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奶牛间歇性前胃驰缓多见于6岁以上奶牛,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奶牛在一定时间后,就出现瘤胃蠕动迟缓、少食、反刍减弱,严重者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心跳加快,体温正常或降低等前胃驰缓症状。应用促反刍液,椿皮散等治疗可治愈;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出现上述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间歇时间会逐渐缩短,严重者一年内可反复发作4~5次,  相似文献   

2.
瘤胃、瓣胃及网胃统称前胃。前胃疾病是奶牛的常发病,在奶牛疾病中占很大比例,因此对前胃疾病的防治与研究,对奶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病因分析1.1前胃疾病传统分类,一般分为前胃驰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5种。前胃弛缓时,瘤胃功能与  相似文献   

3.
<正>前胃驰缓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减弱,兴奋性和收缩力降低,消化机能紊乱而引发的牛常见的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食欲减退,反刍异常,前胃蠕动减弱,瘤胃内容物性质改变等。近几年,随着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乡奶牛养殖量的增加,乡农业中心临床病例不断增多,从2010年9月~2011年9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前胃驰缓,共治疗79例奶牛前胃驰缓,治愈77例,治愈率达97.5%。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奶牛前胃驰缓的危害及治疗意义,奶牛前胃驰缓的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奶牛前胃驰缓的西药治疗与中药治疗;提出了奶牛前胃驰缓的预防措施,并对前胃驰缓的诊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正>牛胃属复胃,分为四室,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真胃)。前三个胃总称为前胃。前胃病是牛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病态,也反映在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过程中。主要病状特点是:食欲障碍、饮欲障碍、反刍与嗳气障碍以及"翻胃吐草",包括前胃驰缓、瘤胃积食、瘤胃鼓气、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应用中药治疗牛前胃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本人对牛前胃病中药治疗的要点分述如下。1前胃驰缓前胃驰缓是前胃神经兴奋机能低下、收缩力减  相似文献   

6.
1前胃驰缓 急性前胃驰缓病牛食欲下降,反刍缓慢或停止,厌食酸性饲料,精神沉郁,鼻镜时干时湿。体温、脉搏和呼吸均无明显变化,瘤胃蠕动音和肠音减弱,触诊瘤胃内容物松软,多呈面团状,有时呈轻微臌气症状。  相似文献   

7.
在奶牛饲养场中,奶牛消化系统疾病以前胃疾病最多。奶牛前胃疾病以消化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奶牛食欲不振,甚至厌食,反刍和嗳气次数出现变化,以及粪便干燥或腹泻。通常所说的前胃疾病是指前胃驰缓、瘤胃臌气及瓣胃阻塞,这些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不但影响奶牛产奶,还能造成奶牛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侧与左肋弓之间。该病随着奶牛产量的逐渐增高,发病率急剧上升,并且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我场兽医用中医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效果。1 症状及诊断该病多发生在分娩后,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废绝。部分病牛拒食精饲料,只吃少量的粗饲料。体温、呼吸正常。左侧出现“扁平”状,外观右侧腰窝下陷,粪便少而黑。听诊左侧腹部有钢管音,直肠检查右上方空虚,真胃液pH在2左右。2 病因分析真胃移位的根本原因是皱胃驰缓。奶牛摄入大量精料后,在真胃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抑制了真胃的蠕…  相似文献   

9.
前胃驰缓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支配前胃运动神经兴奋性降低,导致瘤胃收缩机能减弱,瘤胃内容物迟滞,继而出现消化障碍,患畜食欲、反刍减退以及全身机能紊乱的消化道疾病。前胃驰缓属反刍兽前胃疾病,对反刍兽的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极大。在兽医临床上,棚圈饲养的反刍动物前胃疾病占内科消化系统疾病的80%,前胃疾病的发病率高达70%,前胃驰缓在兽医内科疾病中是常见、多发病。  相似文献   

10.
前胃驰缓,是奶牛的一种多发病,对奶牛的健康影响很大。慢性前胃驰缓因病程长、病情重、对奶牛产奶影响大、死亡率高、治疗费用贵等原因.危害则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奶牛创伤性肝包炎的病例未见报道,现将我公司饲养场 1例奶牛因误食铁器而引发本病报告如下: 1临床症状   2000年 4月 15日本公司饲养场饲养的 1头 3.5岁荷斯坦奶牛出现食欲不振,反刍减少。听诊瘤胃嚅动育减弱,体温 38.5℃,粪便正常。疑是前胃驰缓,灌服健胃剂后,次日食欲略有好转。但第 3天体温突然升高至 39.5℃,食欲反刍停止。遂注射安痛定、抗菌素,给药 2日内,食欲有所改善,反刍时有时无,体温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尔后,体温升高至 40.5℃。期间先后使用各种解热药、大剂量静输抗菌素并结合中草药治疗,但一直高烧不退。…  相似文献   

