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植物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植物形态变异的特征规律,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份不同来源地余甘子的18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在一年生结果母枝上雄花数变异范围最大(14.25~2 010.5朵),变异幅度最小的为雌花萼片数(6~6.2个);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余甘子叶片形态、雌花和雄花性状的特点均是造成余甘子形态变异的因素,其中以叶宽、叶柄长、雌花萼片长对第1主成分影响最大,贡献率达24.17%;第2主成分主要由雄花性状构成,以涉及雄花花梗长的成分最多,其次是雄花花朵长度,对各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达18.84%,累积贡献率达43.01%;以17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14份余甘子种质分为3类。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于国内外的221份亚麻种质资源的6个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木酚素含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5.32%~54.31%,表明各材料间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2)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聚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工艺长因子"、"分枝数因子"、"千粒重因子"和"木酚素含量因子",这4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44.17%、22.69%、12.94%和15.59%,累计贡献率为95.39%;3)系统聚类分析将221份种质资源聚为6大类群,其中木酚素含量较高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I类中,包括47份材料,而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IV和第VI类群,包括76份材料,这些材料木酚素含量高,分枝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单株生产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对 4个覆膜栽培早熟马铃薯品种主要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株高、分枝数、地上部鲜重的特征根值累积百分率达 86 2 87%,株高为第 1主成分 ,分枝数为第 2主成分 ,地上部鲜重为第 3主成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椰枣F1分离群体的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本研究以143份椰枣F1分离群体为供试材料,对其株高、冠幅、茎围、枝条数和叶斑病发病情况等17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椰枣F1分离群体表型变异程度高,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为10.927%~43.350%,其中茎围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31.447%~44.619%,其中裂叶叶色和裂叶坚硬程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619%和42.571%。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冠幅、茎围、枝条数、第三枝长、刺区长度、裂叶总数、裂叶长、裂叶宽、裂叶厚度、裂叶叶色11个性状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叶斑病发病情况与其余16个性状均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7.51%,其中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10.0836,贡献率为59.32%,主要包含株高、第三枝长、冠幅、茎围和枝条数这5个指标共同影响,其中株高的特征值最大为0.2948,主要反映的了椰枣株高和长势情况。聚类分析表明:143份椰枣F1  相似文献   

5.
对南方大豆150份核心种质的15个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底荚高度、株高、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8.432%,而其数量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生育期结构性状引起的;不同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不同,同一性状在不同生态区种群中的多样性也不同;经聚类分析,南方大豆核心种质7个生态区域种群可划分为3组;随着纬度的升高,不同来源地大豆种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筛选到大豆优异种质12份,并提出了其在生产和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不同种源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Lam.)的形态多样性、变异程度以及各种源的表型特点。对云南省引种栽培的世界范围内10个种源多油辣木的15个表型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多油辣木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复叶长变异幅度最大,变异范围为6.052~14.325 cm,变异系数为25.192%,其次为种子千粒重、小叶长、种子长和小叶宽,而小叶对数的变异幅度最小,变异范围为4~6,变异系数为9.420%,侧脉数目和可育花药数量无表型变异;主成分分析显示多油辣木种源间的形态差异主要来源于小叶面积、小叶长、花瓣颜色、小叶叶型和种子长;UPGMA聚类分析表明,10个种源可以归为两大类群,其中中国台湾、缅甸实皆与印度南部班加罗尔的种源归为一个类群,缅甸木各具、肯尼亚、美国、古巴与印度北部新德里的种源归为另一个类群。不同种源地的多油辣木在其种源地因人为筛选或环境适应而形成了在叶片和种子的形态指标上较高的形态分化,因此,建议不同种源在良种选育时可根据利用部位的不同而选择培育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膜下滴灌旱作栽培技术条件下,对12个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中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99%;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4.22%;产量的变异潜能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与穗长呈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主成份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33%。  相似文献   

8.
油用亚麻品种资源主要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利用品种资源,对国内外336份油用亚麻品种资源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变异分析及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9%~39.5%,各品种资源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具有很好的选择利用前景;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聚为4个主成分,即单株果数因子、单株分茎数+株高因子、果粒数因子、产量因子,其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27.68%、20.38%、17.40%、15.57%,累计贡献率为81.03%;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D=41.925水平上将供试材料聚为4大类群,第Ⅲ大类群及第Ⅱ大类群第Ⅰ亚群的材料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株高适中,单株分茎、分枝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单株生产力高,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重点开发利用,而第Ⅰ大类群第Ⅰ亚群材料则适宜作为纤用亚麻使用。  相似文献   

