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白蛾年发生代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美国白蛾在威海地区的生物学特性;阐述了影响美国白蛾年发生代数的环境因素,即光照、温度、湿度。对我国美国白蛾年发生代数进行了区域划分,提出了针对美国白蛾年发生代数应采取的除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所有灾害性外来物种中,美国白蛾的危害尤为突出,对这种毁灭性检疫害虫的防治也一直被认为是国际性的难题。在 20世纪最后阶段,陕西省防治美国白蛾工作终于取得了突破进展。依照原国家林业部《关于美国白蛾预测预报办法》的有关规定,省内残留的美国白蛾已经完全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经济阈值范围内,防治工作开始进入监测巩固阶段。陕西为我国查扑美国白蛾工作树立了典范。 在 2000年美国白蛾虫情发生前期,省扑蛾指挥部在疫情重点区兴平市召开会议,省政府要求疫情区各级政府负总责,统一认识,坚定信念,全面安排,突出重点,从为工农…  相似文献   

3.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回顾及今后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概述了自1979年我国丹东地区首次发现美国白蛾至今十年多来,该虫在我国发生、危害及防治概况;并对今后美国白蛾的防治策略和治理措施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2007年美国白蛾传入桓仁县,该害虫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适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等特点。经过10 a对该害虫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调查研究及开展防治工作,总结一套美国白蛾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为辽宁东部山区防治美国白蛾提供科学依据。截止目前,桓仁县消除美国白蛾疫点2处,发生面积控制在284 hm2,且为轻度发生。  相似文献   

5.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本研究连续4年通过野外观察以及性诱捕器诱捕准确掌握了美国白蛾在枣庄地区的生活史以及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具体时间。研究表明:美国白蛾在枣庄地区一年发生3代,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29-5月3日、7月4-10日、8月13-21日。同时雨天等环境因素对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影响较大,这为科学指导飞机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自1984年秋在我省武功县境内发现世界检疫性害虫——美国白蛾以来,在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发生区广大干部群众经过10余年的持续努力,使我省扑灭美国白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省扑灭美国白蛾指挥部办公室检查结果,全省先后发生美国白蛾的9县(区)50多个乡  相似文献   

7.
参照前苏联专家对美国白蛾适生性划分标准,并结合2010年黑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气象数据,分析了美国白蛾入侵黑龙江省的风险性。美国白蛾在黑龙江省可能生存的中度危险区是鸡西市,接近中度危险区的较轻度危险区是双鸭山市、牡丹江市,其他各地市均为轻度危险区,且美国白蛾在黑龙江省全省存在着1年发生1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正>商河县2008年美国白蛾大暴发后,经过2009年的全力防控,虫情得到了极为有效防控,2009~2013年虫株率均稳步控制在0.1%以下。在美国白蛾整体上处于较轻发生情况下,为了探索飞机防治和非防状态下美国白蛾的发生与危害情况,我们自2012年第1代幼虫期开始,在商河县选择3个乡镇的33个村,连续两年进行飞防与非防试验区的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商河县美国白蛾发生与防治概况2006年9月,商河县首次发现美国白蛾传入并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美国白蛾是一种外来有害生物,2016年该虫害开始扩散到湖北省,当前已发展到包括枣阳、襄州、广水等11个县(市、区)。美国白蛾危害性极大,它所到之处,树叶被啃噬一光,农作物减产,对疫区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林业经济、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结合湖北省美国白蛾发生实际情况,从美国白蛾的分布现状、主要危害、生活习性、发生特点、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结合枣阳市在美国白蛾防治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了检疫防控、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科学开展美国白蛾监测预报和疫情防控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白蛾是严重危害林木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具有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疫情暴发危害大等特点。2006年美国白蛾入侵石家庄新乐市,经过不断扩散,到2013年,石家庄市美国白蛾发生面积已达17.21万亩,涉及正定、新乐等18个县(市)区的141个乡镇(办事处)、835个村(街道)、190个小区。  相似文献   

