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松毛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有卵期寄生蜂(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等),幼虫期寄生蜂(姬蜂、茧蜂等)和寄生蝇(寄蝇科的某些种类),蛹期寄生蜂(姬蜂、大腿蜂)等。本文着重介绍寄生松毛虫幼虫期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我区马尾松毛虫寄生天敌种类和作用,为保护和利用天敌,开展协调防治提供依据。我们结合预测预报工作,对全区松毛虫蛹期、卵期寄生性天敌进行了初步考查。通过考查,发现我区松毛虫寄生天敌优势种群,蛹期主要有松毛虫黑瘤姬蜂、花胸姬  相似文献   

3.
发现了松黄叶蜂的5种寄生性天敌,即松黄叶蜂尖胸青峰、松黄叶蜂翠金小蜂和邻凹姬蜂、田猎姬、恩姬峰。其中幼虫-蛹寄生4种;蛹寄生蜂1种,并研究了主要种生物学特性探索了捕食性、寄生性天敌及致病微生物对松黄叶蜂蛹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常山县松毛虫蛹、卵期寄生性天敌的调查,初步查得寄生蜂7科25种,寄生蝇2科7种,并分析子寄生性。  相似文献   

5.
1987~1988年,对湖南省洞口县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及天敌寄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寄生性天敌昆虫27种,重寄生者14种。据此,构造了松毛虫—寄生者系统食物网及营养级数量金字塔,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各代松毛虫的寄生天敌种类和寄生率均存在着差异。寄生率以第2代为最高;害虫种群变动趋势与天敌种类有关;寄生数量与寄主密度成正比;赤眼蜂、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与卵块密度呈微弱负相关或无关,卵总寄生率与卵块密度呈轻微负相关,幼虫和蛹的寄生率与寄主密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球果象甲寄生性天敌昆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红花尔基林业局樟子松林内,樟子松球果象甲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有姬蜂科9种、茧蜂科6种、小蜂科3种和双翅目1种,寄生率约27.2%。其中曲姬蜂占绝对优势,为樟子松球果象甲的优势寄生蜂,约占寄生蜂总数的88.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入侵害虫松树蜂在我国的天敌种类,确定优势寄生蜂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在松树蜂危害的樟子松林区布点,采用林间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对松树蜂的自然天敌种类及寄生蜂优势种进行研究。【结果】1)共发现松树蜂天敌3类,包括寄生蜂、病原真菌和线虫,其中:寄生蜂5种,分别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枝跗瘿蜂、黑色枝跗瘿蜂指名亚种、红足枝跗瘿蜂、黑角拟皱背姬蜂;病原真菌2种,分别为深绿木霉和绿色木霉;寄生性线虫1种,为Deladenus siricidicola Bedding。2)确定了松树蜂的寄生蜂优势种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林间自然寄生率为9.3%。室内观察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1年发生1代,主要寄生松树蜂幼虫或老熟幼虫,为单寄生天敌,以幼虫在松树蜂蛀道内越冬,蛹期10-15天,羽化高峰期在5月上旬,寿命较长,耐雨水冲刷能力较强,对自然环境有着良好的适应性。3)通过在显微镜下对松树蜂的解剖观察,发现线虫对松树蜂幼虫的侵染率达32.1%,对成虫的侵染率高达70.9%。【结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是防治松树蜂的重要天敌昆虫,松树蜂幼虫或老熟幼虫期(即当地时间4月下旬—5月中旬)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另外从寄生率和寄生效果来看,线虫可能成为一种主要的防治松树蜂的手段,有待下一步重点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在竹斑蛾大发生后,分批采集越冬代预蛹茧于室内饲养,获得寄生性天敌11种,有白僵菌1种、寄蝇3种、寄生蜂7种,寄蝇、寄生蜂全部是寄主新记录,其中在姬蜂科中发现2个中国新记录属、1个中国新记录种.11种寄生性天敌中有4个优势种,其寄生率各自均占总寄生率10%以上.特别是新拟秘姬蜂,寄生率占总寄生率47%,估计在竹林中竹斑蛾越冬茧阶段可繁殖3代.  相似文献   

