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放牧动物的啃食和践踏对改变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放牧强度使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阐明草地植物群落对动物采食和践踏的响应以及不同牧压梯度上植被的变化,对进一步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维持草地生产力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放牧对松嫩羊草草地现存量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嫩草地放牧系统牧草现存量年度变化较大。放牧对松嫩草地除羊草外的其他牧草现存量(简称其他喜食牧草)具有显著影响(P0.05)。放牧导致草地其他喜食牧草现存量降低,放牧对家畜其他喜食牧草生物量的维持具有负面影响。在松嫩草地,中度放牧干扰不能维持草地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同时,放牧优化假说未能得以充分验证,但是适度放牧通过促进草地其他喜食植物补偿性生长而影响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2000~2002年通过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在不同放牧制度下植物净初级生长量和家畜采食率的研究,探讨了划区轮牧制度和自由放牧制度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结果表明实验期间,不同放牧制度的草群净初级生长量与对照区的差异不显著(P>0.05),表现为等补偿性生长;主要植物种群的净初级生长量在不同放牧处理区存在着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补偿性生长趋势;草群和主要植物种群的采食率自由放牧区高于划区轮牧区.试验还表明,生长季节降雨量状况也是影响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关键因子,植物的净初级生长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我国草地的利用现状和问题,并就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和家畜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提出适度放牧可以有效促进草地生产力的提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在草地管理过程中,控制适宜的载畜率是当前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牧压梯度上,不同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的生态适应对策,贝加尔针茅种群随着牧压的增加,种群株丛破碎化、小型化。羊草耐牧性较强,在中牧阶段生产力最高。群落初级生产力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下降。较大的放牧压力下,群落中适口性差、耐牧的杂类草植物渐趋增加。而在更大的放牧压力下,群落逐步被耐牧的小丛生禾草、旱生小苔草、小灌木和灌木所替代。草地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放牧强度增加逐渐降低。放牧干扰对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同步的,不对称的。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对放牧干扰的响应更迅速,变化更剧烈。  相似文献   

6.
从放牧强度、放牧制度、家畜采食习性等方面综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适宜的放牧强度可促进草地的健康发展,丰富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放牧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有差别,合理的放牧制度有利于维持草地生态平衡和草地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放牧强度、放牧制度、家畜采食习性等方面综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适宜的放牧强度可促进草地的健康发展,丰富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放牧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有差别,合理的放牧制度有利于维持草地生态平衡和草地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目标权重分析的草地适宜放牧率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的理念,首次发展了生态系统服务指数(ESI),试图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综合考虑,提出科学的适宜放牧率的评价方法.本研究利用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中部草原研究站17年长期放牧试验数据,选取植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土壤表层含水量和单位面积家畜增重4个指标,通过对不同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不同管理目标下ESI及其稳定性,并对单目标管理与多目标管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北美混合普列里(Prairie)草地,围封不利用或建立自然保护区,虽然生态系统比较稳定,但既不能有效的提高植物多样性、初级生产力和土壤水分含量等生态功能,又没有畜产品产出;而在重牧或极重牧处理下虽然获得了较大的畜产品生产,但导致了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较大的系统不稳定性.因此,这2种管理方式在实践中都是不可取的.应用生态系统服务指数综合考虑,认为应该权衡各项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此时轻牧或中牧是最适宜的.因此,ESI的建立避免了单项指标的评价偏差,使得适宜放牧率的确定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正> 家畜对各种植物的嗜食性,一般用来描述放牧家畜的牧食习性,或者用来估测放牧家畜采食牧草的食入量。许多草原科学工作者根据生物种群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建立了许多表示嗜食性指数的数学模型。下面是表示放牧家畜对不同植物种的嗜食性指数的几个数学模型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测定放牧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时,全季或全年扣笼法无法测定放牧动物对植物生产力和植物补偿性再生的影响,同时无法估测放牧强度对植物消耗量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综述了动物密度法、可移动扣笼法、临时扣笼内刈割牧草模拟放牧强度法、转移动物法等4种测定放牧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方法的优缺点。得出结论:4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是否比全季或全年扣笼法更准确,主要取决于这种方法能否准确测定植物补偿性再生及能否准确反映植物产量估测值的偏差大小。  相似文献   

