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赏山楂叶片耐热性生理指标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观赏山楂10个品种高温胁迫下叶片生理指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测定的基础上,对其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供试观赏山楂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上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增加,SOD活性升高,相对含水量下降,叶绿素含量变化不一;且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合田间观测,观赏山楂10个品种耐热性大致可聚类为3个级别,即1级(相对耐热):摩登山楂‘托巴’、毛山楂和阿尔泰山楂;2级(中等耐热):华盛顿山楂和英国山楂‘红云;’3级(相对敏感):红蕊山楂、英国山楂‘红保罗’、绿山楂‘冬国王’、鸡矩山楂以及俄罗斯山楂。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然高温胁迫,研究了高温对11个鸡爪槭品种叶片的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并对不同鸡爪槭品种的耐热性和耐热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平均分别为对照的137.39%和139.9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04.06%和258.93%;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对照的368.75%和215.97%。11个鸡爪槭品种的耐热性存在差异,D1118和X1119是耐热性最强的2个品种,经过自然高温胁迫没有出现热害症状,其余品种都有一定程度的热害。不同品种的耐热机制不同,D1118主要是通过提高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来提高抗逆性;在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极显著(P〈0.01)增加的同时,X1119和F1115通过SOD和POD的协同作用,共同抵抗高温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4种引进月季品种叶片耐热性生理生化指标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从美国引进的4个月季品种,进行叶片耐热力指标研究,测定不同热处理下叶片的形态解剖特征、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叶片的形态解剖特征、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指标可用于月季叶片耐热力测定。本试验所测定的4个月季品种中,以Centurytwo较耐热,Angel face次之,Magic carousel、Peace较不耐热。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野生地被植物的耐热性,以东方草莓、野罂粟、蓝花棘豆和剪秋罗的盆栽苗为试材,通过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高温胁迫(温度为25℃,30℃,35℃,40℃,45℃)处理,测定不同程度高温胁迫下4种地被植株的叶片的电导率、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质等3个生理指标,并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比较4种地被植物的耐热程度。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4种地被植物的叶片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比较得出,4种地被植物的耐热性排序为:蓝花棘豆东方草莓剪秋罗野罂粟。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叶片解剖结构与其耐热性的关系,以7个杜鹃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胁迫实验,观察其表型遭受高温胁迫后的变化情况,计算不同品种热害指数;利用电镜扫描观察参试杜鹃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的11项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对各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其表型变化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杜鹃不同品种间,11项解剖结构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1项解剖结构指标在叶片结构差异中所起的作用近似,基于11个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对7个参试杜鹃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其耐热性排序为:‘宝玉’‘丹顶’‘白香玉’‘霸王红’‘瑞紫’‘红苹果’‘西子妆’,这与高温胁迫后不同品种的表型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西洋杜鹃以其高度观赏性和商品性,已成为全国杜鹃园艺品种中品质最好、连续花期最长、杜鹃销售市场最大的品种之一。但西洋杜鹃生产及应用上目前存在缺乏已知的外源抗热物质对西洋杜鹃耐热性诱导的研究。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以目前在园林应用中常见的西洋杜鹃品种(系)为对象,进行CaCl2的耐热性诱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00mg·L-1、1000mg·L-1、1500mg·L-1及2000mg·L-1的CaCl2溶液对高温胁迫下"普红"和"梅红"两个西洋杜鹃品种(系)的可溶性蛋白、MDA和电导率等三项耐热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1500mg·L-1对供试植株耐热性改善最佳。  相似文献   

7.
