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会宁县加工专用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引种试验示范,马铃薯专用薯大西洋适宜在会宁县土壤肥力高的水浇地地膜覆盖种植,每公顷平均产量为30 t,每公顷最高产量可达45 t,每公顷产值为2.25~3.60万元。在栽培管理上,采用了清种和马铃薯套种玉米两种模式,大量施用有机肥料,配合化肥作为基肥,配合叶面肥。采用预防晚疫病的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合理选用栽培技术,形成了适合当地的大西洋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免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君华 《作物研究》2002,16(4):193-193
马铃薯是高产粮食作物,目前大薯块主要用作蔬菜,小薯块用作饲料,薯苗用作肥料。我县马铃薯出产期多为3至4月,正值本地蔬菜淡季,又与北方马铃薯出产期9月至10月错开,本地及广东市场需要量大,销售顺畅,价格平稳,前景广阔。2001年,我县马铃薯面积2470hm2,总产37925t,其中稻田马铃薯413.3hm2,每公顷产量21720kg,产值13032元,纯收入5052元,比种植早籼稻增加产值6432元,增加纯收入4107元,比种植大豆增加产值9000元,增加纯收入4005元,比种植甘薯增加产值3960元,增加纯收入2610元,比种植玉米增加产值3085元,增加纯收入1915元。2002年春,收获稻田…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射阳县地处沿海棉区,常年植棉5.5万公顷,是高品质棉生产基地和产棉大县。1998—2005年,在该县陈洋、合德等镇(区)成功示范了“西瓜—棉花—冬莴笋”高效栽培模式,2005年示范面积达到200hm2左右,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西瓜每公顷产量48t,产值3.8万元;皮棉每公顷产1350kg,产值1.9万元;莴笋每公顷产量49.5t,产值3.0万元。每公顷合计总产值8.7万元,纯收入5.7万元。1种植方式通常畦宽2.4m,4月上旬在畦面中间栽植1行西瓜,株距50cm,每公顷8250株;5月上旬在瓜行两侧栽植2行棉花,行距1.2m,株距30cm,每公顷栽2.8万株;11月上旬待棉株拔秆后重新…  相似文献   

4.
会泽县小春马铃薯近年种植面积在4 000 hm2每年生产的鲜薯供不应求,2009年每公顷产值在1.8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业经济效益,探索适合小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多年以来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做了小春马铃薯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品种选择、播种期、种植密度、合理施肥等方面介绍了小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李成全 《作物研究》2005,19(1):50-50
2003年,笔者在龙市乡亭子坪村推广"白菜-玉米-晚稻"2.3 hm2,平均每公顷产稻谷8 400 kg,玉米棒69 000个、大白菜41.25 t,创产值71100元,最高丘块达75 000多元.与"油菜-双季稻"相比,每公顷增加产值47 330元.根据市场价格核算,该种植模式每公顷总成本为17065.5元,投工为772.5个,投资效益为5.8元/元,投工效益达70.1元/个,成本产值率、收益率、利润率分别为4.2元、3.65元、2.08元.其模式效益高、市场好、可操作性强,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早熟豌豆-杂交稻制种-秋马铃薯新三熟制为“二旱一水”,粮、菜、肥、饲并举的多元组合。春季早熟豌豆鲜荚产量每公顷12000kg左右,产值21000~24000元;杂交稻种子1800kg,产值18000元,水稻父本1800~1900kg,秋马铃薯鲜薯IO5O0~12000kg,产值12000~IS00O元。折全年每公顷产粮7050kg(原粮),杂交种子1800kg,产值45O00~52500元。鲜豌豆荚、鲜薯上市,对蔬菜供应起到补淡、补缺、丰富花色品种作用;豌豆、马铃薯茎叶既可作饲料,又是较好的有机肥料,有利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这种种植制度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1996年,…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二季作区早春种植马铃薯,同时进行大葱育苗,马铃薯收获后定植一茬大葱,每667 m2纯效益可达5 500~8 600元。其中6月中旬马铃薯产量2 500~4 000 kg,纯效益2 500~4 600元,大葱每667 m2一般产5 000 kg左右,每667 m2纯收入3 000~4 000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马铃薯可以在淡季供应上市,大葱可以补充秋冬季蔬菜淡季供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宋风平 《中国棉花》2007,34(10):27-28
地膜甜瓜套种棉花是沧县多年来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平均每公顷产甜瓜36t,产值5.4万元;平均每公顷产子棉3150kg,产值1.4万元左右,年公顷效益在5.8万元以上。1甜瓜1.1品种选择。选用早熟、高产、易座瓜、抗病性较强、易管理的品种“盛开花”。1.2整地。种植甜瓜前茬一般为大田作  相似文献   

9.
一般间作套种棉田效益较单作棉田提高3~4倍,如洋葱、大蒜、西瓜、马铃薯等与棉花间作套种,可较单作棉田每公顷增加经济效益4万~6万元.近年来在安阳市发展菜棉间作套种模式,年种植面积4000 hm2左右. 1菜棉间作套种的主要模式和种植规格 1.1洋葱、棉花套种.4-1式,80 cm一带.11月中旬移栽4行洋葱,行距17 cm,株距20 cm,每公顷25万株左右,预留空档30 cm.翌年4月中旬在预留空档上栽1行棉花,棉花株距18~25 cm,棉花与洋葱间距15 cm,6月上旬洋葱收获后,棉花为80cm等行距,每公顷5万~7万株.该模式每公顷皮棉产量1200~1500 kg,洋葱30~37.5 t,合计收入在10万元以上(按每千克皮棉17元、洋葱2.7元计算).  相似文献   

