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耐荫地被植物山麦冬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了耐荫地被植物山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山麦冬光合日进程有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0.2μmolCO2·m-2·s-1,光饱和点为648μmol·m-2·s-1,光补偿点为3.2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1389,CO2饱和点为1868μmol·mol-1,补偿点为61μmol·mol-1,最大蒸腾速率为2.2 mmol H2O·m-2·s-1,最大气孔导度为0.100 mmol·m-2·s-1。因此认为山麦冬是具有耐荫和抗旱节水特性的优良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2.
UV-B辐射增强和温度变化对麻花艽光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建国 《草地学报》2010,18(5):622-628,635
为了确定UV-B辐射增强和温度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以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控制温度和紫外灯UV-B辐射增强方法,测定分析了UV-B辐射增强和温度变化对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麻花艽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对照下较高,UV-B辐射为20W和40W处理下较低;8月,Pn在25℃下比15℃下显著高;9月,对照处理下Pn在25℃下比15℃下高。同时,E在25℃比15℃下高;Gs、WUE和Ci在25℃下比15℃下低。另外,麻花艽叶片Pn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幅度较大,800~2200μmol·m-2·s-1时增幅较小;Gs和E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Ci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800~3000μmol·m-2·s-1变化不大;WUE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呈现增加趋势,800~3000μmol·m-2·s-1时呈现下降趋势。说明UV-B辐射增强将对高寒草甸植物-麻花艽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参数将产生极大影响,影响与温度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镇江河漫滩草地虉草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虉草(Phalaris arandinacea)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阶段虉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但5月下旬主、次峰均滞后于4月初1 h,净光合速率后期大于前期,导致光合"午休"的原因不同,4月初为气孔限制因素,而5月下旬为非气孔限制因素。不同时期各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不同。虉草净光合速率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4月中下旬最高。虉草的光补偿点为45.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825μmol·m-2·s-1,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47 mol·mol-1,暗呼吸速率为2.1429μmol·m-2·s-1;CO2补偿点为76μmol·mol-1,饱和点为923μmol·mol-1,羧化效率为0.0556。数据显示,虉草是一种高光效C3阳性植物,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苜蓿草地土壤呼吸及其对环境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LI-8100对河北沽源牧场地区3年生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以及季动态进行测定,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大气辐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苜蓿草地的土壤呼吸日动态呈单峰曲线,各观测日的最小值分别为3.102,2.071,4.655,4.52,3.355μmol·m-2·s-1,出现在每天8:00-9:00和18:00-19:00之间,相对应的最大值分别是4.934,3.034,6.948,5.682,4.823μmol·m-2·s-1,出现在13:00-16:00之间。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与5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最大,R2的值为0.2722~0.8214(P<0.05),与10 cm土壤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20 cm土壤温度相关性不大。土壤呼吸季动态呈不规则单峰曲线,最小值是2.48μmol·m-2·s-1,出现在6月26日,最大值是5.79μmol·m-2·s-1,出现在7月24日。土壤呼吸季动态与5,10,2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均无相关性,与5,10,20 cm深度土壤湿度均有极相关关系(P<0.01),与太阳辐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Arid3’(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Arid3’)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模拟弱光胁迫,研究喷施外源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对不同光照强度(100,75,50和25 μmol·m-2·s-1)处理下高羊茅形态指标、光合色素、细胞膜透性和内源激素的影响,旨在为耐荫草坪草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高羊茅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都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喷施外源H2S供体能够显著提高光合色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P<0.05),且在光照强度为50 μmol·m-2·s-1和75 μmol·m-2·s-1时效果较为显著。同时,喷施外源H2S供体能够促进适度弱光下高羊茅内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赤霉素(Gibberellin,GA)和硫化氢含量的增加(P<0.05)。综上,适度的弱光下,外源H2S通过提高高羊茅内源激素含量,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高羊茅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6.
