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为吸附材料,考察其对不同原油的吸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对原油的饱和吸油量大,对高密度高粘度的原油饱和吸油率可达20%以上,尤其是对于低粘度的原油吸油速率快。随着油品粘度的升高,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吸油速率相应下降。油品的密度和粘度越大,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的饱和吸油率越大。同时,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具有吸水量小和吸油选择性强等特点,适合低凝点、高粘度、高密度原油溢油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对不同原油的吸油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为吸附材料,考察其对不同原油的吸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对原油的饱和吸油量大,对高密度高粘度的原油饱和吸油率可达20%以上,尤其是对于低粘度的原油吸油速率快.随着油品粘度的升高,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吸油速率相应下降.油品的密度和粘度越大,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的饱和吸油率越大.同时,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具有吸水量小和吸油选择性强等特点,适合低凝点、高粘度、高密度原油溢油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挤压膨化与改性处理海带渣的油污吸附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挤压膨化和改性处理的海带渣进行了油污吸附材料制备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海带渣粒度和玉米碴添加量对挤压膨化海带渣油污吸附特性的影响,以及硬脂酸添加量、海带渣粒度和改性时间对改性海带渣油污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玉米碴添加量,可提高挤压膨化海带渣的吸油率、吸油速率和漂浮率,但吸水率亦提高;海带渣粒度越小,挤压膨化后的海带渣吸油和漂浮效果越好,越不易吸水;当海带渣粒度为0.9 mm、玉米碴添加量为30%时,挤压膨化海带渣具有良好的油污吸附效果,其吸油率、吸油速率和漂浮率分别为142.8%、94.1%和49.4%,吸水率为89.2%。改性试验结果表明:硬脂酸改性可显著提高海带渣的漂浮率,降低其吸水率,但油污吸附效果随硬脂酸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选择粒度较小的海带渣并且保证一定的改性时间,有利于提高油污吸附效果;当海带渣粒度为0.9 mm、硬脂酸添加量为8.5%、改性处理2 h时,海带渣的吸油率、吸油速率和漂浮率分别为217.5%、94.3%、94.0%,吸水率在31.0%以下,吸油率和漂浮率分别是挤压膨化海带渣的1.52倍和1.90倍,吸水率降低了65.2%。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盐酸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研究其对Cu2+的吸附性能,同时研究了水样中Cu2+的初始浓度、水样pH、吸附振荡时间及投加量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 mol/L盐酸处理的凹凸棒土对Cu2+吸附能力最佳;Cu2+的初始浓度越高吸附率越低;在Cu2+初始浓度20 mg/L、水样pH 8、改性凹凸棒土加入量为50 g/L、振荡时间50 min时Cu2+的吸附率为93.85%;盐酸改性凹凸棒土对Cu2+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饱和吸附量约为20.0 mg/g.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盐酸改性膨润土对Cu(Ⅱ)吸附的最适吸附条件及最佳吸附性能,以期改性粘土矿物材料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六盘水某地区膨润土为原料,利用盐酸对膨润土进行改性,探讨盐酸改性膨润土投加量、Cu(Ⅱ)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u(Ⅱ)吸附程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盐酸改性膨润土对Cu(Ⅱ)吸附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Cu(Ⅱ)的去除率随着投加量、pH和温度的提高而增大;Cu(Ⅱ)的初始浓度增大,改性膨润土的吸附量也随之增加.最佳吸附条件为:Cu(Ⅱ)初始浓度100 mg/L,改性膨润土投加量1.0g,pH 7.0,温度40℃,吸附时间140m in时,该吸附条件下Cu(Ⅱ)的去除率可达98.2%.[结论]利用盐酸改性的膨润土吸附铜离子具有制作过程简单、价格低廉的特点,是解决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在役输油管道里程的不断增加,受客观自然现象和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溢油事故发生的概率逐渐升高,有必要研发快速高吸油树脂产品,以减少漏油损失和危害。采用悬浮聚合法,以多种丙烯酸长链酯、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共聚得到快速高吸油树脂,研究了单体种类、配比和交联剂用量对树脂饱和吸油倍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丙烯酸癸酯为较合适的长链酯单体,丙烯酸癸酯、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的最佳摩尔比为2:5:0.9,交联剂二乙烯苯的最佳用量为1%,所得树脂呈海绵状,对原油有良好的吸附性,对俄油饱和吸油倍率可达9.0,10~20 min内达饱和吸附,而且产品的保油率在90%左右,水面浮油回收性能好。  相似文献   

7.
以超临界CO2为物理发泡剂,采用间歇发泡法制备了碱木质素-聚乳酸(AL-PLA)开孔泡沫材料。研究碱木质素的质量分数对聚乳酸结晶行为、流变性能以及聚乳酸开孔泡沫的泡孔形态和泡孔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碱木质素,不仅可以提高聚乳酸的结晶度,而且可以改善聚乳酸的发泡性能,当碱木质素的质量分数为1.0%时,所制备的聚乳酸泡沫的表观密度仅为0.033 g·cm-3、发泡倍率高达36.88倍、平均泡孔尺寸为59.7μm,该聚乳酸泡沫具有更低的表观密度、更高的发泡倍率以及更小的泡孔尺寸。  相似文献   

8.
