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燃料乙醇是一种理想的生物质能源。甘薯是中国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之一,符合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对重庆市甘薯生产与利用情况的初步调查,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对重庆市利用甘薯发展燃料乙醇的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重庆市甘薯燃料乙醇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为每年100万t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当前能源形势和生物质能源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探讨了国内、国外生物质能源的主要转换形式和利用现状,提出了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以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方面,巴西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本文分析了巴西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以期有助于推动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运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62-7563
阐述了生物质能源的概念,分析了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意义,综述了国际、国内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格局,并提出了当地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中国农村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意义,分析了发展现状和今后以生物质发电、沼气工程、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为重点的发展领域,以及在做好农村生物质能源调查、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规划、技术攻关、部门合作和宣传教育,实现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君  马兴元  刘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02-2206
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对世界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现状和转化利用技术,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发展前景广阔,分析了河南省发展生物质能源林的优势,指出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发展生物质能源林的对策,以期为该省能源林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能源树种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生物质能源树种的发展趋势,对景德镇市部分生物质能源树种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当地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能源的分类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世界生物质能源分类利用技术现状,包括生物质固化利用技术、生物质液化利用技术、生物质气化利用技术,从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气化燃料几方面,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国内外现有政策提出了加快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与策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生物质能源是人类的重要能源形式。它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大,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能源的特点、生物质能源开发与技术现状,提出生物质能源开发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桐子石漠化山地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庆中梁山石漠化山地进行山桐子造林试验,定量研究其成活及幼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栽培于不同坡位的山桐子其成活率、生长量差异明显,其中坡位中部的山桐子成活率最高,生长情况最好,上部和下部坡位其次。且夏季高温伏旱天气对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中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开展对石漠化的治理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试验以重庆市岩溶石漠化山地为研究对象,依据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结合石漠化生态恢复治理中环境造林的原则与要求,选择生物学特性表现为适应性强、阳性速生、耐旱、耐贫瘠、适合在喀斯特石漠化山地生态恢复治理中种植的先锋植物山桐子为造林树种,具体介绍了山桐子在石漠化治理中的造林技术,从而为岩溶石漠化山地的植被恢复及生态重建提供造林经验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山桐子作为新近开发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鄂选1号”山桐子作为新近认定的山桐子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备受行业关注。高质量“鄂选1号”山桐子良种苗木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亟需构建高效的山桐子良种繁育体系,旨在满足“鄂选1号”山桐子在行业中的广泛运用。  方法  (1)以高产优质山桐子良种“鄂选1号”为研究对象,以其新生芽为外植体试验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在对其外植体消毒方法、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激素组合、不定芽增殖培养基激素组合、组培苗生根培养基激素组合优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构建山桐子组培繁育体系。(2)系统地分析了“鄂选1号”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及植物激素在其丛芽诱导、增殖及生根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  (1)75%乙醇处理30 s,联合0.1% HgCl2处理8 min是“鄂选1号”山桐子良种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2)不定芽的诱导过程中,(1/2MS + 0.03 mg/L TDZ + 1.5 mg/L 6-BA + 0.05 mg/L NAA)培养基组合适合“鄂选1号”山桐子良种不定芽的诱导。(3)(1/2MS + 0.2 mg/L TDZ + 2.0 mg/L 6-BA + 0.05 mg/L NAA)培养基组合适合“鄂选1号”山桐子良种组培不定芽增殖培养。(4)(1/2MS + 0.3 mg/L NAA + 0.5 mg/L IAA)培养基组合适合山桐子良种组培苗生根诱导,在此条件组培苗生根率达到98%。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鄂选1号”山桐子的快速繁育体系,为“鄂选1号”山桐子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农村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域内14个村565户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调查地区农村人均家庭能源消费为1332.0 kgce,能源消费水平与温饱型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在农村家庭生活用能结构中,生物质能占总消费量的82.8%,煤炭占12.0%,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仍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活观念相近的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能耗与家庭经营人均收入和人均生猪饲养量正相关,与户均人口负相关;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呈适上升趋势,而天然气是未来农村居民的首选能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规律,促进山桐子繁育进程,对来自12个不同产地的山桐子苗木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各产地山桐子苗木苗高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均在7月1日至9月19日增长迅速,平均增长1.04cm/d,而地径生长期限较长,在9月19日至10月30日仍有明显增长;利用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2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按种源划分,以分宜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最快,其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分别达到140.53cm、13.82mm,朝天、元坝和仙居种源其次,而奉化、上犹、黄山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较慢,其中以黄山种源最慢,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仅为103.25cm、10.02mm;12个产地间苗木苗高生长差异显著,而区组间苗高、产地间和区组间地径生长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分析表明,不同产地间山桐子苗木生长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贵州野生山桐子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群落学调查方法对对贵州野生山桐子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山桐子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其在自然群落中的分布不是以群落优势种成分出现,而主要以伴生种出现在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中。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对山桐子所在群落的优势种多种间关联分析,其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多种间总体呈正关联。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隶属函数评价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反映出山桐子生存群落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为更加准确地核算小尺度生态足迹,建立了"国家公顷"模型,明确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在计算方法上,引入热值的概念,克服了不同类型生物产品不能直接加总的难题。以重庆市为例,应用建立的模型测算2007年各类土地的均衡因子和各类土地的产量因子。结果表明,计算数值与国际上通行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但客观地表达了国内及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是合理的;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达2.258hm^2,人均生态赤字达1.894hm^2,说明重庆市的经济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所构建的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光皮树、山桐子、乌桕3个能源树种的种苗繁育技术及在上海地区的物候反应,为其在上海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育苗试验采用种子地下20cm沙藏与自然保存2种处理方法,定期观察能源树种的物候反应。结果表明,经地下低温沙藏处理的3个能源树种的出苗率高于自然保存(对照),且出苗快、种苗生长整齐。其中,光皮树和乌桕的出苗率分别达82.6%和84.8%。3个能源树种在5月初~6月上旬开花,8~9月果实充实,10~11月底果实成熟,能适应上海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不同区域相容性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性的问题,但是建模过程中考虑区域因子对模型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此问题,以重庆市、四川省和湖北省151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样本数据为例,采用哑变量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建立了不同区域马尾松通用的相容性地上生物量模型、立木材积模型和它们的转换因子模型。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区域的模型之间存在差异性;哑变量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区域模型的差异性和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模型的相容性;马尾松地上生物量和立木材积的二元模型均优于其对应的一元模型;在独立拟合的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中引入立木材积因子,可以有效地改善模型的预估效果;构建的马尾松相容性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哑变量模型评价指标满足中国生物量模型的精度要求(预估精度均高于95%,总相对误差均小于2%,平均预估误差则均小于5%)。  相似文献   

20.
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对二氧化碳减排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含义和优点,阐述了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对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意义.分析评价中国现有的林木生物质资源总量和可作为能源的林木生物质可利用量的同时,计算出其可替代标准煤的数量.另外,对于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和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进行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