11.
在放牧生态系统中,家畜和草地植物共同组成了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的采食者与被采食者, 两者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家畜的选择性采食促进了植物抗牧性的发展,而植物抗牧性的发展又进一步强化了家畜的选择性采食习性,家畜和植物成为一个事物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华北农牧交错带人工草地放牧系统植物补偿性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戎郁萍  韩建国 《草地学报》2005,13(Z1):62-66
研究华北农牧交错带不同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总净生长量及净生长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芒雀麦-杂花苜蓿草地在任何放牧强度下均表现为超补偿性生长,即净生长量增加;新麦草-杂花苜蓿和杂花苜蓿-新麦草-扁穗冰草草地在轻度放牧下,总净生长量增加,在中度和重度放牧条件下分别表现为等补偿性生长和欠补偿性生长;新麦草草地在轻牧下呈超补偿性生长,在中牧下为等补偿性生长,重牧时表现欠补偿性生长;杂花苜蓿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同新麦草草地一致;无芒雀麦在所设放牧强度下均表现为超补偿性生长,表明其耐牧性极强.因此,草地放牧强度应根据其组成种群来确定,以保证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家畜的选择性采食对草地植物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放牧生态系统中,家畜和草地植物共同组成了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的采食者与被采食者,两者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家畜的选择性采食促进了植物抗牧性的发展,而植物抗牧性的发展又进一步强化了家畜的选择性采食习性,家畜和植物成为一个事物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放牧强度对土-草-畜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针对我国草地存在严重的退化问题,重点阐述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放牧强度对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家畜影响的研究。研究者认为,适度的放牧,有利于植物物种的延续,植物群落生产力的提高及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土壤C、N的积累;有利于家畜生产性能的提高。因此,寻求当前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最适放牧强度是持续利用草地,保护草地生态、提高草地经济效益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怎样在放牧生态系统中测定净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放牧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时,全季或全年扣笼法无法测定放牧动物对植物生产力和植物补偿性再生的影响,同时无法估测放牧强度对植物消耗量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综述了动物密度法,可移动扣笼法,临时扣笼内刈割牧草模拟放牧强度法,转移动物法等4种测定放牧生态系统净级生产力的优缺点。得出结论:4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是否比全季或全年扣笼法更准确,主要取决于这种方法能否准确测定植物补偿性再生及能否准确反映植物产  相似文献   

16.
放牧家畜牧食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家畜牧食行为在草地生态学、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放牧家畜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时期和不同放牧制度下的牧食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系统地分析和讨论了放牧家畜的牧食行为.  相似文献   

17.
草食动物与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利  王岭 《草地学报》2011,19(4):699-704
动物-植物互作关系一直是草地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草地放牧系统中的动植物界面上,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突出而敏感,因此,对动物与植物多样性的互作关系探讨,有益于深刻阐释放牧系统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机制。本文综述了有关草食动物对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作用结果、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及植物多样性对草食动物生产性能、多度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扩展动物多样性及不同动物组合对植物多样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加强有关植物多样性变化对草食动物、特别是大型草食性动物的反馈作用过程研究;加强对动物采食行为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动物采食对植物多样性响应机制的认识;加强草食动物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动态互作关系研究,以及这种互作关系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过程及功能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四川草原》2006,(2):33-33
<正>我国草地面积辽阔,类型复杂,物种丰富。据调查,我国草地7000多种植物中可被家畜采食的牧草达4296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极其重要, 研究内容极其丰富,如:放牧、割草等人类活动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草地,特别是高寒草甸、荒漠草原、沙地等具有恶劣环境下的草地生  相似文献   

19.
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的放牧试验研究了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地上现存量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以及藏系绵羊采食量和采食率,以期能够准确制定藏北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放牧强度对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地现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试验后期对放牧强度增倍,草地地上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放牧样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试验初期高于对照样地,但随着放牧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到2010年时对照样地净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放牧处理(P<0.05)。绵羊采食量与放牧强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绵羊采食率大小顺序为:重牧>轻牧>中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轻度放牧条件下,不仅草地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并且绵羊采食量也为最大,因此建议在牧草生长季内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放牧率应低于4只/1.67 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不同放牧率对草原牧草再生性能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在生长季研究不同放牧率对草原牧草再生性能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上现存量呈线性下降,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地上现存量+家畜采食量)以2.67只羊/hm2处理最大,即存在超补偿性生长。地上最大现存量和最大净初级生产力出现的日期随着放牧率的增大有提前的趋势,二者随着放牧年限的延长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降水可以缓和或加剧此变化的趋势。在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上,1.33和2.67只羊/hm2始牧时期为5月中下旬为宜,而重度放牧宜在6月上、中旬;重牧或过度放牧可降低牧草早期的再生能力,但可加快后期的再生速度,即后期牧草补偿性生长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