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分析白鹤的迁徙对策与迁徙模式,甄别20年来中国境内白鹤中途停歇地的分布变化,评价不同尺度下其重要性等级,提出白鹤中途停歇地保护空缺和管理建议。【方法】利用2016—2017年10只卫星跟踪白鹤的定位数据,根据停歇天数不同将中途停歇地划分为4种类型,通过权重赋值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ArcGIS 10. 2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迁徙路线图,并开展保护空缺分析。【结果】春、秋迁徙季节白鹤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的迁徙距离、停歇次数、停歇时长、迁徙阶段长等迁徙参数均不存在差异显著性。春、秋迁徙期共识别中国境内中途停歇地62个和104个,分别属于5停歇区域中的23处和27处停歇单元。重要中途停歇地春、秋季节仅为9个和13个,包括传统的西松嫩平原的黑龙江扎龙、吉林莫莫格和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华北平原的黄河三角洲。新发现的有西松嫩平原的内蒙古图牧吉保护区、辽河平原的辽宁康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通辽科尔沁沙地东部湿地。重要、一般、临时中途停歇地和休整地分别有36. 4%、37. 5%、40. 7%和72. 4%位于现有保护体系之外。总之,西松嫩平原春、秋季节都是白鹤最重要的停歇地区;春季迁徙期,辽河平原次之,黄河三角洲第三;秋季迁徙期,正好相反。长江中下游平原秋季比春季重要,大兴安岭地区春季比秋季重要。【结论】白鹤春、秋迁徙均符合能量消耗最小对策,迁徙路线呈现"8"字形,中国东北西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是其狭窄迁徙通道的瓶颈位置。白鹤的迁徙模式为兼性迁徙,在食物匮乏的迁徙节段上采用蹦跳式迁徙,而在食物丰富的迁徙节段上采用轻跳式迁徙。近20年来,白鹤在中国境内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辽河三角洲已不再是白鹤重要中途停歇地,但位于西辽河平原的科尔沁沙地东部是其新发现的重要停歇区域。为确保白鹤的迁徙安全和长久生存,建议对已建保护区的周边重要中途停歇地,依托现有保护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对湿地面积小而分散的重要停歇地,如科尔沁沙地东部湿地,建议成立保护小区;对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些停歇地和休整地,构建跨部门和跨区域的联合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1085~1989年对青岛地区猛禽迁徙观察与环志,证明经青岛迁徙的猛禽有2目、5科、33种。其中环志21种、3089只。通过多年的观察记录与环志资料统计,初步掌握了途经青岛几种常见猛禽的种群数量、迁徙顺序、日活动规律、迁徙与食物的关系及迁徙路线与回收情况等。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猛禽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单日铁路运营流量,从城市联系强度、首位度以及加权旅行时间对四川省内铁路网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铁路联系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铁路网络格局分为南北两翼,在单日运营频次、城市联系强度、可达性水平以及铁路网络范围等方面,北翼城市群普遍高于南翼城市。省会城市是多数城市联系的主要方向,关联性水平高。北翼城市群关联性好,川南城市铁路联系不均衡。城市旅行时间格局分异明显,从川中城市群向南北递增。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志五年来,已建环志站点45处,累计环志放飞鸟类达186种、37060只。同期回收到国内外环志鸟171只、计57种。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志鸟提供了候鸟跨亚洲—澳洲、亚洲—欧洲迁徙途径,以及候鸟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迁徙的证据,解释了历史上对此问题的疑点。中国的复杂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已知候鸟迁徙于中国与各洲之间的信息、中国与亚太地区24个国家和地区相同种候鸟的分析统计情况表明:中国大陆作为东亚与北亚、南亚次大陆、澳、美、欧、南太平洋之间候鸟迁徙终端的夏候鸟繁殖地、冬候鸟越冬地以及旅鸟的停息地的国家,对于研究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规律,对于研究各国环志鸟信息的回收和繁殖生态特点、生存率及其他生态生物学信息的收集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琬琦  张衡 《绿色科技》2024,(1):194-199
为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出行时空格局,基于2021年“五一”假期的百度迁徙数据,从城市节点、城际联系、网络集聚3个层面挖掘节假日背景下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出行网络格局,以揭示城际居民在时间、空间上的移动规律。研究发现假期期间,城际居民出行呈“U”形变化趋势,城际出行网络具有等级规模性,88%的城际客流都分布在200 km的出行距离中,形成了3个凝聚子群。结果表明:(1)“五一”假期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出行需求具有时间对称性,空间分布呈现中间高、两翼低的特征,城际出行网络空间形成以西安为中心,宝鸡、咸阳、渭南为次中心的“一大三小”的发展模式;(2)城际客流联系具有极化现象,且空间近邻性特征显著,城际客流运输通道主要位于陕西省境内,短距离出行集中,整体上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放射性出行模式;(3)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出行省内联系较强。  相似文献   

