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菌悬浮液浸种方式对西瓜种子接菌,利用6种药剂对带菌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并调查各处理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西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BFB)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带菌种子采用40%甲醛100倍液浸种1 h,对西瓜幼苗BFB的防效达到100%,对西瓜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FB)是西瓜上的毁灭性病害,研究其侵染途径及防治方法对于西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育苗基质人工接种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发现基质带菌能够导致西瓜幼苗 BFB 的发生。通过室内试验评估了可杀得叁仟、加瑞农、加收米、注射用硫酸链霉素、90% 新植霉素 5 种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发现 90% 新植霉素(100、200、300 mg.L-1)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加瑞农 (600、800 倍液)处理细菌 5 h,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内杀灭效果达到 100%。在此基础上,研究在基质带菌量为 109cfu.kg-1的情况下,不同药剂消毒育苗基质对西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每 1 m3基质喷淋 100 kg药剂,播种后的第 15 天,加瑞农 600 倍液和加收米 400 倍液对西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效分别达到 46.4% 和 30.4%。  相似文献   

3.
以西瓜品种"绿之秀"的种子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病原菌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sp.citrulli,Aac)的流行因素、种传方式及其在西瓜幼苗的定植情况,并调查了西瓜病果种子不同部位带菌情况。结果表明:发生BFB的西瓜病果采得的种子不完全带菌,种壳和种仁均可带菌,而且种壳带菌率明显高于种仁带菌率;接种菌液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BFB发生的重要因素;Aac在西瓜幼苗生长过程中先侵染幼苗子叶,随后沿叶脉侵入下胚轴,侵染过程中有一定的潜伏期,最终引起幼苗下胚轴发病,但不侵染西瓜幼苗的根部。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果斑病(BFB)是西瓜上的毁灭性病害,育苗工厂因BFB的发生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严重,本研究旨在探明西瓜嫁接育苗过程中带菌砧木种子和灌溉方式对嫁接苗BFB发生的影响。砧木种子人工接菌后,以带菌砧木幼苗和健康接穗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嫁接,结果发现,BFB病菌通过嫁接从砧木传递到接穗,导致嫁接苗BFB的发生,不同嫁接方法对BFB的发生无显著差异。发病嫁接苗移栽至健康嫁接苗群体,采用不同灌溉方式提供水分,结果发现,上部喷灌有利于BFB病菌传播,可加剧病情扩展,潮汐灌溉能有效地控制嫁接苗BFB的发生与扩展。  相似文献   

5.
根肿病(clubroot disease)是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大面积发生,明确根肿病的侵染途 径和防治方法对于十字花科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对育苗基质人工接种芸薹根肿菌,发现基质带菌可导致十字 花科根肿病的发生,且带菌量越多根肿病发生越严重。在基质带菌量(芸薹根肿菌休眠孢子)为3×103 个·mL-1 的条件下, 采用基质拌药法测定7 种药剂消毒育苗基质对大白菜和花椰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 氟啶胺悬浮剂和10% 氰 霜唑悬浮剂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达到100.00%,而且对大白菜和花椰菜幼苗安全,可以作为基质消毒防治根肿 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万秀琴  王惠林 《蔬菜》2017,(4):28-32
为了筛选出对防治甜瓜、籽瓜细菌性果斑病有效、安全的干热处理方式,对人工接种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籽用西瓜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的干热处理,经种植鉴定,观测比较了不同处理的出苗率、果斑病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对甜瓜带菌种子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的处理是60℃处理6、8 d,防治效果为85.6%;65℃处理6 d,防治效果为85.0%。对籽用西瓜带菌种子防治效果较好的处理是60℃处理12 d,防治效果为86.5%;65℃处理12 d,防治效果为83.0%。  相似文献   

7.
带菌嫁接工具对西瓜嫁接苗BFB发生的影响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菌性果斑病(BFB)是西瓜上的毁灭性病害,西瓜嫁接苗集约化生产过程中容易感染该病害 ,研究嫁接过程中 BFB 的侵染途径及防治方法对于西瓜健康种苗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人工模拟接种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 pslbtw20,分析了用带菌竹签嫁接对西瓜嫁接苗 BFB 发生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消毒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高浓度菌源污染的竹签嫁接能够导致嫁接苗 BFB 的发生,嫁接前采用 40% 甲醛 50 倍液和 75% 酒精浸泡带菌嫁接用具 15 min,防效可达到 100%。  相似文献   

8.
<正>细菌性果斑病(BFB)是当前西瓜和甜瓜上最重要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在我国西瓜、甜瓜生产及制种地均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给西甜瓜生产及制种带来巨大损失。为了加强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控技术,特整理总结西甜瓜种传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控技术,供参考。1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处理是关键。直播的西瓜、甜瓜种子或用于培育嫁接苗的砧木和接穗的种子都要进行药剂消毒处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甜瓜和籽用西瓜为试材,设2种自主研发配制的新型杀菌剂BX6、九醋酮和3种有抑菌作用的药剂苏纳米(Tsunami)、过氧乙酸、双氧水为处理,采用人工接种细菌性果斑病菌后喷施药剂和喷施药剂后再人工接菌2种处理方式,调查研究供试药剂防治后瓜类幼苗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效果,为农业生产中预防和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双氧水(1∶25)对甜瓜和籽用西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保护和治疗作用较好,2种处理方式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4%、84.5%和60.5%、74.5%;苏纳米(1∶25~1∶75)、过氧乙酸(1∶25~1∶50)对甜瓜和籽用西瓜幼苗期均具有较好的预防保护效果;2种处理防治效果最高分别为78.3%、80.4%和63.5%、81.6%;BX6(1∶8)对甜瓜和籽用西瓜幼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61.3%和66.9%。  相似文献   

