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筛选适宜春化栽培的鲜食蚕豆品种,并明确相应的播种时期。[方法]选用3个鲜食蚕豆品种(‘ZB-7’、‘ZB-9’和‘慈蚕一号’)、选择3个播种期(9月18日、9月23日、10月3日),开展春化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对鲜食蚕豆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鲜食蚕豆品种对春化栽培蚕豆的单株荚数和总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对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早期产量有显著影响:“ZB-7”的3粒荚数和重量占比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ZB-7”和“ZB-9”的早期产量显著高于“慈蚕一号”;不同播期对春化栽培蚕豆的单株荚数无显著影响,对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早期产量、总产量差异显著:9月18日播种的蚕豆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显著高于10月3日播种的蚕豆,9月18日和9月23日播种的蚕豆早期产量显著高于10月3日播种的蚕豆,而9月23日播种的蚕豆总产量最高,显著高于10月3日播种的蚕豆。经产值测算,9月23日播种的‘ZB-9’蚕豆每公顷产值最高,达300333.87元,比10月3日播种的‘慈蚕一号’增146364.32元,增95.06%,差异达显著水平。 [结论]鲜食蚕豆春化栽培宜选择“ZB-9”在9月23日播种。  相似文献   

2.
大棚蚕豆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彩英  陈云浩 《种子科技》2012,30(12):40-41
蚕豆种植在海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鲜食蚕豆是我地及大中城市市民的上等佳肴。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蚕豆栽培已由露地栽培转化为设施栽培。露地种植10月下旬播种,翌年5月中旬青荚上市,供应时间10天左右。为延长青荚供应期,我站2009年开始,探索大棚蚕豆栽培技术,提早青荚市场供应。通过试验,大棚设施栽培青荚上市早,经济效益较好,且  相似文献   

3.
凤豆24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凤02112-2-2为母本、凤00146-2-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方法而成的大荚大粒型蚕豆新品种,具有中抗锈病、赤斑病,抗褐斑病、抗寒性好、大荚大粒、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2017-2018年云南省蚕豆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4066.8kg/hm2。2020年11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对凤豆24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蚕豆鲜荚冷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种类及其致腐能力,对10 ℃下贮藏的蚕豆鲜荚进行腐败菌的分离筛选,通过形态学鉴定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对蚕豆鲜荚的腐败菌进行鉴定;以菌落总数和蚕豆鲜荚感官评分为评价标准,分析优势腐败菌的致腐能力。结果表明:蚕豆鲜荚在10 ℃下贮藏10 d时的腐败菌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水生拉恩菌(Rahnella aqua-tilis)、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枝胞属菌Cladosporium xanthochromaticum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致腐能力由高至低依次为Pseudomonas koreensis>Pantoea agglomerans>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Rahnella aquatilis>Bacillus altitudinis>Cladosporium xanthochromaticum>Beauveria bassiana。综合比较,最终确定Pseudomonas koreensis和 Pantoea agglomerans为10 ℃贮藏下蚕豆鲜荚的优势腐败菌。以上研究将为蚕豆鲜荚生物保鲜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1992和1993年间,在春蚕豆主产区青海西宁及河北张家口联合鉴定了108份蚕豆优异资源,综合评价出31份大粒、11份多荚、14份多粒、11份长荚、22份矮生、5份多分枝及9份高蛋白的单项优异资源及一批复合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蚕豆是人们生活中大家都比较喜欢的一种蔬菜。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南通沿海地区的四青作物(青蚕豆、青豌豆、青玉米、青毛豆)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该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蚕豆赤斑病是蚕豆上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引起落叶,造成幼荚和茎枝发黑干枯,使蚕豆结荚率减少,空粒率增加,对蚕豆生产威胁较大,常年蚕豆遭此病危害损失在20%左右,重发年份损失达4~5成,严重影响蚕豆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研究评价了由北方春蚕豆区征集的经过农艺性状鉴定筛选出的8类108个蚕豆优异种质资源。对大粒(百粒重>140g)、多粒(荚粒数>3.0粒)、多荚(株荚数>20.0个)、长荚(荚长>9.0cm)等单一优异性状及其复合优异性状的种质提出了名录.  相似文献   