6.
针对全国第2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暨河南省秋季迁徙水鸟同步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历年专项调查资料进行比对,总结分析了河南省内湿地水鸟区系划分、种群数量和生态分布、栖息与迁徙等调查统计现状,提出了河南省内湿地水鸟研究必须重视的因素及相关湿地保护问题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2000—2018年景观格局数量动态的面积、转移及速度特征.从斑块类型尺度与景观尺度2个层面选取景观指数分析流域近18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并在流域尺度上沿城市—林区梯度线分析沿线景观格局指数的梯度分布,基于数量统计模型对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浙江省候鸟的主要栖息地、越冬地、迁徙日期、迁徙路线,并对候鸟栖息地进行评议,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连续4 a对向海湿地迁徙鸟类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整体生境呈缓慢恢复态势;以2005年为调查基准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迁徙鸟类的种类分别增加了8.6%、11.4%、10.0%,种群数量分别增加了87.8%、75.5%、59.8%,迁徙鸟类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自然力作用的湿地缺水旱化和人畜活动仍是影响迁徙鸟类生境的2个主要原因。加强湿地生境保护、开展湿地功能恢复与提高技术的研究、开展迁徙伤病鸟救治、建立多方合作保护体系等是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候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雅克·贝汉在《鸟的迁徙》这样写道。自古至今,我们的祖先便对鸟类的飞翔和迁徙充满惊奇。《吕氏春秋》便有了对候鸟迁徙的记录:"孟春之月鸿雁北,  相似文献   

11.
嫩江鸟类迁徙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及附近乡镇采用网捕环志方法进行了鸟类调查 ,共环志鸟类 119种 3130 1只 ,隶属 11目 2 9科 ,迁徙鸟类以朱顶雀、煤山雀、黄雀为主体。在此基础上 ,着重对嫩江迁徙鸟类的种类、迁徙高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绿化与生活》2011,(3):44-46
"九九歌"描述的是冬来春去的气候变化,每到阳春三月,大地回暖,北京郊外就会出现那些"老朋友"——迁徙的鸟类。鸟类的迁徙每年春、秋季节,候鸟都得迁徙。北京正好在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边上。因此,如果你在春天和秋天,留心抬头向天上看,向树丛中看,向湿地里  相似文献   