12.
犊牛前胃弛缓,三月龄以上犊牛多发,以前胃兴奋性和收缩力降低及机能不全为特征。现将我们在靠山种畜场治疗本病情况报告如下: 一、病因这个场从1968年到1984年共养犊牛5,054头,患前胃驰缓80例,发病率为1.58%。统计分析这80例前胃驰缓病犊的病史,查明这些病犊在3月龄以上,15例患过瘤胃臌气,2例患过瘤胃积食,34例患过下痢,11例患过肺炎,18例没有患过其他疾病。显而易见,这些病犊绝大多数在日  相似文献   

13.
前胃病属奶牛多发病,诸如前胃驰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瘤胃酸中毒等。其共同特征是前胃机能障碍。该病除原发性外,还可继发于中毒、难产、腹膜炎及后胃疾病,在治疗前需认真检查,准确判断,找出原发病及病因,实施标本兼治,方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前胃病的治疗原则,可大致概括为五个字即“消、导、促、通、补”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需权衡利弊,有选择地应用不同疗法,现分述如下。1五字疗法1.1“消”即放气术。当奶牛发生瘤胃臌气,有窒息危险时,及时行放气术。放气时最好采用胃导管,其次是套管穿刺针,应急情况下也可使用16号以上长针头,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14.
前胃驰缓是以饲喂精料为主的奶牛的常见病,对生产影响很大。花溪奶牛基地奶牛饲养户饲养奶牛296头,其中经产母牛178头。每天每头奶牛饲喂青、粗料41-43kg,饲喂混合糖料9-12.5kg。饲喂块根饲料、渣料4-8kg。奶牛由于长期饲喂较多的精料,运动不足,前胃神经机能紊乱,胃粘膜神经感受器刺激力下降,引起前胃兴奋性和收缩力减弱,常导致前胃驰缓等前胃疾病的发生,从1996年1月一1999年6月,经产奶牛发生前胃驰缓等前鲁疾病356头次,经用前胃康治疗.治愈342头次,治愈率96%,现报导如下:豆奶牛前胃驰援的病状表现发病早期:食欲减退,反…  相似文献   

15.
前胃驰缓,中兽医称之谓脾虚慢草或脾胃不磨。应用单纯的西兽医疗法治疗本病,疗效往往不太理想,并且容易反复发作。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25例奶牛原发性前胃驰缓进行综合治疗,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从1999年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奶牛原发性前胃驰缓23例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发病经过康保县康保镇青龙村一奶牛户饲养的一头高产黑白花奶牛,发病23 d前来求诊。主诉:该奶牛分娩后就食欲时好时坏,有时食欲突然减退或废绝,不愿吃精料或干草,仅采食少量青草,产奶量逐渐减少,体重减轻,明显消瘦。粪便呈糊状,经常腹泻,有时秘结,瘤胃有时鼓胀,按前胃驰缓治疗半月未见好转。(二)临床症状患牛精神沉郁,营养不良,眼窝下陷,睫毛下垂,右侧腰窝下陷,左侧腹第11肋骨下方稍膨大,右腹部平坦。体温37℃,呼吸基本正常。听诊心律不齐,心音重复和分裂,肠  相似文献   

17.
前胃驰缓中兽医称之谓脾虚慢草或脾胃不磨,是指以食欲反刍减少(或消失),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菌群失调,全身机能紊乱并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在治疗中应用单纯的西兽医疗法治疗本病,疗效往往不太理想,并且容易反复发作。近几年来笔者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45例奶牛原发性前胃驰缓进行综合治疗,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前胃驰缓、瘤胃积食都是我省淮北地区役用牛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1983年来县兽医院就诊病牛473头,其中前胃驰缓93例,瘤胃积食62例,占病牛总数32.8%。我们用复合维生素B溶液(下称复B液)对91头病牛进行治疗,方法简便,效果确实,治愈率达90%以上。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用胃导管插入前胃驰缓牛的瘤胃,吸取胃液,测定胃液的PH和其中的纤毛虫活率数量。发现前胃驰缓牛瘤胃液的PH值多数降低,部分牛升高。纤维毛虫的活力明显降低(20-40%)。纤毛虫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石蒜治牛瘤胃积食有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瘤胃积食 ,中医称为宿草不转 ,是瘤胃内积滞过多的食物 ,不能运转的一种疾病 ;以瘤胃容积大 ,胃壁扩张 ,前胃运动神经紊乱为特征 ,笔者用石蒜 (Lycorisradiata) ,又叫鬼蒜、独蒜、老鸦蒜。治疗患牛 5例 ,治愈 4例 ,治疗方法如下 :1 病因与发病机制1 1 病因 :本病以牛多见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多发于冬春季节 ,由于吃食了大量劣质或大量的精饲料、劳役过度等而发生。继发性积食也常见于前胃驰缓、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 ,都可严重地影响瘤胃运动机能而发生本病。1 2 发病机制 :瘤胃内容物的积滞 :一种是过食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