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米品质及其遗传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评价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以及稻米品质遗传研究的进展,讨论了当前稻米品质遗传与改良等方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按照传统的观念,人们一直认为只有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时间长,才具有良好的品质,在这种误区的误导下形成了稻农在生产上盲目选择晚熟品种,不注意当地的积温和生产管理条件,追求单一的产量性状,既达不到高产稳产又由于积温不足成熟度不好而严重影响稻米的品质。实践证明水稻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不是熟期。因稻米的品质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特性,稻米食味不良的原因,主要取决于稻米的物质含量和理化特性,特别是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高,食味不良;直链淀粉含量低,食味良好,有黏性、口感好。  相似文献   

3.
稻米品质可分为贮藏品质、碾米品质、市场品质、蒸煮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等。贮藏品质即稻米的耐贮藏性。碾米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粒精米率等。市场品质即稻米的外观,包括稻米的长度、形状、胚乳透明度和垩白等。蒸煮食用品质是由其理化性质决定的,主要包括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米粒延长性和香味等。营养品质即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等。稻米的加工品质即稻米酿酒、加工成各种副食品的品……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直链淀粉含量是评价稻米品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是稻米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笔者概述了影响淀粉品质的关键酶,控制稻米淀粉品质的重要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介绍生物技术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的途径及近年取得的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水稻食味品质形成影响因素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水稻食味品质已是全面提升稻米品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鉴于当前稻米品质尤其是食味品质研究进展缓慢,严重制约了规模化生产条件下水稻的优质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本研究分析了稻米食味品质与其密切相关的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了影响稻米优质食味形成的主要栽培措施及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当前稻米食味品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全面提升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的稻米食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外源ABA对稻米蒸煮品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泽林 《种子》2006,25(3):72-73
于水稻齐穗期进行外源ABA处理。以探索ABA对稻米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叶面喷施外源ABA溶液,稻米的蒸煮品质有一定改良,使稻米的商品品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稻的需求日趋增加。氮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氮肥是稻米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全面解析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对优质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对水稻氮肥利用研究现状和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就提高氮肥利用率提出了改良策略,并对水稻氮肥高效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型杂交粳稻组合的稻米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稻米产量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淀粉是稻米最主要的成分,稻米中淀粉含量超过糙米的90%,此外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如何提高稻米品质也已成为育种学家关注的热点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5个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型水稻恢复系材料与粳型不育系2701A配组得到的组合,研究水稻组合间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品质间的差异,为低直链淀粉杂交水稻的选育、恢复系的筛选以及优质食味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稻米食味评价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稻米品质越来越成为我国稻米市场的决定因素。本文对稻米的食味试验,米饭的光泽度测定,近红外分析仪测定技术和味度仪等几种米饭食味的评价方法,以及对影响食味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综述。最后建议提出了一种科学的煮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稻米外观品质的研究进展与分子改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稻米外观品质(长、宽、长宽比和垩白)的经典遗传及分子遗传研究状况,归纳列举了已定位的外观品质性状的QTLs,提出了稻米外观品质改良的分子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5个水稻品种在13个试验地点的播种试验,分析稻米品质诸性状在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变异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品质的性状可根据变异系数的大小划分为6个类型,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对生态条件的变化最敏感,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居中;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为日均温度和日均温差。  相似文献   

12.
汪静 《种子科技》2023,(1):139-141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稻米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保证稻米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就要注重加强水稻栽培技术。文章针对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为广大稻谷种植户及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5个水稻品种在13个试验地点的播种试验,分析稻米品质诸性状在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变异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品质的性状可根据变异系数的大小划分为6个类型,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对生态条件的变化最敏感,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居中;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为日均温度和日均温差。  相似文献   

14.
稻米营养品质的研究现状及分子改良途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综述了稻米营养品质(蛋白质、赖氨酸和微量营养素)的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提高稻米营养品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水稻所谷物化学分析室对762个品种的9项稻米品质测量结果为依据,说明福建地方品种稻米品质类型丰富。大多数品种粗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高,糊化温度低、精米率较高,糙米率中等偏上;多数籼稻品种胶稠度属硬类型,粳稻品种多数属软类型。  相似文献   

16.
水稻籼更杂种一代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彦君  张云康 《种子》1997,(6):18-20
采用不同稻米品质3个粳稻和4个籼稻按完全双列模型设计进行杂交,配组了24个籼粳杂种一代F1,对其主要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加工品质中糙米率和精米率均接近粳稻品种,与籼稻无关,无胞质效应;整精米率差异很大,但大多介于籼粳双亲之间,并且随粳稻亲本不同,其胞质效应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中外稻米安全卫生标准的比较与稻米的清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雷 《粮食储藏》2004,33(2):41-43
稻米的安全卫生品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中外稻米安全卫生标准的比较,表明我国稻米安全卫生标准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实行稻米清洁生产是提高稻米安全卫生品质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分析了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群体起点,有利于提高群体质量指标,从而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增施有机肥能有效地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度.并能明显地使胶稠度变软,从而改善外观品质和提高食味品质:氮肥运筹方式对稻米的品质具有多重影响,适当增加后期施氮量可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改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品质变差。试验条件下.栽插密度以25~30穴/m^2为宜,前后氮肥用量以6:4为宜。提倡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19.
稻谷的低温储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稻米的主要生产、消费国,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人民基本生活,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稻米储备。稻米储藏是关乎国家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而在储藏过程中稻米食用品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黏度降低、糯性下降、口感变劣、香味不浓等。流通环节也使稻米品质下降,特别是高温季节。因此,创造良好的储藏环境条件是延缓大米品质变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稻米品质遗传研究进展与改良策略探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在系统总结前人稻米品质遗传研究成就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品质改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北方粳稻品质改良中,应放弃过分强调低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的目标,把选育直链淀粉含量中等、胶稠度中、碱消值高作为品质改良的目标;北方粳米应把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粗脂肪含量作为全面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手段;在早籼稻品质改良中主要的目标并不是一味的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育种家应把重点放在提高胶稠度和碱消值上,应重视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粗脂肪含量在改善早籼稻品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