8.
氮肥和种植密度对蚕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胶泥土和沙壤土两种土壤条件下,研究了5种氮肥用量和3种种植密度对蚕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结瘤能力差异较大,在氮肥施用量低于240kg/hm2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氮肥施用量有助于提高蚕豆的结瘤能力。蚕豆的行距从25cm增加到50cm,降低了种植在胶泥土上蚕豆的结瘤能力,却提高了种植在沙壤土上蚕豆的结瘤能力。同样,适量提高氮肥的施用量,蚕豆的生物量、有效荚数、子粒产量和株高均得到提高。增加蚕豆的行距,促进蚕豆的生物量、有效荚数、子粒产量,降低了蚕豆的株高。  相似文献   

9.
对2个蚕豆品种进行花期打尖处理,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差异,提出花期打尖处理的最适层数,为蚕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花期打尖层数的增加,蚕豆株高逐渐增加;单株总荚数、总分枝数(达蚕1号)、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均先增后减;始荚高度、单荚粒数、总分枝数(成胡15)、主茎节数和荚长受打尖处理影响较小;产量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打尖层数为第8层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表明,蚕豆产量与百粒重、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总荚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株高与百粒重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打尖层数与蚕豆产量的关系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最适打尖层数为第8~9层。  相似文献   

10.
春蚕豆是甘肃省高寒阴湿地区的特色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6.7万hm2左右.临夏州是甘肃省的优质蚕豆主产区,也是全国四大名优蚕豆产地之一,所产的蚕豆以粒大色白、品质优良、商品性好而享誉国内外,现已成为临夏州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膳食构成由精粮转向粗、细粮有机结合.蚕豆作为绿色植物优质蛋白源,具有营养保健双重功效,倍受消费者青睐,尤其对鲜食蚕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做好蚕豆花荚期管理,对提高蚕豆鲜荚产量和商品性,提早成熟上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依据高寒阴湿地区气候特点、主栽作物类型和农业生产现状,通过4年蚕豆与地膜玉米、马铃薯、油菜、当归高产高效复合种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蚕豆与地膜玉米、蚕豆与马铃薯、蚕豆与油菜和蚕豆与当归4种复合种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与大部分农作物种子相比,蚕豆种子较耐储藏,但其在保管过程中,也容易生虫和变色,防止生虫与变色,是蚕豆种子安全储藏的关键。蚕豆种子生虫,主要由蚕豆象引起。蚕豆象通常以成虫隐蔽在仓房角落缝隙里,或者在蚕豆秸秆中越冬。第二年春季蚕豆开花结荚时,成虫飞到田间交尾,然后在刚发育的蚕豆嫩荚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钻入豆粒内部蛀食为害。蚕豆  相似文献   

13.
蚕豆产量构成因子包括有效分枝、 有效荚数、 实粒数和百粒重, 四者的相对最佳协调关系是育种家们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为筛选适宜安徽省地区种植的高产蚕豆品种, 利用 83份秋播蚕豆材料的小区结果, 采用方差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蚕豆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有效分枝和实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是影响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有效分枝与有效荚数和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也表明, 产量与有效分枝和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3152**和 0.4895**。通径分析显示, 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关联度分析表明, 对产量贡献由高到低依次为实粒数、 有效分枝、 百粒重、 有效荚数。实际育种中, 在提高蚕豆产量时, 应在优先考虑实粒数增加的基础上, 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整枝打顶方式对不同蚕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总结不同品种的最适整枝打顶方式,以‘成胡10号’、‘成胡18’、‘成胡19’和‘成胡25’为材料,对每个蚕豆品种分别设置4种整枝打顶处理方式:全处理、去主茎、去无效枝、打顶,分析不同处理对不同蚕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处理可有效控制不同蚕豆品种的株高;‘成胡10号’在打顶处理下的2年平均鲜荚产量较对照增产20.9%,鲜籽粒产量较对照增产25.7%,均显著高于对照;‘成胡19’在去主茎处理下,2年平均鲜荚产量增产61.2%,鲜籽粒产量增产35.5%,均显著高于对照;各整枝打顶处理方式对‘成胡18’的鲜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明显影响;打顶处理对提高鲜食专用型‘成胡25’的百粒重及出籽率有一定促进作用。综上,整枝打顶对蚕豆的增产效应在不同蚕豆品种及不同整枝打顶方式间均有所差异,针对不同专用型品种,可选择性针对某些产量性状而采取适宜的整枝打顶方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蚕豆新品种──南通大蚕豆南通大蚕豆是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82年用牛踏扁×优系50的F2作母本,以优系50作父本,采用回交方法人工杂交选育的粮菜兼用高产大粒蚕豆新品种。1995年经南通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1~1993年区试,...  相似文献   

