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Ⅳ.油菜感光敏感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个不同种性油菜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偏冬性油菜品种和半冬性油菜品种对长日照感应敏感期为11—12叶期,春性冬油菜品种和春油菜品种对长日照感应敏感期为9—10叶期。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白菜型油菜在低温胁迫下叶片内源激素与光合特性的响应对其抗寒性形成的影响,以6份抗寒性不同的品种为材料进行低温处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CIRAS-2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测定25℃、12℃、8℃、3℃、-1℃、-4℃时的内源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玉米核苷素(ZR)、脱落酸(ABA)的含量及光合特征参数,比较抗寒性强弱两类油菜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光合特性及激素与光合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处理下、不同品种叶片内源ABA、IAA、GA_3、ZR含量和ABA/GA_3、ABA/IAA、ABA/ZR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温度与品种对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间平衡影响较大。低温胁迫均降低了白菜型冬油菜和白菜型春油菜IAA、GA_3、ZR的合成,但春油菜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冬油菜,冬油菜间抗寒性弱的品种降幅大于抗寒性强的品种。随着温度降低冬油菜叶片ABA含量呈增加趋势,抗寒性强的品种增量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春油菜呈降低趋势。低温抑制了叶片光合作用,但冬油菜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春油菜,抗寒性弱的品种降幅大于抗寒性强的品种。低温下,ABA含量及ABA/GA_3、ABA/ZR和ABA/IAA的比值与Pn和Gs均表现极显著负相关。因此认为,低温下ABA与IAA、GA_3、ZR间的动态平衡对冬油菜的抗逆能力和光合利用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单倍体的应用近几年来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国内、外油菜单倍体的研究进展较大,目前已通过单倍体的途径培育出良种在生产上使用。如英国汤姆生(Thompson K.F.)从天然出现的单倍体植株分别培育出冬油菜和春油菜品种。冬油菜品种“R.D.49”,经1971—1976年12次试验比推广品种“维克脱”平均产油量多12.6%,其中4年8次试验比最高产品种“梅杰”产油量高5%,越冬性、抗病性均强,目前已成为英国商用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抗寒性,促进油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9为材料,研究外源海藻糖浸种对低温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阐明外源海藻糖浸种的寒害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下(10℃),油菜种子萌发受到抑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延长;种子萌发过程中异柠檬酸裂解...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5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下胚轴分离得到游离原生质体,以改良KM8p原生质体培养基作液体浅层暗培养。结果表明,低温(15℃)暗处理培养无菌苗的下胚轴原生质体活力达92.1%,培养7d后的细菌分裂频率达26.2%。分化培养基附加5mg/L 6-BA,再生频率可达17.6%。利用这一培养体系,5个油菜品种均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研究低温胁迫下,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不同组织的抗寒性情况以及品种间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树的冷敏感性或耐受机制奠定基础。以橡胶树‘云研77-4’和‘热研8-79’无性系幼苗为材料,进行不同低温类型的室内低温胁迫处理,对橡胶树不同叶片和茎杆组织进行电导率测定,并结合恢复生长法进行不同组织器官及无性系间抗寒性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生长实验结果与电导法鉴定橡胶树幼苗不同组织及品种间抗寒性强弱的结果一致,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温度的下降,橡胶树2个无性系叶片和茎杆的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热研8-79’的增幅大于‘云研77-4’,恢复生长后‘热研8-79’植株受害程度重于‘云研77-4,‘云研77-4’的抗寒性强于‘热研8-79’;橡胶树幼苗不同组织器官对低温胁迫响应的敏感度不同,表现为叶片受害早于茎杆,两蓬叶稳定期的幼苗第2蓬叶耐寒性强于第1蓬叶。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品种抗寒性鉴定及进一步研究抗寒机制提供了材料选择和低温处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甘蓝型油菜(B.napus L.)早熟品种的移栽叶龄,结果表明,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培育小、中壮苗在4叶—6叶、根颈粗4mm—6mm、苗高14cm—20cm时移栽,产量极显著高于7和8叶的大壮苗,并且,小、中壮苗移栽容易达到壮苗越冬、春发稳长,有利于早熟、早收。  相似文献   

