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展的良好势头宜宾县人口众多,幅员广大,发展蚕桑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有27个乡镇,93万多人,总面积为3030平方公里,人均5亩多;有耕地面积164万亩,其中:田81.23万亩,地82.8万亩,人平占有土地面积为1.8亩.前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致使全县蚕桑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90年以后,县委、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才使蚕桑生产出现了新的转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相似文献   

2.
我县有11个乡镇,耕地40多万亩,总人口58万多人.1981年蚕桑生产分布在四个乡镇,桑园242亩,产茧不足50吨.1985年蚕桑生产已遍及全县11个乡镇,桑园扩大到3219亩,养蚕农户2927户,全年养蚕11651张,总产茧2344吨.总产值991441元.我县蚕桑生产发展之所以比较快,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并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 一、基本概况: 我县蚕桑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近10年来蚕桑生产得到较大发展。1983年至1991年的8年间,新建桑园2900亩(每亩667m~2,下同),300多万株,分布在全县的12个乡(镇),111个村,17200户。今年蚕桑生产跨了一大步,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建桑园8234.8亩,790多万株,全县桑园面积累计达到11134.8亩,1090多万株。育苗770亩,养蚕800张,产茧24吨,产值达  相似文献   

4.
李玫 《四川蚕业》2003,31(4):53-55
近几年来,安岳县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来抓,蚕桑业主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1年至2002年,全县蚕桑业主286个,承包土地面积1.05万亩。其中包地50亩以上的业主92个,栽桑面积6000多亩。但是,开发初期的大量投资,以及蚕茧价格的低迷,  相似文献   

5.
<正> 平昌县委、县政府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把蚕桑生产列为富民裕县的支柱产业,并采取强有力措施,不断加大蚕桑发展力度,推进蚕桑基地建设,在全县掀起了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蚕桑生产热潮。去冬今春以来,全县共育桑种27114斤,4294亩,排栽桑苗10689亩,嫁接良桑4000万株.良桑化程度达到40%,为下一步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县是蚕桑生产的新区,十二年来在上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坚持普及蚕桑生产技术,促进蚕桑生产不断巩固发展。目前,我县有15个区、136个乡、7613户种桑养蚕,桑地面积已达15263亩,全县发展了七十一个蚕桑生产专业村,380户蚕桑生产专业户(其中3至5亩的335户,5亩以上的45户),办起共育室62个,代育室79个。蚕桑生产越来越巩固,去年跨进了万担县。今年在去年取得较大成效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全年发放蚕种61358.75张,比去年36638张增加24720.75张。到十月下旬止,全县收购蚕茧17213.749担,比去年同期的11125.831担增加6086.918担,增长54.7%。去年,全  相似文献   

7.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县之一,十年动乱前,桑园面积曾达到4900多亩,但1973年又下降到1737亩,亩产茧只有21斤,全县仅产茧3.6万多斤,只够县缫丝厂生产十多天的原科,由于原料严重不足,每年都要向外省调入蚕茧,加大了生产成本。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1973年,县委决定大抓蚕桑生产,并成立了县蚕桑技术指导站,加强对蚕桑生产的具体领导,在资金扶持上,改变了过去向社队无偿投资的做法,从1976年开始,实行钱物结合,有偿借款周转的办法,有力地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已在11个蚕桑基地公社、128个大队,恢复发展桑园6463亩,其中近两年内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翁源县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目为止,全县桑地面积达七千二百七十三亩,春季播桑种五百二十五斤,育苗面积一百一十八亩。现有十五个公社和三个场镇种桑养蚕。我县蚕桑生产的特点是:蚕桑包产到户(人),新植桑多,新饲养员多,面积分布散,技术力量薄弱,普遍存在“种桑  相似文献   

9.
<正> 武胜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有耕地53万多亩,农业人口70万,人平占有耕地0.7亩多,是人多地少的农业县。近几年来,在发展蚕桑生产中,根据武胜实际,狠抓桑树管理,提高单株产叶量,提高栽桑效益,走内涵发展蚕桑生产的路子,保持蚕桑生产稳步健康地发展。从1984年到1990年,桑树总株数基本保持在7000—8000万株,但养蚕量逐年增加。1984年全县发种12万多张产茧5万多担。1990年全县发种20万张,产茧10.2万担,实现了300—400株桑养一张蚕。全县5个区,42个乡(镇)中,3个区产茧过双万担,两个区产茧超过万担;产茧3千担的乡达到10个,2千担以上的乡达到31  相似文献   

10.
一、蚕桑生产形势很好我县地处赣东北,有耕地面积34万亩,其中水田29万亩,全县人口接近60万,人平耕地0.50亩多一点,是个人多田少的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但桑园面积不大,产茧不多,最高年产量只有300多担。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我县人民发展蚕桑生产,无论是决心之大、规模之广,都是空前的。因此,在短短的两年中,使蚕桑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概括起来是:桑园迅速扩大,茧量成倍增长,队伍不断壮大,基地初具规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县蚕桑生产是1981年起步的。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稳步发展,巩固提高”的方针,坚持以科技服务为先导,狠抓基地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增强服务功能,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蚕桑生产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截止1991年,全县已建立成片桑园4000亩,投产500多亩,年养蚕1500多张,产鲜茧3.75万公斤,产值37.5万元。已建成坳刘、长马、方寨三个  相似文献   

