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螺栓并非拧得越紧越好一台柴油机检修后,连续三次发生烧瓦故障。经检查发现,润滑油路中有漏油现象。采用打气方法检查,发现机油滤清器密封不严。拆卸时发现,因机油滤清器壳的三根固定螺栓拧得过紧,致使壳体变形而漏油。将壳体整形,使其恢复原状后装好,故障排除。谨...  相似文献   

2.
解决卧式水轮机轴承漏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卧式水轮发电机组的水轮机轴承存在漏油现象 ,有些还比较严重 ,并且一般呈现在高转速机组的径向止推轴承上。漏油途径是轴承两端盖固定部位的密封羊毛毡圈与运动部位的主轴轴颈接合处。1 漏油原因(1 ) 固定部位的密封羊毛毡圈与运动部位的轴颈接合处容易形成间隙 ,使润滑油有隙可钻形成漏油。虽然轴承两端盖上的密封羊毛毡圈具有一定的密封弹性 ,但在主轴的高速旋转下 ,密封羊毛毡圈的密封弹性越大 ,与主轴摩擦产生的温度越高 ,越容易使羊毛毡圈老化而失去弹性。由于机组在运行中 ,主轴具有一定的摆动量 ,所以失去弹性的羊毛毡圈与轴颈形…  相似文献   

3.
一辆时风牌三轮农用运输车,因机油泵严重磨损,泵油不足,从而导致连杆瓦损坏。机手更换了连杆瓦,修理了机油泵以后,机车工作不到1个星期,便产生了机油泵漏油的故障。机手拆卸机油泵检查,发现泵壳与泵盖之间的垫片已经损坏,便更换了同样厚度的垫片。然而,该机车工作没多久,垫片又损坏了。于是机手请修理工来检修,修理工发现机油泵的泵油压力很高。原来是机手在修理机油泵时,采用的泵壳与泵盖间的垫片比原来的垫片厚度小了0.06mm。为此,在泵盖与泵壳之间增加1个0.06mm的垫片后,该机再未出现机油泵漏油的故障。一台唐牛…  相似文献   

4.
机油消耗过多.说明发动机有了故障,应查明原因设法排除。1.检查是否有漏油的部位。正时齿轮室密封不良,曲轴的油封密封不良,都穿易造成漏油。另外还存在凸轮轴后没堵漏油,油店壳或气门室偏差漏油,空气压缩机曲轴后端密封环密封不良或曲轴前油封漏油。其中特别应注意的是曲轴前端和后端漏油。前端漏油常因油封破损、老化或曲轴皮带轮或油封接触表面磨损过甚所致,曲轴后端漏油,除因后油封由封不良外,对无后抽封的发动机,还应检查后主轴承益回油孔是否过小,凸轮轴后端油堵是否漏油。2.检查机油是否被吸入燃烧室。在发动机高速运转…  相似文献   

5.
水轮机桨叶“λ型”密封漏油是轴流转桨式机型较普遍的问题,通过对石塘水电站转轮桨叶“λ型”密封圈漏油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提出了防止“λ型”密封圈漏油的对策及不吊转轮现场处理密封圈的工艺,拓展了转轮“λ型”密封检修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蓄能机组主轴密封故障监测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某型300MW抽水蓄能机组主轴密封故障监测与诊断问题,进行了故障机理分析和失效模式研究。探讨了主轴密封监测原理与参数的改进。采用振动们移信号不仅可以快速及时反映主轴密封工作状态的瞬时变化,还便于采用模糊聚类算法进行故障特征提取和快速在线诊断。进一步讨论了主轴密封故障诊断推理的多元机制和协作。最后给出了主轴碳精密封监测诊断实例儿实测数据频谱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混流式水轮机主轴密封泵板装置内泄漏水流动特性,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针对新疆红山嘴一级电站4号水轮机,将不同泵板装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提高其水力效率的可行性以及对主轴密封降压的效果.在模型准确基础上对泵叶角度和泵盖高度分别改进,对两者联合结构共计22种改进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泵叶斜置45°且泵盖高度比为0.081 5的联合改进结构对主轴密封真空度提高率可达60.9%;泵盖高度比比泵叶角度改变对该装置水力效率提高更有利;泵盖存在“最不利高度比”,泵盖位置的确定需避免最不利高度比0.135 9.该研究结果将模型结构参数化使得结论的普适性有一定提高,为工程实际主轴密封设计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辆农用三轮车检修后,连续四次发生烧瓦故障。经检查发现,润滑油路中有漏油现象。采用打气方法检查,发现机油滤清器密封不严。拆卸时发现,因机油滤清器壳的三根固定螺栓拧得过紧,致使壳体变形而漏油。将壳体整形,使其恢复原状后装好。故障排除。谨此提醒广大机手不要认为螺栓拧得越紧越好。  相似文献   