10.
引发处理对西瓜种子保存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过固体基质引发的二倍体和三倍体西瓜种子作为试验材料,观察4℃和室温保存条件下种子萌发特性的变化,研究引发效果的保持情况;采用加速老化方法研究老化过程处理种子萌发特性的变化,确认固体基质引发处理对种子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可以作为引发效果的衡量指标;室温下保存的三倍体西瓜种子的引发效果可以保持24个月,而室温下保存的二倍体西瓜种子、4℃下保存的二倍体和三倍体种子的引发效果至少可以保持3年以上;对引发的二倍体种子进行的加速老化试验表明,当老化时间不超过24h,引发种子表现出更好的萌发特性;当老化时间达到48h后,处理种子衰老更快。  相似文献   

11.
对无籽西瓜种子进行引发处理试验,研究其对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苗期生长的影响,引发过程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处理种子保存过程中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速度和整齐度,提高了三倍体西瓜种子萌发率,还提高了出苗速度和幼苗特性,增加了幼苗质量和胚轴长度。引发处理的效果与种子自身及处理条件相关,处理后的干燥速度对引发效果影响极大,过快、过慢都会降低引发效果。将处理后的2个西瓜品种的种子与未处理的种子一起放在4℃或室温下保存约1年,种子活力未发生明显变化,引发效果得到保持。对引发方法的选择、引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引发与种子健康的关系以及商业应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华斌  黄远  别之龙 《中国瓜菜》2011,24(2):32-34
为了确定生产中西瓜断根嫁接苗砧木最佳播种密度,采用50孔塑料穴盘,研究了砧木不同播种密度(每穴1粒、每穴2粒、每穴3粒)对砧木苗和西瓜断根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每穴播种1粒.砧木苗和西瓜断根嫁接苗质量最高;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砧木苗徒长,西瓜断根嫁接苗质量下降.综合考虑嫁接苗质量和育苗成本,认为对50孔穴盘而...  相似文献   

13.
无籽西瓜种子引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倍体无籽西瓜具有多倍体优势和杂种优势,其突出特点是无籽、抗病性强、耐贮运性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但是“三低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种子引发处理作为一种可以提高种子品质、改善萌发特性的技术,近年来在无籽西瓜种子加工处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有关文献,主要从引起无籽西瓜种子萌发的障碍、种子引发处理方法在无籽西瓜种子上的应用及其效果、以及影响引发效果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种子引发技术在无籽西瓜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HACCP体系在西瓜嫁接苗BFB综合防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ACCP的原理和方法,对西瓜嫁接育苗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危害分析。结合西瓜嫁接育苗场BFB的发生与防治经验,确定了西瓜嫁接苗BFB综合防治中的7个关键控制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制定出完善的HACCP计划。经实践验证,将HACCP应用于西瓜嫁接苗生产,嫁接苗BFB的发病率大幅降低,嫁接育苗企业经济损失锐减,为西瓜嫁接苗健康种苗的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3)、噻苯隆(TDZ)和细胞分裂素(6-BA)对无籽西瓜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外源激素对无籽西瓜种子活力及幼苗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TDZ能显著提高种子活力,0.10 mg.L-1TDZ处理9 h效果最佳,其发芽率和发芽势较对照提高了34.18%和38.28%,且对幼苗长势无不良影响;GA3有较强的提高种子活力作用,但处理后会导致壮苗指数下降以及畸形苗率升高;6-BA处理对种子萌发及幼苗长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无籽西瓜种子发芽率低是影响无籽西瓜生产的主要因素,探索无籽西瓜种子促萌发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概述了无籽西瓜种子萌发的生理障碍,同时简述了浸种、破壳、种子引发及药剂处理等几项促进种子萌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西瓜品种8424种子和幼苗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亚低温处理(昼/夜18℃/12℃)20 d,研究外源褪黑素(MT)和Ca2+浸种处理对亚低温条件下西瓜种子萌发,西瓜幼苗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等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低温处理的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仅为46.5%和40.5%,外源100μmol·L-1褪黑素和5 mmol·L-1Ca2+复合浸种处理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62.3%和58.5%。外源褪黑素和Ca2+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促进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积累,有效缓解亚低温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褪黑素和Ca2+复合浸种西瓜幼苗在出苗第20天时植株鲜质量达到8.21 g·株-1,达到对照处理的85.5%。综上,外源褪黑素和Ca2+能通过提高西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等,缓解亚低温的不良影响,促进西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