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对无芒稗的异株克生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稗草与水稻竞争后降低水稻产量和质量。不同株型水稻与稗草的竞争力存在显著差异 ,高秆大冠层株型水稻可以明显减少产量损失[1,2 ] 。与生态竞争研究相关的水稻异株克生研究近年来日趋活跃 ,埃及科学家Hassan[3,4] 于 1 993~ 1 996年开展了水稻与稗草的异株克生关系的研究 ,发现约有 30份材料可以控制田间稗草 5 0 %~ 90 %的生长。Olofsdotter[5 ] 等在菲律宾国际水稻所进行了水稻异株克生研究 ,发现有 1 1份材料在旱季可以使稗草的干重减少 5 0 %以上 ,2 1份使稗草干重减少 40 %~ 5 0 % ;有 2 1个品种在雨季抑制稗草在…  相似文献   

2.
绥化水稻菌核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 ,水稻菌核病在绥化市发生流行 ,一般减产2 0 %~ 30 % ,造成经济损失超过 30 0万元。为了控制此病 ,通过实地调查 ,基本摸清了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1 发生与为害水稻菌核病于 1 992年在绥化市发现有零星发生 ,1 995年突发流行 ,发病面积达 1 0 0 0hm2 以上 ,占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的 3%。近几年 ,发生面积已发展到约 1万hm2 ,分布达 1 0个乡镇。自流灌区与井灌区均有发病。发病较重的品种有绥粳 1号、东农 4 1 6、牡丹江1 9、通系 1 1 2等。发病植株基部秆腐后常造成倒伏 ,植株枯死 ,空秕粒增多 ,千…  相似文献   

3.
26 2 %二氯喹啉酸·乙氧磺隆SC是由江苏新沂中凯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一次性防除稻田杂草的新型复配除草剂,为了验证其对水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对稻苗的安全性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 0 0 3年我们进行了田间试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2 6 2 %二氯喹啉酸·乙氧磺隆SC、5 0 %二氯喹啉酸WP、1 5 %太阳星(乙氧磺隆)WG(以上均为江苏新沂中凯农化公司提供)。1 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8个处理:2 6 2 %二氯喹啉酸·乙氧磺隆SC 2 5g 6 6 7m2 、30g 6 6 7m2 、4 0g 6 6 7m2 、6 0g 6 6…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介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有 30多亿人口以稻米为食。全世界每年由于水稻害虫的为害造成稻米损失近 1 0 0 0万 t。我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0 .33亿 hm2 左右 ,占世界种植面积的 2 2 .8% ,总产量为 1 .6亿多吨 ,占世界产量的 36.9%。然而由于遭受害虫的严重威胁 ,近年主要虫害面积稻飞虱达0 .1 7亿 hm2 ,三化螟达 0 .1 2亿 hm2 ,二化螟达 0 .0 5亿 hm2 ,防治费用高达 1 0亿元以上。  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虽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化学农药导致环境污染 ,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有益昆虫及害虫天敌 ,破坏了生态的平衡。特别是由…  相似文献   

5.
《湖北植保》2004,(3):9-9
名称病虫防治适期防治方法水稻稻纵卷叶螟2代7月上旬3代8月上旬田间每10 0丛水稻出现稻纵小苞( 2~3cm) 80~10 0个时,使用2 5 %绿色三氟3 0~40ml对水40kg喷雾防治。白叶枯病7月中稻田出现明显的零星病叶或发病中心时,用叶枯宁、克菌壮等药剂喷雾防治,间隔7d再喷1次。稻飞虱2代7月上旬3代7月下旬8月初每丛水稻盆拍虫量达15头以上每667m2 用10 %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2 0 g、2 5 %扑虱灵3 5 g等药对水5 0~60kg喷施水稻中下部,保水3~5d。二化螟2代7月中下旬3代8月下旬早栽中稻百蔸枯鞘40~5 0根,中晚稻2 0 0蔸有集中受害一株以上时用5 %锐…  相似文献   

6.
1999年 ,水稻穗瘟病在江苏沿海地区大流行 ,其发生面积之大 ,为害程度之重是近 2 0a来没有见过的。据东台市调查 ,1 999年水稻穗瘟病大流行的特点一是发病时间早。于 8月 3 0日在生育期较早的水稻上始见 ,9月 5日前后大面积上普遍发生 ,其见病期比水稻破口抽穗期仅晚 7d左右。病穗出现时间之早是籼改粳以来没有过的。二是流行面积广。全市总发病面积 2 .7万hm2 ,占水稻总面积的 81 .0 8%。其中病穗率在 1 %以下的面积占 2 5.96%,病穗率 1 %~ 5%的占4 6.1 5%,病穗率 5%~ 1 0 %的占 1 8.2 6%,病穗率 1 0 %~ 2 0 %的占 5.77%,病穗率 2 0…  相似文献   

