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为探究柚子皮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规律及最佳条件,以亚甲基蓝模拟废水,进行了柚皮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规律及吸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30℃,pH8,震荡时间60 min的条件下,0.4g柚皮粉可使100mL浓度为140 mg/L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83%以上,30℃下柚子皮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33 mg/g.柚子皮吸附亚甲基蓝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包括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部扩散等过程,可以用Langmuir、Temkin等温吸附方程和二级吸附速率方程进行很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糠醛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和机理,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剂粒度及溶液初始pH值对亚甲基蓝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值为8的条件下,糠醛渣投加量为1g,反应时间为90min时,糠醛渣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7.96%。对试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显示吸附过程动力学更适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亚甲基蓝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河花园口段底泥,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亚甲基蓝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速率快,其吸附去除大部分发生在反应的初始60 min内,Elovich和双常数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在较宽的p H值范围内,黄河底泥都能维持对亚甲基蓝较高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方法]以土霉素菌渣活性炭为吸附剂,研究了pH、吸附温度及转速对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准一级方程和准二级方程模型对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随着pH的增大,吸附量增大;吸附温度为35 cc时吸附量最大;转速为150 r/min时吸附量最大;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结论]该研究可为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废水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袁红梅  伊文涛  闫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33-13535,13604
[目的]研究壳聚糖/活性炭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方法]将粉末活性炭(PAC)与交联壳聚糖(C-CTS)复配,制成一种复合吸附剂用于吸附染料亚甲基蓝,并进行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结果]制备复合吸附剂的最佳条件:壳聚糖/活性炭的复配比为1∶3,交联剂戊二醛(50%)的加入量是5 ml/g(壳聚糖),温度是70℃,交联时间是2 h;壳聚糖/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温度为50℃,吸附剂的投入量为0.5 g/100 ml(20 mg/L亚甲基蓝溶液),吸附时间为2 h。此时,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以NaOH对吸附剂再生的效果良好。对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结论]该研究可为含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微波氯化锌改性玉米秸秆、NaOH改性玉米秸秆和纤维素酶改性玉米秸秆的最佳改性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改性前后的结构、组成进行了测定;试验对比了不同改性秸秆投加量、溶液pH对亚甲基蓝吸附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下的3种改性玉米秸秆,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1 h,吸附率可分别达到84.67%、98.76%和99.63%;3种改性玉米秸秆皆暴露出更多内部结构,表面变得粗糙蓬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投加量和pH增大,吸附速率提高。3种改性玉米秸秆的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是单层吸附且吸附速率由化学吸附主要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磁性水稻秸秆(MRS)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温度、接触时间、亚甲基蓝(MB)初始浓度、MRS用量等因素对MRS吸附MB的影响,并对其等温吸附和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探讨。最后,采用扫描电镜对MR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温度为45℃、接触时间为40 min、MB初始浓度为0.05 g/L、MRS用量为0.10 g时,吸附率最高,达97.93%。MRS吸附MB的行为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4)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说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且较易发生。SEM结果显示,MRS表面发生了明显变化,且Fe3O4以颗粒物的形式结合于秸秆表面。因此,MRS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吸附性能且能实现磁场下快速固液分离的新型吸附剂,可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白酒废水污泥(LWS)为原料制备白酒废水污泥基生物炭(LWSB),设计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不同初始pH、吸附剂用量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LWSB吸附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影响。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BET)、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仪(XP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探究LWSB对MB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与LWS相比,LWSB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显著增加,而平均孔径有所减小。在溶液初始pH为8、投加量为1.0 mg/L、吸附时间为360 min及温度为44.85℃的条件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13.86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Redlich-Peterson等温线模型能较好地描述LWSB吸附MB的吸附等温过程。LWSB对MB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熵增的过程。