变化状况。结果显示:3种热带作物中橡胶园有机质、解碱氮最高,pH、有效磷最低,速效钾居中;油梨园土壤pH、有机质、解碱氮、有效磷均为中间水平,速效钾最低;香蕉园土壤pH、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有机质最低。总体来看,香蕉园土壤养分水平相对较高,橡胶园中等,油梨园中等偏下,这些养分指标中仅有橡胶园和油梨园土壤pH、有效磷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土壤养分之间为一般正相关关系,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地力衰退趋势,分析影响地力衰退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不同林龄(2、4、6、8和11 a)杉木短周期小径材培育人工林的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检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铁、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和pH值共11个土壤肥力指标,分析不同林龄土壤养分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土壤pH值外,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大,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在不同土层和不同林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林龄的增长,林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肥消耗较大,其中,表土层(0~20 cm)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到11 a主伐时的降幅均超过30%,但不同林龄间各肥力指标差异不显著;采用改进后的Nemerow法计算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412~0.530,土壤肥力等级为Ⅲ级(P_综<0.9),土壤肥力较低,相比较而言,土壤中有机质和氮肥含量较充足,而交换性阳离子极为贫乏;有机质、速效钾、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与综合肥力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_偏~2>0.8),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随林龄增大而降低,11 a主伐期比造林初期(2 a)下降22.26%,但不同林龄间各单项肥力指数及综合肥力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8)。在该栽培模式的超短经营周期内,随着林龄增大及林木生长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林地土壤肥力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现象,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有必要通过提高整地质量、改良土壤、林粮间作、增施有机肥及氮磷钾肥等措施适度增加土壤肥力,维持林地长期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省长泰县一块巨尾桉林地18 a经营前后土壤各种养分指标的比较,揭示桉树林地长期经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养分全量及交换性钙、镁、碱解氮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而速效钾、pH值和速效磷等有所降低,分析认为杂交桉主要靠杂交优势而非靠消耗地力获得增产,杂交桉林地养分循环良好,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供肥潜力提高;现有速效钾、pH值为林地正常值,18 a前测定的为炼山造林后的样品数据,草木灰(K2CO3)渗入土壤所致,速效磷降低为杂交桉对其需求量较大所致;建议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注意补充磷肥和钙肥。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选取包含中央公园、鸿恩寺公园、南山植物园在内的12个主要公园作为研究公园绿地土壤肥力的对象,对有机质、pH值、有效态氮、磷、钾磷及全量氮、磷、钾等指标进行检测,并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综合评定绿地土壤的肥力水平,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评价法,对主城区公园绿地土壤肥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主城区公园绿地土壤pH值为7.0~8.7,以碱性为主;有机质平均值为13.6g/kg;速效钾、全钾平均值143mg/kg,18.76g/kg较为丰富;碱解氮、全氮、有效磷、全磷均值分别为57.9mg/kg、0.72g/kg、12.3mg/kg、0.53g/kg,处于较缺乏水平。根据改进后的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公园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0.58~2.13之间,平均值1.13,说明重庆主城区公园绿地土壤肥力处于中等偏贫瘠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的变化规律,对广西南宁老虎岭红锥幼林进行了定位跟踪,并对土壤的p 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红锥幼林同一林龄,除全磷随着土层的加深基本保持不变以及全钾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升高外,其它土壤肥力主要指标基本表现出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随着林龄的增加,0~20 cm层土壤水解氮表现了不断降低趋势,0~20 cm层土壤全钾、速效钾、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铁表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除有效铁外,其它微量元素有效养分各林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全钾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铁之间表现了显著负相关,其它各指标之间均表现了无显著相关或显著正相关关系。红锥幼林在地力维持方面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历史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土壤调查,归纳了幕阜山土壤形成环境与主要成土因素;按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原则和湖南省土壤分类系统标准,初步总结了幕阜山土壤类型(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的垂直带分布规律;通过室内测定幕阜山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土壤养分与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幕阜山土壤发育较浅薄;质地较粗,以砂壤土、壤土为主;土壤酸性(pH值为4.67~5.96),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土壤养分和肥力水平较低。幕阜山土壤生态环境脆弱,应注重土壤保护,减少开发利用强度,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包括土壤含水率、土壤蒸发、土壤渗漏3个方面的内容,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本次研究力求验证这3方面与土壤含水量的一种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研究区6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生化作用强度的定量研究,探讨土壤生化作用强度与土壤退化程度的关系及土壤退化的内在原因,旨为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利用类型对土壤生化作用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影响水平,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土壤生化作用之间的相关性与生化作用强度一样可表征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退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北京西山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土壤密度为1.20~1.45Mg·m^-3,总孔隙度为45%~58%,非毛管孔隙度为6%~10%,通气性略差。应用压力膜仪测定和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Gardn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v=AS^-B。林地土层厚80cm,土壤总持水量为418.77m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48.53mm,土壤在凋萎湿度时的持水量为34.01mm。土壤有效水范围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的凋萎湿度持水量之差,为314.52mm。土壤贮水量变化在60~180mm,远远低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土壤的平均容积含水量为最小,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接近10%,为土壤的旱季;土壤在7月至9月上旬为最高含水量时期,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为15%~20%。其他时段的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在10%~15%。  相似文献   

15.
以雷州半岛气候背景条件下具有良好培育前景的5种桉树人工林(湿加松林为对照)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各个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在旱季和雨季的差异,以揭示其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在旱季表现为先减后增变化趋势,在雨季表现为先增后减或逐渐减小变化趋势,旱、雨季变化特征明显.6个林分旱、雨季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1.63~3.32μmol·m-2·s-1和2.55~4.36μmol·m-2·s-1.旱季土壤温、湿度共同促进土壤呼吸作用,雨季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呼吸,土壤湿度抑制土壤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心杉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红心杉林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红心杉林分,其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均存在差异,林分年龄与土壤类型的交互效应均极显著。pH和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在林分年龄和土壤类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碱解氮、全氮、速效钾含量在林分年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土壤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全磷含量在林分年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土壤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红心杉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在20、40年生的变化很小,而根际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差异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渍水土壤还原过程中微生物代谢、化学变化、土壤结构和土壤胶体的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在还原过程中 ,随着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硫酸还原菌和甲烷菌的活动 ,相继形成氨、硝酸根离子、亚铁离子、硫化物、气体物质及有机酸 .在渍水初期 ,水溶性阳离子浓度的增加导致土壤悬浊液凝集 .在渍水后期 ,亚铁沉淀的形成致使二价水溶性阳离子浓度降低 ,使得土壤胶粒悬浊液分散 .在还原条件下 ,土壤胶体稳定性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电机理 .  相似文献   

18.
土壤微生物是现代土壤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简述了近几年草地、森林、农田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概况以及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土壤微生物是一个丰富的生物资源库,未来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北京山地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森林土壤是维持林木健康生长的基质,其肥力特征影响并控制着林木的健康状态(Fisher et al.,2000)。森林退化与土壤肥力的衰退有密切的联系(La Mannaetal.,2004)。因此,对森林土壤特征的了解,可及时为森林健康经营提供依据。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森林健康理念的发展,世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reviews the difference of soil biological activities, biochemical activities an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between the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 of first rotation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plantation. It also reviews their dynamic patterns during Chinese fir plantation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nutrient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young, half-mature and near-mature Chinese fir of first-rotation are more than those in non-rhizosphere soil; except for total K in young Chinese fir plantation. Various patterns of soil nutri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development are as follows: available N shows the trend of declination in both rhizosphere soil and non-rhizosphere soil;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 also declines, only increases a little from half-mature stage to near-mature stage, but total P decrease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K increases from you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