9.
液压系漏油会造成液压油量减少且不能建立正常油压,从而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液压系漏油有外漏和内漏2种情况。外漏主要是油管破裂、接头松动、紧固不严密等情况造成的;内漏主要是液压系内部的油泵、油缸、分配器等产生泄漏造成的。内漏的故障不易被发现,有时还需借助仪器进行检测和调整,才能排除。1.齿轮油泵相关部位严重磨损或装配错误(1)油泵齿轮与泵壳的配合间隙超过规定极限。处理方法是:更换泵壳或采用镶套法修复,保证油泵齿轮齿顶与壳体配合间隙在规定范围之内。(2)齿轮轴套与齿轮端面过度磨损,使卸压密封圈预压缩量不足而…  相似文献   

10.
农用运输车故障排除问答□陈洪龙怎样检修筒式减震器筒式减震器常见的故障是漏油和减震能力下降。(1)漏油。造成漏油的主要原因是油封或密封垫圈磨损严重。如果密封垫圈磨损,油会从缸筒壁漏出;如果是油封垫圈和毛毡油封损坏,油会从活塞杆的端头漏出。当发现上述部位...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泄漏流对双螺杆液力透平效率的影响,以2/3齿双螺杆泵透平为例,根据双螺杆泵内齿间间隙的构成原理,首先建立其简化几何模型,利用透平腔内存在相对运动引起的剪切流动与各级腔室压差导致的压差流动理论,建立起齿间泄漏通道的数学模型.使用SCORG和Pumplinx软件对双螺杆液力透平进行全流场数值模拟,得到了双螺杆透平不同齿间间隙下的流场分布和流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隙下螺杆的压力分布规律保持基本一致,每个密封腔室内的压力分布基本均匀,从进口到出口各相邻腔室的压力呈线性下降趋势;螺杆在齿间间隙附近出现多处泄漏通道,在各腔室压差的作用下,第一级腔内没有出现明显的高流速区域,从第二级腔内开始发生明显的高速泄漏;随着齿间间隙的不断增大,同一级腔内的齿侧间隙泄漏面积、泄漏速度以及流体从进口到出口的泄漏流量和容积损失都随之增大,当齿间间隙为0.04,0.08,0.12,0.16和0.20 mm时,由该间隙所造成的容积损失的值分别为4.03%,4.57%,5.00%,5.43%和5.72%.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水泵水轮机发电模式下甩负荷过渡过程压力脉动特性及其对流动诱导噪声的影响,以国内某抽水蓄能电站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壁面滑移技术与分离涡湍流模型,通过ANSYS软件对瞬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将所得流场信号作为声场源在LMS软件中进一步开展流动诱导噪声的仿真.结果表明因2个无叶区流态分别受动静干涉(固定导叶与活动导叶间)与动动干涉(活动导叶与转轮间)影响,导叶两侧压力变化趋势完全不同.转轮流道内压力脉动主频位置在叶频St为0.676 3处,水泵水轮机内声场噪声分布呈现明显的偶极子特性,小流量(0.2QBEP以下)时内场声压变化相对剧烈,最大声压值高达130.00 dB,最小声压为9.67 dB.不同时刻外声场声压级表现出极为相似的波动性,整体趋势表现为声源强度随流量减小而增加,但是流量变化对噪声指向性分布型式并无影响,说明对水泵水轮机内部压力脉动情况改善有助于降低流动诱导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压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的内泄漏,尤其是轴向泄漏问题,对齿圈与泵体间隙处的轴向泄漏通道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简化模型,应用Fluent软件计算得到通道内压力沿周向分布的规律,采用所得公式与参数对轴向泄漏进行计算分析,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在采用间隙补偿机构时,进出油方式由轴向变为径向,从而导致了轴向泄漏;轴向泄漏与其他途径的泄漏相比更大,是影响该结构泵容积效率的主要因素,轴向泄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齿圈与泵体公差的选择,配合间隙越大,轴向泄漏越大;同时,轴向泄漏也受齿圈偏心率的影响,泄漏量随偏心率的增大而减小.经分析得知,为保证泵在高压下能够保持一定的容积效率,在设计时需要严格控制齿圈与泵体双边间隙的上限值.同时,通过合理的径向力平衡设计控制偏心方向,可以有效利用高压下偏心率的变化缓解一部分轴向泄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反转双吸泵的液力透平全特性的数值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一种带导叶的双吸泵反转作为液力透平使用时的性能,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该双吸泵的性能进行了预测,并对其反转作为液力透平的性能进行研究,对水泵制动工况以及反水泵工况进行预测.通过液力透平全特征曲线分析,该双吸泵额定工况点效率为893%,反转为液力透平时,额定工况点效率可达905%,且当工作水头大于200 m时,该液力透平具有较宽的工作范围;机组双向运行稳定性均较好,双吸泵不存在驼峰现象,液力透平运行特性曲线中存在明显的“S”特性,运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运行在该“S”区域.