冷季粤西野生香根草及扁穗牛鞭草对模拟光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Nash)和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L.f.)R.Br.)是广东吴川地区野生香根草群落的建群种和主要伴生种,为从生理生态的角度探讨2种植物的共存及对冷季的适应问题,利用LI-6400光合仪的人工控制系统,于2004年12月下旬,对群落优势种野生香根草和扁穗牛鞭草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两种植物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在冷季,野生香根草和扁穗牛鞭草的光补偿点分别为13.37×mol·m-2·s-1和12.77×mol·m-2·s-1,光饱和点为1100×mol·m-2·s-1,均发生光抑制现象,扁穗牛鞭草的光利用能力高于香根草,比香根草耐阴;香根草的气孔调节机制优于扁穗牛鞭草,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分利用起到了较好的调节作用,提高了水分利用率。2种植物对季节性干旱气候适应对策分别表现为,扁穗牛鞭草以保持较高光合速率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香根草则通过调节气孔来限制水分的无效散失。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干旱胁迫后燕麦(Avena sativa)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响应变化,本研究选择‘青燕1号’(Avena sativa ‘Qingyan No.1’)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水分亏缺对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燕麦株高、茎粗和叶面积随着胁迫程度和次数增加下降明显;干旱胁迫抑制了根、茎、叶和穗鲜重的增加,各处理以苗期-拔节期、孕穗-抽穗期、开花-乳熟期持续性中度和重度干旱降幅最大;干旱胁迫后光合性能变化明显,蒸腾速率下降幅度达4.11~10.35 mmol·m-2·s-1,净光合速率降幅达3.10~16.59 μmol·m-2·s-1,气孔导度降幅达0.03~0.34 mol·m-2·s-1;干旱胁迫后燕麦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以苗期-拔节期、开花-乳熟期轻度干旱处理最高(4.95),各器官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13C)有增有减,其中△13Csp与WUE呈极显著负相关,△13Cle和△13Cst与WUE呈显著负相关。整体水平来看,干旱胁迫程度和次数对燕麦形态特征、器官鲜重及光合性能的影响大小表现为:中度和重度胁迫、胁迫3次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苜蓿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研究其日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10:00和13:00,分别为33.55和27.88μmol CO2·m-2·s-1,第1峰值大于第2峰值;蒸腾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1:00和14:00,比光合速率滞后1小时;相关分析表明,苜蓿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33**、0.8223**),与田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125**);在光照强度、CO2浓度、气温和空气湿度4个环境因子中,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田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Li-6400光合速率测定系统测定了16种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光量子通量密度、水分利用率;同时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草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阿尔冈金(Algonquin)、四季旺(Overseason)、维多利亚(Victoria)、WL525、萨兰多(Salado)、WL414、CW403、721丰叶(721Amerilea)、皇后2000(Empress2000)、牧歌,701(Amerigraze701)、丰宝(Powerplant)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而CW400、CW680、路宝(Lobo)、猎人河(Hunter River)、盛世(Millenium)呈三峰型,16个品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出现午休现象,其变化规律与秋眠级没有相关性;盛世、牧歌701、丰宝净光合速率较高在20μmolCO2·m-2·s-1以上;牧歌701、路宝、WL525蒸腾速率较高在均在10 mmolH2O·m-2·s-1以上;CW403、721丰叶(721Amerilea)水分利用率较高,达5μmol CO2·mmol H2O-1以上。在湘西南湿热地区环境气候条件下,盛世、牧歌701、丰宝、4季旺等光合能力较强、蒸腾速率高的品种可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芒(Miscanthus sinensis)、五节芒(M. floridulus)、荻(M. sacchariflorus)和南荻(M. lutarioriparius)等4种典型芒属植物为试验材料,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量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来研究芒属植物光响应及光合特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参数对不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在种间有差异,除南荻的光饱和点(LSP)在800 μmol·m-2·s-1左右外,其他3种约在1000 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由大到小依次为荻(47.3 μmol·m-2·s-1)、南荻(38.6 μmol·m-2·s-1)、五节芒(20.4 μmol·m-2·s-1)、芒(8.0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依次为荻(0.123)、南荻(0.108)、五节芒(0.089)、芒(0.022),荻和南荻的光能转化率强于五节芒和芒。主生长季的净光合速率(Pn)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并与生长速率同步,种间差异极显著(P< 0.01),荻和南荻的Pn值高于芒和五节芒。 4种芒属植物在主生长季的水分利用率(WUE)最小值在6-7月,最大值在8-9月,表现出耐旱耐高温能力,且种间差异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地形的封育草地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地下生物量和地形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草地的土壤呼吸日动态呈单峰曲线,最小值为0.393~1.103 μmol/(m2·s),出现在凌晨;最大值为1.034~1.405 μmol/(m2·s),出现在14时左右,可以用正弦曲线拟合;而且不同样地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间的关系均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土壤日均呼吸速率在不同地形的草地间存在差异,平坦草地为1.229 μmol/(m2·s),东北坡15°, 30° 和45° 草地分别为1.138, 1.033和0.890 μmol/(m2·s);西南坡15°, 30° 和45° 草地分别为1.036, 0.859和0.379 μmol/(m2·s);土壤呼吸速率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东北坡土壤呼吸速率小于西南坡,与不同样地间土壤水分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的这种差异主要是受地形影响的土壤水分和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差异性决定的,而不同样地间土壤平均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翻耕短期内对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翻耕深度(10cm和20cm)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短期内明显加速土壤呼吸速率,且随着翻耕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翻耕后15d内,翻耕10cm和翻耕20c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79μmol CO2/m2/s和4.78μmol CO2/m2/s,分别是天然草地的1.33和1.68倍,这种影响持续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在翻耕30d后,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间差距明显减小,天然草地、翻耕10cm和翻耕20c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在翻耕后第30~47d内测定的平均值分别为2.23μmol CO2/m2/s、1.90μmol CO2/m2/s、2.14μmol CO2/m2/s。  相似文献   

13.