9.
严静君  姚德富 《林业科学》1992,28(5):405-411
根据1985—1991年在北京西山地区研究结果,油松毛虫连续7年处于低密度状态,虫口密度在0.4—11.7条/株间变动;黑足凹眼姬蜂年平均寄生率为25.22±11.14%,其寄生率高低与寄主密度大小呈负相关,寄生率高于25%时,次年松毛虫种群数量下降;黑足凹眼姬蜂与松毛虫狭颊寄蝇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该蜂寄生率高的年份,寄蝇寄生率很低或没有寄生;被姬蜂寄生的松毛虫越冬幼虫,早期出蛰数量多于后期出蛰,该蜂在野外的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舞毒蛾和榆毒蛾,一年中在不同寄主上可完成4—5代;越冬寄主是松毛虫;因受转主寄主、重寄生蜂和夏季高温影响,该蜂的季节种群动态规律为春季数量多、夏季种群凋落,秋季数量又开始上升。据7年观察,该蜂对低密度的松毛虫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天敌是影响害虫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对控制害虫的大发生起着显著作用。今后如何发挥天敌昆虫的治虫作用,首先必须认识它,了解它。这就需要采集、饲养它,以达利用天敌昆虫消灭害虫,为生产服务之目的。害虫的寄生性天敌的寄生习性是比较复杂的。有些种类专门寄生于虫卵,如:赤眼蜂、平腹小蜂、黑卵峰等统称为卵寄生;有些专门寄生于幼虫,如:红头小茧蜂、两色瘦姬蜂寄生于松毛虫的幼虫,金小蜂寄生于红铃虫等,这些称之为幼虫寄生;也有些种类资生于蛹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种桑寄生植物寄主种类、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的动态,揭示桑寄生植物的种群扩散机制。【方法】以桑寄生植物及其寄主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2和2019年,在成都市区55.4 hm2范围内对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区域内2012年有寄主植物41种,寄主个体991株;2019年有寄主植物48种,寄主个体1 294株。在2012和2019年,桑寄生植物的寄生强度在寄主植物上的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相比2012年,2019年新增寄主植物13种,减少5种。在2012和2019年,个体数量≥20株的寄主种类均显著多于个体数量<20株寄主的种类(Fisher精确检验,P <0.05),即寄主的树种主要集中于个体数量≥20株的树种上。2019年总体寄生感染率(27.2%)显著大于2012年的总体寄生感染率(18.1%)(P <0.05);其中,15种寄主植物的寄生感染率显著上升(P <0.05),13种寄主植物寄生感染率差异不显著。2019年的总体寄生强度(1 294)显著大于2012年的总体寄生强度(991)(P <0.05);其中,11种寄主植物的寄生强度均显著增加(P <0.05),12种寄主植物的寄生强度变化不显著,仅2种寄主植物的寄生强度显著减少(P <0.05)。【结论】7 a间,桑寄生植物的种群趋于扩张,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均显著增大。桑寄生植物潜在寄主植物的多度越大,其越容易成为桑寄生植物的新寄主种类。在桑寄生扩散研究和危害防控方面,需要注意到特定区域内木本植物的种群大小。  相似文献   

12.
赣东北地区的松毛虫卵寄生蜂有 1 5种 ,其中有 3种是近年发表的新种。调查分析表明 ,赤眼蜂、黑卵蜂和平腹小蜂是主要类群 ;平腹小蜂属的白跗平腹小蜂是优势种。思茅松毛虫的卵寄生率明显高于马尾松毛虫 ,主要是个体大、寄生力强的平腹小蜂和金小蜂的寄生量大。若能造成多种卵寄生蜂及其它天敌增加的趋势 ,控制松毛虫成灾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用2年时间,在通辽市美国白蛾发生区研究了释放寄生性天敌昆虫周氏啮小蜂和赤眼蜂防治该害虫的效果和种群数量调控情况.结果表明:林间释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为69%、天敌总寄生率为92%、防治效果为87.4%,林间释放赤眼蜂对美国白蛾卵的防治效果为78.7%.利用天敌防治美国白蛾方法有利于其他天敌种群自然繁育,无抗...  相似文献   

14.
林丹烟剂防治落叶松鞘蛾对寄生蜂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林丹烟剂大面积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对其寄生蜂种群有显著的副作用,可导致寄生蜂总寄生率下降63%,特别对小蜂类种群影响更大。试验结果看出,放烟后第3年,防治区鞘蛾种群数量可回升到接近放烟前的水平,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却增长不到放烟前的50%。放烟不仅可以直接减少寄生蜂的数量,还可大量杀伤其中间寄主,进而直接影响寄生蜂数量的回升。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黄山针叶树线虫种类及Pylenchulus,Tylenchochnehus等10个主要属的寄生线虫对不同针叶树的危害特点,并叙述了黄山线虫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长春地区的水曲柳林分为对象,调查白蜡吉丁的自然天敌种类及优势天敌,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卵期优势天敌种类为白蜡吉丁平腹小蜂,寄生率达61.3%;幼虫期优势天敌种类为白蜡吉丁啮小蜂,寄生率为68.6%;蛹期寄生天敌种类一种,为东方副凿姬蜂,寄生率为8.64%。白蜡吉丁产卵的季节分布呈先上升至高峰后再下降的趋势,白蜡吉丁平腹小蜂的季节消长趋势与白蜡吉丁一致,但在时间上滞后于白蜡吉丁产卵的规律。白蜡吉丁平腹小蜂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可开发的优势天地种类对白蜡吉丁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7.
《湖北林业科技》2015,(6):11-13
通过诱木堆释放花绒寄甲,比较分析了花绒寄甲卵、成虫、卵+成虫野外寄生松褐天牛幼虫的效果及防治成本。结果显示,从对松褐天牛的寄生率来看,花绒寄甲卵卵+成虫成虫,从防治成本来看,达到相同的寄生率,花绒寄甲卵成虫卵+成虫。因此,释放花绒寄甲卵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且寄生率随着卵的增加而上升。当释放3 000粒卵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到64.52%。  相似文献   

18.
花椒绵粉蚧寄生性天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在花椒绵粉蚧Phenacoccus azaleae Kuwana发生严重的山西省盂县对该虫的天敌昆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绵粉蚧长索跳小蜂Anagyrus shoenherri (Westwood)、蚜虫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宽缘金小蜂Pachyneuton sp.、长盾拟金小蜂Eunotus sp.和荆腹拟金小蜂(Gastrancistrus sp.等5种寄生性小蜂类天敌昆虫,其中绵粉蚧长索跳小蜂是优势种,它1a发生2代,成虫出现于4月和6月,对蚧虫越冬期的若虫、春天出蛰的雌性若虫、雌成虫及卵均能寄生。在花椒纯林内对产卵期的蚧虫寄生率为8.7%,在花椒与农作物混种的林地,由于经常喷洒杀虫剂,寄生率只有0.56%。根据该小蜂在白蜡绵粉蚧上的高寄生率,提出从蚧虫多年发生区采集寄生蜂,释放到新发生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