8.
《作物研究》2020,(2):F0003-F0003
育种单位:娄底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登记编号:农业农村部GPD油菜(2019)420136特征特性: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在湖南、湖北冬油菜品种多点试验中,株高172.5 cm左右,株型为扇形紧凑;子叶肾脏形,苗期叶为圆型,叶绿色,顶叶中等,有裂叶2~3对;一次有效分枝7.7个,二次有效分枝7个左右,主花序长75 cm左右;茎绿色;黄花,花瓣相互重叠。单株有效角果335.3个,主花序角果长7 cm,每果粒数21.0粒左右。种子黑褐色,近圆形,千粒重3.5 g。全生育期215 d。  相似文献   

9.
品种来源 191系成都市第一种子公司1986年以中油低芥3号优株系85—15用水稻杀雄剂一号化学杀雄后,以低芥油菜82—11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甘蓝型低芥酸油菜。1992年3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低芥酸半冬性(偏春性)的早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04—230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大,叶缘呈锯齿,顶裂叶长椭圆形,叶肉厚,微腊粉,叶背有刺毛。茎秆微紫色。株高190—210厘来,属上生分枝,分枝部位6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一次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耐寒育种过程中的筛选效率,研究甘蓝型油菜耐低温机理,以8个不同抗寒性的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对低温条件下各材料的生物量、叶绿素、脯氨酸和相对电导率进行测定,发现在室外平均气温2.75℃时,抗性材料的生物量、叶绿素和脯氨酸的累积量都显著高于敏感材料,相对电导率没有显著差异;当平均气温7.52℃回升至12.39℃,抗性材料和敏感材料生物量的累积量无显著差异;在恒定低温10℃/4℃处理下抗性材料和敏感材料在处理前3周生物量均持续累积,但从第4周开始敏感材料新叶出现白斑,生物量减少,抗性材料老叶出现白斑,生物量维持不变。结果表明,耐低温材料在低温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受到的影响较小,脯氨酸的积累量持续上升,具有较强的快速适应能力,在低温下具有显著的持续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木薯幼苗叶片转化酶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华南124(SC124)、华南8号(SC8)和阿根廷7号(ARG7)3个木薯品种为材料,研究在持续低温胁迫下木薯幼苗叶片转化酶活性(SAI,NI)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在木薯耐寒品种中(ARG7)活性较高;低温胁迫均能提高3个品种木薯中SAI酶的活性,但是在耐寒品种ARG7中表现为稳定提高。中性转化酶(NI)在木薯耐寒品种中(ARG7)活性较高,低温胁迫也能提高3个木薯品种中的NI酶活性,而NI酶活性均表现为短期提高。初步推断,SAI活性与木薯的抗寒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低温胁迫后3个木薯品种叶片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均升高,且抗寒品种ARG7叶片的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极显著高于SC124和SC8。  相似文献   

12.
以中熟品种湘油15号为对照,2010~2011年在长沙对3个早熟油菜材料杂1613、005和G7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材料比中熟品种现蕾、初花和终花都早,具有苗期短、蕾薹期和角果发育期长的特点。各油菜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早熟材料苗期越短,功能叶片中的GA3含量越高,ABA的含量越低。营养生长期,各个早熟材料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湘油15号低;生殖生长期,仅杂1613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早熟材料的净光合速率在各生育期均低于对照湘油15号,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趋势与湘油15号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英、美、澳、中小麦品种光温发育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几个代表性小麦品种的温光反应单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苗穗期与穗分化从两个侧面反映了小麦品种对温光的反应,且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多数冬小麦30 d春化与苗穗期的明显缩短和穗分化通过二棱期相对应。3个春性品种表现为对长日照敏感、对春化不敏感;在冬性品种中,英国小麦有春化不满足时短日照促进发育的特性,类似中国肥麦品种。美国和中国的3个品种则在高温下对长日照不敏感。春化处理对冬小麦都有促进作用,英美品种的敏感性更强,美国品种要求春化累积量更高。因此,原产地形成的小麦温光发育特性是异地种植生育期较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3):210-214
Summary

The cell elongation-promoting activities of brassinolide (BR) and indoleacetic acid (IAA) in the lamina-inclination test using etiolated rice seedlings were compared at a low temperature. IAA promoted the lamina joint-cell elongation at 30°G, but the effect was markedly lowered 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reached null at 15°C. On the other hand, BR and castasterone (CAS), a brassinosteroid, promoted this cell elongation even at 15°G. Homobrassinolide (HBR), a brassinosteroid, also promoted this cell elongation, although the activity was weak. The combination of BR and IAA synergistically promoted this cell elongation at a low temperature (15°G).