对油烟在自行合成的聚丙烯酸异丁酯(PI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PMMA-BMA)和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PLMA-2-EHMA)等3种吸油烟树脂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速率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吸附温度的升高,3种丙烯酸系吸油烟材料上吸附容量降低;在试验范围内,油烟在3种丙烯酸系吸油烟材料上的吸附等温线都属于Ι型,为优惠型吸附等温线,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速率越快,达到吸附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也越短;油烟在3种吸油烟材料上的吸附动力学关系基本符合拟一级吸附速率模型;根据所得的速率曲线,计算出油烟在3种吸油烟材料上在不同温度下的传质系数和有效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9.
醚化海藻酸钠改性吸水树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藻酸钠进行醚化改性,以提高其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同时采用水溶液聚合法,选择丙烯酸(从)与丙烯酰胺(AM)单体与醚化海藻酸钠(ESA)通过共混、交联方式制备了高吸水材料,对其溶胀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ESA、AM占总单体质量的20%和10%,交联剂、引发剂占总单体质量的0.6%和0.2%时,ESA-Co-AA-Co-AM吸去离子水倍率最高达411g/g,吸盐水倍率均在65g/g左右.TG-DTG试验表明ESA.Co-AA-Co-AM的起始分解温度在20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人造沸石进行了改性,并研究了其对苯酚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将人造沸石用于处理含酚废水,必须先活化;活化沸石对CTMAB的吸附等温线类似于Langmuir型吸附;改性条件为:20℃,质量浓度为5 g/L的CTMAB溶液,间歇振荡24 h.改性沸石对水中苯酚的吸附规律较好的符合Henry吸附等温式,吸附作用机制为苯酚在沸石表面的有机相和溶液中的分配及双分子层正电性表面与苯酚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沸石微波改性及对废水中苯胺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在微波场中对沸石进行有机化,制得改性沸石,研究了改性沸石对废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明显提高了对苯胺的吸附能力。当溶液pH为2、常温、振荡时间为2 h、改性沸石用量为50 g/L时,改性沸石对浓度为20 mg/L的苯胺的去除率达91.56%。改性沸石对苯胺的吸附规律较好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2.
以菲律宾蛤仔蛋白为原料,用木瓜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和pH对水解度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通过检测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评价水解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水解度与抗氧化性之间没有正反相关系,当温度为45℃,时间为6 h,加酶量为1 500μg/g,pH为7.0时,水解度最大;温度为45℃,时间为2 h,加酶量为2 000μg/g,pH为7.0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水解物对羟自由、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因此,菲律宾蛤仔蛋白的木瓜蛋白酶水解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3.
徐翠香  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87-688,771
[目的]研究制备的牛白蛋白包裹复合磁性微球的性能。[方法]在反相(W/O)微乳液体系中制备出Fe3O4/PAM(聚丙烯酰胺)磁性微球;然后在蛋白质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加入Fe3O4/PAM微球,使蛋白质特异性吸附在微球上。采用电子衍射、透射电镜、差热、热重等方法对复合微球的粒径、结构等性质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考察了温度、溶液离子强度对微球吸附蛋白量的影响。[结果]微球粒径20 nm左右,且粒径均匀、细小,微球具有较大吸附量;反应温度在37℃时,微球对蛋白的吸附达到最大值,离子强度越小越有利于微球对蛋白的吸附。[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制备高磁响应性、高吸附量的靶向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方晓丹  黄玉婷  陈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80-4982
[目的]研究生物滴滤池处理含H2S的水产加工企业恶臭废气的可行性。[方法]以含H2S的水产加工企业恶臭废气作为试验气体,采用自主研制的板式生物滴滤塔,以聚丙烯鲍尔环为填料,分别研究了空床停留时间(EBRT)、进口H2S浓度、pH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结果]在挂膜完成的第18天后,H2S的去除效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并且在运行58 d时达到最大去除负荷52.0 g/(m3.h)。EBRT在13~30 s的范围内,去除效率达到最高100%。在进口H2S浓度为400 mg/m3时,获得70.2 g/(m3.h)的最大去除负荷,但H2S的去除效率仅为73.1%。[结论]该系统可在非常低的pH下,即在氢离子大量积累之后,仍能经济方便地去除H2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萝卜中硒的方法。[方法]比较了Cu、Ni、Pd及Cu-Pd、Ni-Pd协同作用对硒的测定的影响,确定最佳基改剂;通过优化灯电流、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等确定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硒的最佳方法,并测定萝卜中的硒。[结果]1mg/ml Cu(NO3)2作为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800℃,原子化温度2 500℃为测定不同萝卜中硒的含量的适宜条件。在该条件下测定Se的加标回收率在99.6%~106.0%,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19%,检出限为0.79μg/L。[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准确,适用于萝卜中硒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从原油污染的沿海滩涂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降油性能的细菌;采用柴油培养基测定分离菌株对柴油的原始降解率;通过在柴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1、2、4、8、16 g/L),及不同浓度的酵母膏、蛋白胨、尿素、硫酸铵(以氮计,浓度为0.5、1、2 g/L)和磷酸二氢钠(0、4、8、12 g/L)后,测定分离菌株的降油性能;鉴定分离菌株并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到5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其中1株原始降油率最高(19.0%),编号为Y-3;在添加1 g/L以上葡萄糖时,Y-3菌株降油率升高,添加4 g/L葡萄糖时达最高(79.9%);酵母膏和蛋白胨可提高Y-3菌株的降油率,尿素、硫酸铵和磷酸盐对降油率影响不明显;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Y-3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Y-3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8,适宜生长NaCl浓度为0~30 g/L.  相似文献   

17.