7.
杂草稻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明确了杂草稻对水稻生长、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影响。水稻营养生长期,不同杂草稻密度对水稻基本苗、株高、单株鲜重、分蘖、倒二叶长与宽均没有影响。而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实际产量等均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杂草稻密度为1株/m2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9.15%,当杂草稻密度达7株/m2时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50%以上,杂草稻密度达到12株/m2时水稻产量损失可高达72.29%。  相似文献   

8.
调环酸钙5%泡腾片调控水稻生长、预防水稻倒伏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调环酸钙5%泡腾片在北方寒地移栽水稻上应用的可行性,2009年通过田间试验对该药剂的调控水稻生长、预防水稻倒伏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拔节前7~10d)施用调环酸钙5%泡腾片180~450 g/hm2(9~22g a.i/hm2),一方面对水稻植株具有降低节间长度、矮化植株高度,增加机械强度,提高抗倒伏能力;另一方面具有降低瘪粒率,增加实粒数,从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作用,是实现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化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石广智 《广西植保》2001,14(4):27-28
水稻三化螟是以幼虫钻蛀到稻株体内为害 ,造成枯心或白穗 ,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天等 2 0 0 0年三化螟在水稻上大发生 ,发生面积 0 .98万 hm2 ,占种植面积的 61 .6% ,比 1 999年多 0 .37万 hm2 ,是 1 985年以来发生程度最重 ,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虽经防治后 ,仍损失粮食 2 5 .31万 kg,相当于 80 hm2 的粮田颗粒无收。现将其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如下。1 三化螟大发生情况及特点1 .1 发生期推迟 测灯下成虫始见日为 4月 7日 ,比1 999年推迟 32 d,始盛日 4月 1 3日比 1 999年推迟 1 1 d。各代灯下成虫盛发期分别为 :越冬代 4月 1 3~ 1 9日…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治水稻三化螟的高效低毒农药,2009年在大冶市大箕铺镇小箕铺村双季晚稻进行药效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基本情况及农事操作 面积850m2,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供试水稻品种金优晚三.6月25日播种,7月28日移栽,7月26日结合耙田667m2施25%复合肥40㎏作底肥,8月1日667m2追尿素12㎏加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9~ 1 0月 ,粘虫在榕江县晚稻上大面积发生 ,发生面积 80 0hm2 ,占全县晚稻种植面积的 92 .2 %。9月 1 5日调查时零星发现幼虫。 9月 2 4~ 2 5日低龄幼虫高峰期调查 ,一般田块虫量为 6万~ 8万头 /667m2 ,严重田块高达 1 7万头 /667m2 。 9月 2 8日至 1 0月 3日 ,幼虫进入暴食期 ,一般田块虫量为 8万~ 1 0万头667m2 ,严重田块高达 2 4万头 / 667m2 ,是有记载以来粘虫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在平江乡有 1hm2 的水稻在9月 2 7~ 2 9日 3d被吃去 90 %以上 ,甚至田埂上的杂草也被吃光 ,平均 667m2 产量只有 4 6.6kg。这次粘虫…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叶鞘腐败病的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鞘腐败病 (AcrocylindriumoryazeSawada)最早于 1 92 2年首次记载于我国台湾省 ,是为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黑龙江垦区水稻发生为害渐趋严重。一般减产 1 0 %~ 2 0 %,严重时达 3 0 %,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此 ,进行了该病的药剂防治研究。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 施保克 2 5%EC(德国AgrEvo公司 ) ,50 %多菌灵WP ,50 %丰米WP ,2 5%粉锈宁WP ,2 0 %三环唑WP ,3 0 %稻病宁WP ,4 5%硫·三环唑SC(瘟特灵 ,下称 ) ,克瘟散 4 0 %EC ,3 %井冈霉素SL ,甲基托布津70 %…  相似文献   