Immersion of the dry seeds in 2 X 10-8 M BR for the first 24 h promoted the early growth of rice seedlings. This treatment also enhanced 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the growth after direct sowing in submerged paddy pots in a greenhouse or phytotron at a low temperature (15°C). Leaf spraying of BR on the rice seedlings at the 4th leaf stage increased plant height and the fresh weights of tops and roots even at a low temperature. BR sprayed on the completely expanded 4th leaves did not increase their blade length, but that sprayed on the expanding 5th and 6th leaves strikingly increased their blade length, and the effect tended to be stronger at a low temperatu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R promotes cell elongation in young rice seedlings under low-temperature stress, although IAA had no such effect, and that BR may promote germination and the early growth of rice seedlings at a low temperature in direct sowing in the submerged paddy field and in the rice nursery.  相似文献   

15.
在油菜成熟前的角果内就已经发芽(胚根突破种皮,并有不同程度伸长)的籽粒称为芽粒,具有芽粒性状的品种和资源材料从开花后35天左右就有芽粒产生,并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多的趋势。不同品种和同品种不同个体(或株系)间芽粒的有无和多少差异较大,而与具有芽粒性状单株的花序部位无关。具有芽粒的种子其发芽势(率)和出苗率比正常种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易拓  王馨  杨闯  朱杰辉  宋勇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6):1599-1605
为探究木薯的耐寒性及其在低温胁迫下抗渗透响应,对耐寒‘F200’木薯和低温敏感品种‘华南8号’(‘SC8’)木薯幼苗在人工低温条件下进行4 ℃低温处理,分别观测处理前和处理3、6、12、24 h下不同木薯品种生长表型情况以及渗透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F200’木薯幼苗上部和下部叶片出现轻度萎焉,而‘SC8’所有叶片均严重萎焉,顶部叶片甚至出现脱水现象;‘F200’木薯叶片受H2O2的损害轻于‘SC8’,相对于‘SC8’的损伤持续增加,‘F200’呈现先加重后减轻的趋势;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木薯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呈现先急剧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过程;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的含量均逐渐升高;低温胁迫下,‘F200’木薯的总叶绿素减少64.23%,且小于‘SC8’的78.15%,二者差异不显著;REC增加11.48%,且显著小于‘SC8’的188%;MDA增加14.74%,且显著小于‘SC8’的20.98%;Pro增加90.53%,显著大于‘SC8’的27.95%;SP增加12.96%,且大于‘SC8’的17.82%,二者无显著差异;SP增加45.18%,且显著大于‘SC8’的2.16%。可见,低温胁迫下,‘F200’木薯通过增强H2O2的清除能力、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途径,缓解了低温对木薯幼苗造成的伤害。低温耐受型木薯‘F200’和低温敏感型木薯‘SC8’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在低温胁迫下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木薯种质资源耐低温性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豆低温冷害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于1985—1986年,用盆栽,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以人工控制温度的方法进行低温处理。试验结果指出:低温处理使大豆植株生长缓慢,生育时期延迟,产量下降。低温处理的温度越低,处理的时间越长影响越重。大豆花芽分化期是大豆生理上的低温冷害关键期。该阶段对低温处理最敏感,产量大幅度下降,主要是荚数和粒数减少,空秕荚多,百粒重轻等综合因素所致。低温处理使大豆花荚败育。雌蕊遭受冷害也会阻碍结荚。低温处理大豆还使子粒加重病害。因此,必须注意防御低温冷害,才能确保大豆高产稳产质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