9.
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西藏黄籽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以西藏主要农区采集的16份白菜型黄籽油菜农家品种为材料,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等方法对3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叶柄长度、薹茎叶着生状态、分枝习性外的27个表型性状变异类型多样,平均多样性指数达1.840,高于国内白菜型油菜平均水平1.709。变异系数(3.92%~52.84%)也表明了性状变异的丰富性。基于主成分因子综合得分进行离差平方和法聚类分析,取卡方平均距离0.80为阈值,将16份白菜型黄籽油菜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角果最长,每果粒数最多;第Ⅱ类分枝部位最高,一次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最多;第Ⅲ类分枝部位最低,主轴有效长度最短、有效角果数最少。此外,白菜型黄籽油菜籽粒以极大型和大型为主,种皮色泽丰富。  相似文献   

10.
国外引进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从国外引进的256份油用亚麻品种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7.51%~92.43%,表明各材料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2)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凝聚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单株果数因子”、“株高因子”、“千粒重因子”和“果粒数因子”,这4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33.85%、25.95%、16.32 %和12.05%,累计贡献率为88.17%;3)系统聚类分析将256份品种资源在欧氏距离D=34.42水平上聚为六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Ⅲ、第Ⅳ类群,包括76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单株分茎、分枝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单株生产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以53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24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正态性检验以及概率分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4个主要数量性状的种间变异幅度为8.22%~45.31%,其中花序花朵数量变异系数最大,合蕊柱长度变异系数最小。种内变异幅度为5.07%~22.50%,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花序长度,变异系数最小的为花朵宽度。经K-S检验植株大小、叶片长度等23个数量性状Sig值>0.05,符合正态分布,花序花朵数量经c2检验,符合卡方分布,呈现偏态分布,所有考察的数量性状认为均符合正态分布。24个数量性状均分为5级,统一采用(X-1.2818S)、(X-0.5246S)、(X+0.5246S)、(X+1.2818S) 4个点,从而使性状值落入1~5级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华南地区野生蓖麻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本研究系统地收集了华南野生蓖麻种质资源,并挑选出302份,对其6个质量性状、7个数量性状共13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野生蓖麻材料的主要表型特点为叶片中等大小、卵形蒴果、塔形果穗、花序类型较长、密度中等。性状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茎粗,为10.020;其次是主茎节数,为10.896。有效果穗数的变异系数(CV)最大,为75.422%,其次是主茎穗位高(46.656%)。基于各种质之间形态标记的遗传差异,在遗传距离为20时,把302份华南野生蓖麻材料聚类并划分为3大类群。第Ι类群植株高度中等,主茎节数少,穗较长,有效果穗数多,是丰产性状较好的一类野生亲本材料。第Ⅱ类群植株高大,茎秆粗壮,穗长但有效果穗数少,可从中选择大穗亲本材料利用。第Ⅲ类群株型矮小、茎秆较细、有效果穗数中等,是矮化育种的重要亲本资源。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425%,各荷载较高的性状有主茎穗位高、茎粗、株高、主茎穗长、主茎节数、一级分枝穗长和单株有效穗数7个性状,其中单株有效穗数与前6个性状作用相反,显示出株高、大穗与多穗之间的矛盾。以上结果揭示了华南野生蓖麻资源的主要特点,可为其综合利用和杂交育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白掌属植物(Spathiphyllum Schott)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观叶植物。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是观赏植物育种与应用的基础。本研究以20份白掌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7个重要的观赏性状进行观测,结合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解析白掌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6个数量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7.2%~69.9%,其中株高、分芽数、叶片数、叶宽、叶柄粗、花序长和小花数变异较大,而株幅和花序粗变异较小。11个描述型性状可以被划分为2~4个等级,香农-维纳指数范围为0.20~1.01,其中叶形的香农-维纳指数最高,而花被片是否分离和花被片颜色的香农-维纳指数最低。对27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当距离为3时可以划分为Group A和Group B两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27个性状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72~0.91。在Group A中,性状之间大部分呈显著相关,其中佛焰苞长分别与佛焰苞宽和花序长的相关系数高达0.91,而在Group B中性状大部分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20份白掌种质可以分为Grou...  相似文献   