10.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大西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四元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脱毒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种植蜜度、肥料种类及施用量与产量之间的优化数学模型,经计算机对模型进行分析模拟,求得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大西洋每公顷产量在18 826.5kg以上的组合方案有266个,建立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9 450~133 680株,每公顷纯(N)施用量为109.8~123.75 kg,纯(P2O5)施用量为237.9~260.1 kg,纯(K2O)施用量为254.25~294.3 kg。措施中心值是:每公顷种植密度为131 655株、施纯N 117 kg、P2O5 249 kg、K2O 274.5 kg。N、P2O5、K2O的比例约为1:2.1:2.4。  相似文献   

11.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马铃薯原种繁育中培土、密度及追肥对原种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追肥是影响原种产量的主效因子,培土1次、每公顷种植微型薯75000穴、每公顷追施尿素300 kg为最佳繁育技术方案,可实现每公顷产鲜薯35805 kg,效益54697.5元。  相似文献   

12.
恩施山区马铃薯与玉米、蔬菜立体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恩施州农户巧妙地将马铃薯与玉米、蔬菜进行立体种植,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这种立体种植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方法为在海拔855m的地方采用双行玉米套种单行马铃薯,在玉米生育期内套种两季四季豆、一季白萝卜;对照为传统双行玉米套种单行马铃薯。试验结果为:立体种植模式马铃薯商品薯667m2产量达615.9kg,玉米产量达614.6kg,四季豆产量达1577.0kg,白萝卜产量达2755.0kg,667m2总产值达4149.4元,净产值达3044.9元,比传统种植模式的净产值增加509.7%。  相似文献   

13.
移栽与直播对油菜根系建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理解根系调控在轻简化栽培技术中的作用,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和中油杂12号为材料,通过设置直播(4.5万株/公顷)和移栽(12万株/公顷)两种栽培方式,高氮和低氮两种施肥方式的田间试验,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了油菜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直播油菜根系比移栽油菜分布更深,直播油菜在0~10cm土层的根系分布显著低于移栽油菜,但在10~20cm和20~30cm土层的根系显著高于移栽油菜;初花期根干重是决定油菜群体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根干重越大,籽粒产量越高;粗壮的根系是油菜获得高产的关键,移栽油菜的根系比直播油菜更为粗壮,增施氮肥有助于根系的粗壮型生长。  相似文献   

14.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3):349-353
Abstract

In extensive river floodplains and deltaic lowlands, floods lasting several months render the land unavailable for crop (often rice) production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Aside from crop production during the flood-free dry season, the land area can be utilized for fish production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This can be done by enclosing parts of these floodwater areas to produce a crop of stocked fish aside from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wild’ species. The WorldFish Center and its national partners recently tested (1) concurrent rice-fish culture in the shallower flooded areas and (2) alternating rice and fish culture in the deep-flooded areas of Bangladesh and Vietnam through a community-based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key results of this work, focusing on the economics of existing land use patters and the impact of community based fish culture on rice yields and income. Rice production was maintained, or even enhanced. Fish production was increased beyond the wild catch by about 600 kg/ha/year in shallow-flooded areas and up to 1.5 t/ha/year in deep-flooded areas, without reduction in wild fish catch. For the overall system on an annual basis, an additional income ranging from US$ 135 per hectare in southern Vietnam to US$ 437 per hectare in Bangladesh was achieved, which is an increase of 20 to 85 percent over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previous systems involving cropping and fish cap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munity-based fish culture in rice fields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economically profitable, environmentally non-destructive, and socially acceptable.  相似文献   

15.
周雪峰  蒋鹏  谢小兵  邹应斌 《作物研究》2013,27(2):108-112,138
于2009~2011年,在湖南长沙进行双季稻不同栽培方式("三定"栽培、免耕摆栽、传统栽培)定位试验,研究了双季稻不同栽培方式对冬闲期稻田杂草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三定"栽培和免耕摆栽方式下冬闲期杂草的密度、单株干重和单位面积生物量以及土壤表层(0~5cm)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较高。其中,冬闲期杂草单位面积生物量、单株干重、单位面积密度与土壤表层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冬闲期杂草在双季稻稻田土壤养分循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疆春大豆中黄35公顷产量超6吨的栽培技术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10年连续3 a在新疆石河子地区以高产高油早熟大豆新品种"中黄35"为载体,采用大豆覆膜滴灌结合水肥同步的高产栽培技术,创造了小面积产量超6 000 kg.hm-2,大面积产量超4 500 kg.hm-2的全国大豆高产纪录;通过将肥料精确地随水滴入大豆根系区域,减少了肥料的挥发和渗漏损失,将水产比提高至1∶1.25~1∶1.32;氮肥利用率提高至20%~25%,磷肥利用率提高至5%~10%,实现了大豆田水肥藕合关键技术的突破;另外,通过化学调控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光、热、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的。该项技术对提高我国的大豆单产和增加总产,起到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吉育606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3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般4月下旬5月初播种,保苗16-18万株/hm2,其高产制种技术是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合理安排播期和行比,及时放蜂,安排有效隔离距离,严格去杂确保种子纯度等。  相似文献   

18.
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