通过CO2超临界萃取对榆耳进行脱脂处理后,用酸法、碱法、热水法三种常用方法提取榆耳胶原蛋白,经减压浓缩后,CaCl2脱糖,NH4Cl沉淀,盐溶,除杂,冻干等步骤获得榆耳胶原蛋白。通过测定其乳化能力指数、乳化稳定指数、吸水性、保水性、吸油性等研究其食品功能特性。结果标明酸法、碱法、热水法胶原蛋白提取率分别为59.6ug/mL、124.8ug/mL、87.0ug/mL;榆耳乳化能力指数EAI为0.041,乳化稳定指数ESI为24.4,吸水能力为0.224g/g,吸油能力为2.83mL/g。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温度下,分别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雷氏七鳃鳗变态前后及以规格为标准分类的大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成鳗大)、小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成鳗小)、大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大)和小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小)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成鳗大(8.59g±0.20 g)、成鳗小(5.42 g±0.10 g)和幼鳗小(5.27 g±0.17 g)的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其中成鳗大的最高耗氧率(0.167 mg/g.h±0.022 mg/g.h)、最低耗氧率(0.035 mg/g.h±0.003 mg/g.h)与成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92 mg/g.h±0.036 mg/g.h)、最低耗氧率(0.051 mg/g.h±0.016 mg/g.h)均出现在8:00和16:00;幼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19 mg/g.h±0.027 mg/g.h)和最低耗氧率(0.038mg/g.h±0.013 mg/g.h)分别出现在18:00和14:00。在1~20℃时,雷氏七鳃鳗的耗氧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成鳗大(10.45 g±0.13 g)的关系式为Y大=0.0254X0.9115(R2=0.8516),成鳗小(4.65 g±0.07 g)的关系式为Y小=0.0272X0.9406(R2=0.8840);而幼鳗小(5.92 g±0.05 g)的耗氧量、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波浪式上升。在1~15℃时,成鳗大(10.67 g±0.18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其关系式为Y大=0.2224X-0.3945(R2=0.9710),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移,窒息点曲线呈"V"字型;在1~10℃时,成鳗小(5.46 g±0.12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降低,关系式为Y小=0.4427X-0.6561(R2=0.8866),在10~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1~15℃时,幼鳗小(5.74±0.83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关系式为Y幼=0.3008X-0.4003(R2=0.8581)(P〈0.05)。体质量不同的成鳗大(10.10 g±0.13 g)与成鳗小(4.79 g±0.08 g)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不同的幼鳗大(7.60 g±0.15 g)与幼鳗小(4.79 g±0.09 g)的耗氧量和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的组织培养比较困难,其再生体系还不完善,建立骨干自交系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是玉米转基因技术的必要前提。以玉米常用自交系齐319、478、502、黄C和7922不同大小(1.0、1.5和2.0 mm)的幼胚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基因型、胚大小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幼胚再生的影响,从而建立玉米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1.5 mm大小的齐319幼胚为外植体,愈伤诱导率最高,达到了86.2%;1.5 mg/L的24-D有利于胚性愈伤的形成和胚性的保持;两步法分化培养可以提高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成苗。确定了玉米自交系齐319较适合的培养程序为:将1.5 mm大小的幼胚盾片向上接于诱导培养基(N6+24-D 1.5 mg/L+L-脯氨酸0.7 g/L+蔗糖30 g/L+琼脂粉8 g/L+硝酸银5μmol/L),在25℃下暗培养20 d;挑选胚性愈伤组织在温度25℃、暗培养条件下进行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基与诱导培养基相同,每14 d继代1次;将愈伤组织继代42 d后转移至分化培养基1(MS+肌醇100 mg/L+蔗糖60 g/L+gelrite 3 g/L),继续暗培养10 d左右,待愈伤组织形成象牙白色的块状物且有绿点出现时,将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2(MS+肌醇100 mg/L+蔗糖30 g/L+gelrite3 g/L)进行光培养,2~3 d即可分化出苗;待幼苗长到4~5 cm高时,移至生根培养基(1/2 MS+IBA0.8 mg/L+蔗糖30 g/L),14~21 d幼苗长出大量的根系,形成完整的植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黄芡降糖片的准确定量质控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YMC-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水(48∶52)(含0.34%磷酸二氢钾和0.17%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25℃,测定黄芡降糖片中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64~6.40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加样回收率为99.86%,RSD=1.0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重现性好,用于控制黄芡降糖片的含量,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