高温胁迫下14个银杏品种的耐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银杏主产区14个银杏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生理生化测定及SPSS统计分析对其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持续7d45℃的高温胁迫能够有效区分不同银杏品种耐热性;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的系统聚类与主成分分析能够对不同银杏栽培品种的耐热性进行有效评价。苏农佛手、郯城300和新村16号为热敏感型,耐热型较差,洞庭皇1号、郯城马铃2号和大龙眼为耐热型,耐热性较强。银杏栽培品种耐热性与核形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6种装配式墙体绿化植物的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的植物应用到装配式墙体绿化中,以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花叶鸭脚木(S.octophylla'Variegata')、花叶红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Variegata')、红背桂(E.cochinchinensis)、花叶假连翘(Duranta erecta'Variegata')、金叶假连翘(D.erecta'Golden Leaves')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环境进行胁迫试验,以25℃为对照,设置35,40,45和55℃共4个梯度,研究高温胁迫下6种植物耐热生理指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观察植株形态,计算各生理指标的耐热系数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后用隶属函数法对6种植物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分析得出,6种植物的耐热隶属函数值各不相同,如在45℃下的排序结果为花叶红背桂鸭脚木红背桂金叶假连翘花叶假连翘花叶鸭脚木,综合评价筛选红背桂、花叶红背桂、鸭脚木适合应用于装配式垂直绿墙。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杜鹃花品种的耐热性差异,以10个杜鹃花品种2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对其在人工模拟高温胁迫下叶片的光合特效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10个杜鹃花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共6个光合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品种的下降幅度不同;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原来的Pn,Tr,Gs,Ci,WUE,LUE,CUE,Ls共8个相互关联的光合指标转化为4个独立的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4.5937%,由这4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表达式可知,在第1个主成分中,LUE,CUE占主导作用,在第2个主成分中Tr,Gs占主导作用,在第2,4个主成分中占主导作用的分别是WUE和Gs。并通过隶属函数及其权重,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值(D值),将10个杜鹃花品种按照耐热性的强弱划分为3类:‘炮仗红’‘石岩杜鹃’‘胭脂蜜’属于强耐热类型,‘晓霞’‘丰美1号’‘媱妃’‘春樱’属于中等耐热类型,‘紫金粉玉’‘小莺’‘粉红泡泡’属于不耐热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高山杜鹃品种的耐旱性及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以乡土树种云锦杜鹃为参照,系统测定了莱姆、弗吉尼亚、惠特尼3个常绿高山杜鹃品种在持续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加剧,4种高山杜鹃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4种高山杜鹃的叶片水势均呈下降趋势,云锦杜鹃叶片水势下降幅度最小;4种高山杜鹃的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H2 O2含量均有所增加,在严重干旱时达到最大值.重度干旱下弗吉尼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复水10 d后,除弗吉尼亚全部枯死无法恢复外,云锦杜鹃、莱姆和惠特尼的各项指标均恢复并接近对照水平.经主成分分析,将14个生理生化指标简化为累计贡献率为88.67%的2个综合指标,综合评价得到耐旱性排序为云锦杜鹃>莱姆>惠特尼>弗吉尼亚.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对人工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寒能力的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针叶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种源具有较强的光合代谢能力,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下降呈现总体升高趋势;根据4和0℃时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判断抗寒性大小,正值较强负值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大则抗寒能力较差;SOD对0℃以上低温敏感,属冷害敏感型调节酶,0℃以上低温前达到的活性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POD对0℃以下低温敏感,属冻害型调节酶,0℃以下低温时活性升高越快,持续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SOD的启动时间早,POD启动晚.MDA含量越低,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晚其抗寒性越强.以上6个指标在低温逆境胁迫下相互协调,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植株的抗寒生理特性,比较其抗寒能力。以3个橡胶树品种老幼态芽接无性系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低温胁迫(4℃对照、2℃、0℃、-2℃、-4℃)处理后,测定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6个指标,分析各指标随温度下降的变化规律,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无性系老幼态植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降低,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枝条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的趋势;MDA和H_2O_2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数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所有幼态无性系相对电导率、H_2O_2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老态无性系;多数幼态无性系丙二醛低于老态无性系;多数幼态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老态无性系。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品种幼态无性系的平均隶属度都远高于老态无性系。参试的橡胶树品种幼态无性系的抗寒性都比老态无性系强。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幼态无性系的利用潜力和栽培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土壤持续干旱及复水条件下迁西地区5个板栗品种(系)(ZJ、DBH、YL、YK、YSDZ)实生苗叶片的丙二醛、SOD、POD、可溶性糖和叶片水势进行测定,研究5个板栗品种(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时间的延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的MDA含量呈增加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SOD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均在干旱胁迫30 d时达到最大值;YK叶片P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均在干旱胁迫10 d时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10 d,ZJ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有所增加,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均有所下降。