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安李原产四川省江安县赶场山,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六大优良李品种之一,尤以江安大白李品质最佳,曾作为皇室贡品。近年来,江安县大力发展以大白李为主的地方特色水果,优化品种结构,强化科技管护,江安李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产量大幅增加。在分析江安李产销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安李顺畅销售、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李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总是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8 0年代后期以来 ,随着我国果树生产结构的调整 ,李生产受到重视。尤其是进入 90年代后一些地区开始大规模建设李生产基地 ,其中以江南和东北地区发展较快。我国李生产方式正从零星栽培转变为规模经营。然而我国李生产水平仍较差 ,存在良种化水平低、单产低、果品质量上不去、病虫严重等问题。为推进我国李生产健康发展 ,笔者对当前李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1 注意低温危害 ,做好园址选择工作 李是耐寒性较强的树种之一 ,如原产我国北方的窑门李、红干核李等 ,可耐 - 35~ - 4 0℃的低温 ,但中国李花期较早 ,在华…  相似文献   

3.
李学名:PrunussalicinaLindl.。古称:嘉庆李、嘉庆子。又名:中国李、玉皇李、山李子、三华李等。原产我国长江流域,是古老的果品之一。二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已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丘中有李,被留之子”和“华如桃李”等诗句。当时已被作为食用佳品馈赠友人。公元前三世纪《三海经》记载,灵山、卑山、歧山等有种李树(今黄河流域一带)。李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西汉时.对李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汉武帝的“上林苑”(御花园)巳区分和定名了紫李、绿李、黄李、朱李等15个品种。东汉的(礼记…  相似文献   

4.
李(plum)是重要的核果类果树之一,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我国是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的起源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广泛的地区分布。中国李也是世界范围内商业化栽培的种之一,主要供鲜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我国李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是世界李生产第一大国。原产我国的李地方品种类型多样,果实口感佳、香味浓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悠久的栽培过程中保留、筛选了大批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李品种,对我国李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满足果树生产中对李新品种的需求,我国育种工作者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了以抗寒、丰产、优质、观赏为目标的李育种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国李育种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自主育成、通过品种审定并正式发表的李品种有64个,东北三省科研单位育成品种37个,占总数的57.81%,是我国李育种的主要育种单位。纵观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主要是通过实生和杂交方式获得,以地方品种实生和中国李杂交为主,芽变品种占少数,近几年通过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笔者整理绘制了一张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系谱图,发现目前我国选育的李品种中,多数亲本是具有我国地域特点的地方优良品种,且直接或间接来自少数几个亲本。‘福摩萨’‘六号李’‘绥棱红’和‘绥李3号’是骨干亲本,在我国李鲜食和随后的观赏品种选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育成的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近,存在亲本选择有局限、遗传基础较狭窄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我国李育种还存在重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缺乏、砧木育种进展缓慢、抗病育种尤其抗李痘病育种意识淡薄等问题。综上所述,笔者旨在对我国李育种的进展、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优质李的地理气候条件,是我国李优生区之一。从2000年开始,甘肃省农科院果树所从国内外引进李品种40多个,经过5a(年)的精心管理和观察,认为大李特早红、新引3号和安哥诺等李品种在兰州地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果实经济性状表现突出。现将引种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果树学报》2004,21(2):131
李、杏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水果。近年来,在种植业水果品种结构调整中,其效果越来越明显: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引导李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在长时间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去年举办了全国优质鲜食李、杏评选活动,克服“非典”期间带来的不利影响,反映热烈、效果显著。为了继续抓好这项工作,更好地发挥李、杏生产区域优势,加快李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先后选育出一批李品种,如奎丰、绥棱红、龙园秋李等,这些品种抗寒性强,成熟期各异,大大延长了李果的市场供应期,但缺点是普遍表现果个偏小,产量低,品质差,到90年代,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栽培。90年代末期许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相继引进国外六七十年代培育的品种,如黑宝石、黑琥珀、澳大利亚14号、大石早生、大石中生等,国外李栽培在一些地方初具规模,表现果型较大、肉质硬、耐运输,缺点是果皮厚、果皮酸涩,大多呈黑色或蓝色,不符合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近年来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培育出了一批红色李品种,如好运、红美丽、拓荒者等,果实色泽艳丽,品质佳,适于鲜食,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为了丰富李品种资源。缩小我国与国.外李品种之间的差距,我们开展了李品种选育工作,旨在选育红色、优质、丰产的李品种,推动我国李产业的发展。现将秦红李的选育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优质李的地理气候条件,是我国李优生区之一。但长期以来,主要以地方品种零星栽培为主,同时管理水平落后、单位面积收益低等问题突出。为了加快甘肃省李产业的健康、快速和规模化发展,增加果农收入,我所从2000年开始,从国内外有针对性地引进李品种40多个。经过6年的试验观察,我们认为大李特早红、索瑞斯和安哥诺等7个李品种在甘肃省兰州地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李果市场售价高。现将引种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树早熟良种──九龙李衡山县是湖南省主要李产区之一,该县李树栽培历史悠久,地方种质资源丰富,主要栽培品种有秧李、黄腊李、牛心李、白糖李、苹果李等。1991年又发现一个新的地方良种——九龙李。目前产量约200t,已繁育苗木20多万株,扩种约67hm2,...  相似文献   

10.
日本栽培的李主要是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日本的有些中国李品种引入我国后表现出综合性状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李生产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原产日本的“大石早生”是日本的主栽品种之一,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2000年该品种栽培面积最大,占整个李栽培面积的22.6%.该品种引入我国后表现出成熟早、品质优、适应区域广等特点,栽培面积日益扩大,深受广大种植者和消费者欢迎,已成为我国南、北方李产区的主栽品种之一.胡国宏对2000年以前日本农林水产省登录的23个李品种的介绍,在这些品种中文名称的规范和指导国内引种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000年以来,日本农林水产省又陆续登录了中国李新品种9个,笔者收集整理了这些中国李品种的资料并对其中文名称进行了推敲,以期规范这些新品种的中文名称,不至于在引种过程中引起品种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