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油麦吊云杉,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主要优质用材造林树种之一,28年生人工林主要林分因子胸径13.4cm、树高12.5m、蓄积285.79m^3/hm^2,其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0.48cm、0.45cm和10.2m^3/m^2.28年生人工林林分养木层生物量为174.96t/hm^2,平均净生产量达7880.8kg/hm^2,year。这表明该树种人工林具有较高生产 在适生地区大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栲树次生阔叶林进行改造试验,设立31块固定标准地,解析9株栲树标准木,试验结果表明,中幼龄次生栲树林每hm^2蓄积年增长最高达28.05m^3,平均15.75m^8,胸径增长速度比样地内其它阔叶树一少部部分的杉马针叶树胸径平均增长速度要快,样地林分密度与样地单林蓄积增长量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R=-0.421)  相似文献   

3.
苏北京杭大运河堤杉木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苏北京杭大运河堤引种种栽培杉木研究结果表明,粗放经营林分,19a时H12.30m,D1.319.1cm立木积量224.0m^3/hm^2,地上部分生物量达147.d12t/hm^2中径材51.1%,小径材占46.65;集约管抚林分,13a时H11.90m,D1.315.1cm,立木蓄积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达204.73m^3/hm^3和111.05t/hm^2,中小径材各占48.4%。广西融水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在角倍林下放养山羊是可行的,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盐肤木平均枝下高1.5m平均地径4cm以上。(2)对湿地匐灯藓进行保护,以采用新鲜杉木枝叶直接遮盖为佳,(3)砍队藓床周围1.5~2m内的山羊喜食植物,(4)平均1hm^2角倍林山羊放养量为5~10头。  相似文献   

5.
巨尾桉无性系林分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1993年定位连续调查的资料作了统计分析表明,巨尾桉无性系林分树高,胸径,胸高断面积,材积连年生长量峰值分别出现在1,2,3,3年;平均生长量除材积的推迟1.3年,其它林木因子都在同一龄期达到高峰;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达15.8m,平均胸径11.6cm(带皮)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31.2979m^3/hm^2。可见巨尾桉无性系林分生长快速,适宜于短轮伐期集约经营利用。  相似文献   

6.
庐山普陀鹅耳枥移地保存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陀鹅耳枥属国家濒危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库和庐山植物园,为拯救此物种,先后赴浙江舟山、杭州引种,分别植于庐山海拔120m和1100m,经两地4-8年培植,在低海拔处,幼树年平均高达89.0cm,地径达0.92cm,其中4年生幼树,最高达411.0cm,地径达5.0cm。在高海拔处,幼树年平均高达60cm,地径达0.83cm,有好于原产地之势。并在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库,经无性  相似文献   

7.
秃杉引种效果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秃杉引种栽培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秃杉具有较强的抗寒性,能在海拔600 ̄1000m的山地造林成功,在中等立地条件下,其生长表现优于原产地,16年生平均树高达16.4m,平均胸径达17.1cm,,蓄积量达572.62m^3/hm^2。在杉木皆伐迹地造林生长量优于杉木连栽林。因此,秃杉不但能在较高海拔的山地造林,而且是杉木梅二代更新造林较理想的更换树种。  相似文献   

8.
对参试的35.6hm^2天然阔叶林伐后迹地进行菇耳专用林定向培育,通过树种选择,清杂,去高桩,补植,抚育,施肥等措施,4年后,幼树密度由2250株/hm^2增加到7500株/hm^2以上;活立木蓄积由1.5m^3/hm^2增加到42m^3/hm^2,平均生长量达10.1m^3/hm^2.a。  相似文献   

9.
杉木15个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102个从杉木“三优”中选出的无性系单行小区和块状组配造林小区试验株进行生长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龄段逐步筛选法选优。造林后4-5年,林分平均树高4.5-6.0cm,胸径6.0-8.0cm时进行第一次筛选,淘汰60%的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对照增产55.7%。造林后6-7年,林分平均树高7.2-08.5m,胸径10.0-12.0cm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淘汰40%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  相似文献   

