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4份红松(Pinus koraiensis)无性系种子园种子形态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种子在种长、种宽、种厚、种皮厚、千粒质量、长宽比、长厚比及宽厚比8个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种子园种子千粒质量均值超过对照7.20%,千粒质量与种长、种宽、种厚、种皮厚以及出仁率与种皮厚、种皮比例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无性系种子形态特征的变异水平较高,无性系内种子形态特征较不稳定,因此以种子为选择目标中,可以选择千粒质量、种长、种宽兼优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天女木兰(Magnolia Parviflora Sieb),又名山牡丹,主要分布于辽宁省,在安徽、浙江省和日本、朝鲜亦有生长。我省仅见于集安县境内海拔1300米以下的沟谷地带次生林中。该树种为珍贵的观赏木本花卉和香料植物,是我省一级重点保护树种。由于野生资源极少,为适应园林绿化和香料资源开发利用,有关人工繁殖问题急待解决。我们根据对天女木兰种子具有种皮坚硬致密,限制胚的膨胀和种胚极小,发育不全的“双重休眠”生理特性的了解,采用水浸法处理种子,室内鲜种层积处理;气干种子  相似文献   

3.
对班克松不同形状的球果及其种子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球果长、宽、出种数、种子质量差异不显著;干、鲜质量差异显著;班克松种子千粒质量为3.506g。对不同年份球果所产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发芽率未见明显差异,平均每个球果产饱满种子20粒。  相似文献   

4.
绿乔木,高15~20m,全株无毛。叶革质,具蜡质光泽;中脉两面凸起,侧脉不明显;叶基部下延;叶柄无托叶痕。花单生枝顶,雄花及两性花异株,花被片10~12枚。聚合果卵状椭圆形,长3~6cm,雌蕊群柄长0.4~0.5cm。花期3-4月,果期10月。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叶形变化较大,在海南、广西分布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lotungensis(ChunetTsoong)Law的类群中,叶形多为倒卵状宽椭圆形,而广东北部至江西安远、赣县的类群中叶形多为椭圆状矩形。乐东拟单性木兰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海南岛、广西和江西南部,海拔500~1000m,生长于山谷阔叶林中,稍耐荫,喜润湿、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取6种处理措施:赤霉素(GA3)浸种、萘乙酸(NAA)浸种、雪水浸种、变温催芽、机械破壳、层积处理(CK),对处理后的天女木兰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看出:该批天女木兰种子的生活力平均值在60%左右;赤霉素处理、机械破壳能缩短发芽时间;采用赤霉素处理和变温处理对解除天女木兰种子深度休眠有较好促进作用,其中赤霉素300mg/L浸泡48h催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西藏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结实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样地调查,分析和比较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结实状况、球果和种子的基本性状在不同海拔间及其与冷杉属其他树种的差异。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的结实属于有明显间隔周期的类型,天然林通常3年为1个结实丰年轮回期。不同海拔间结实母树的比例和数量差异较大,结实母树比例在25%~80%之间,平均为45%;结实母树数量128~483株·hm-2,平均为230株·hm-2;单株结实球果数量24~366个,平均为157个。林分及树冠空间结实特点为:林冠层树木结实,下层和林内母树不结实;单株树冠上层结实,下层不结实;树冠南面结实较多。与冷杉属其他树种相比,急尖长苞冷杉的球果长度略短,宽度居中;种子长度、宽度和厚度均小,单果种子数量较高。不同海拔间的比较表明,急尖长苞冷杉林垂直分布的中、低海拔球果和种子发育程度较高,反映在球果和种子较大,千粒质量、出种量以及饱满度均优于高海拔。  相似文献   

7.
天女木兰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天女木兰是珍稀濒危植物,为给其有效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从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角度探讨天女木兰濒危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女木兰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5~8层。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平面对称型、四面体型和直线型,其中直线型较少;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粒;能育花粉率最高达84.9%。通过对天女木兰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研究发现,四分体时期有2种不正常类型,说明天女木兰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存在异常现象,这是导致天女木兰濒危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黔南地区福泉、都匀、麻江、长顺、龙里和贵定6个县市扁核木在种子的长、种子的宽及种子千粒质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扁核木种子长和宽有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没有差异,种子的千粒重为190~208g。  相似文献   

9.
对老岭自然保护区的天女木兰天然繁殖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天女未兰种子虽然在天女木兰树丛周围有极少量萌发,形成幼苗,但没有发现5年以上的种子苗,说明种子繁殖不能维持天女木兰的更新与繁衍。成年植株基部萌蘖能力很强,多年的萌蘖形成丛状,部分萌蘖逐渐取代老枝干,植株基部由于萌蘖产生而形成膨大的根颈,根颈萌发的新根具有趋根性,逐渐长大取代老根从而完成根系更新,萌蘖繁殖是天女木兰的主要繁殖更新方式。匍匐生长的枝条可以通过自然压条繁殖形成新的株丛,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天女木兰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贵州、湖南、广西、福建等4个省区130份闽楠种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闽楠种源在种子平均长、平均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种子平均千粒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同一省域同一区域闽楠种子性状差异幅度甚至超过了不同省区种子性状间的差异.采用欧式距离和离差平方和法,对130份闽楠种源按种子千粒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成3类,第一类种子共9份,全部来自福建省三明地区,这类种子千粒重较小,平均千粒重153.68 g;第二类种子共108份,其来源广泛,覆盖了闽楠种源收集的所有地区,这类种子的平均千粒重最接近整体平均千粒重;第三类种子共13份,平均千粒重为356.8 g,超出整体平均水平41.22%.闽楠的种子长与经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种子宽与经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两者均与母树所处地方的纬度、海拔以及母树的胸径、树高、枝下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等相关关系不显著;千粒重与经度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纬度、海拔以及母树的树高、枝下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通直度等指标对种子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西部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大于东部种源,相对分布偏东南的闽楠种源较偏西北的种源种子形态更为细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