13.
晓刚 《森林与人类》2006,26(1):44-45
鸟类为什么迁徙?它们又是怎样迁徙的?至今还是一个自然之迷。到目前为止,鸟类学家所提出的所有解释都还是一些假说而已。关于鸟类迁徙的起源问题,有人从地球历史来考虑,认为鸟类的迁徙习性起源于冰川时期。冰川周期性的侵蚀和退却,使鸟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定期性往返的迁徙生物遗传本能,于是便世代相传,形成习性。但此学说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鸟类不迁徙,并且冰川期仅占鸟类生存历史的1%,如此短暂的时间,对鸟类遗传性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也排除不了在冰川期以前鸟类即已开始迁徙的事实。有人认为迁徙是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水禽是扎龙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监测扎龙保护区鸟类的动态变化,2011年3—5月,我们对湿地内迁徙水禽和繁殖水禽的数量和种类等做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扎龙湿地春季迁徙水禽35种,繁殖水禽46种;迁徙时间从3月中旬持续到5月上旬;扎龙湿地实施补水后,繁殖鹤类的数量较补水前显著增多;与以往的监测数据比较,黑翅长脚鹬等鹬类和白翅浮鸥、须浮鸥等鸥类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黑水鸡、骨顶鸡以及苍鹭、草鹭等水禽的数量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5.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迁徙路线和动态始终是研究热点之一,对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荥经县辖区是黑颈鹤迁徙所途经和停歇的重要区域之一,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监测及针对性管理.本研究对2015—2017年间迁徙途经荥经县境内的黑颈鹤数量动态、迁徙路线和停歇地等进...  相似文献   

16.
候鸟是指在春秋两季沿着比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域和越冬地域之间迁徙的鸟类。近几年来,“禽流感”的传播被证明与候鸟迁徙有关,因此,对候鸟迁徙的研究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目前,进行候鸟迁徙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环志和雷达监测,由于涉及鸟的种类野外识别困难、持久不断野外观察工作的限制,国内在同一地区长期定点研究的报道尚很少。我们于1996年~2006年对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迁徙进行了系统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选取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等软件综合自然、社会评价因子,从多个角度构建流域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流域景观安全格局的结构特征、转移动态、空间分布以及景观安全指数与人口密度、经济总量、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性;利用Linkage Mapper软件分析景观源与生态廊道的重要性,从多角度、多因子构建流域健康度评价体系,并分析流域健康格局的结构特征、转移动态、梯度分布、驱动机制,以及健康指数与人口密度、经济总量、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文峪河流域景观安全格局结构特征及转移动态变化复杂,流域景观安全格局结构整体向好,景观安全指数与经济总量、人口密度、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不同景观源与生态廊道的生态重要性不同,提出"一带三区三轴多点"的生态框架对景观格局进行优化;文峪河流域健康格局结构特征及转移动态变化复杂,流域健康格局结构向好,城区与林区的健康度梯度不同,健康指数与经济总量、人口密度、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不同驱动因子对健康度的驱动作用不同。流域景观安全区面积与景观健康区面积的增加已趋于饱和,应加强对流域的研究与保护,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87~1992年的春季,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猛禽迁徙途中的主要停歇地——山东省长岛、青岛,辽宁省老铁山地区,通过对几种主要猛禽的迁徙规律等生态、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环志研究表明:春季猛禽迁徙发生在3月初至6月底,高峰时间出现在3月底至5月上旬。利用天气系统分析和气候统计方法,对部分猛禽迁徙与气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春季有利于猛禽迁徙的天气条件为风力3~5级偏南风的晴朗天气(南、西南、东南风共占87%)。早春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低温降雨天气,对在该地区越冬的猛禽或向北方迁徙至此的猛禽会造成一定伤亡。  相似文献   

19.
<正> 柳莺属鸟类为雀形目、莺科,是食虫鸟中个体甚小、种类繁多、种群数量很大的生态类群,目前有关它们迁徙方面的资料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87~1989年连续3年在浮山野外环志初步发现:迁经青岛的柳莺属鸟类共计9种,均系青岛旅鸟。环志还初步掌握了这些柳莺迁经青岛的种群数量大小,迁徙起止及持续时间、迁徙经过本地的高峰日等规律及迁徙途中的一系列行为特征。由于柳莺属种类多、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绍兴县域人口城市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明县域中心城市柯桥镇在全县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实际地位,并分析县域人口城市化分布格局的成因机制.并在对柯桥城市未来趋势分析与发展判断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提出加快柯桥城市人口集聚的四个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