10.
普陀鹅耳枥(CarpinusputoensisCheng)属国家濒危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库和庐山植物园,为拯救此物种,先后赴浙江舟山、杭州引种,分别植于庐山海拔120m和1100m,经两地4~8年培植,在低海拔处,幼树年平均高达89.0cm,地径达0.92cm,其中4年生幼树,最高达411.0cm,地径达5.0cm。在高海拔处,幼树年平均高达60cm,地径达0.83cm,有好于原产地之势。并在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库,经无性(嫁接)和有性繁殖苗木,已达50余株。从而,普陀鹅耳沥在庐山移地保存扎了根。  相似文献   

11.
遗迹往往是历史射向现代的一束光。通过这束光,能把我们带往遥远的过去,能听到历史深处的回声。坐落在南京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即是如此。在这里畅游,你会感觉到一种震憾,600多年前的金戈铁马声会阵阵入耳,风起云涌的人民造反画卷仿佛历历在目,波澜壮阔的社会结构重组好似在一幕幕展开,甚至那忠贞不渝的帝王爱情也会令你荡气回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影响防风带近距离防风效果的结构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北部半干旱风沙区为研究区,调查现有防风林带的距离防风效果,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冠层疏通度、冠下疏通度、林带宽度、栽植密度、林带与风向夹角、林带高和平均枝下高占林带高的百分比与距离带缘5倍树高处的风速降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防风林带近距离防风效果的主导因子为冠下疏透度、林带与风向的夹角和枝下高占林带高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3.
遗迹往往是历史射向现代的一束光.通过这束光,能把我们带往遥远的过去,能听到历史深处的回声.坐落在南京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即是如此.在这里畅游,你会感觉到一种震憾,600多年前的金戈铁马声会阵阵入耳,风起云涌的人民造反画卷仿佛历历在目,波澜壮阔的社会结构重组好似在一幕幕展开,甚至那忠贞不渝的帝王爱情也会令你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4.
杭州问茶 田园湖山风韵长 从北京出发,坐了一夜的火车,一到杭州,就立即走访浙江作家协会主席叶文玲先生,谈起杭州茶事,她回忆起西湖南山路国际茶人村品茶诗会的情景。在茶席中她兴致勃勃,出上联云:生生所好,相期于茶;古籍出版社王翼奇先生对出一联,岁岁为文,独言以纸;戴盟先生对曰:句句求新,记志以笔;诗会副会长张学理先生云:字字堪珍,最惜是墨;次日,王翼奇先生又打电话给叶文玲先生,另加两联,其一:款款之情,尽抒诸笔,其二:娓娓而谈,不绝如缕。杭州茶事诗意雅致如是。  相似文献   

15.
16.
四川省林学会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林学会于 2 0 0 1年 1 2月 1 9日至 2 0日在四川农业大学举行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研讨会的有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和四川省林业厅的专家、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导、部门负责人等共 3 0人。受四川省林学会理事长曹正其厅长的委托 ,副理事长、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冬生教授出席指导并作了学术报告。研讨会由学会秘书长张江陵高级工程师主持。四川农业大学为研讨会的顺利举办作了周详的安排。会议收到论文 1 9篇 ,有 1 5位专家发了言。大家围绕建…  相似文献   

17.
我们需不需要建更多的水坝?近年来,反对和拥护的争论一再交锋。 2003年10月25日,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62位科学、文化艺术、新闻、民间环保界人士联名呼吁:“请保留最后的生态河——怒江!”这个呼吁缘于副会长郁钧剑的一段发言。  相似文献   

18.
加强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加强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管理的意义与作用作了充分论述,并介绍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9.
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本文对四川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背景、意义、内容、途径进行了论述,指出“把四川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应当包括森林、草地、农田、城市和河流五个子系统内容,采取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大工程治理战略,构建生态经济产业群,发展无公害农业,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依靠科技和法制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转入多拷贝rolB、rolC基因的三倍体毛白杨进行高生长量、生根率和内源激素(IAA、ABA)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研究多拷贝rol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再次分别转入rolB、rolC基因后,部分株系试管苗的生长受到了抑制,但各株系生根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rolB基因转化植株的内源IAA平均含量高于rolC基因转化植株,其IAA/ABA值亦高于rolC基因转化植株。试验结果表明rol基因的多拷贝促使转化植株快速大量生成毛状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