14.
为育种提供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信息,对341份胡麻种质资源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变幅2.000~2.069;性状间的变异系数不同,有效分茎的变异最大,为42.51%,成熟日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18%。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19对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16对性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3对性状呈正相关,2对性状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1个数量性状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4个主成分,即千粒重因子、单株有效果因子、主茎分枝因子和开花日数因子,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6.48%。聚类分析可将341份种质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Ⅰ和Ⅲ类群的种质产量和综合性状好,这两类品种的特点是单株粒重大,分茎、分枝、有效果和每果着粒多。  相似文献   

15.
以20个品种(系)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考察主要性状,并分析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全株有效角果数、第一、二次有效分校数、株高、角果密度及全株有效角果数与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极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间,只株高与主花序长达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间,株高与主花序角果数和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因此,油菜高产育种应在增加全株有效角果数、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基础上,选择植株高、角果密度大、主花序长、分校部位低的株型。  相似文献   

16.
以9个姬松茸品种和辐射选育新株系为材料,对其进行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变异系数最大的数量性状为柄重,达到25.39%;其次为朵重,变异系数为17.70%;再次为盖重,变异系数为15.29%;变异系数最小为盖厚,只有6.14%。子实体中的各类氨基酸总量和农艺各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显著至极显著。遗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可以缩减为4个主成分,遗传变异贡献率大小分别为44.21%、37.70%、8.47%、5.67%,总贡献率达96.05%。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种质表型性状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151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农艺、产量、品质等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2年的精准鉴定,并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表型性状两年变异系数分别为6.50%~52.03%和6.71%~50.90%,变异较大。不同品种间,除每荚粒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性状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除与有效分枝数、蛋白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它性状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产量性状因子、生长发育因子、粒重脂肪因子和株型蛋白因子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78.088%,基本可以反映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快大豆育种进程,选育出适合宁夏地区种植的大豆优良品种,对基于ms1轮回选择得到的40份春大豆新品系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对其农艺性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其中有效分枝的变异系数最大(60.59%),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5.2%).变异系数指标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有效分枝数>分枝数>单株产量>单株粒数>底荚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荚数>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豆单株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402 6).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45处,40份品系可以分为两大类群.第Ⅰ类群有5个品种,该类群生育天数140~141 d,晚熟品种,产量较高,株高偏高、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生育日数长,该类群品种适合在宁夏引黄灌区作为晚熟高产品种单作栽培种植.第Ⅱ类群有35个品种,该类群生育天数130~136 d,植株较矮、分枝少、生育日数较短,适合宁夏灌区及南部山区单作密植栽培,也可作为与小麦、玉米、西瓜、果树等作物间作套种种植的品种.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93.92%;综合评价得分排序表明,前3位的分别为13LD-222、12LD-89和17LD-46,尤其是产量性状表现突出,与试验应用结果表现出较好的吻合性.最终筛选出适合宁夏引黄灌区以及南北山区单种和宁夏间套作种植的优良品系13LD-222和12LD-89.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36份夏大豆种质资源的12项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筛选出适宜西南地区的夏大豆种质。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0%~47.06%,说明参试种质资源有着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通过对12项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营养生长期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低分枝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对产量和其他性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表明,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和最低分枝高度可以解释89.9%的因变量变异。通径分析表明,每荚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最低分枝高度的直接作用和综合作用均表现为负,综合效应排列次序为: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最低分枝高。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提取出3个主成分来反映这12项性状指标的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5.08%。根据主成分得分并借助权重计算的综合得分把136份大豆品种聚类成4类,其中第Ⅰ类的8个大豆材料表现为株高较高、底荚较高、最低分枝高较低、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较多、百粒重较小,生育期较长,适宜作为西南地区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0.
玉米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7个玉米品种12个性状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小区产量、行粒数、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9.23%、7.49%和7.21%,生育期和出籽率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98%和1.86%;小区产量与出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行粒、穗长、穗粗、千粒重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0.35%。性状间的这种相关关系反映了数量性状遗传的"一因多效"和"多因共效"特性及相关性状间的协同变异趋势。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对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出籽率、行粒、穗行、千粒重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