吸附机理与静电相互作用、氢键、配位络合作用、π-π和n-π相互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餐厨垃圾为原材料,通过高温热解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餐厨垃圾生物质炭(Natural kitchen waste biochar,NKB)和磁性餐厨垃圾生物质炭(Magnetic kitchen waste biochar,MKB),研究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吸附剂量、吸附时间和溶液pH值等条件对生物质炭吸附水中亚甲基蓝(MB)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热解温度450℃、热解时间1 h条件下制备的NKB对MB吸附性能最好;在生物质炭投加量1.0 g·L-1、吸附时间20 min、pH值为9的条件下,MKB对MB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7.94%和9.2 mg·g-1,分别比NKB提高18.54个百分点和1.6 mg·g-1;经过多次再生后,MKB对MB的吸附去除率仍在90%以上;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研究表明,餐厨垃圾生物质炭经过赋磁可提高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碱性条件下吸附性能较好,且能多次循环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花生壳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试验,探讨振荡时间、初始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15 min内,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15 min后,吸附量随时间变化增加缓慢。35~55 min内,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变化较小,55~75 min变化较大,95 min后,基本不再改变。pH值为1~3时,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pH值为3~5时吸附量达到最小值 pH值为5~8时,吸附量增加,pH值大于8时,其吸附量又减小。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平衡常数与最大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且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
以农林废弃物葡萄藤为原料,选用NaOH为改性剂,在最适的改性条件下制备葡萄藤吸附剂,研究了改性后的葡萄藤对次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用0.5 g改性葡萄藤,处理浓度为100 mg/L,pH值为6.8的次甲基蓝溶液50 mL,振荡吸附60 min,吸附率可达97.7%;改性葡萄藤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所描述的规律,吸附过程的△G<0,△H为16.43 kJ/mol,△S为60.86 J/mol·K,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Ea为27.85 kJ/mol,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以亚甲基蓝为内核材料的亚甲基蓝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优化亚甲基蓝的包裹浓度获得荧光信号较强的纳米颗粒,并初步考察了其用于Hela细胞标记与体内示踪的可行性.通过MTT实验考察了颗粒对细胞的毒性影响以及较为适宜的标记细胞的浓度,结果表明:当颗粒浓度为1 mg/mL时,细胞的存活率仍有80%左右.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了Hela细胞对颗粒的吞噬情况以及颗粒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颗粒能被Hela细胞吞噬且主要分布在溶酶体内.活体荧光成像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该颗粒后,裸鼠全身都发射出近红外荧光信号,随着血液的循环,颗粒慢慢聚集在肝脏等器官中.以上结果表明,包裹亚甲基蓝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以用于细胞的标记和体内示踪成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r-Fe-壳聚糖磁性纳米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方法]以SrFe_(12)O_(19)为内核、壳聚糖为外壳,制备了Sr-Fe-壳聚糖磁性纳米微球,将其用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并探讨了吸附时间、染料初始浓度、吸附剂投量、pH、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Sr-Fe-壳聚糖磁性纳米微球吸附过程基本在30 min内完成,且吸附率均达到96.3%;磁球对MB的吸附有较好的pH和温度适应性,在中性偏碱范围内(pH 7~11),25~50℃时,吸附率均保持96.0%以上;染料初始浓度为10~30 mg/L时,磁球吸附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有轻微下降,但仍保持在95.2%以上;在染料初始浓度为30 mg/L时,磁球最佳投量为1.00 g/L,吸附率为97.4%;Sr-Fe-壳聚糖磁性纳米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特征。[结论]该研究为染料废水的吸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亚甲基蓝光度法检测Fenton试剂所生成的羟自由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检测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的新方法。羟自由基与亚甲基蓝发生反应后,亚甲基蓝的颜色发生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A617值的变化,可间接测定羟自由基的产生量。本方法稳定性好、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可作为一种简便的筛选抗氧化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以孔雀石绿和酸性铬蓝K作为水污染物时吸附条件的改变对活性炭脱色率的影响。/JDA相同质量的活性炭,当孔雀石绿浓度为8.0mg/L,酸性铬蓝K的浓度为16mg/L时,脱色率最大。保持孔雀石绿和酸性铬蓝K溶液浓度不变,活性炭添加量为25mg/L时两者的脱色率达到最好。孔雀石绿的脱色率随着吸附时间的变化比较稳定,酸性铬蓝K的脱色率随着时间的变化不稳定。在上述几种情况下,活性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性能明显比酸性铬蓝K要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石灰性土壤施用碱性粉煤灰与作物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关系.[方法]分别以加工番茄和春小麦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区灌耕灰漠土施用粉煤灰对加工番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并以春小麦为二茬作物研究粉煤灰的残效作用.[结果]施用粉煤灰可以增加加工番茄地上部干物质量,同时增加花期叶片氮含量,减少茎秆和叶片磷含量;但是增加收获期叶片氮、磷、钾的含量.同时施用粉煤灰增加加工番茄花期茎秆、叶片和植株整体的氮、钾的积累量,而减少加工番茄茎秆、叶片和植株整体磷的积累量;施用粉煤灰增加加工番茄收获期茎秆、叶片和植株的氮、磷、钾的积累量.残效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粉煤灰残效显著提高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减少春小麦花期茎秆和叶片氮、磷、钾含量;22.50t/hm2粉煤灰残效增加春小麦收获期茎秆和叶片的氮、磷、钾含量.粉煤灰残效增加春小麦花期茎秆、叶片和植株氮和钾积累量和叶片、植株磷的积累量;增加春小麦收获期茎秆,叶片和植株氮、磷、钾积累量.粉煤灰及其残效作用增加土壤pH值和电导率.[结论]使用粉煤灰可以增加收获期加工番茄和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同时增加土壤pH值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在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粉煤灰理化性质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对粉煤灰在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粉煤灰作为土壤改良剂,可以增加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和保温能力,调节土壤pH,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在污染治理方面,粉煤灰主要应用于废水处理、重金属钝化和废气滤除。最后,指出粉煤灰在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