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稻米食味的研究与改良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稻米食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品质性状,它的好坏可以通过直接品尝或多种间接测定的方法作出评价。研究表明,稻米食味的优劣主要由品种的遗传特性所决定,并与外观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中的多项理化指标密切相关,同时,生产、贮存、加工和蒸煮过程中的许多因素对食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认为,在优良食味新品种的选育中,应切实重视改良目标的确定、优质亲本资源的引进与利用,以及实用筛选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等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中国稻米品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稻米品质研究的现状,详细介绍了关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以及食味品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今后应加强对米饭特性、中间成分和非淀粉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稻米品质可分为贮藏品质、碾米品质、市场品质、蒸煮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等。贮藏品质即稻米的耐贮藏性。碾米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粒精米率等。市场品质即稻米的外观,包括稻米的长度、形状、胚乳透明度和垩白等。蒸煮食用品质是由其理化性质决定的,主要包括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米粒延长性和香味等。营养品质即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等。稻米的加工品质即稻米酿酒、加工成各种副食品的品……  相似文献   

4.
辽宁水稻食味值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水稻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状,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过去国内为对稻米品质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食味的研究相对较少.水稻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食,北方粳米大部分是直接饭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成为最重要的品质指标[1].因此研究食味及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对品质改良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681-4689
目前稻米品质改良已成为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稻米品质主要包括外观、加工、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由极其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决定。CRISPR/Cas9系统作为新发展的定向基因编辑系统为水稻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编辑效率高、易于多基因编辑等优点。本研究结合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及稻米品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稻米品种改良中的应用,讨论了该技术在水稻品质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旨在为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优质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也是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对其品质进行改良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小麦品质育种工作,是实现品质改良的主要途径。一、小麦品质改良的迫切性小麦的品质包括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两个方面。营养  相似文献   

7.
未来油菜品质改良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加拿大的Steefansson和波兰的Krzymanski分别发现低芥酸基因资源Lioh和低硫甙基因资源Bronowski以后,加拿大首先利用这两个种质资源与常规品种杂交,于1964年育成世界上第一个低芥酸油菜新品种"Oro",1974年育成了第一个双低油菜新品种"Tower",并将具有双低品质的油菜定名为"Canola".自此,全世界的油菜育种家开始了双低油菜育种,并育成了一大批优质高产的油菜新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菜籽油的营养品质、加工特性以及工业用途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国在双低育种、高油酸育种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育成了一批优质、高产的品种.但在营养品质的进一步改良、不同加工特性品种的选育、工业用途品种的选育方面还处在初步阶段.菜籽油是世界五大植物油之一,位于棕榈、大豆和向日葵之后.随着WTO的加入,我国油菜要跻身于国际市场之中,改良品质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郭咏梅  穆平  刘家富  卢义宣  李自超 《作物学报》2005,31(11):1443-1448
以旱稻品种IRAT109的116个株系与水稻品种越富杂交构建的DH群体及其亲本,在水、旱2种栽培条件下种植,研究了稻米加工、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1个稻米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等4个性状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差异较大,说明这些性状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也有一定的差异,一定程度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旱栽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37.9%,平均增加3.02个含量百分点,而垩白率下降,稻米米粒变小,总体上旱栽稻米品质有变优趋势。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在2种栽培条件下没有差异,基本上不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此外,对同一品质性状在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较大,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比较稳定。因此,通过水稻和旱稻相互杂交,可将旱稻的抗旱基因导入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优良的目标水稻亲本中,选育出抗旱、优质的水稻或旱稻品种。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浙江省1103份水稻品种的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浙江籼、粳、糯稻,各品质性状变异丰富,达标率高低各异;发现了一批品质性状优异的种质。讨论了各品质性状的相关及其在育种和品质鉴定上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寒地粳稻优质高产栽培的最佳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以优质粳稻品系‘东农09-51’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及其互作效应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及RVA特性(除了回冷恢复值)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穴内插秧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及RVA特性(除了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二者互作效应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及RVA特性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处理A2B2的产量为最高,为9775 kg/hm2,但其蒸煮食味品质并不是最佳的,较A3B2和A2B3处理稍差,这一点与RVA谱特性分析结果是一致的。从高产和优质的协调以及高效角度考虑,首先要充分利用行距和穴内插秧密度的互作效应,行株距30 cm×10 cm、穴内插秧4棵/穴更有利于提高寒地粳稻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