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间蚜虫3种天敌间竞争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采用培养皿和纱笼饲养两种方法,研究了在林间捕食蚜虫的3种天敌: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草蛉之间相互竞争干扰作用,结果表明,3种幼虫在空间狭小的培养皿中,出现相互残杀现象,低龄期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较高,都可捕杀龟纹瓢虫幼虫,中龄之后的大草蛉幼虫竞争优势明显,捕杀瓢虫幼虫。在空间相对较大的纱笼中,食物充足时,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均较高,龟纹瓢虫幼虫存活率随虫龄增加而增加;食物不足时大草蛉幼虫存活率较高,异色瓢虫幼虫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较低。对成虫间竞争干扰的研究表明,3种天敌成虫在共同捕食中,龟纹瓢虫寻找猎物时间最短,大草蛉最长。异色瓢虫受干扰最小、捕食的蚜虫数量最多,异色瓢虫成虫优势明显大于龟纹瓢虫和大草蛉。  相似文献   

2.
龟纹瓢虫捕食棉铃虫卵的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测定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捕食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übner)卵的结果表明,其捕食量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拟合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功能反应Ⅱ型,其模型为Na=0.6660N/(1 0.0322N)。日最大捕食量为21粒。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模型为:E=0.2159×P-1.4427干扰模型为:E=0.4855×P-2.4247。3个模型为正确评价龟纹瓢虫控制棉铃虫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使用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了Cry1Ah蛋白和食料对龟纹瓢虫幼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1.0和10.0μg·g1的Cry1Ah蛋白处理下的棉铃虫饲喂龟纹瓢虫后,其存活率、幼虫虫体质量、幼虫发育时间和化蛹率均没有影响,但龟纹瓢虫体内某些酶活力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并未显著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用蚜虫饲喂的龟纹瓢虫存活率、虫体质量和化蛹率显著高于棉铃虫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幼虫发育时间前者显著短于后者.研究结果表明食料的不同对龟纹瓢虫的影响远远大于Cry1Ah蛋白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观察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苹果蚜的捕食控害效果表明,瓢虫捕食时蚜虫群体燥动不安持续时间1min12s,蚜虫腹部和后肢翘起、腹管不断分泌排泄。七星瓢虫2种虫态对苹果蚜虫口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olling-Ⅱ型方程很好地拟合,瓢虫自身不同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七星瓢虫不仅直接捕食,还惊扰苹果蚜食无定所,生活紊乱,繁殖率下降,捕食控害效果明显。捕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盛发初期0.067hm2果园人工助迁3000头,2周后苹果蚜自然  相似文献   

5.
小花蝽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主要棉虫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花蝽(Oriusminutus)是棉田主要天敌类群中的一种。发生时间长,数量多,捕食范围广。小花蝽以成虫越冬,在河南安阳地区每年发生7个世代。各虫态历期与温度关系密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适温范围为25~33℃,相对湿度为70%~90%。小花蝽为杂食性天敌昆虫,在田间发生数量不随某种害虫消长而波动。棉田内以6月中旬数量最多,恰与第二代棉铃虫盛期相吻合。成、若虫均能捕食害虫,捕食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反应,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捕食功能反应参数,雌成虫a'=1.0401,Th=0.03856,雄成虫a'=0.5152,Th=0.06882,一昼夜捕食上限分别为26.9头和14.5头。雌成虫对棉铃虫卵和捕食功能参数a'=0.8309,Th=0.12846,一昼夜捕食上限为7.8粒。对害虫的控制能力随害虫密度升高而下降,害虫成活率上升。益害比为1:1时捕食率为94.8%,防效为78%;1:3时捕食率为80.6%,防效为58.7%。小花蝽在棉田生态系中的发生量,棉麦间作田大于单作棉田;在单作棉田中生长旺盛棉田大于一般棉田和夏播棉田。  相似文献   

6.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7.
异色瓢虫对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观察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苹果蚜的捕食控害效果表明,瓢虫捕食时蚜虫群体燥动不安持续时间1min12s,蚜虫腹部和后肢翘起、腹管不断分泌排泄。七星瓢虫2种虫态对苹果蚜虫口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olling-Ⅱ型方程很好地拟合,瓢虫自身不同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七星瓢虫不仅直接捕食,还惊扰苹果蚜食无定所,生活紊乱,繁殖率下降,捕食控害效果明显。捕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盛发初期0.067hm2果园人工助迁3000头,2周后苹果蚜自然  相似文献   

9.
棉田多种群优势天敌捕食棉铃虫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草间小黑蛛、小花蝽、龟纹瓢虫3种天敌与棉铃虫共存系统的动态捕食量数学模型,对捕食量模型分析可以了解棉铃虫种群密度与天敌复合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及对捕食量的影响、各类天敌种群间的交互作用。同时还建立了各类天敌数量增长的子模型。为棉田棉铃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十一星瓢虫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星瓢虫是新疆棉区棉蚜的重要天敌,为更好地的保护利用使其在棉蚜综合防治中发挥作用,运用田间系统调查结合生态学方法对其控害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棉田中十一星瓢虫与棉蚜的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棉蚜数量的增加不断增加。是控制蚜虫及多种害虫的发生的重要因素。幼虫及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1~4龄幼虫和成虫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7.42、46.73、96.15、151.52和144.93头,表明十一星瓢虫对棉蚜捕食潜力很大。在恒温24~28℃内。十一星瓢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力较高,种群加倍时间较短。因此,十一星瓢虫是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的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