黑籽雀稗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黑籽雀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黑籽雀稗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11:00左右出现第1个峰值(Pn为28.8 μmol/m2·s),15:00左右出现第2个峰值(Pn为21.59 μmol/m2·s),变化趋势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因子相同。黑籽雀稗叶片的光饱和点(LSP)为1 700 μmol/(m2·s),光补偿点(LCP)20 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AQY)0.073 9 mol/mol,CO2饱和点(CSP)600.01 μmol/mol,CO2补偿点(CCP)21.89 μmol/mol,羧化效率(CE)0.084 6 μmol/(m2·s)。  相似文献   

14.
干旱地区紫花苜蓿光合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条件下,采用PP system公司生产的CIRAS光合作用仪,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新疆阜康地区一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光合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苜蓿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现双峰曲线,在北京时间14:00、15:00,苜蓿的净光合速率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2)苜蓿的光合速率(Pn)日平均为15.60[μmol/(m2·s),CO2],12:00达到最高值21.1[μmol/(m2· s),CO2],21:00达到最低值1.16[μmol/(m2·s),CO2];3)逐步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是直接影响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三种山麦冬属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山麦冬、阔叶山麦冬、禾叶山麦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均小于20μmol/(m2.s),光饱和点均小于600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较低;其光合日动态具有“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在10∶00,净光合速率变化受光合有效辐射,叶面温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随气孔导度和叶面饱和蒸汽压亏缺等因子的变化而变化,说明3种植物耐荫性均强,不喜强光。  相似文献   

16.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在上海地区引种的地被石竹蒸腾速率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被石竹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12:00;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6月份最高,达到12.72mmol·m2·s-1,11月份最低,仅为1.31mmol·m-2·s-1,生长季叶片平均值为6.07mmol·m-2·s1.(2)直接影响蒸腾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春季(3月下旬)为光合有效辐射和相对湿度;夏季(6月下旬)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秋季(10月初)为光合有效辐射、气温、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3)地被石竹三季单位叶面积平均H固碳量、日释氧量、日蒸腾释水量、日吸热量春季分别为12.16g·m-2·d1、8.85g·m-2·d-1、2480.89g·m2·d-1、6065.90KJ·m-2·d-1,夏季为12.46g·m-2·d1、9.07g·m-2·d-1、8283.25g·m-2·d-1、19940.75KJ·m2·d-1,秋季为10.29g·m-2·d-1、7.48g·m-2·d-1、2102.56g·m-2 ·d-1、5098.57KJ·m-2·d-1.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遮阴条件下盆栽三桠乌药植株生长状况以及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50%左右的遮阴条件有利于三桠乌药植株的形态建成,植株形态综合评价指数为 0.91,全光照及95%遮阴条件下,植株形态综合评价指数仅为0.29及0.20。不同遮阴条件下三桠乌药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以及叶绿素a/b差异显著,但与光照强度之间无明显线性关系,而叶绿素b含量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而呈显著提高趋势。不同遮阴条件下三桠乌药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差异明显,但与其生物量之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明显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三桠乌药光合作用补偿点为12.98 μmol/(m2·s),光饱和点介于200~400 μmol/(m2·s)之间,而表观量子效率为0.0366 mol/mol,这表明三桠乌药具有较强的弱光利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Maverick’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CO2浓度下苜蓿分枝期的光合能力日变化情况,探索未来大气CO2浓度上升过程中苜蓿的生产潜力,为未来牧草种植产业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当开顶式生长室中CO2浓度为550和700 μmol·mol-1时,‘Maverick’的叶绿素含量对比室外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4%和3.6%,但差异不显著。净光合速率(Pn)日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14.69%和116.54%。此外,CO2浓度升高提高了苜蓿的光系统Ⅱ(PSII)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并显著增加了光化学淬灭(qP),降低非光化学淬灭(NPQ)。研究结果表明在高CO2浓度条件下更利于‘Maverick’叶绿素捕获光能,PSII反应中心比例大,光合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遮荫对5种园林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光辐射为50~100μmol/(m2·s)时,净光合速率呈先迅速增加、后明显降低的变化规律,其中,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和阔叶凤尾蕨(Pteris esquirolii)的净光合速率为1 200μmol/(m2·s),其光补偿点分别为10.25和9.35μmol/(m2·s);鸟尾花(Crossandra infundibuliformis)、珊瑚花(Cyrtanthera carnea)和叉花草(Strobilanthes hamiltoniana)的净光合速率接近1 500μmol/(m2·s),光补偿点依次为32.66,16.95和18.78μmol/(m2·s);在60%和85%遮荫下分别测定光能利用率的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化,总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和光补偿点的变化趋势相似,证明江南星蕨和阔叶凤尾蕨是喜阴植物,鸟尾花、叉花草和珊瑚花具有一定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