12.
1 全南县蚕桑的简要回顾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 ,是个边远山区小县 ,全省重点蚕桑基地县。 80年代末以来 ,蚕桑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1984年 ,全县蚕桑生产以 8户农户 ,8亩桑园起家 ,经过 17年风风雨雨 ,蚕桑生产几经起伏。 1992~ 1994年是全南县蚕桑业鼎盛时期 ;1992年全县种桑养蚕发展到 18个乡 (镇 )场 ,99个村 ,10 2 4 3户 ,桑园面积 175 4 2亩 ,养蚕 4 130 2张 ,产鲜茧 966吨 ,产值 92 7 36万元 ;1994年 ,蚕桑呈现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投产桑园 82 10亩 ,养蚕 38374张 ,产鲜茧 110 1吨 ,全县 5 987户蚕农 ,户平蚕茧收入 2 75 9元 ;县缫丝厂生产白厂丝 93 2吨 ,实现工业产值 1675 5 0万元 ,创税利 199 2万元。但是由于前几年茧丝绸行情滑坡 ,我县蚕种饲养量 ,鲜茧产量也逐年下降 ,蚕桑生产面临着种种问题。1996年全县投产桑园 5 188亩 ,养蚕 175 81张 ,产鲜茧 65 6吨 ;1997~ 2 0 0 0年 ,蚕桑生产步入低谷 ,每年在养蚕 85 0 0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县蚕桑生产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养蚕重点户专业户,接着是蚕桑专业村也不断涌现和发展,从84年十个增加到85年七十个增长6倍。蚕桑专业村大大推动了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从84年产茧只有3909担增加到85年10167担增长1.60倍。全县85年70个蚕桑专业村桑地面积达3680.5亩,占全县桑地面积38%,其中产茧50担以上的蚕桑专业村有32个,桑地面积2484亩,饲养量9848张占全县养种量49%,养蚕总收入1084034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县蚕桑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蚕业生产现状1.1蚕茧生产现状全县现有桑园6.432万亩,其中90%的桑园集中分布在桃园、姚集两个镇。桑园面积排在全县前十位的村均有接近或超过1000亩的规模,桑园布局结构合理,蚕农抗风险能力增强,为蚕桑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09年全县共饲养蚕种7.08万张,产茧3007吨。平均茧价  相似文献   

15.
永康县的蚕桑生产是在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初期开终发展起来的,1960年已有桑园5000多亩,产茧850担,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蚕桑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1962年全县只剩下桑园369亩,产茧73担,直到文化大革命前,还只有在9个公社的41个单位种桑养蚕,桑园不到1000亩,产茧仅115但。文化大革命以来,不断批判  相似文献   

16.
(一) 我县种桑养蚕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合江、那务、林尘等地的农民就利用地界种桑,农民养蚕生产的蚕茧只是作加工丝被或织造士丝布。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的种桑面积达2.8万亩,产茧4.15万担,这一年,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茧款840多万元,地方财政从缫丝工业获税利100多万元。尔后两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危害和蚕茧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到1987年我县桑园面积仅剩下0.87万亩,产茧1.45万担,只有1985年产茧量的34.93%。从1985年  相似文献   

17.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之一,近几年来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现全县共建成片桑园6463亩,81年养蚕3952张,产茧115,869.9斤,嫁接桑苗1,200万株,育实生苗286亩,桑园面积、产茧量、嫁接、育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宝鸡县天王公社是宝鸡市恢复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一个公社。共23个大队,其中15个大队栽桑养蚕,全社现有桑园面积1,247亩,其中去冬栽桑376亩。81年战胜了春旱、秋涝、高温、多湿等自然灾害,养蚕1958张,产茧70,466.8斤,比80年增长4.3%,亩产茧80.1斤,其中二、三年生的桑园,亩产茧112.6斤。春季除自接外,支援兄弟社队接穗  相似文献   

18.
<正> 大竹县高穴区从实际出发,以“三高”为导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蚕桑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到1993年底,全区已建成蚕桑基地社27个,密植桑园8360亩,四边桑27万株,产茧达3800担。蚕桑生产连续三年居全县领先地位。今年初,该区又根据发展蚕桑生产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今年的“一三六六”工程计划,即新栽密植桑5300亩,使密植桑面积达到1.3万亩;新栽大行桑6000亩,产茧达到6000担。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9.
宜丰县是我省“蚕桑工程”基地县之一,1990年成立了县蚕桑领导小组和蚕桑开发办公室专门管理机构。现有桑园面积3450亩。为了支持蚕桑开发,县财政拿出贴息贷款50万元,决定发展1亩桑园扶助无息贷款50元。计划到1995年全县发展桑园3万亩,蚕茧产量达到1200吨。这项任务已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20.
我县地处雷州半岛北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种桑养蚕。全县有二十一个区。三百三十八个乡,九十九万多人口,耕地面积九十二万亩,其中水田七十万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县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布局,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治穷致富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使蚕茧生产获得持续增产。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