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1998年中央提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来,江苏以现代农业建设为目标,推出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面对新时期农业发展,仍需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区域分工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在回顾前阶段区域分工的基础上,对江苏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区域分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来自广东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中生计资本概念,构建生计资本与农户分工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探讨推进农户分工的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对于转型为兼业偏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对于转型为兼业偏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村干部、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劳均土地面积、是否贷款;对于转型为纯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受教育年限、非农业就业培训、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三代人是否生活于本村与拥有的农机数量。据此计量结果,提出了促进兼业型农户向纯农型农户或纯非农型农户转换,引导农户合理分工演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巴曙松 《甘肃农业》2014,(3):32+34-32,34
文章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分析,并对未来的城镇化转型的概念阐述,提出了我国城镇化转型的第一要义是增长动力的转型,将分工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作为实现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来实现,是我国城镇化稳步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尝试从劳动分工的视角,基于199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农民创业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农民创业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分工演进,农村交易效率也正向促进农村分工,但其 作用较弱;创业通过分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贡献率大于对农户增收的贡献;在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分工的调节效 应显著强于交易效率的调节效应,交易效率是制约农村创业的主要瓶颈.基于此,提出从完善社会保险、提高农户 人力资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公平公信的农村市场4个方面改善农村交易效率,鼓励农户创业.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块化分工的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丽  薛继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58-17260
在阐述模块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有限分工和农业产业化模块分工理论,以农业有限分工的视角研究了农业模块化发展,旨在促进市场规模扩大与现代化大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能够为模块化分工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客观必然性,概述了扩大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工和地域专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左长虹 《山东农业》2003,(11):28-28
“三农”论坛我国农业相对落后,除了人均资源短缺这一客观因素外,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农业直接生产领域,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只有按照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职能进行分离,通过分离促进农业内部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此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一、农业劳动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农业劳动的分工,同样是随着农业生产力和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改…  相似文献   

8.
经济理论表明分工与合作对农户收入增加有重要作用,但农户在参与农业分工和加入农民合作社时存在自 选择行为,不考虑这一行为引起的内生性,会造成最小二乘法的过度估计.利用2010年中国6省农户的微观调查 数据,建立TreatmentEffects模型分析了分工与合作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在处理了自选择行为 产生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农户参与农业分工、加入农民合作社对农户的农业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探究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影响,对促进小农户融入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OLS模型、内生转换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农户占整体样本的比例较低,仅为36.03%;使用互联网农户整体农业生产分工水平均值为0.584,高于未使用互联网农户的农业生产分工水平。互联网的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农业生产分工水平的深化。从调节效应机制来看,搜寻信息成本较高和降低合约成本能使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从异质性来看,电脑接入互联网、老一代和东部地区的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提出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互联网应用能力、规范农业分工市场制度和优化农业农村交易市场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占金刚  詹满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69-8770
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将超边际分析方法应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分析中,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分工演进内生决定的,并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劳动力转移的困境、条件及方向,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应用"二元"经济理论,分析农业的增长源于农业产业的自身发展,就业的增加及人力资本的积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内部的分工细化、市场的扩大,可以使农业能有效地吸纳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增长。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业分工和发展的纬度,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产业内转移。  相似文献   

12.
劳动生产率视角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劳动生产率视角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可行路径,在测算和分解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进行跨国比较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农业劳动生产率视角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包括单位农产品收益、土地生产率和人均土地规模,其中,扩大人均土地规模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所不可回避的有效路径,需要通过纵向的专业分工和横向的规模经营"迂回"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在矿产资源日益减少和买方经济逐步形成的双重压力下,安西县以矿产品开采加工和皮棉加工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从资源优势、区域分工与合作、民营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探析了安西县工业发展的战略,认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应以其农业资源优势,尤其是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大中城市形成互补、共生的经济发展关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县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形成持久、稳定的经济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4.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现代化指标体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认为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占据适当的位置,从而加速全球和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如果我们忽视资源禀赋和国际环境的差异,简单比照发达国家过去的经验设置现代化的具体的过程性指标体系,试图通过政府主导的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就可能减缓实现最终目标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李争  杨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5):198-202
在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的背景下,研究农户参与非农活动是否对耕地利用产生负面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农户家庭分工的视角,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不同分工状态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成本进行比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院(1)被调查农户中有78.69%从事非农产业生产,其中有42.19%是家庭完全分工状态;(2)3种分工状态下的农户耕地利用成本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不完全分工状态下的农户耕地利用成本效率损失最高;(3)合理引导农户非农化,使之形成专业化分工,对耕地利用效率和农户家庭经济的改善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符合新时期乡村产业动能转换的现实需求,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构建坚实的乡村产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分工理论,利用2010—2020年度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作用、间接机制和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东部区域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持续高于中西部区域,各区域总体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了正向传导作用,其中资本积累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此外,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不同维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其对农业综合生产、产业现代化和产业增收带动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因此,本文从开展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引导绿色产业化生产方式、完善服务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分析雁行模式,来展现东亚地区自70年代以来的主要国际分工情况.随后阐释该分工模式存在的不足,与受到的来自外界的冲击.在这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这种国际分工模式被现实实践有效扬弃,形成了“后雁行模式”.最后,立足“雁行模式”的变化与国际分工的变化,探讨其对中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分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社会分工影响人性这一问题上做出了广泛的讨论,他们肯定从事读书、农耕劳动等职业有利于保持人们的善良本性,而当官、做工匠、从商则给人性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他们还看到社会分工对人性影响的相对性,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人性的可塑性和个人修养也是影响人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姚寿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92-19495
基于"杨格定理"和"斯密定理",通过对有关历史文献的梳理,从历史演变角度,分析了我国历史上农业专业化发展情况和不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专业化的不发展是由人口压力、交通滞后、技术停滞和城镇及工业化发展战略等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形成分工程度低、市场规模小、农业商品率低和农业专业化不发展的循环。并指出打破这一循环的关键是提高分工度,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