通过内流场分析,额定工况下双吸泵和液力透平转轮内部流线规则,无回流和脱流现象;但双吸管与叶轮之间流道狭窄,存在强旋流现象;机组运行在反水泵工况时,转轮内的回流将导致产生失速涡;机组运行在水泵制动区时,转轮内将产生失速.液力透平运行时必须考虑运行工况下的空化现象,避免空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因其高效的压力输送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进行研究,分析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对齿轮泵泄漏和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合间隙的变化对齿轮泵的流场特性产生广泛影响,轴向间隙是引发泄漏的主要因素,约占总泄漏量的80%;当轴向间隙由0.03 mm增加到0.07 mm后,输出流量减少20.81%,平均压力下降33.15%,空化产生的气体体积分数增加0.021;而设置相同径向间隙后,输出流量仅下降0.69%,平均压力下降2.76%,空化产生的气体体积分数增加0.005。此外,导致泵内流速变化的主要配合间隙是轴向间隙,适当减小轴向间隙可提升泵内的流体速度,从而提升泵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双吸离心泵在正转和反转时不同的流动特性,基于CFX软件采用标准k-ε模型对双吸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性能预测.计算了双吸泵在正转和反转时各自最佳工况点的水力性能,并对比了双吸泵最佳工况点在正转和反转时流场特性的差异.最后将性能预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计算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泵的性能.在双吸泵反转用作液力透平时,发现泵在反转工况下的高效区向大流量偏移,效率在大小流量区的变化差别很大,流量太小将使得泵的转矩方向发生改变,导致流体不再对叶轮做功,并且泵反转的最大损失发生在蜗壳到叶轮的过渡区,即叶片的出口处.通过内部流场的分析,得到了详细的压力和速度矢量分布规律,对进一步研究泵反转作液力透平进行水力设计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流体力学泄漏模型的螺杆泵泄漏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勋  唐倩  李忠华  严迪 《农业机械学报》2014,45(10):326-332,339
针对螺杆泵筒壁间隙、啮合间隙等决定螺杆泵性能的关键间隙设计问题,在研究螺杆各项间隙构成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流体力学间隙泄漏理论,建立泵腔间隙泄漏压差流和剪切流模型,分别分析螺杆泵筒壁间隙和啮合间隙的泄漏量,得到螺杆泵不同间隙泄漏的表达式。以主动螺杆2头、从动螺杆3头的双螺杆泵为例,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对比分析了螺杆转速、压差对泵泄露的作用机理,揭示了螺杆转速、泵进出口压差对螺杆泵流量特性及容积效率特性的影响规律,从而完善了螺杆泵转子设计理论,提升了螺杆泵输送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轮缘叶顶间隙对斜流泵性能和流动不稳定特性的影响,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某斜流泵选取了0, 0.25, 1.00, 2.00 mm 4种尺寸的叶顶间隙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间隙区域内压差分布、泄漏量、叶顶泄漏涡旋强度以及进口轴面速度分布.结果表明:不同运行工况下,斜流泵泄漏量从叶轮进口到叶轮出口先增大后减小,其与间隙区内压差变化趋势相吻合.叶顶泄漏量随着间隙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导致泵的能量损失增大.经对比发现,间隙尺寸是影响叶顶泄漏量的主要因素.小流量工况下,随着叶顶间隙尺寸的增大,叶顶泄漏流与主流卷吸作用形成的泄漏涡强度逐渐增强.部分泄漏流进入相邻叶片通道,导致其流动失稳.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斜流泵能量损失明显增多,且内流不稳定性明显加剧.增大流量后,不同间隙下叶顶泄漏涡旋转强度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带非同步导叶(MGV)装置的水泵水轮机无叶区的压力脉动特性,以某抽水蓄能电站模型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分离涡湍流模型,针对水泵水轮机在低负荷工况下预开导叶对无叶区流动的影响,选取预开导叶分别为24,33 mm下的水轮机工况为研究对象, 并设计4种非同步导叶布置方案,通过全三维流道数值模拟分析得到机组在低负荷启动时振动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在预开导叶相对应位置的无叶区处,具有较大的压力脉动幅值;集中分布预开导叶对转轮振动的改善效果优于等间隔分布预开导叶方案;最终选择预开7#,8#和17#,18#这2对活动导叶组情况下对水泵水轮机机组振动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