16.
旱地秋播蚕豆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秋播蚕豆覆膜是一项增产高效技术,同常规种植相比,植株长势强、分枝多、荚粒数和百粒重增加、生育期延长,平均增产1151.61kg/hm^2,增收4263.3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蚕豆陵西一寸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 1 997年从日本引进 ,经混选而育成的加工型优质菜用蚕豆。 2 0 0 0年 1 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 0 1 52号。特征特性 该品种幼苗直立 ,幼茎浅绿色。主茎绿色 ,方型。株高 1 1 0~ 1 1 5cm。单株有效分枝 3~ 5,叶深绿色 ,长椭圆型 ,复叶小叶数 2~ 4片 ,主茎始花节第 4~ 6节 ,中花节第 9~ 1 1节 ,花白色 ,每花序最多小花数 6朵。主茎实荚数 4~ 6个 ,单株实荚数 9~ 1 1个 ,单个青荚重2 0~ 3 0g ,单产青荚 1 .5万kg/hm2 左右。荚粒数1~ 3粒 ,…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外引蚕豆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来自四大洲 17 个国家的 253 份蚕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研究蚕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12 个农艺性状在不同蚕豆种质资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 9.97%~58.45% 之间,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粒厚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籽粒、单株有效荚及百粒重可作为今后选育高产蚕豆品种的指导目标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 3 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75.2578%,其中百粒重、籽粒表面积、粒长、粒宽、单株有效籽粒、单株有效荚、单株产量等性状是蚕豆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基于 UPGAMA 的聚类分析将 253 份参试蚕豆资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群主要特征为籽粒较大,单株产量高,是培育大粒高产品种的重要材料来源;第二类群籽粒较小,百粒重较小,是选育粮饲兼用型蚕豆品种的重要材料。综合分析国外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为我国蚕豆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育种亲本选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析蚕豆覆盖地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保山市的蚕豆大部分种植于山区和半山区,在山地应用地膜覆盖蚕豆栽培技术,即盖膜与不盖膜(同地块)比,盖膜蚕豆的株高、有效枝、有效荚、荚粒数、百粒重等经济指标明显增加,从而大幅度增加旱地蚕豆的产量. 1 盖膜对蚕豆生长环境的影响 1.1 提高土壤温度 蚕豆种植垄面覆盖地膜能提高土壤温度,由于地膜作用,土壤获得了辐射热,使垄面表土层温度升高,经过土粒的热量传递作用,使下层土壤温度逐渐得以提高.地膜又是热的不良导体,近地面空气的不流动,不能带走土壤中的热量,土壤温度就得以保持,便把热量储存在土壤内,减少了气化热的损失,相应提高了土壤的热容量,提高了地温,增加积温,测试结果,盖膜耕作层土壤0~15cm深范围内比不盖膜露地土壤温度高1.6~1.8℃,使土壤温度保证了蚕豆植株生长发育所需的热能量.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孜然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明春蚕豆在河西走廊冷凉灌区的适宜播期为3月25日—4月5日,适宜密度为24-30万粒/hm2,在此范围内主攻百粒重,株荚数、株粒数,提高单株生产力是实现春蚕豆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