13.
30%矮壮素·烯效唑微乳剂对水稻抗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30%矮壮素 ·烯效唑微乳剂对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和增产的效果,进行了两年的田间试验和全国多点药效试验。在拔节初期进行药液喷雾处理的结果表明:该30%矮壮素 ·烯效唑微乳剂能够显著降低水稻节间的赤霉素(GAs)含量,显著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度;提高节间单位长度干物质重,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穗粒数增加8.3% ~10.5%,空秕率降低3.8% ~12.4%,水稻产量增加2.0% ~5.3%。全国药效试验结果统计也表现出相似结果。表明30%矮壮素 ·烯效唑微乳剂具有防止水稻茎秆倒伏、增加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1—2013年在金山区进行了稻鸭共作对水稻病虫草害发生、土壤调节作用、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水稻种植,鸭稻共作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大幅度减少,农药、化肥成本减少80%以上,平均增加经济效益2 000元/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抛秧栽培操作方便、省工省力 ,近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但由于抛秧苗龄小 ,抛栽到封行时间长 ,故杂草发生量大 ,为害严重。为有效控制抛秧田杂草为害 ,我们于 2 0 0 3年度对 33%苯噻·异丙·苄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进行田间小区试验 ,以明确该药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及安全性。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在盐都县潘黄镇福才村 6组 ,6月 14日人工抛栽 ,施药时水稻 4叶期 ,品种为武育粳 3号 ,前茬小麦。1.2 气候及土壤资料6月 2 0日至 6月 30日平均气温 2 5 .2℃ ,最高气温 33.2℃ ,最低气温 19.…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研究根据乙酰甲胺磷在水稻上的登记的GAP数据进行田间残留试验,对不同间隔期水稻糙米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进行了残留量检测。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的残留量检测的分析方法,乙酰甲胺磷与甲胺磷最低检出浓度0. 01mg/kg。乙酰甲胺磷糙米回收率在82. 4%~89. 1%,相对标准偏差为6. 61%~9. 76%;甲胺磷糙米回收率在78. 7%~91. 8%,相对标准偏差为5. 72%~14. 1%。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粳稻安全间隔期设为45d以上的,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残留量均低于目前我国在水稻上的残留限量1. 0mg/kg和0. 5mg/kg的标准,能够满足水稻生产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俗称钻心虫 ,是南方稻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受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 ,二化螟发生加重 ,在 1 999~ 2 0 0 1年上高县早稻枯心率未防治田一般 2 .7%~ 7.6,高的1 5% ,严重的损失达 50 %以上。为探讨几种不同成份的杀虫剂防治二化螟的效果及有效防治剂量 ,我们于 2 0 0 1年在上高县锦南村早稻田进行了多种杀虫剂防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条件1 .1 作物品种 :早稻 ,品种为优 I 40 2。1 .2 环境条件 :试验在上高县锦江镇锦南村的双季稻田进行 ,禾…  相似文献   

18.
试验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宣化试验站(115°3′N ,40°63′E )进行,研究了露地平地种植、全膜平铺平地种植、沟植不覆盖地膜、垄膜覆盖膜侧沟植4种种植方式下地膜覆盖对张杂谷3号光合作用等生理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使平播及沟植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25%和6.64%,叶片水势提高0.16 MPa和0.09 MPa ,叶片光合速率提高10.87%和15.69%,蒸腾速率提高8.5%和15.95%,气孔导度提高0.0092 mol·m-2·s-1和0.0284 mol·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80%和1.80%。从以上结果得出:(1)地膜覆盖改善了植株水分状态,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均提高,植株生长旺盛;使叶片的光合等生理活动维持较高水平;植株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从而促进了籽粒产量的显著提高;(2)平播条件下覆膜的增产效果较平地播种、无膜沟植、垄膜沟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自 1 997年以来 ,缙云县单季稻区恶苗病出现明显的回升趋势 ,发病株率不断上升。 1 998年发病面积为50 0hm2 ,占全县单季稻总面积的 1 0 %左右 ,一般田块病株率为 3 %~ 5%,1 999年发病面积扩大到 2 0 0 0hm2 ,占总面积的 50 %以上 ,发病株率一般为 1 0 %~2 5%,严重的高达 3 0 %~ 50 %,甚至出现毁种 ,重播常规稻 ,已严重威胁到单季稻产量的提高。为此 ,我们于1 998~ 1 999年开展了单季稻恶苗病发病因子与防治对策的专题调查和试验研究 ,现将主要结果综述如下。1 重发原因分析1 .1 品种感病性 不同水稻类型 ,不同品种间的感病性存…  相似文献   

20.
射阳县地处沿海,为粮棉夹作地区,常年种植水稻30000hm^2以上,水稻恶苗病历史是射阳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自90年代以来,通过对稻种进行药剂处理,水稻恶苗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近年来该病在射阳县回升迅速,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据该站1999年度普查:一般田块病株率0%-3%,少数重的田块病株率达30%以上,造成产量损失1-3成;2000年,病株率明显高于1999年度,一般田块病株率0%-8%,少数特别重的田块病株率高达45%以上,产量损失预计达4-5成左右,该病已成为射阳县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对水稻恶苗病发生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相应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