11.
杨静 《国土绿化》2008,(1):54-54
美国白蛾原生于北美洲,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繁殖力强、传播快、危害严重等特点,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六大工程治理害虫之一。辽宁省锦州市1987年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疫情,以后每年均有发生。发现美国白蛾的最初几年,由于缺乏对该害虫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大面积使用剧毒化学农药,如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和菊酯类药剂进行防治。这些农药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畜禽中毒死亡。经过多年探索,锦州市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无公害防治美国白蛾技术,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2.
2012年~2014年在沈阳地区进行美国白蛾发生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沈阳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成虫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卵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幼虫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蛹期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美国白蛾虫态有重叠现象,1~2代历期不等,第2代成虫产卵期较之第1代明显变短,而幼虫期和蛹期又明显较之第1代变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通辽市科左后旗国家级中心测报点2016—2019年对美国白蛾的监测观察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初步掌握了美国白蛾各虫态在科左后旗发生期,对科学防治美国白蛾提供了依据。并近年来对美国白蛾疫情采取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有效地防治美国白蛾,该文通过对兴城市2016年美国白蛾发生现状进行调查,根据美国白蛾在兴城地区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情况等,提出加强检疫和监测、联防联治提高防治效率,以及人工剪网、悬挂性诱捕器、围草诱蛹、人工捕蛾、释放周氏啮小蜂、病毒复合微生物杀虫剂、灭幼脲3号胶悬剂防治美国白蛾的7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查治美国白蛾存在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白蛾自1982年首次在山东荣成市发现,1998年底已传播蔓延到烟台、威海、东营3个市的13个县市区。为了尽快封销扑灭美国白蛾疫情,笔者根据山东省十几年的查治和控制传播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当前查治美国白蛾存在着组织协调不力、资金不足等问题,并对全面封销扑灭美国白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市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调查监测,掌握了美国白蛾在石家庄市发生规律,依据美国白蛾的发生动态,在各虫态发生时期,采取综合防治技术防治美国白蛾,达到防治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白蛾周氏啮小蜂转主寄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为了了解其在释放利用后能否保持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研究了这种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通过调查 ,明确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种类 ,并研究了这些寄主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以及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这些寄主中的寄生率和出蜂量、雌雄性比等。结果表明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有 7种 :美国白蛾 ,大袋蛾 ,柳毒蛾 ,榆毒蛾 ,国槐尺蛾 ,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白蛾周氏啮小蜂年发生 7代 ,而美国白蛾年发生 2代 (部分年份可发生 3代 ) ,小蜂除寄生这 2代(或 3代 )美国白蛾蛹外 ,其余各代在这些转主寄主蛹中寄生。这些转主寄主的蛹期和美国白蛾的蛹期在 1a的生长发育期中相互衔接 ,小蜂可转移寄生在这些寄主上 ,从而能够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对各地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柳毒蛾和美国白蛾上的寄生情况比较分析 ,发现该小蜂在不同地点的寄生情况差异不显著 ,说明这种小蜂的分布比较广泛 ,种群数量比较稳定。研究还表明 ,绿化树木的多样性可以增加转主寄主的种类和数量 ,从而能够使小蜂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释放后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99年辽阳美国白蛾发生面积4200hm^2,农村、城市皆大面积发生,针对美国白蛾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天敌少、传播途径广等特点及其发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工程治理应着重解决资金问题,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做好普查、防治工作,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近日,顺义区组织召开“顺义区第二代美国白蛾防控工作会”,各镇林业站站长,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共计30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第一代美国白蛾的防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报第二代美国白蛾的监测情况,分析了目前美国白蛾发生形势。会议要求各镇林业站及各有林单位要认真落实防控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20.
国门第一路林带美国白蛾的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0月6日,在机场高速路、轻轨两侧林带首次发现有危险性害虫美国白蛾的危害,我们在掌握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迅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美国白蛾在首都机场调整路林带内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