之后,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增加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水势均呈降低的趋势;复水14 d后,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降低;各品种(系)板栗叶片SOD活性、水势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升高;DBH叶片POD活性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降低。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升高。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5个板栗品种(系)的抗旱性顺序为:DBH(0.57)ZJ(0.47)YL(0.43)YK(0.41)YSDZ(0.34)。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新西兰麻的抗旱特性,以日落、红剑、山亚麻和青铜4个新西兰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正常供水组和干旱胁迫组,研究持续2个月,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新西兰麻不同品种在干旱环境下其生理响应和抗旱能力均存在差异。各新西兰麻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采用隶属函数比较表明,4个品种新西兰麻的抗旱能力大小从高到低依次为:山亚麻、日落、红剑、青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1年生七叶树幼苗抗旱性,采用盆栽称重控制土壤含水量下限的方法,设置5个水分处理水平,测定其生理指标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七叶树幼苗叶绿素总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逐渐增加。在短期胁迫下CAT、SOD、POD活性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升高,长期胁迫下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而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短期胁迫下随胁迫程度加深先升高后降低,长期胁迫下其含量先下降后升高;电导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总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复水试验表明各生理指标均有恢复,表现出较强抗旱性,七叶树可以作为干旱地区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烟草起源于热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整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干旱胁迫会影响烟株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烟叶的产量和品质。试验采用盆栽控水的研究方法,以2个不同烟草品种(亚布力旱烟、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以进一步明确不同烟草品种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物学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云烟87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都显著高于亚布力旱烟;而亚布力旱烟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云烟87。由此可知,云烟87的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为给无花果抗寒能力的评价与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北方地区引种的14个无花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低温(0~-20℃)处理对其1年生枝条进行了胁迫试验,并对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进行了测定,还根据相对电导率和对应的低温温度,依据logistic方程,建立了回归模型,对14个无花果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依据半致死温度来评价,布兰瑞克、ALMA等品种的抗寒性均较强,-5~-10℃的低温会严重影响参试的大部分品种的生存和生长发育;其SOD和可溶性糖在-10℃时的测定值是反映无花果抵抗和适应低温能力的一个临界值,而可溶性蛋白和POD的临界值是在处理温度为-5℃时的测定值。部分品种的综合抗寒能力的评价结果与其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但新早黄、ALMA、金傲芬和紫蕾等品种均具备较好的抗寒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毛棉杜鹃生长与光照和土壤排水条件密切相关,筛选出适宜的光照和排水条件,对于毛棉杜鹃的引种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设置不同遮荫水平(0%,30%,50%,80%)和土壤排水条件(髙垄、平地),测定毛棉杜鹃枝条生长量和叶片部分生理指标,并对枝条生长量和叶片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遮荫水平50%高垄处理下,毛棉杜鹃枝条生长量最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较高,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或较低;全光照平地栽植时,毛棉杜鹃枝条生长量最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最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总体上,随着遮荫水平的提高和土壤排水条件的增加,枝条生长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他各项生理指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毛棉杜鹃枝条生长总体积量与叶片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在胁迫条件下叶片这3项指标的变化与毛棉杜鹃枝条生长紧密相关,可通过这些指标判定毛棉杜鹃对其生境的适应程度。[结论]毛棉杜鹃适宜在遮荫50%、土壤排水条件好的生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19.
《林业实用技术》2021,(4):66-69
以‘黑比诺’葡萄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环境,研究高温胁迫下外源褪黑素预处理对葡萄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以期探明褪黑素与葡萄耐热性之间的关系,为葡萄生产上进一步应用褪黑素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葡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渗透调节物质提高,SOD、POD和CAT活性也显著增强;同时,外源褪黑素预处理能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下葡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增强葡萄幼苗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提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由以上可知,外源褪黑素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保护脂膜的完整性,从而增强葡萄幼苗抵抗高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引进的玉杏、红丰、凯特、红太阳、大棚王等5个山东杏品种1年生枝条进行0℃、-25℃、-30℃、-35℃、-40℃等5个梯度低温和时间交互胁迫处理,测定各品种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等相关的生理指标,以研究经抗寒性锻炼之后的各品种不同胁迫时间和胁迫温度在生理方面对各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 )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 )含量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高;5个优质杏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玉杏-41.65℃、红丰-35.33℃、凯特-34.38℃、红太阳-34.06℃、大棚王-31.40℃。抗寒力强弱顺序:玉杏>红丰>凯特>红太阳>大棚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